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总面积达940万平方公里,和我国国土面积差不多,几乎占整个非洲大陆的三分之一。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意即“大沙漠”。可是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样一个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野,竟然曾经有过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彩的大型壁画,就是远古文明的见证。
1850年的一天,德国探险家因里希·巴思在撒哈拉的塔西亚高原惊奇地发现,当地沙岩的表面满是野牛、驼鸟和人的画像。画面色彩雅致和谐,栩栩如生,不过上面没有骆驼。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更多的岩画。这些画面表现了人们当时的生活情景,如朴素的家庭生活、狩猎队伍、吹号角赶着牛群等。画面上还有大象、犀牛、长颈鹿、驼鸟等现在只能向南1500多公里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动物,但是另外还有一些显然已经绝迹的飞禽走兽。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的动物形象,有的站立,有的行走,有的狂奔,有的跳跃,还有怀孕的和受伤的,有些动物身上还画有长矛、箭头或者棍子打伤的痕迹。在动物的形象中,马的数量较多,有两匹马拉着战车飞驰的场面。所描绘的动物最多的要数聚集在水边的牛群,画面色彩丰富,其中尤以牧牛彩色画和雕刻画最为精美。有些学者认为,从壁画中水牛形象之多,可以断定:古代的撒哈拉并非黄沙一片,而是肥沃的绿色草原。这里曾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植物茂盛,百花争艳,飞禽走兽出没其间,不同于今天的风沙遍地。
以后,不少人来到这个昔日被认为是大草原的撒哈拉沙漠探险寻宝。1956年,亨利·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在这里发现了大约10000件壁画,并于1957年将总面积为10780平方米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轰动了世界。撒哈拉壁画群一时间成为世人谈论的话题,甚至有不少人不远千里到撒哈拉目睹这一世界奇迹。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绘最多的当数雄壮的武士形象。壁画中的武士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呈飞驰状,表现了战士出征的场面。狩猎时代初期的壁画中,有一些则突出表现了女性的乳房、发型。有些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当时很可能正处于母系氏族阶段,妇女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还有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手印、足印和稀奇古怪的图印,这就给撒哈拉壁画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中,手印画最多。据有关学者推测,这是当时的古撒哈拉人用工具把颜料吹在手上,然后把手张开按在石头上制成的。
人们还发现了两种特殊的文字。其中一种文字的特点是没有表示母音的符号,虽然可以读出,但其含义是极难理解的,文字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自由地书写,被称为笔耕式的书写法。在这两种文字中,前者存在于公元前2世纪之前,通行于罗马时代的全盛时期,在撒哈拉的各种碑文中都有出现,恰与骆驼被带到撒哈拉的年代相一致。在这种撒哈拉文字之后,又出现了更为简化的古代拉费那固文字。
撒哈拉壁画如此丰富多彩、气势磅礴,那么,究竟是谁在什么年代刻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这些问题,迄今仍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