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3200000034

第34章 李渤的快乐& 快乐的李渤

孔夫子曾经说过, 身着破衣烂衫, 与衣衫华贵的人站在一起, 却可以依旧保持平和心态的, 在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中, 大概只有子路一个人能够做到。

每当读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讲的这一段话, 我总会想到曾经在北大荒共过事的朋友———李渤。

当然, 说李渤身着破衣烂衫, 确实有些过分, 也不是事实。但若是说这位老兄经常性的衣衫不整, 却肯定不会造成冤假错案。

在北大荒的时候, 李渤和我们一样, 戴的都是羊剪绒的帽子。可他的帽子的两个帽翅, 好像从来没有规规矩矩地系在一起过, 总是忽忽悠悠地耷拉着, 随着大步流星的他, 一上一下地飘动。隔着老远, 一看那个有着标志性动作的帽翅,谁都会知道, 那准是李渤跑过来了。

在农田工作的北大荒人, 大都有一件被视为宝贝的“破棉袄”, 看上去不起眼, 甚至有些破破烂烂, 但十分实用, 冬天挡冰雪, 夏季挡雨又挡风, 是我们农工须臾不可分离的好物件儿。李渤当时在团部宣传股主管广播站, 享受电工的待遇, 发给他的工作服, 布面结实, 里子还是带毛的羊皮, 比连队农工的破棉袄漂亮得多, 也暖和得多。可这件挺括的工作服穿在李渤的身上, 看上去的感觉, 总有些窝窝囊囊, 别别扭扭, 和晃动在农田里的“破棉袄” 差不了许多!

在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 大多数人并不特别着意于自己的穿着。尤其是在北大荒, 有着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解放军转业官兵, 潜移默化地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 定格在了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自然, 作为新一代北大荒人, 步前人的后尘, 视衣着朴素为骄傲和自豪, 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 在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各个角落, 看到李渤这种打扮的城市知识青年, 并不为奇。

和大家有所不同的是, 李渤不止在北大荒如此装扮, 回到北京, 在热热闹闹的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他依然是那一身行头, 那一副笑脸。

说不清是哪一年了, 李渤回北京探亲, 一头扎到了地处三里河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同志, 我找人, 给我登个记。” 进了传达室, 李渤笑呵呵地伸过头去说。

“找人? 到哪个部门?”

“我找李主任。”

“我们计委那么多部门, 你找哪个李主任?”

“李人俊。”

“你找他?”

听到李渤的回答, 对方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端详着李渤忽闪忽闪的帽翅和皱皱巴巴的棉衣裤, 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你, 你找李主任干嘛? 带、带介绍信了吗?”

李渤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 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似的,结结巴巴(这是他的老毛病, 情绪激动或是紧张时, 说话就不那么利索) 地回答: “介绍信没、没有, 我、我是他儿子。”

计委传达室的同志, 可能是头一回接触这种装束的领导干部子女, 使劲儿眨巴着眼睛, 迟迟疑疑地拨动着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秘书的电话, 直到核实过李渤的身份, 并目送他走进国家计委的大门, 似乎还不敢相信, 李主任竟然有这样一个“朴素” 到令人震惊的儿子!

看到这里, 读者朋友应该明白了, 李渤是干部子弟, 而且是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李人俊, 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干部, 曾经担任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供给部部长、新四军财经部部长, 建国后做过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建筑工程部部长, 60年代初即到国家计委任副主任, 还当过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董事长, 在国内经济管理系统, 享有很高的声望。

可是, 当时, 在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团团部, 对于李渤的高干子弟身份, 好像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一者, 李渤本人就不大喜欢关注这一点。他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 即使到了不得不谈的时刻, 也是淡淡一笔带过,从来不加渲染, 好像他的家和大家伙儿的家一样, 他的父母也和我们的父母一样, 没有什么了不起。再者, 这家伙根本不像高干子弟, 一般人眼中的那些高干子弟的毛病(也可以说是特点), 比如夸夸其谈、不可一世等等, 在他身上很难寻到。所以, 有某些场合, 在有人不经意地说起李渤的父亲是位大官的时候, 常常会有另外一些人坚决地摇着头表示不相信。

我们二十团的历史上, 曾经有过一位肩佩少将军衔的场长。但在20世纪70年代, 虽然拥有五六万人口、一百多万亩耕地, 我们只是一个县团级单位。可是, 谁能想到, 就在这样一个地处边疆偏僻地区的农场里, 却建立起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彩色电视差转台。农场职工家里, 大都摆着彩色电视。团部宣传部门自办自播的彩色电视专题节目, 直接传送到各个生产连队。而在当时, 不要说兵团系统, 即使在我们周边的县城, 黑白电视差转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一切, 有一大半的功劳, 应该归功于李渤!

从规划设计、上报审批, 直到材料采购、安装调试, 李渤都是亲力亲为, 领着他那一班部下, 冲在最前面, 干在最前面。说句实在话, 如果没有李渤的执著和努力, 三师二十团的彩色电视系统, 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李渤只有高中的学历, 但他在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方面的功力,绝对达得到高级工程师的水准。而他动手操作的能力, 更是一般工程师所望尘莫及。

在大家的心目中, 李渤忙忙乎乎, 总也闲不住, 是个特别能干活儿又特别会干活儿的人。

公家的事情找他; 私事, 尤其是那些自己处理不了的私事, 更要找他。他的宿舍和工作间内, 堆满了待修的物件儿: 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电视, 还有一些我们叫不出名的东西, 总之, 都和电器有关。对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同事的托付, 李渤向来是来者不拒, 一律的无偿服务。用我当时的话说, 李渤做这种事情, 那叫有瘾, 越是难修难鼓捣的东西, 他老兄越是劲头儿十足, 动不动就来个通宵夜战, 不获全胜, 决不罢休。

于是乎, 李渤在我们团部的各个单位(加工厂、修配厂、中小学校、商店、汽车队、医院、招待所、公安局, 等等等等), 都有了朋友或者熟人。无论走到哪里, 都会有人和他热情地打招呼, 实心实意地接待他。用现时流行的语言形容, 真个是公共关系全面到位!

李渤的良好社会关系, 给我们这班哥们儿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惠。

比如说, 洗澡。那时候在北大荒, 洗澡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享受。记得在连队工作的时候, 为了在冬天洗一次澡, 要跑出去四十多里路, 到宝清县城。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野外, 冒着风雪严寒, 连搭车带走路, 折腾整整一天, 那个滋味儿, 今天回想起来, 浑身还要打冷战!

当时, 团部虽然有澡堂子, 但经常是人满为患, 我们白天还要上班, 排不上队。怎么办? 李渤有招儿。管理澡堂子的顾茂森, 是1963年到北大荒的老北京青年, 也是李渤的好友。李渤打过去一个电话, 小顾马上做出安排, 晚上下班后, 专门为我们几个开个夜场。

在冰天雪地的夜晚, 说说笑笑地聚在一起, 一边洗澡, 一边天南地北地神聊, 而且享受着特别的服务(空荡荡的澡堂子里, 只有我们几个人), 那感觉,真是叫滋润! 两个来小时洗下来, 只觉得浑身轻松, 精神头儿十足, 能高兴十来天。

回忆当时的情景, 还有另外一点特殊的感受: 大家躺在浴池里相互搓澡, 李渤身形太瘦, 搓他的后背, 有时候会感到硌手!

我们二十团团部机关的食堂, 伙食虽然不错, 但时间长了, 总是那几道菜,弟兄们难免想寻求些新鲜东西来尝尝。夏天, 菜园子里的生菜长出来了, 弄点儿大酱, 拌上生菜, 绝对爽口。可是, 到哪里去倒腾生菜呢? 还要找李渤。干这种事情, 李渤的积极性相当高。他先就到了我们宣传股老领导易尚武的家里, 一进院门, 李渤直奔菜地, 一边拔生菜, 一边喊: “老易, 你们家生菜太多, 再不吃,就要坏了。我们帮你吃点儿, 好吧?” 不等老易夫妇开门应声, 手脚利索的李渤已然怀抱着拔好的生菜, 出院门了。

李渤熟人多, 人缘儿又好, 今天拔这家, 明天再换一家, 每次出去都是满载而归。一连十几天, 弄得我们这班年轻人满口生香, 笑声不断, 整个机关食堂也跟着热闹了半个多月。

当然, 李渤不总是笑呵呵的,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 他也骂人。在二十团的广播电视系统, 他算是个头头, 有时候, 他也会批评人。但他批评人的方式很是特别, 肩膀一耸一耸的, 头一扬一扬的, 挺有意思。

“你怎么这么干事呀? 傻呀? 真他妈笨!” 如果被批评的人是男性, 李渤口中吐露出的“国骂” 也会多一些, “你想想, 有规矩, 你他妈不按规矩来, 领导不满意, 大家伙儿也骂你, 真是吃饱了撑的, 你就不能换个方法办事? 以后可不能这么干了, 别再找骂!”

面对李渤独具特色的批评语言, 你只能点头称是, 诚心改过。没有办法, 他是领导, 年龄又大(李渤是66届高中毕业生, 属于知识青年中的大哥), 还是朋友, 那么热心地帮助你、数落你, 不听他的, 能行吗?

据说, 现今当干部的, 科长想升处长, 处长想升局长, 局长想升部长, 总觉得自己本事大得惊人, 怀才不遇, 恨不得一识“韩荆州”, 平步青云, 大展宏图。

但在三四十年前, 好像还没有养成这种风气。就拿李渤来说吧, 和他朝夕相处的我们这些同事, 从来没有感觉到他想再往上升个什么官, 也没有为他没当上更大的领导而为之鸣不平。相反, 李渤却常常为自己在边疆地区做成的事情沾沾自喜, 十分满足。以至于当大批知识青年都在急着返城的时候, 他依然镇定自若,不为所动。

“李渤, 知青们都要走了, 你怎么想?” 50年代来北大荒的专业军官, 时任政治处副主任的黄永良, 找李渤聊天。

“我爸爸不让我回去。”

“为什么?” 黄主任感到很奇怪, “回城也不是不好呀, 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

“我爸爸给我写了信。他说, 现在国家很困难, 知识青年都回去, 一时不好安排。他说, 我在八五二的工作挺稳定, 不一定非要回北京。”

听到这些平直朴素的语言, 黄主任也是出乎意料。真没有想到, 李渤和他的父亲, 会做出这样感人的决定。作为在北大荒奋战了三十余年的老战士, 黄永良被深深地感动了。

“好, 李渤, 好! 问你父亲好, 感谢你父亲!”

李渤本以为, 这是一次平平常常的谈话, 以往, 和蔼可亲的黄主任也都是这样和他谈话的。他万万没有想到, 深受感动的黄永良主任, 竟然把父亲来信的内容, 扩散了出去!

耳聪目明的新闻记者们, 岂能放过如此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就在这次谈话之后不久, 一天早晨, 农场广播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 八五二农场的干部职工, 从广播里听到了李渤的名字, 表扬他扎根边境, 矢志不移。

李人俊老先生火了, 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做过分张扬的事。

毫无思想准备的李渤被父亲责骂之后, 心境反倒慢慢地安稳下来了。事已至此, 说什么都没有用, 反正自己要在八五二干下去, 还像以前那样干就是了。

他不是个喜欢唱高调的人, 自始至终, 他也没能随着《新闻联播》的口径,唱出高调来。

就这样, 来自各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们, 沿着自己来时的道路, 一拨又一拨地离开了。李渤呢, 依旧在广播电视台的工作间里, 重复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他成了知识青年的“另类”。

从那时起, 大约有二十多年时间, 我没有和李渤见过面。只是听说, 过了好多年, 他才从八五二辗转到了河南濮阳的油田通讯站, 靠着自己的艰苦打拼, 当上了通讯站的站长。后来, 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 李渤领着妻女, 回到北京, 在西直门附近的邮电大厦, 做修理手机的业务。

得到李渤的确切信息, 我从上海赶到北京, 直奔西直门的邮电大厦。

说句实在话, 在柜台前等着服务员召唤“李师傅” 出来, 并且听着服务员一再介绍“李师傅” 的高超技术时(她以为我是来找李师傅修手机的), 我的心里真的很激动。离别二十来年了, 李渤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李渤出来了, 穿件白色的大褂, 皱皱巴巴的, 还是以前那副做派。尽管二十多年未见, 那副熟悉的脸上, 丝毫没有显露出惊喜的神色。简单打个招呼, 言谈举止之中, 好像我俩昨天刚刚分手似的。谈论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朋友间的分分合合, 是是非非, 他依旧谈笑风生, 潇洒自如, 眉宇间显露出的神情, 熟悉得不得了。

说着话, 他手里还拿着个正在修的手机。

我问他: “那个小姑娘告诉我, 只要是李师傅接修的手机, 开盖就收十块钱,是吗?”

“那是, 你别小瞧这手机, 个头不大, 修好了不容易。” 李渤嘿嘿笑道, “学这玩意儿, 费了我不少工夫!”

看他那神态, 就跟当初在八五二农场倒腾彩色电视差转机一样, 带着欣喜的投入, 投入又给他带来了欣喜。

“怎么样? 李渤, 在这儿干, 感觉好吗?”

“嗨, 只要有事情做, 在哪儿干感觉都好!”

一句话, 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李渤没有变, 还是以前的李渤。对生活、对命运, 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 不卑不亢, 不怨不弃!

当下人们议论成功人士时, 常常以地位和财富为标准。李渤有机会做官, 和他有着同等家庭背景和经历的人, 不少人都成了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 李渤也有机会获得财富, 他的家族的社会关系, 能帮助他在这条路上腾达。

然而, 李渤有自己的选择, 有自己独特的追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置身在部长、司长、局长或是亿万富翁之间, 李渤依然是李渤, 没有半点局促与不安, 看不到丝毫的逢迎和谄媚。而且, 他常常会成为这些聚会的核心人物, 接连发出的宏论, 语惊四座, 令人叫绝。

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述说过充实、快乐人生的三条标准:

第一, 要有事情可做(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第二, 要有朋友可交往(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第三, 要有好的心态(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对照李渤的生活历程, 谁能说他不是成功人士呢?

附录一:陈小芹(李渤夫人)来函

牛耕:你好! 感谢你给以李渤这么高的评价,但也不全对。如果让我来评价他,我认为李渤确实是个好人,在某些方面我可以说在那帮高干子女中他好的有些突出,甚至能让大家惊讶。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对任何人都是以诚相待,任何人(不管职务高低)有求于他,他都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有时不但出力,尽管自己并不富裕还会掏钱为人家办事,事后不求回报,只要得到求者的认可就满意了。我给你举一例:有一同学让他帮修一部手机,他家离我家不算很远但也不是很近,他自己说骑车去他家取。我表示不理解说:他家有车开车送过来不是很快吗,干吗你还要自己骑车去取啊! 类似此类的事情很多,说明李渤的为人那是没得说,他没有害人之心,但也没有必要的防人之心,那教训也不少。

说到他的不拘小节,那已经是他的恶习了,虽然这么些年在我的督促之下有所收敛,但要彻底改变他已经不可能了,在这方面我经常唠叨,他是虚心接受,该咋样还是咋样,也只能如此了。

李渤从下乡到现在退休,只能说在东北是他人生、事业较为成功的一段。最为失败的是回北京以后,可以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最后是光屁股出家,为他单位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什么也没得到,钱没挣到,房没分到(他们单位像他这样的不多),真惨啊! 最重要的原因在他自己,刚来北京时,他父亲(一个以清廉为重,从不为自己家谋私利的老革命),在老太太的劝说下,在孙女的哭诉下,开天辟地为儿子安排了工作,在国家计委信息中心。回想起来,当时如果去了那里,再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前景肯定是不错的。但他就是不去,说不愿靠老爷子,要离老爷子远一点,这么些年全是靠自己不也过来了,但他忽略了在北京人才济济的地方,要没有关系,靠自己重新打拼,又没有特硬的学历,想要站住脚是谈何容易? 另外,当时好像政府机关不是太好,感觉好像自己单位又在盖房子,春节还分东西,感觉还行,属于鼠目寸光的。这且不说,关键是他们单位后来每况愈下,他当时投奔的领导都进监狱了,而且他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但还是没有想法出来,观念太陈旧,有种嫁鸡随鸡的感觉。回忆起来有好几次机会他都错过了,只要有任何一次机会抓住了都会不错。他后来也很后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会越来越少了,他自己的状况也越来越差,也就这样了。这种结果在高干群里肯定不多,好多同学都不相信,所以我说你说的不全对,有些方面并非他本意,就因为自己把路选错了,只能如此。说到心态,用他的话来说,已经这样了,就得想开,心情不好对身体也不好,过一般百姓的生活,只要身体好就行。这话也不错,我只是为他感到可惜,他浪费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人才资源,如果当时有高人给他指点,也许不会是现在这样。毕竟时光不能倒流,既然你谈到了李渤的方方面面,我也和你说说我的想法,欢迎给予指教。

附录二:李渤的回复

牛耕老弟:你写的文章,我已拜读数遍。它引起我很多对当年往事的回忆。

你所写的有些事,我已不记得了。但有些往事,确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时,我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一些,但朋友之间的友谊,却是那么的真诚。这种情谊,在现在的社会中,很难再碰到了。谢谢你的文章,更谢谢你在文章中传过来的真情!

友李渤

2009.3.26

同类推荐
  •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冰心作品精编

    冰心作品精编

    本书分为“散文”、“小说”、“诗歌”三部分,收有《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山中杂感》、《小橘灯》、《两个家庭》、《繁星》等文学作品。
  • 交通幽默

    交通幽默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交通幽默》,就是芸芸众生旅途中最好的快乐读物。《交通幽默》分为“飞机的幽默”、“汽车的幽默”、“火车的幽默”、“轮船的幽默”四大部分,其中,讲述了空姐的灵活机智,飞行员的滑稽趣事,交警执法的铁面无私,司机违章时的神情百态等等。如果你是有车一族,在旅途疲劳或堵车烦恼时想到这些幽默笑话,会让你愉悦身心。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浮沉纪

    浮沉纪

    仙魔不仁,众生刍狗。问天地间,谁主沉浮。我本无心,奈何天意。舍生未死,浴火重生。一个原本平凡的快递员,因身世被卷入一场惊天事故中。身陷绝境灰飞湮灭之际,灵魂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神魂萎靡身体孱弱又如何,这一生我绝不甘于平凡庸碌。且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于乱世中一步步踏上强者之路。
  • 豪门弃女:盛世荣归

    豪门弃女:盛世荣归

    一出生,就被自己母亲遗弃。十岁生日那天,经历了地狱之行的她,被她的亲生母亲用一把匕首插进了她的心脏,然后她被扔进了大海里。活下去,却又遭受到了唯一信任之人的背叛。她有倾世容颜,却命途多舛,唯一的梦想,就是过一天平常人的生活。难道,这个梦想,只有来生才能实现吗?“阿九,我求求你,不要离开我,我只有你了。”“九尾,你给我听清楚了,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男人。”“你只要答应做我三年的情人,我就帮你在景城站稳脚跟,并且帮你毁了白家。”“我喜欢你,是因为我从没有见过比你美的女人。”
  • 邻家少年是校草

    邻家少年是校草

    叶洛的悲惨生活就这样的开始了。被单美男吃的死死的。只不过任单美男怎样的提防,叶洛还是桃花运不断,攻进了他心里。叶洛酱紫了。
  • 傲娇魔帝:爆宠萌狐妃

    傲娇魔帝:爆宠萌狐妃

    小小灵狐贪玩成性女扮男装,教唆师弟,火烧药园,调戏仙婢,闹翻灵山,也没有人能管得了她,就连严厉的三师兄也对她宠之入骨。可惜好景不长,一同修仙的三师兄突然不辞而别,妖魔入侵,灵山大乱,伤亡无数,最后只有她一仙存活。事后她忘记了灵山,忘记了宠她入骨的三师兄,直到数年后,一个新魔尊的出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he Flying U Ranch

    The Flying U Ran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自然学院

    自然学院

    一个人为的世界,到底谁改变了这一切?人们会渴望旧的世界吗?
  • 侠岚之还源救世

    侠岚之还源救世

    他是伟大上古侠岚之首,为了拯救世界再次重生,可是在和穷奇的战斗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个朋友背叛了自己为穷奇效力,之后发生什么呢?
  • 一克拉之眼泪

    一克拉之眼泪

    火灾让她失去了一切,成为了孤儿。她的身世也在那一场火灾中覆灭了,被送入孤儿院过后一年之余,被若家的管家领养了,她改名换姓的成为了若家千金的女仆。她一直乐观开朗的面对着生活,却是个野蛮十足的丫头。与她生活了十多年的千金大小姐,两人情同姐妹一般,却爱上了同一个人花心大少莫至羽,而他却是若可芯小姐的未婚夫…
  • 重生之逆世清歌

    重生之逆世清歌

    逆世清风,长歌一曲。一壶浊酒一世留恋一株梨花几世情牵!本领逆天又如何只可以看着爱的人一个个远走,倾国倾城又如何最终也不得所终!在这一世爱她的人里有多少无奈或许我们都不清楚,这一世谱写的凄楚沧痛只在无力中挣扎在黑暗边徘徊。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了几世沧桑把她的人性都快消磨殆尽。只是不想这一世竟然会遇到他们,是什么让她重新接纳了这个世界?只是当一重重事件后繁华落尽暮夜血腥洗净惆怅呵呵只有这样了“姑姑,我求你。就两年好不好”这个少年的声音为何一直环绕耳边?“末戈一辈子,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如有来生,倦鸟翔环,只愿看你安好此生无憾”这个当初挑灯看花相依相偎的人如今在哪里?一个绝代传奇一个巾帼枭雄,且看千代沫戈如何屈辱重生傲视天下。现代女枭雄重生历劫,一步步走向辉煌又走向死亡,人生或许就是起起落落这一切该结束就终有结束的一天。吾本无道天不容兮待吾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