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士兵准备径直摸进村子。当他们走进村边的密林时,忽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紧接着,一群手拿钢叉、棍棒、长矛的渔民冲杀过来。英国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惊呆了,顿时一片混乱。天还有些黑,也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手中的枪也用不上了。不一会儿,一百多人被打得没剩下几个活的。多年来一直受外族压迫的苏丹人初次获得胜利,都欢天喜地地奔走相告,欢床胜利。马赫迪却很冷静,他知道官府还会派来大队人马,而自己的力量太弱,眼下不宜与官军作战,于是决定带领起义军进入西部的科尔多凡山区。
科尔多凡山层峦叠嶂,直插云天,杂草没径,怪石嶙峋。那里的民众都非常拥护义军。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纷纷参加义军。
1881年底,许多英军准备偷袭义军。当地民众立刻把这个消息报告了马赫迪,官兵走到哪里,哪里便燃起烽火。义军见到烽火,便布下迷魂阵,然后将官军一举歼灭。官府接二连三进行围剿,义军屡战屡胜,声威大震。第二年9月间,义军由原来的三百余人发展到十五万之众,手中的刀矛也换上了枪炮。
1883年初,马赫迪觉得队伍的实力已经能够与官兵对阵了,便率领义军攻打科尔多凡省首府欧拜伊德。
欧拜伊德是苏丹第二大城市,有重兵把守。城池周围的工事也异常坚固。开始时,义军凭借着满腔热忱,想一鼓作气将城池攻下来。由于城池坚固,义军损失很大,却没有丝毫进展。
马赫迪决定停止攻城,采取围困的策略。他又在城外四周要道布置了重兵,专等援兵到来,好消灭他们。这样,围困了三个月,各地援兵纷纷被消灭,城中粮草渐渐匮乏,守军陷入绝境,无奈只好献城投降。马赫迪也不难为他们,除处决一些罪大恶极之徒外,其他人一律以礼相待。敌兵感动不已,纷纷参加义军。
欧拜伊德城失陷,苏丹总督惊恐不安,英国人也不知所措如坐针毡。不久,英国以苏丹政府名义派前驻印度军官希克斯统率13000多人进剿义军。希克斯手中有足够的弹药及粮草,战马500匹,驮运辎重的骆驼5000多头,并配有枪支和大炮。1883年9月,希克斯率军从白尼罗河的杜怀姆出发了。
马赫迪听到报告后,立刻和副首领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商量,决定由阿卜杜拉和另一个将领带领一支义军假装撤退,诱敌深入,另派一支队伍断敌后路,同时把沿途的粮食运走,把井填死。
10月的一天,马赫迪义军在欧拜伊德以南等地带,围歼了近万名敌人,希克斯等一些军官都战死了。
马赫迪乘胜前进,率领义军直指首府喀士穆,把喀士穆团团围住。这一连串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立即再次任命戈登为苏丹总督。戈登心狠手辣,曾参加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后又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国起义。70年代,曾当过苏丹总督,在英国人眼里,他是对付起义军的行家里手。
戈登上任后,亲手写信给马赫迪,并带去一份委任状和一件精美华贵的长袍,任命马赫迪为科尔多凡省省长。马赫迪立刻回信说:“我是民众期待的当之无愧的马赫迪,何用你来委任?你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我们投降,不要再想什么鬼把戏了。”
马赫迪回赠戈登一件苦行僧穿的长袍,并将委任状及长袍退了回去。戈登接到这些东西,气得七窍生烟,知道这种人不管用什么办法也是无济于事的,决心与马赫迪较个高低。可当他冷静下来后,知道自己手中的兵马不是马赫迪的对手,忙遣人向伦敦要求派援兵。
1885年1月26日,经过数月的围困,喀士穆城中的粮食及物资渐趋紧张,马赫迪立即不失时机地发出进攻命令。城中士兵们已经懈怠,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义军就攻入城中。戈登正在总督府里盘算如何与义军周旋,忽见义军冲了进来。他立刻从房间里逃出,直奔楼梯,正遇上一队义军迎面上来,一个义军战士将长矛刺进戈登的胸膛。戈登大叫一声,当场毙命。这个恶贯满盈的强盗,终于得到报应。两天后,英军被迫撤出苏丹。
攻下喀士穆后,以马赫迪为元首,建立了马赫迪国,定都于恩特曼。为促进经济繁荣,在苏丹历史上第一次发行了货币。
马赫迪因病于1885年6月22日去世,年仅41岁。他的事业便由副首领阿卜杜拉继续完成。
1896年,使用新式武器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发动进攻。1898年4月,喀士穆陷落。阿卜杜拉率残部继续打游击,直到次年战死。1899年,英国和埃及签订了英埃共管埃及的协定,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马赫迪派转入地下活动,成为秘密教派。
经过苏丹人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埃军队于1955年11月撤出苏丹。1956年1月1日,苏丹宣布独立。
缅甸的沦落与复兴
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欧州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张,亚洲便成为英、法、俄、葡、西等国掠夺资源的场所。1886年3月,英国正式向世界宣布吞并缅甸。原本统一的缅甸王国,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者早在17世纪后半期,就在仰光附近建了商场。他们不断设法插手缅甸民族纠纷,无理干涉缅甸内政。18世纪中期,愤怒的缅甸人民将这些强盗驱逐出境。英国殖民主义者十分恼怒,六次派代表到缅甸,蛮横地要求与缅甸国王签订奴役性条约,遭到缅甸国王一次比一次强硬的拒绝。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悍然出兵,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缅甸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终失败。在英国的军事压力下,缅甸国王被迫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割让国土,赔偿军费,并允许英国船舰在缅甸港口自由航行。
此后的两位国王,不甘忍受这种屈辱,忿然宣布不承认这一条约。于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准备发动第二次侵缅战争。
1852年2月,两名违法英国商人被缅甸政府逮捕。英国驻印度总督借机出动六艘军舰封锁仰光,并向缅甸国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缅甸政府赔款、道歉。缅甸国王蒲甘不予答复。英国驻印度总督恼羞成怒。
3月,别有用心的英国驻印度总督,再次派使者前往仰光,逼迫蒲甘接受最后通谍。船进入仰光河,总督的使者漫不经心地看着两岸的景色。突然,“轰”的一声,一发炮弹打在他的船前,掀起高高的水柱。紧接着,又是“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在船后爆炸,差点将船掀翻。
“返航!返航!”使者见势不妙,赶紧命令船长调转船头返航。
奉命封锁仰光的英国舰队司令听说缅甸军队开炮了,高兴得大叫:“好极了,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仰光进军。”
4月5日,英国侵略军登陆,直扑仰光。年底,仰光和勃固省全部被英军占领。国土的沦落,加上朝廷腐败,致使缅甸宫廷内部斗争加剧。蒲甘的兄弟——曼同王和加囊王,聚集一股力量逼迫蒲甘退位。
蒲甘退位后,曼同继任缅甸国王。后来曼同又指定加囊王做自己的王位继承人。然而,英国殖民者却在曼同登基的第四天,公然在仰光宣布:勃固为英国的殖民地。
曼同拒绝同英国人签订割让勃固的和约。同时,他下令缅甸军队首先停火,并主动释放了战争期间被扣留的欧洲人。然后,派遣两个意大利人到前线去通知英军:缅甸新国王将派出使臣,同英国方面进行和平谈判。曼同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收回失地。
缅甸使臣来到前线,同英国新任勃固地区专员进行谈判,提出归还勃固的要求时,遭到了蛮横拒绝。曼同又派使臣去印度,与英国驻印度总督谈判,得到的回答竟是:“只要太阳还在发光,勃固就仍将属于英国!”
曼同仍然坚持以和平谈判方式收复失地,反对诉诸武力,以致在英国的军事力量受到欧洲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牵制时,错失良机。
1857年,曼同迁都曼德勒。曼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增强国力。他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军工以及海军建设。
1862年,英国人为加强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将勃固和其他两个地区合并,建立“英属缅甸”,仰光为首府。
1866年,缅甸和宫廷发生了王位争夺。曼同的两个儿子杀了加囊王,缅甸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878年,曼同死去,曼同的儿子锡袍登基。锡袍登基后,将兄弟姊妹及近亲七十多人,全部杀死。就在宫廷内乱的同时,英国军队逐步向北渗透。而此时,入侵越南的法国军队也盯上了缅甸北部。缅甸处于英、法两国的夹击之下。
锡袍决定接近法国人,并依仗法国人的力量同英国抗衡。1885年,锡袍与法国签订协定,准许法国在缅甸修建铁路。开设银行。
英国担心法国控制缅甸,决定完全侵吞缅甸王国。英国殖民主义者借口英国公司在缅甸被扣罚金,要求缅甸同意英国向曼德勒派驻官员,甚至要求缅甸同意由英国来监督它的外交事务。锡袍强硬地予以拒绝。在英国军队再次悍然入侵时,锡袍亲率军队顽强抗击敌军。但由于缅甸军队过于弱小,锡袍兵败被俘。英军将锡袍放逐到一个海岛,一直到忧郁地病死。1897年缅甸被宣布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缅甸人民并没有停止战争,他们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曾经占领缅甸,缅甸人民奋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1947年10月,在缅甸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独立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缅甸独立。
1948年1月,缅甸联邦正式成立。1974年,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朝鲜东学党起义
朝鲜是个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肆意剥削劳动人民,使得百姓的生活很苦。到了19世纪70年代,日本军舰非法驶入汉江内,强行要求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后来,又用武力胁迫朝鲜政府签订条约,破坏朝鲜主权。从此,朝鲜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原来生活很苦的老百姓,处境越来越悲惨。
1893年,朝鲜发生了一场大灾荒,饥民遍野,流离失所。可是,贫官污吏不管人民的死活仍旧勒索榨取。全罗道古阜郡的郡守,为了搜刮肥私,竟然在荒年还要非法征收水费和杂捐。农民们派代表向郡守请愿,反而遭受酷刑。大家忍无可忍,决定举行起义。1894年1月15日,古阜一带的农民,在40岁的全准率领下,发动了武装起义。全准是东学党的一位领袖,参加起义的农民也大都是东学党的成员,所以这次起义称为“东学党起义”;又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也称为甲午农民起义。
东学党是一个名叫崔济愚的人在1860年是创立的。它以宗教的形式,宣传“人人平等”的思想,反对贵族和官吏的压迫、剥削。80年代后,又开展反对外国侵略者尤其是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所以它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组织。那么为什么称“东学”呢?原来是要用“东方之学”与“西学”即西方侵略者宣扬的宗教教义相对抗。
全准的父亲曾经在古阜郡里当过差,因为痛恨郡守暴虐无道,率领农民攻打郡守衙门,在战斗中被官兵乱杖打死。全准身怀杀父大仇,斗争非常坚决。他率领起义军攻克郡城后,立即占领武器库,释放囚犯,开粮仓发米,烧毁土地文契。这一来,附近村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声势大振。全准很快就同东学党的主要领袖崔时亨取得了联系,并且制定了几条起义纲领:不杀人,济世安民,逐灭倭夷,驱兵入京,消灭权贵。
3月底,全准在白山建立了农民军大本营,并且发出檄文,号召各地起义。只两三天,起义队伍就扩大到七八千人。全准自任总大将,并任命带领队伍来投奔的金开南为总管领。起义军主要以竹枪为武器,人人头缠白布。他们站着像座白山,坐下像座竹山,相当威武雄壮。
古阜起义震惊了朝鲜最高当局。它急忙从各地调集军队前往镇压。4月6日,起义军在古阜的黄土岘设下埋伏,全歼官军800人,士气大振,紧接着义军连克数城,队伍迅速壮大,很快发展到3万人。起义军每到一处,就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日本商人,开仓分米,烧毁地契、债契和奴婢卖身契。义军纪律严明,不践踏耕地、妨害农作,有抢掠奸淫的立即处以死刑,还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执纲所”。正因为这样,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农民军。
一次,有支起义军被官兵包围,情况非常危急。附近一些妇女不顾生命危险,在夜间悄悄潜入敌人阵地,把敌人的炮筒灌满了水。第二天义军反攻,官兵准备开炮轰击,发现大炮全都失灵,只好仓皇退兵。4月底,起义军攻打南方重镇全州。农民军与城内百姓里应外合,终于攻占了这座城市。下一步,全准准备打到京都汉城去。
朝鲜国王听说起义军将向京城进攻,张惶失措,急忙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对策。5月间,政府当局一面假心假意地与起义军进行谈判,一面又请求中国清朝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全准本想直捣汉城,但东学党中以崔时亨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加上这时又临近农忙季节,农民军归乡心切。在这种情况下,他终于同政府订立了一个和约。
条约几乎完全是根据起义军提出的定下来的。如停止迫害起义者和东学党成员;严惩贪官污吏、贵族豪强和私通日寇的人;平分土地、取消债务甚至承认“执纲所”的合法存在等,政府方面全同意了。作为交换,起义军撤出了战略要地全州,停止进攻。起义军哪里料到,这完全是政府方面的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