当时的5个常任理事国只有苏联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它只是少数。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苏联必定吃亏。因此,苏联一直主张一票否决制,即在常任理事国表决时,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表决就是无效。此外,苏联又提出让它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直接成为联合国成员。这样,苏联就可以有三票的表决权,这一提案美英两国都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的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彻底击败德日的战争,才同意了苏联的建议。于是,约定在4月间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国家代表大会讨论成立联合国问题。
1945年4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50个国家的代表共850人以及1800多名各国记者齐集旧金山歌剧院大厅。当时虽然下着小雨,但成千上万的美国市民都伫立歌剧院的外面,等待着开幕式的开始。当代表们进入会场时,人们纷纷为他们抛撒鲜花,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悦和对各国代表的欢迎。率领中、美、苏、英、法五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分别是宋子文、斯退丁纽斯、莫洛托夫、艾登和皮杜尔。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
大会历时两个月,在联合国的职责、安理会的权限、中小国家的作用、区域性组织等议题上,中小国家与大国之间,发起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存在重大分歧。但因法西斯战争尚未结束,谁都不愿使战时同盟破裂,许多问题以让步求得统一。最后,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1945年6月25日,签字仪式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各国代表在印有中、英、俄、法、西五种文字的宪章文本上签字。签字代表为153名全权代表。中国代表团首先签字。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宪章日”。这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委员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六大机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正义的审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总共造成约5000万人的死亡,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4倍;据估计,全部交战国直接战费总额计11540亿美元。法西斯帝国主义对世界和本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造成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怎样走向毁灭的呢?
纳粹投降后,一并抓了20万名大小战犯。其中美国列出的甲级战犯就有350名。由于人数太多,无法一一审判,又在甲级战犯中“精选”出了22名“主犯”。审判地点在德国的纽伦堡和日本的东京。
纽伦堡的军事法庭判处10名战犯极刑。1946年10月15日或16日晚执行。这些要犯都是希特勒纳粹匪帮的重要人物,其中有希特勒第二把手、空军司令戈林,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浦,理论家罗森堡,劳工部长罗拔特李,内务部长刽子手希姆莱的助手弗里克,波兰总督弗兰克等。
这些曾在欧洲不可一世、杀人如麻的纳粹要犯,很少有低头认罪的,为了活命居然向柏林盟军管制委员会上诉,要求免于极刑,也有人私下四处奔走为他们游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都收到了一些求情和私人信件。但结果仍维持原判。
戈林被捕时,仍不可一世。他身边除妻子女儿外,还有四名副官,两名司机和六名炊事员。当他见到美军第七军军长派赤时,还手持一根镶了24只金鹰的短杖,厚着脸皮说:“战争就像踢一场足球。谁赢了就该握输家的手,一切都忘记了。”派赤严厉地要他交出短杖,他居然说:“这是我的权威的象征。”当他知道被判处极刑时,他吞服了随身携带的两粒毒药。当看守发现时,戈林已经停止痉挛,一命呜呼。
里宾特洛甫是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他曾去莫斯科签订了苏德协定。在审讯时,他最喜欢说的是“我患了健忘症”,对于杀害犹太人的罪行他始终假装一无所知。
然而在纽伦堡,凭的是证据而不是言词。要犯除了希特勒投降前自杀的,包尔曼在逃外,其余共21名。通过审讯和反复调查对质,又揭露了许多骇人听闻的罪行。
戈林的自杀使得监狱当时乱做一团,但并未打乱原先制定的周密计划。16日凌晨1点左右,罪犯们被带到一个灯火辉煌的体育馆,馆内竖立着3个漆成黑色的绞架,死囚们的手臂都被反绑着,由宪兵左右架着带进来。
绞刑架平台下有13级阶梯,犯人站在一块活板上,套上绞索之后,活板便被抽开,犯人两脚悬空后咽气。
临刑前有几秒钟时间让战犯忏悔或是留下最后遗言。早晨4点,戈林和另九位战犯的尸体被塞进棺材,装上卡车,送往火葬场火化。为保密起见,美军接管了火葬场,留下的两名德国工人也起誓永远严守秘密。官方文件含糊其词地说死囚的骨灰被撒在德国某地的一条河里,以防日后纳粹余孽将河做为圣地去朝拜。
今天已经知道这条河是莎阿河,但并无人前去祭吊。在亚洲,1946年5月3日,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过长达半年的调查后,对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战犯,正式开庭审判。
东条英机是日本的重要战犯。在“九一八”事变后指挥日本关东军大举侵略中国;1941年12月他疯狂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941年10月起,他充任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1944年7月。在日本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才被迫下台。但他发动战争的罪恶是无法逃脱的。
东条英机知道自己的末日快到了。经过思前想后的考虑,他准备自杀,并请医生确定了心脏的位置,用墨汁在胸膛上作了标记。当美国士兵逮捕他时,他开枪自杀。东条英机的子弹没射中要害,很快被救活了。1946年5月3日11时,东条英机、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28名甲级战犯被押解到法庭上。
在近两年的审讯过程中,东条英机拒不认罪。他胡说日本发动对外战争是“自卫战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是由中国“不正当行为引起的”……在死前的遗书中,东条英机写道:“想起刚开战时的情况,令人悲痛断肠!这次死刑,对个人是个安慰,但作为国际性的犯罪,我始终认为是无罪的,只不过是在强力面前的屈服。”东条英机至死也不认罪,真是冥顽不化。
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再次开庭,审判日本首要战犯25人有罪。其中东条英机、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林兵太郎、松井石根、武滕章被判死刑。12月23日零点,东条英机及其他6名战犯被送上绞刑架,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美苏“冷战”开始
“冷战”这个词是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发明的,他把真刀真枪的战争称为“热战”,把战后美苏间的对抗称为“冷战”,意思是说,它的激烈程度几乎接近于战争,就差动用枪炮了。
美苏之间冷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着非常深刻的根源。
二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社会制度迥异,但面对共同的敌人,两国联手抗战,结成反法西斯盟友。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便声明:“任何对希特勒德国的反抗,无论来自何处,都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防和安全。”随后,罗斯福总统又宣布准备援助苏联。后来,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争夺战后势力范围的斗争以及社会制度的差别,使得美、苏两国反目成仇,导致影响深远、波及全世界、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对战略要地东欧,尤其是波兰的争夺,成为美苏关系恶化的重大因素。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就认为波兰必须和苏联连成一体,加强防预以免除类似于德国30年中两次穿过波兰侵入苏联的事情再次发生。罗斯福对苏联想控制东欧的意图深感担忧,决定在战后对苏联要逐渐采取强硬措施。不料,罗斯福在4月12日,突然病逝,以苏共为敌的副总统杜鲁门成为美国头号人物。
杜鲁门上任不久便下令,在大战结束时完全停止苏联依据“租借法案”得到的美国援助,并拒绝与苏联共管战败的日本,命美军独占日本全国。同时,杜鲁门召集政府、官员和专家,商讨对苏政策,认为战后苏联由于经济困难必然有求于美国,所以美国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迫使苏联就范。杜鲁门自恃美国垄断着核武器,对苏联搞起“原子”恫吓。
苏联人民的领袖斯大林毫不屈服于美国,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剧院对选民发表演说:“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必须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此语一出,美国朝野反应激烈,国务院欧洲司司长马修斯抨击这篇演说是“全世界共产党及其同路人的圣经”,是在号召推翻资本主义,大法官道格拉斯则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宣言”。
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苏联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美国的对苏政策是“遏制”。3月5日,竞选失败的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号召英美及一切讲英语的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阻止苏联的“无限扩张”。这便是正式题目叫作《和平砥柱》而实际上是“冷战宣言书”的富尔顿演说。
丘吉尔的演说成为美国发动冷战的信号。1947年初,英国政府通知美国驻英大使,由于自己经济困难,已无力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希望由美国挑起这副担子。杜鲁门认为英国此刻已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了美国,于是便抓住土耳其和希腊问题大做文章,这样就有了“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来到国会大厦,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咨文,要求国会向土耳其和希腊提供军事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的“侵犯”。他宣称世界已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他要求美国承担起“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这篇咨文所形成的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敌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遏制苏联的“扩张”,这就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美苏同盟关系解体,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美国的杜鲁门主义推行不久,提供大规模援助,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又随后出台。而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国家自起炉灶,实行彼此经济合作的“莫洛托夫计划”。后来,欧洲在经济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西欧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在政治和军事上出现了相互对抗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的对抗,美、苏之间开始持续了数十年的“冷战”。“冷战”初期,西方国家同东欧社会国家的对立,直接造成了德国分裂为东、西德两个国家。这之后,“冷战”一度险些升温为“热战”。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校园内熙熙攘攘,一批刚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正等着校长授予学位证书,这次被授予名誉学位的人中有国务卿马歇尔。按哈佛传统,上午举行典礼,授予学位。下午,马歇尔在8000多名听众的掌声中登上讲台发表演说。
马歇尔首先谈到了欧洲经济的困难,然后话锋一转,提出了由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的方案,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兴计划,以便美国进行援助。
在马歇尔发表这篇演说的时候,西欧各国正接近经济崩溃的边缘。战争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城市、工厂、矿山、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粮食、原料和燃料也极度缺乏,人民面临着饥饿、寒冷的威胁。各国战后的情况窘迫,法国农业严重歉收,损失320至380万调冬小麦;西德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27%,奥地利、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工业产量也未达到战前水平。在意大利和法国,面包的定量供应减少到每天不足半镑。在英国每日停电达数小时,整个西欧的外贸赤字高达80亿美元。
战后的美国虽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老大”的地位,但为了在政治上遏制苏联的实力,必须与西欧结盟。经济上,美国面临生产过剩与市场日趋缩小的矛盾,急于扩大国外市场,尤其是传统的西欧市场。资历颇深的马歇尔自然了解当前的局势。
乔冶·卡特利特·马歇尔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参谋长,在任职期间,他把一批有军事才能的军官提拔到重要岗位。日军偷袭珍珠港后,马歇尔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艾森豪威尔准将召回华盛顿,委以重任。1942年6月,欧洲战区正式成立后,艾森豪威尔成为战区司令。他向罗斯福总统推荐麦克阿瑟将军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美军司令。在缅甸——印度战区,他保举史迪威中将任该战区的美军司令。
在二战中,马歇尔不仅参预欧洲战略的决策,而且在战争后期,多次陪同罗斯福出席重大军事外交会议,起草有关战争全局的战略和具体作战的咨文,从而对盟军在整个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44年12月,马歇尔晋升为五星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