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里昂丝织工人的起义也显示出他的不成熟。他们没有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只成立了一个工人委员会,作为临时机构来“监视”市政府的行动,没有真正掌握政权。同时,起义工人也没有与其他工业的工人联系。而当时,里昂的工人总数约有9万人,这是一支不小和力量。
12月3日,政府向里昂派来了大批军队,把这场历时仅十几天的起义镇压下去了。
然而,里昂工人的斗志并没有消沉,他们始终坚定地与资本家作斗争,决心随时用自己的鲜血扞卫自己的权利。两年以后,即1833年的4月9日,里昂爆发了第二次武装起义。这一次起义,工人们明确地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他们在一面旗帜上写着:“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
里昂工人的第二次武装起义坚持了6天6夜,最后终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又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法国里昂爆发的这两次工人起义,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武装起义。它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表明世界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里昂丝织工人起义是法国阶级斗争发展中的转折点,是工人运动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开端。
第一国际的建立
1848年那年,法国、德国(包括奥地利、普鲁士等许多诸侯国)、意大利、匈牙利等许多欧洲国家,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由于当时反动势力比较强大,革命起义都遭到血腥镇压,工人运动进入低潮。马克思、恩格斯移居伦敦,他们相信新的革命高潮会很快到来,并着手恢复、整顿共产主义同盟。1849年9月,同盟中央委员会在伦敦重新成立。1852年,普鲁士政府逮捕共产主义者同盟科隆中央委员,许多人被判了刑。从此,侨居英国的马克思、恩格斯,与国内的联系中断。共产主义者同盟自动解散。于是,马克思他们正在酝酿成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
1864年9月28日,伦敦圣马丁堂热闹非凡。大厅里挂满了许多国家的国旗。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聚集一堂,举行支持波兰人民反对俄国沙皇统治的盛大集会。
英国工人代表首先宣读《呼吁书》,他说:“为了工人大众的事业,各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法国工人代表接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答辞,他说:“我们要团结起来拯救自己!”坐在主席台上的德国代表马克思,听了他们的讲话,含笑点头,热烈鼓掌,似乎在说:这是创立国际的起点。
这次英国工人联系法国工人支援波兰人民的斗争,正是国际工人运动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良机。
根据各国工人代表的一致要求,大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后简称“第一国际”),并且选举了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总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大会结束以后,由第一国际总委员会领导起草纲领和章程。
这时马克思病了,没能继续出席会议。这时,会议遇到了困难,英国代表起草的纲领,只说要为改善工人的经济地位而斗争;意大利代表则想把意大利工人协会的章程作为第一国际的章程,甚至提出什么要成立一个以意大利人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中央政府”。他们都不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所以,总委员会讨论不下去了。德国代表看到问题这样复杂,马上写信给马克思,要他来参加会议。10月18日,马克思抱病出席了总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于20日决定由马克思负责修改文件。马克思不顾疾病的折磨,日夜不停地工作,终于在七天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了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两个文件,于11月1日的总委员会会议上得到一致通过。这表明,国际工人运动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是公认的领袖。
马克思在《宣言》中明确写道:“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貌似强大的资产阶级。”《成立宣言》解剖了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立和对抗。《共同章程》还规定各国工人阶级要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从此,国际工人阶级走上了正确的斗争轨道,两年中,欧美各国建起20多个国,在第一国际的有力支持下,1866年英国裁缝工人大罢工,1867年巴黎青铜工人大罢工,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大罢工,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马克思的卓越贡献使他享有崇高的威望。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思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首先,是同蒲鲁东主义进行斗争。蒲鲁东是近代无政府主义的创始者,法国人。他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不要国家,不要政党。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都有他的信徒。1864年秋,他混入第一国际,第二年1月就死了。可是他的信徒,却在第一国际里有一定的势力。
1865年9月,第一国际在伦敦召开代表会议。巴黎支部派来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他们大多是蒲鲁东主义者,妄图霸占和影响整个第一国际。会议一开始,他们首先反对第一国际开展政治斗争,说什么波兰反对沙皇的斗争同各国无产阶级没有关系,不应该把支持波兰起义的问题列入议程,等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指出:无产阶级必须支持民族解放斗争,才能取得本身的解放。在马克思的努力下,会议通过了支持波兰独立的决议,蒲鲁东主义者先输了一着。
蒲鲁东主义者又提出一个荒谬的问题,他们说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阶级的组织,应该由体力劳动者参加,不能让脑力劳动者参加。这个提案十分阴险,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都是知识分子,蒲鲁东主义者准备用不让脑力劳动者参加为借口,把马克思、恩格斯排挤出领导机构,由他们来把持整个第一国际。这一谬论遭到马克思的痛斥。马克思早就指出知识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工人的成功因素是人数,但只有在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马克思郑重地告诫人们,排斥一切知识分子的做法是荒唐的。在全体代表的坚决反对下,蒲鲁东主义者又输了一着。经过多次失败,蒲鲁东主义者出现了分裂,有一部分人转向正确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阵营更壮大了。
1868年12月22日,马克思在伦敦接到了一封从日内瓦寄来的信。信中写道:“我现在比以前更加理解你是正确的。你选定了一条阳光大道,招呼我们追随你的足迹……我是你的学生,而且我是以此自豪的。”马克思最反对别人恭维他,就马上去看信后面的署名,原来是“米·巴枯宁”。马克思不觉轻轻地笑了笑,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专讲好话的人不是什么好人。
巴枯宁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19岁起当俄国沙皇的军官。1848年参加过奥地利革命,被捕后三次写信给沙皇,乞求宽恕。以后又跑到英国,隐瞒了这段丑史,混进第一国际。巴枯宁为什么要写信给马克思呢?原来,这一年10月,巴枯宁背着第一国际,在日内瓦成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宣传“绝对自由”、“阶级平等”、“废除国家”等一套机会主义货色,并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去建立支部。他纠集这伙人的目的,是想夺取第一国际领导权。他写信就是为了让他的“同盟”集体加入第一国际。
马克思一眼看穿了他的阴谋。在代表总委员会起草的复信中指出,第一国际内部不能再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严正地拒绝了巴枯宁的要求。巴枯宁接到马克思起草的复信后,马上改变策略,表面上宣告自己的“同盟”解散,暗地里派他的心腹个别加入第一国际。就这样,第一国际里面混进了不少巴枯宁分子。
1869年,第一国际在巴塞尔召开代表大会。巴枯宁分子用恶劣的手段伪造代表证件,妄图夺取多数选票,迫使马克思领导的总委员会辞职,并把总委员会搬到他们控制的日内瓦去。马克思、恩格斯又一次揭穿了他的阴谋,巴枯宁的企图完全失败。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第一国际团结了各国工人阶级队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
“千人团”远征意大利
深夜的海港,静悄悄的,只听见波涛拍岸的“沙!沙!”声。两艘旧船——波蒙特号和伦巴底号,稳稳地停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外的港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特殊的使命。
“快!整队上船!”一位满脸落腮胡子的中年人轻轻地下达了命令。1100名身穿红衬衫、头戴阔边帽的意大利革命者,迅速登上轮船。
“为解放西西里岛的同胞,为意大利的统一,前进!”那中年人站在船头昂首挥掌高呼。轮船像飞一样地顺着潮流向第勒尼安海驶去,消失在漆黑的海洋里。
这事发生在1860年5月6日凌晨。那位率领“千人红衫志愿军”的革命者,名叫加里波第。他生于1807年,水手出身,青年时参加“青年意大利党”反对外国占领者的起义。失败后逃亡拉丁美洲,组织“意大利军团”参加当地人民的起义。1848年回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一位领导者。
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依然处于封建割据和外国奴役的状态。当时,意大利分裂为8个王国。北部的几个小国被奥地利占领,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被西班牙占领,中部归属于罗马教皇。只有西部的撒丁王国,才是意大利许多小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所以,意大利的统一,是与民族独立分不开的。
5月10日子夜,大海一片漆黑。突然,在前方发现了点点火光。船上的红衫志愿军战士纷纷涌上甲板,齐声欢呼起来:“到了!祖国的宝岛——西西里!”
加里波第激动万分,立即召开军官会议,商讨登陆计划。这时,有条很小的渔船迎风驶来,一位渔民举着灯火连连摇晃,原来是西西里岛起义人民的情报员来了。加里波第马上请他上船。这个渔民说,马尔萨拉港的两艘军舰已离港外出巡逻,港内空虚,正好登陆。加里波第立即发布命令开船。两小时后,也就是在5月11日的凌晨,安全进港。
西西里岛的起义者听到“千人团”志愿军(又称“红衫”)前来支援,兴高采烈地赶到码头去欢迎。长期分离的同胞见面了!兴奋的劲头真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突然,炮声响了,西班牙的军舰回港来捕捉革命者了。正当革命者准备战斗的时候,炮声又沉寂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港内有两艘英国商船,他们一提出抗议,西班牙军舰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当地人民一致拥护加里波第做西西里的领袖。他们手拿鸟枪、大刀来参加革命部队。红衫军的队伍扩大了,加里波第下令向西西里岛的首府巴勒摩进军。
进军的道路上有一座梯形的高山。山上有两倍于革命军的敌人把守。当时正值夏季,烈日炎炎,刚凑集的队伍经不起长期消耗。于是,加里波第决定立即进攻。革命者不怕牺牲,奋勇爬山,几乎不用子弹,全凭肉搏,用刺刀去同敌人拼杀。敌人都是些怕死鬼,一见革命军猛冲猛打,吓得转身就逃。很快,就攻克了这座高山。
巴勒摩就在眼前了。在西边的入口处有两万敌军坚守。加里波第先用一支小部队正面佯攻,把敌人引出堡垒。同时,带领大部队向南迂回,在夜间穿过崎岖不平的山路,直插巴勒摩的后方。5月27日凌晨,天还没亮,总攻就开始了。“千人团”和当地的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进城内。敌人在城内妄图顽抗,巷战持续了两天两夜。西班牙占领军和西西里的反动军队死的死,降的降,革命者获得全胜。
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当年8月,加里波第指挥部队渡过海峡,登上意大利内陆,向两西西里王国首都那不勒斯进军。这时,登陆的红衫志愿军已经不是1100人,而是11000人了。他们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很快就打到那不勒斯的城郊。9月6日,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逃出那不勒斯。加里波第等不到大部队入城,就带了两名军官首先进入那不勒斯。满城人民热烈欢呼,载歌载舞,夹道迎接这位意大利独立运动的领袖。加里波第成立了名为“独裁者”的临时政府。
至此,意大利的统一运动进入高潮。当时,加里波第掌握有一支数万之众的武装力量,在人民中具有很大的声誉和影响,他本可以依靠人民群众,在那不勒斯建立民主派向往的共和国,进而共和国的旗帜下完成意大利的统一。然而,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统帅,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同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斗争。
这时,撒丁王国的部队从西向东进发,在教皇区与加里波第的军队相遇,阻止革命部队前进。双方通过谈判,经过全体公民的“投票表决”,决定将撒丁和两西西里合并,成立意大利王国。在加富尔的操纵下,加里波第交出了全部权力,回到自己乡下去。取得的南意统一的事业,就这样落入自由派之手。
意大利人民数十年为之奋斗的统一大业最后完成,是在1870年普发战争爆发后。教皇被剥夺了世袭权力并退居罗马城内的梵蒂冈,意大利获得了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