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
我们从小就有这样的经验,把积木叠起来,叠得越高,就越容易倒。
人生也是如此,追求一样东西,追到极端,无以复加的那一刻,也就是倒霉开始的时候。
但是自古以来,人们更相信追求极至的正当性。今天更是如此。
如何提醒那些兴高采烈往前冲的兄弟姐妹呢?
上面的第一段话,言简意赅,堪为名言。
那是战国时代,齐国学者淳于髡说的劝谏之辞,劝谏的对象,是那个酒大王领导——齐威王。
说是某次齐威王高兴,又在后宫里大办酒席,还把淳于髡召来,赏给酒喝。
酒席上的齐威王,问出的问题,也不离个酒字——
“先生,您能喝多少才醉?”
“臣下我喝一斗也能醉,喝一石也能醉。”淳于髡的回答,充满玄机。
齐威王倒也天真,说:“先生既然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呢!你这样说的道理,可以让我听听么?”
淳于髡见威王上钩了,便侃侃而谈。
他给齐威王描述了五种喝酒的境界。每一种的酒量,都比前一种增长一成。
他说,在大王您的面前,喝您赐的酒,旁边有执法的,后头有管事的,我实在害怕,只好俯伏着身子喝,那样不到一斗,就马上醉了。
他又假设,如果家里长辈有规矩很大的客人来,我收起衣摆,提起手臂,弯下身子,半跪着奉上美酒,不时地接受几滴赏赐的馀酒,或者高举酒杯为客人祝寿,频繁起身,那样喝酒,不用超过二斗,也马上醉了。
但是,他说,如果遇到下面三种情况,喝得就要多些了。
一种是老朋友好久不见,忽然碰到了,高兴地回忆往事,述说各自的近况,那时喝酒,不到五六斗,大概是难以醉倒的。
还有一种,是参加地方上的聚会,男女杂坐,喝酒之外,还有六博、投壶之类的游戏,相互之间,握手既不加责罚,眉目传情也不加禁止,身前常有女性掉下的耳环,身后时见她们遗忘的头簪,他说,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这时喝酒,可以喝到八斗,还不过只醉了二分。
最后一种,是天色已晚、兴意阑珊的时候,男女同席,促膝而坐,鞋子杂放,杯盘狼藉,堂上烛光灭了,主人把我淳于髡留下,而送走别的客人,然后我隐约闻到飘然而来的女性香味,他说,在这一刻,我心最欢,能喝下一石酒。
正这样飘飘然说着喝酒的醉境时,淳于髡忽然话锋一转,点醒主题:“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有点煞风景,是不是?但淳于髡的本意,就是要用这种先浪漫一日游,再突然棒喝惊醒的感性方式,讽劝齐威王,否则很难奏效。
他想让齐威王从醉梦中惊醒,顿悟一个道理:不能再毫无节制地痛饮狂欢了。因为,什么事都不能做到极点,一旦到了极点,衰败的命运马上就来临了。
齐威王果然有悟性,说:“好吧。”从此不再作长夜之饮。
只是恐怕到了今天,很多人仍会想:有酒不畅饮,有乐不尽享,齐威王真是个大傻冒。
原文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10/3199)
今译
酒喝到顶了就要出乱子,人开心到极点了就要发生悲剧,所有的事全都如此。
原文
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7/2388)
今译
事物到了极至,就会走向反面,冬天和夏天就是这样的关系;追求目标追到了顶点,就会有危险,把棋子层层累加叠上去,就有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