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
校长意即一校之长,位高权重,在外代表学校,在内负责领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学校党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校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一定的监督、制约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是依赖于校长的接受程度的。校长的自我管理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下,对校长的自身完善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一个人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己驾驭自己的活动。通俗地说,自我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不仅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且管理自己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为,管理自己的时间。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组织者,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不仅对学校工作、对管理活动、对师生员工发挥管理作用,而且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管理。其自我管理不仅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提高自身的威信,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学校领导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校长要充当自己特定的社会角色,必须在角色学习的基础上,履行角色的义务,进行角色规范标准的活动。学校管理是一个按层级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校长是通过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而履行其管理职能的。他既要对下一层级进行管理,扮演管理主体的角色,同时又要接受和执行上级发出的信息,成为管理的客体,具有管理客体的属性。社会主义学校把广大师生员工置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地位,他们有权对校长进行广泛地监督。因此,任何一个校长要想巩固自己的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自觉地履行角色规范标准,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这就要求校长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强化角色意识,努力缩小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距离。校长的自我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总是按照角色目标和标准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控制和调节自己。这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强化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的过程。它不断地巩固符合角色目标和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不断地纠正和克服不符合角色目标和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把它纳入到正确的轨道。
自我完善是校长自我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校长的自我完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文化知识素质完善、能力素质完善、身体素质完善等内容。自我完善,首先要认识自己,把握自我。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我,才能完善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就要及时检查、发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与岗位职责的差距。在认真反省、正确把握自我的基础上,还要明确自我完善的方向,制定自我完善的规划,落实自我完善的措施。可见,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自我管理,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任何一名校长,如果不能把握自我、全面规划自我,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要实现自我完善是不可能的。
管理和自我管理是学校管理统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通过自我管理而起作用的,自我管理又必须以管理为基础。只有内外部管理因素的有机结合,才可能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自我管理机制和能力的形成。就校长而言,自我管理是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的前提。一个校长能够管理好自己,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为师生员工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能得到师生员工的尊敬和信赖,对师生员工产生一种非权力可及的影响力。在某种情况下,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力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学校管理目标。所以,校长的自我管理是学校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手段。如自我管理提高上去了,校长就会对手中的权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就会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学校谋利益,更好地履行一校之长的职责。
2.校长自我管理的特征
校长是通过自我意识来实现自我管理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等。校长的自我意识,在认识上表现为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现在情感上是自尊、自信、自豪感和义务感,表现在意志上是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控制等。通过自我意识,校长能得到关于自我本身的知识,使人能够对自我本身、对自己的感觉和思想、举止行为、兴趣和需要进行剖析,特别是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自己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一句话,自我意识是校长自我管理的内在依据。
校长自我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自我。这也是校长自我管理与学校其他管理活动的区别。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其自我管理的对象特征更为突出。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管理他人,校长必须管理好自己,把自我当做管理对象。
时代性是校长自我管理的内容特征。这个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代特点体现在社会关系上。我国学校的校长,其自我管理应反映当今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反映新科技革命对现代文明的重要影响,反映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反映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总之,要反映当今时代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校长自我管理的时代性,集中反映在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校长规格上。校长的自我管理要依据特定时代的规格要求进行。社会主义学校校长的自我管理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根据校长的岗位职责规范要求,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自我导向是校长自我管理的方式特征。建立个人的发展目标,是校长自我管理的核心。当个人发展目标确立之后,校长就要根据目标、依据自身的素质来规划自己的行动方案。自我管理的方式与对其他对象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同。如我国中小学管理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依靠教师,达到最佳管理效果等。校长自我管理则要依赖于自己对生活的计划能力和自己的意志品质,把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自己为自己做趋向目标的向导。自我导向最主要的是目标和计划两个环节。目标是自我管理的灵魂,计划则是自我管理的生命。能否有计划地实现目标,是自我导向、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校长的自我管理,首先是提出一定的发展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对目标进行分解,筹划实施步骤、方法和途径,也就是拟定计划。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纲领,就能有条不紊地去实现目标,否则实现目标的行动就会成为一堆杂乱无章的活动。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自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自我管理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3.校长自我管理的原则
校长自我管理原则是对校长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要求和准则的概括,它反映和体现了自我管理的规律。它对于中小学校长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形成自我管理艺术,具有重要作用。校长自我管理,要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1)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原则。学校的管理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必然要与社会发生交往。这种交往产生两种结果:一方面,校长融合于群体之中,以群体的力量共同办好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校长在上述管理活动中不断将社会和群体规范内化,不断地正确估计自己的内在素质,以获得发挥自己潜能的条件。前者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过程,后者便是自我管理的过程。因此,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是校长有效自我管理的原则。
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有赖于这些个体——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管理也有赖于每个人对自身的管理,但是,每个人又是具有社会本质的个人,每个人必定要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没有个人依据一定社会尺度对自身的管理,人类社会就难以有序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发展体现在个人自我管理的水平上,社会愈是进步,对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就愈高,就愈要求人高度发挥自觉能动性。同样,在学校里,没有校长个人对自身的管理,学校工作就不可能协调有序地进行。学校管理愈是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校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就愈高。
要求校长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就是要求校长摆正、捋顺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校长的正确态度是以追求社会和学校整体利益为基础来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学校整体利益的关系,而不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来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学校整体利益的关系。学校管理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一样,必然受到两种矛盾力量的影响,一方面是全社会及整个学校的共同利益要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满足校长、教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的影响。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矛盾。学校管理就是要在对这个矛盾进行不断调节中求得学校工作的稳定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校长正确地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学校整体利益三者的关系,摆正三者的位置,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学校的整体利益,把个人利益融合于社会、学校整体利益之中,在维护社会、学校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求得校长自身的发展。
(2)提高理性认识、自我控制的原则。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校长的行为应当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受理性的支配,校长才能更有效地自我控制。理性认识是校长自我控制的基础,失去理智,校长就不可能实现自我控制,更谈不上发展自己。校长的自我管理是一个特定的系统,个人目标的追求、才智的发展、时间的运筹、人际关系的处理,都要求对自己行为的理性控制。校长行为的自我控制,是保持学校管理的正确方向,提高学校管理的成功效率,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可靠保障,是校长事业获得成功的要诀之一。
校长的自我控制就是指其根据社会政治准则、法律和道德规范、学校管理的工作程序、纪律制度等要求,有意识地、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特定的要求。遵循提高理性认识、自我控制的原则,要求校长树立法制观念,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知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要求校长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在处理与师生员工之间关系、与领导班子成员关系、与上级领导部门关系时,自觉用集体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求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等等。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原则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校长的法律道德素质,使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3)有效利用时间、讲求效能的原则。校长要成为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就必须懂得有效利用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包括两方面:一要善于利用、安排管理活动中的时间因素;二要善于利用、安排自己的时间因素,以发挥有效时间的最大效能。校长管理自己的时间,核心是节约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这也是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标志。合理运筹时间,可以保证校长精心计算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使校长在珍惜自己时间的同时,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促进整个学校时间的节约,因而确保学校高效率地正常运转。
贯彻有效利用时间、讲求效能的原则,就要树立时间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时间的价值,提高节约时间的自觉性:要分析自我时间分配比例的现状,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时间分配方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要掌握有效利用时间的艺术技巧,如不事必躬亲,适当委让权力等,使自己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强自己的可控制时间。
(4)目标管理、自我引导的原则。这个原则是要求校长在自我管理活动中,以学校目标为中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学校组织的目的、任务转化为个体发展目标,使组织的总目标与自我的目标融为一体,形成个人与组织方向一致、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并以此指导个人行为。目标管理、自我引导的原则贯穿于自我管理的全过程。
在校长自我管理中,遵循目标管理、自我引导的原则,首先必须把自我管理过程看做是一个目标管理过程,从而自觉地进行自我目标规划,把目标作为自我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必须把握自我管理的社会方向性。社会主义学校的校长要使自己的主观努力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条件,以主体满足这个需要为目标。校长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就是要把这种社会客观需要转化为自身的主观意识,变成自身的内在需要。再次,要把自我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去实施,确立自我管理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使之组成自我管理目标系列,按阶段分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