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600000004

第4章 前科学心理学(2)

前430年,雅典城发生瘟疫,请他去前去救治。他看到一些铁匠似对瘟疫有免疫能力,于是命令在全城各处的广场上烧起炉火。根据传说,瘟疫就这样给控制住了。在七十多篇署着他的名字的书籍中,只有少部分是他所写,余下的大多是其弟子秉承其思想撰写的。这些由其弟子所写的小册子,其中一些确有真知灼见,但另一些却荒谬不经。比如,他强调饮食营养,主张锻炼身体,不要依靠药物。然而,对许多疾病,他却极力推荐断食治疗,其理论是,我们越是给有病的身体喂食,就越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最大的贡献是把医学从宗教和迷信当中分离出来。他说,所有的疾病都不是神灵的作用,而是有其自然的原因。按照这个理解,他教导人们说,大多数病人的肉体和精神疾病都有其生化基础(“生化”一词对他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一整套对健康和疾病的解释,是以当时普遍流行的物质理论为基础的。哲学家们早就相信,世界的原始材料是水、火、空气等,恩培多克勒斯还辅以理论上更为令人信服的学说,在当时主导着希腊及后来的思想。他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元素——泥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它们被一种他叫做“爱”的力量按照不同的比例粘合在一起,或被一种相反的他叫做“冲突”的力量分散开来。尽管具体的细节全盘皆错,可许多世纪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他的核心概念——所有的物质都是基本的元素以单独或合并的形式构成的——却完全正确。

希波克拉底借用了恩培多克勒斯的四元素理论,并将之运用到身体上面。他说,良好的健康是四种身体流体或“体液”左右平衡的结果。四种体液对应着四种元素——血液对应火,黏液对应水,黑胆汁对应土,黄胆汁对应空气。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中,医生们将许多疾病归结为体液失衡的结果。他们通过抽掉某种过盛的体液(如放血)或通过某种药物弥补某种不足的体液,对病人进行治疗。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里,这种治疗方法,尤其是放血,所造成的损害,简直是不可计数。

希波克拉底用同一种学说来解释精神上的健康和疾病。如果四种体液处于平衡状态,意识和思想则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若任何一种体液过盛或不足,这种或那种精神疾病则会出现。他写道:

人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快乐、喜悦、欢笑和玩笑,以及我们的悲伤、痛苦、哀伤和眼泪都来自大脑,而且只来自大脑……我们忍受的所有痛苦皆来自罹病的大脑,目为这时候它处于不正常的高熟、寒冷、潮湿或干燥的状态……疯狂印来自它的潮湿状态。当大脑处于不正常的潮湿状态时,它会因为需要而移动。当它移动时。视力和听觉都不能安定下来,我们听到的和看到的便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变成那个,舌头则将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一一讲述出来。而当大脑处于安静状态时,人就会变得非常聪明。大脑的受损不仅仅是因为黏液,而且还有胆汁的作用。你可以这样对两者进行区分:那些因黏液而疯的人多半是安静的,既不喊叫也不胡闹;那些因胆汁而罹病的人则多半吵吵闹阉,净做坏事。而且躁动不安……当大脑寒冷,并从常规状态收缩时,病人就遭受不明原因的压抑和苦闷。这些病情是由黏液引起的,而且,引起记忆丧失的也正是这些病情。

后来,希波克拉底的追随者扩展了他的体液理论以解释不同气质之间的差别。公元2世纪的加伦认为,黏液性的人因为黏液过盛而痛苦,胆汁质的人遭受黄胆汁过盛的痛苦,抑郁型的人会因黑胆汁过多而难受,多血质的人则因为血液过多而痛苦。直到18世纪为止,这个说法一直主导着西方世界的心理学领域,如果没有心理学,这个说法可能至今还存在于我们的口头语中,如我们称一些人为“多黏液的人”或“多胆汁的人”等。

如同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解释性格和精神疾病的体液说现在看起来非常愚昧。然而,它的前提——在性格特征和精神健康或疾病当中的生物学基础,或至少为生物元素——却在最近得到证实。神经生理学家和脑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由大脑细胞产生的物质可以促进思维过程的发生。他们确认,外来的物质,如药物或毒素等,会扭曲或干扰这些过程。希波克拉底竟然与这个认识如此接近!

希波克拉底和苏格拉底以前的心理哲学家的心理冥想确实让人们感到叹服。他们没有实验室,没有方法论,也没有经验主义的证据——实际上,他们什么也没有,只有开拓的思维与强烈的好奇心——但竟辨识并解释了一系列杰出的问题,发展出一套自他们的时代起直至我们这个时代都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我们现在遇到一位跟前面那些有影无形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一位真正的人,一位鲜活的人。他的长相、生活习惯和思想都有完整的记录。他就是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一种与以知觉为基础的学说完全冲突的知识理论的倡导人。

我们知道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因为他的两位弟子——柏拉图和历史学家兼军人色诺芬——详细地写下了他的深思结果。不幸的是,苏格拉底本人却什么也没有写出,他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柏拉图的对话流传下来的,而他在这里所说的许多言论,却极有可能是柏拉图为达到某种戏剧效果而借用苏格拉底之口表达出来的他自己的观点。然而,苏格拉底对心理学的贡献则清晰可辨。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极盛时代的前半个时期(从希腊人于前480年在萨拉米斯打败波斯人时算起,到亚历山大于前323年逝世为止),当时,哲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苏格拉底是一位雕刻家和一个接生婆的儿子。他在年轻时代就着迷于普罗泰戈拉、艾利的西诺及其他人的哲学。他很早就决定终生从事哲学研究,但他跟诡辩学者并不一样,在教学时从不收费。他常常与任何想与他讨论思想的人进行对话,有时兼做石匠和雕匠。他喜欢思想和辩论所带来的快感,厌恶金钱买来的舒适。他甘于清贫,一年四季只穿一身简朴而破旧的长袍,从不穿鞋。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闲逛,突然愉快地大声欢呼:“啊,竟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但他并不是苦行僧。他喜欢结交朋友,有时甚至还参加富人举办的宴会,而且坦然承认,当透过衣服看到一位青年的肉体时,他感到内心深处产生一股“火焰”。他长得非同寻常的难看,肚子特大,谢顶,鼻子短而扁平,嘴唇奇厚。朋友阿尔西比亚斯告诉他说,他的长相像个色情狂。

然而,与色情狂不一样的是,他是谦恭、礼貌和自制的典范。他很少喝酒,即使喝酒,也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他十分正派,甚至在恋爱之时。一天晚上,长相美丽但缺乏道德观的阿尔西比亚斯钻进苏格拉底的床上企图引诱他,却吃惊地遭遇一顿长辈般的训斥。“我认为自己已经受到玷污了,”按照柏拉图的《会饮篇》(symposium),他后来说道,“然而,我喜欢这个人做事的方式,还有他的自制和勇气。”

苏格拉底很会照顾自己的身体。他在伯罗奔尼斯战争中英勇作战,在战场上忍受饥寒的能力使其他战士万分吃惊。他长年教授学生,并为此被推上法庭,因为当时的雅典民主者认为他的教学使年轻人走向堕落。真正的问题在于,他蔑视当时的民主政体,并把许多贵族,即他们的政敌,列入自己的弟子行列。他平静地接受了对他的判决,并且拒绝逃跑,宁愿昂首就死。

特尔菲神谕曾宣布苏格拉底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可他却与这个宣告进行争辩。他的风格是,他喜欢宣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他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的惟一地方,就在于他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他宣称自己是“思想的接生婆”,一个只帮助别人产生其思想的人。当然,这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关于某些哲学问题,他有着许多坚定不移的观点。

然而,跟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所不一样的是,他对宇宙学、物理学或知觉没有任何兴趣,一切如其在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所言:“我与物理思辨没有任何关系。”他所关心的只是伦理学问题,他的目标是帮助别人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他说,有品德的生活来自知识,因为没有人明知故犯,有意作恶。

在帮助其弟子们获取知识方面,苏格拉底从不一味说教,而是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他向弟子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导他们自己去一步一步地发现真理。这个方法,即人们所熟知的辩证法,最早是由西诺提出来的。苏格拉底可能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但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并使其流行起来。他在这样做时,也传播了一种知识的理论。从此以后,这种与以知觉为基础的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按照这种理论,知识即反思;我们不是从经验中,而是从推理中获取知识的。推理会引导我们发现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教育(edueate)”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导出”]。有时,苏格拉底首先征询定义,再将他的对话者引入矛盾之中,直到定义重新形成。有时,他提供或征询一个例证,对方最终将从该例证中形成一个概括。有时,他会一步一步地引导对话者得出一个与刚刚说过的话互相矛盾的结论,或一个早已隐含在他的信仰之中他却不知道的结论。

苏格拉底引用几何学作为理想的模型以说明他的方法。人们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假设和归纳,在已经知道的真理中发现其他真理。在《美诺篇》(Meno)的对话中,他向一个奴隶男孩提出一些几何问题,这个孩子的回答好像显示出他已经知道这个结论,而这正是苏格拉底引导的结果。这个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所知道的这些结论完全是在其回顾辩证推理的过程中得出的。

同样,在其他对话中,苏格拉底往往是既不提出论题,也不提供答案。他问朋友或弟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通过一个又一个推论引导其发现有关伦理学、政治学或认识论的一些真理——在任何情况下,知识总是他本来就知道,可又没有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东西。

生活在实证主义科学时代的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尽管可以暴露一些信仰系统中的谬误或矛盾之处,或在诸如数学这类形式系统中得出新的结论,但它无法发现新的事实。在安东·凡·列文虎克(公元1622~1723)第一次在他的镜头下看到红细胞或细菌之前,没有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教师能够引导他的弟子或亲自“想起”这样的事物是存在的;在天文学家在遥远的银河系里发现“红移”的证据之前,也没有哪一位哲学家可以通过逻辑探索,推绎出他早已知道这个宇宙正在以可计算的比率膨胀着。

然而,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极大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他的观点,即知识存在于我们自身,只需我们通过正确的推理就可发现的观点,成为不同时代的伟大人物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这些人有柏拉图、圣托马斯·阿奎那、康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一些现代的心理学家,后者认为,人格和行为主要由遗传决定;他们中还包括一些语言学家,他们认为我们的思维里装备一种理解语言的结构;还包括一些心理玄学家,他们相信,我们每个人以前都存在过,因而可以“退回”到过去,回忆以前的生活。

我们曾活过一回的观念则涉及苏格拉底对心理学的其他影响。他认为,通过辩证法显示出来的人类固有知识的存在,证明了我们具有不死的灵魂,一种可以与大脑和肉体分开存在的实体。有了这个说法,早已存在于希腊和相关文化中的一些模糊、神秘的灵魂观念,于是取得一种全新的意义和特性。灵魂是精神,但可以与肉体分开存在,精神不因为死亡而消失。

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建立柏拉图哲学和后来的基督教式二元论:世界被分成意识和物质、真实和表象、观念和物体、推理和感知两大部分,每一组的前一部分不仅看起来比后者更为真实,而且在道德上也更高级一些。尽管这些区别主要存在于哲学和宗教意义之上,但它们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人类对自我理解的探索。

§§§第四节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他的名字叫亚里斯多克勒斯,可这个世界只知道他叫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o,指“宽阔”,是他在年轻时代作为摔跤手时得到的绰号,因为他的肩臂甚宽。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的雅典,父母都是富裕的贵族。他在青年时就是个卓尔不群的学生,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的一个漂亮哥儿,而且还是个极有潜质的诗人。20岁那年他完成一部诗剧,就在准备上交给大奖赛时,却意外地听到了苏格拉底在一个公共场所进行的演讲。

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辩证法中所含的游戏成分俘获了这位摔跤手,也许是因为这位哲人思想的微妙之处吸引了这位认真的学生,也许是因为这位大师的哲学中所含的宁静与安详极大地冲击了这个充满混乱与背叛、战争与失败、革命和恐怖的时代,这位贵族世系的后裔当场烧掉诗集,矢志投身于这位哲学家的门下。

柏拉图跟随苏格拉底学习8年。他是个专心致志的学生,而且还不苟言笑。一位古代作家写道,没有人见他大声笑过。他的情诗中有极少部分得到保留,有些是献给男人的,有些是献给女人的,可其真实性都值得怀疑。没有任何有关他的爱情生活的闲言碎语,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曾经有过婚姻。可是,从他对话录的大量细节中,我们还是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他是雅典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人类行为和状态的仔细观察者。

公元前404年,一个有其亲友参加的寡头政治派别催促他涉足公众生活,他们愿意在背后支持他。年轻的柏拉图非常聪明地加以回避,希望看清楚这个集团的政策走向,不久即对这个集团将暴力和恐怖视作施政手段而深感厌恶。可是,当民主力量重获政权时,他对他们审判他最尊敬的老师的暴行更感厌恶。他在《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ia Sokratus)一书中宣称,这位老师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智慧、最公正、最好的人”。在苏格拉底于前399年离世之后,柏拉图逃出雅典,在地中海一带周游。他遇到了当时的其他哲学家们,与他们一起研究,之后回到雅典,为他的城邦而战斗,然后又四处漫游和研修。

同类推荐
  •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分为三章:第一章,强迫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第二章,我的强迫症治疗之路;第三章,精神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强迫症。如果您是一位强迫症患者或是患者家属,我建议您对此书内容的阅读原则是“重治疗,轻理论”。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心理调适,就是指个体通过不断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掌握了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后,便能够使人解除心理紧张,促进心理平衡,从而保持好的心情。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对于每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心情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言谈,反过来,语言也能作用于情绪。说话方式变了,心情就会改变,想法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别再自责、自我批判,用积极乐观的语言表扬自己一下吧!宣泄情绪,放松心灵,弱化内在信息,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无论你是复印完了一份材料,还是成功地签下3份合同,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对自己说:“搞定!”让成就感为你的一天画上完美的句号。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热门推荐
  • 缘生论

    缘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转幻界

    九转幻界

    九道轮回,虚灵道破碎,引发世界灾难。地球上有一少年,为父治病而奋斗,在这平淡的早晨,山河破碎,地壳开裂,一道青光将其吸走,在宇宙九道轮回路上......
  • 穿越之官商一体

    穿越之官商一体

    做为某部队司机的申晨在一次运输军备物资的任务中,莫名连人带车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在这个世界中,申晨步步为营,开医馆,卖彩票,建庄园,一步一步的爬到了这个朝代的权力和财富的巅峰!
  • 诡帐:虐恋阴缘

    诡帐:虐恋阴缘

    外婆去世之后,一和的身世被揭开出来,无父无母,却在落单时候出现一位表哥哥,给她一本阴阳账本,世间所起之事,皆记载其中,包括她的身世。
  • 辉煌岁月

    辉煌岁月

    一个学生经历了许多人和事,在一次次争斗和敌人的撕裂中走向辉煌岁月,他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开创了新的时代,虽然过程相当艰辛还有一些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但是结局总是美好的,他以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在打架中获得的经验在现况的黑暗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一个学生是如何创就辉煌的未来吧!
  • 最简单的一封情书

    最简单的一封情书

    讲的是男主角初心遇见女主角诺言而相爱,但却情路坍塌,经过多重磨难,终于,成为大家都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
  • 三国之小兵霸业

    三国之小兵霸业

    烽烟再起,后世弓神穿越东汉末年。在贵族士大夫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贱民,在百姓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英雄。安民,定天下,拯救苍生,结束无止境的战争,这是卫小可要做的事情,也是必须做的事情。(非正史,非演绎,架空文,不喜勿喷!)
  • 仙侠之救世传说

    仙侠之救世传说

    也许是最好的玄幻。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景小凡却偏认为自己可以做个文武无双的人,甚至坚信有一天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要说这自恋的本领,他若认第二,世上便无人敢认第一。只可惜命运没有给他拯救世界的机会,这一年,景小凡去世,年仅十八岁。死后,他却在另一个世界浴火重生,开始另一段非凡人生。而在这个世界里,有人,神,鬼,仙,佛,魔,玄幻小说中的一切这里都有。重生后的羽篷终于有机会改变世界了,这一次,他改变的不是世界,是六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而这个故事,不过是羽篷或者景小凡的传奇。但愿你会喜欢这个故事。
  • 刁蛮千金的恋爱罗曼史

    刁蛮千金的恋爱罗曼史

    夏雪瑶,上官蓝依是皇室人人皆知一听就让人闻风丧胆的恶魔公主,因为受不了欧巴桑的罗里吧嗦的教学而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后来到雪依贵族学院就读,上学第一天就被在雪依贵族学院里能只手遮天的冰山王子凌寒和冷酷王子司马羽翼深情告白?还因为一场座位风波而得罪了雪依贵族学院校花萧梦琪因此夏雪瑶还被烫伤,淋湿还被打了一耳光还因祸得福收了个校草做小弟???这是什么逻辑啊!!!(放心入坑,不会弃更的。)
  • 宇宙破烂王

    宇宙破烂王

    一个四处流浪靠捡破烂为生的孤儿,虽然孤单但不孤独。性格外向对人生充满激情和梦想。最大的心愿是;做一个超级破烂王。一次奇特的经历,让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阴错阳差下,竟然被航天局发射的运载火箭发射到了外太空。自此开始了他宇宙破烂王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