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在教师的管理中实行聘任合同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起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打破职务终身制。选聘教师从重资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资格向重实绩转变,即在教师的聘任中注重教师是否具有胜任应聘岗位的能力,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来决定教师的聘任与否和待遇高低,使教师队伍有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科学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在教师岗位的聘任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当前我国正在探索教师的选拔、绩效评价的标准和程序。
(4)探索建立岗位职能薪酬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师岗位薪酬制度,强化岗位职责,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会增强教师的岗位责任和竞争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实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内外部条件
(1)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在于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因此,要完善教师聘任制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必须以校长的领导素质为前提。因为校长作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不应是传达政策的“传话筒”或一定体制下的“维持会长”,而应该是根据党和国家所确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当代教育发展规律,并结合本校实际而确定新思路,构建出实施管理新格局的理性大师。这种管理新格局体现着校长的管理思想,展示校长的开创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就是要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改革掉那些过时、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管理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管理的本质观、价值观、实践观、质量观;二是开放,就是要具有对社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能站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教育、驾驭学校管理活动;三是搞活,就是要善于吸纳现代教育信息,聚集各种力量,办好自己的学校,进而强化校园文化意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教研氛围,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场”,使学校需要的教师“进得来、稳得住”。
2)学校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调节机制。一个学校因分工不同,年级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力情况不等,学科分类有别,必然有多种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中,又必然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想从事较好的职业岗位,而事实上不可能所有人都从事同一种职业岗位,所以哪怕是公平竞争,也会对那些不能如愿的教职工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调节机制来调节这种内部矛盾,如通过待遇等因素来进行调节,需注意的是,调节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不可忽视精神方面的鼓励作用。
3)学校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竞争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只以能力高低论“英雄”。如实行职称双轨制,既有国家核准的,也有校内因事设职,因职定人,按职给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事相宜,破除论资排辈,以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给一些骨干教师以相应的报酬和待遇,以优厚的待遇稳定和吸引人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的存量。
4)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机会。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在发表的“谁是优良教师?”一文中指出:“教师被评定的成绩,在其任职的最初阶段是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而呈迅速上升趋势的;以后五年或更长时期,进步速度逐步呈下降趋势;再以后十五至二十年无多大变更,最终则趋于衰退。”因此,在职教师的进步并不是绝对随着教学时间和教学经验的增加而直线向前的,而是会有曲折乃至倒退的。这就要求学校内部为其所使用的教师在业务培训与提高、升迁等方面提供发展的机会,并给予与职位职称相对应的各种合法权力。
5)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因为实行教师聘任制,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落聘人员的工作。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化一切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2)协调学校外部管理运行机制。从学校外部管理运行机制来看,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实行合理的人才流动。所以,实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还需要有如下外部条件。
1)需要有与其动态性功能相匹配的动态性体制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的发达地区,要逐步排除教师合理流动的地域屏障,关键是解决好现行的教师户籍管理制度。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管理制度无不为此开绿灯,吸收外来优秀人才。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充分利用和完善现行的居民身份证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再建立、健全一些居住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废除教师的所有制身份制度,废除目前用人单位之间实行的档案必须随职工干部调转同往的制度,新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对求职者进行全面、公正地考核,但档案不是考虑求职者是否可被录用的依据;户籍管理体制应顺应破除“三铁”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需要,取消一些人口迁移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应取消各地区自行规定的种种迁移收费,从而给劳动者更大的选择居住地点的权力。
2)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深化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教师工资的改革应考虑到如下几点。①教师劳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素质较高的劳动,需要较多的培养成本。同时教师的劳动也是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能创造较多的价值。因此教师工资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教师劳动力培养成本和教师劳动贡献。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价格信号这个基本手段,建立教师工资动态化增长机制。目前教师工资的定期增长制,对市场的反映灵敏度较低,欠缺全面性。因此,教师工资增长系数应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随机性,可以参照物价指数、国民经济增长指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师的工资处于动态的较高的水平,从而吸纳社会其他行业符合条件的更多的人选择教师职业,开发教师队伍的后备资源。
3)要符合基本国情。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底子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并存。这些基本国情告诉我们,我国中小学实行聘任制的整体改革,不宜整齐划一,而应考虑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区域推进。如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在传统的计划调节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的调节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与办学规模结构的协调,同时缓解教师供给与相对落后的地区办学需求的矛盾,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为当地教育发展与改革服务。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流动,让教师在计划与市场结合中得到合理流动和使用,最终达到区域性人才结构布局的动态平衡。
4)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了实现教师合理分流,需要引导和规范各类人力和劳动市场,调节和规范各类组织机构的用人行为,以实现国家的某些特定的政策目标。中小学实行教师聘任制是一种法定的行政行为,不能随意另立章法,应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在现有政策法规的范围内,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以便对中小学教师的任用条件、任用程序和教师来源等做出严格规定。
10.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有两个法律身份:一个是普通公民身份;一个是作为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身份。作为普通公民,教师享有普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履行普通公民应履行的义务。而作为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又有其特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明确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对于教师管理活动的意义尤其重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二是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也有两种身份,一是管理者,这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另一身份是被管理者,这是针对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来说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和最低要求。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一是保证教师充分享有权利;二是在此基础上监督教师全面履行义务。
11.教师管理的法律制度
国家为了加强教师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又在教师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基本法律制度,如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任用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对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作了规定。
(1)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意在藉此促进教师职业专门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教师法》和1995年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资格作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首先是教师资格的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③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所必要的身体条件;④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其次是教师资格的认定。达到了上述教师资格条件,并不等于自然取得教师资格,还必须经过法定机构的认定,才算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取得也有相应的规定:第一,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第二,不同的教师资格分别有不同的认定机关,如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经县级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审查后,还要报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认定。第三,认定机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2)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的教育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根据《教师法》,教师职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师职务系列,一般分成四级系列。②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每一种职务都有其相应的任职条件,如教师的工作量、相应的学科专长、相应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相应的工作任务等。③教师职务的评审。一般而言,各级教师职务的评审都是由相应的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来进行的,评审依据为与申报者申报的职务相对应的任职条件。
(3)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关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而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执行这项制度必须注意:第一,学校聘任教师是一种法律行为,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第二,聘任双方完全平等自愿。第三,聘任有一定期限,聘任期满后,双方自主决定是否续聘。目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大致有招聘、续聘、解聘、辞聘(即教师本人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