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3000000008

第8章 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没有天赋的天赋

她是一位全国知名大公司的明星业务员,说到她,公司上下无人不知,各地分公司业务员,都以她为楷模。

倘使在大街上遇见她,你会觉得她平凡得有点“出众”。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使得她的手脚僵直,走路一颠一颠的,手也明显不如常人灵活。别人说她非常能干,销售量达到其他人的三倍,单从她的外形来判断,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她是个苦命的人,自幼饱尝疾患之苦。人到中年,又经历“灭顶”之灾:她所在的工厂倒闭了,她,成了下岗工人。更悲惨的是,在苦难降临时,丈夫不是与她并肩担负,而是落井下石,断然与她离婚,还丢下孩子不闻不问。

没有工作,又带着个孩子,最艰难时,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一位大学同学打算帮助她,就把她介绍到现在的公司做业务员。

面试时,经理一见她,立马皱起眉头。做业务员,首要问题,就是相貌。虽不要求花容月貌,至少长得不能太寒酸。否则,缺乏亲和力,给顾客的第一印象不好,就很难开展下一步沟通工作。其次,她手脚不灵便。因为这是一家饲料添加剂公司,产品销售的对象,都是在偏僻地域的养殖厂。凭她的经济能力,肯定无法购买自己的私人用车,即便可以买得起,也未必可以考取驾驶执照。手脚不灵便,她也不能像其他业务员那样骑摩托车。那么远的路程,她怎么到达呢?倘使以上问题都可以迁就,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她无法回避的:她对养殖业一窍不通,没有专业知识,拿什么去说服对方,使用她的产品呢?

简单的面试后,经理对她说:“你先回去吧,有消息我会通知你的!”她意识到所谓“回去等消息”,就是遥遥无期。于是,她恳请经理:“给我一个试用期吧,到时候不行,你不让我走,我自己会走的!”碍于情面,经理勉强同意她留下来。

在同学的帮助下,她认真地研究了销售对象的资料,第二天就踏上了征途。

这是一家养猪场,在一处僻静的山脚下,汽车不通,只能走过去。这段路很漫长,她从早上七点出发,直到中午十点多才走到目的地。其间,她一路问讯路人,才没有偏离方向。

八月盛夏,阳光毒辣地如同一把火,在她的头顶上燃烧,她觉得自己好像要被烤熟了。眼看别人快要吃午饭了,为了抓紧时间,她稍做调整,立即去找养猪场的老板。老板得知她的意图后,冷冷地说:“你先回去,需要时就打电话给你!”

下午两点多,午睡后的养猪场老板,发现她还坐在门口的树阴下?十分震惊:“你怎么没回去?”她笑了笑说:“我好不容易来一次,上午时间紧,也没有跟您讲清楚,我现在想详细地跟您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的产品……”到这时,她午饭还没有吃。或许正是这种执著打动了对方,他终于同意订购产品。她回去时,夜色已经降临,等她筋疲力尽地回到住地,已经是深夜了。后来,有心人帮她计算了一下里程,她那天步行了六十多公里。

还有一位兽医站的站长,有北方人倔强的性格,很难做通他的工作。以前的业务员都无功而返,大家都放弃啃这块“硬骨头”了。但她,最终将这笔业务做通了。其他业务员都很好奇,你一不请他吃饭喝酒,二不送礼,人又长得丑陋,凭什么让那位站长屈服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她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壁,一次被拒绝,她还会去第二次、第三次,很多地方,她去过六、七次是正常的,有的地方,她自己都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不达目的不罢休,越是拒绝,越有挑战性,她越有兴趣去完成。“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她的工作方针。站长就是被她的顽强感动了。

如今,她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明星业务员。连公司老总赞赏她:“骨子里就是个天才的业务员”。

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八月盛夏,去庐山旅游,第三天下午安排的景点是三叠泉。两天半的行程,足够让人疲惫不堪了,何况我还带着个孩子。打算原地休息,等侯团队旅游归来。导游听说我不打算去三叠泉,十分中肯地说:“不到三叠泉,等于没有到庐山,三叠泉是庐山的精华所在,不能不去!”在众人的劝说下,我打起精神,领着儿子踏上征程。

到处青峦叠嶂,石骨蹉峨,一步一风景,让人惊叹不已。为了安全,导游一再强调:“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向山谷下行的阶梯狭窄陡峭,石阶沿绝壁而生,一面临着深谷,尽管有栏杆,但“险”字还是提在心坎儿上。为了确保安全,我让儿子靠绝壁的一面走,自己一手扶着栏杆,一手紧紧地拉着他的小手。峡深壑险,峭壁耸挺,我们颤颤微微地拾阶而下,生怕一失足,骨碌到山涧里去了。台阶有如天阶,下山时,走在你前面的人,仿佛是在你的脚下;返回的时侯,走在你前面的人,又仿佛是踏在你的头顶上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倘若不踏入这幽深的峡谷,怎么可以领略到庐山第一奇观呢?站在三叠泉前,瀑布琼花碎玉般乱溅着的晶莹多芒的水花,清凉剔透。古人赞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散珠喷雪,真天下绝景。”抬头仰望,瀑布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直挂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果真是“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儿子沐浴在清凉的泉水中,许久不肯离去。

最后一个景点是小天池诺那塔院。一听说是“小天池”,大家摩拳擦掌,急切地想揭下小天池的神秘面纱。我也未去过天池,却听说过她的宁静与纯美,宛如蓝色宝石,镶嵌山巅,清纯得让人有夺魄之感。可惜长白山的天池遥不可及,眼下一个小天池替代,也算了却了一段心愿。

不过,临下车时,导游对我说:“天气热,这个景点你们可以不去了!”因为带着个小孩子,导游一路上提供了很多方便,自然对他也产生了一种信赖。我听取了他善意的劝告,和儿子躲在空调大巴车里,等候其他游客的归来。

还没有到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去小天池的游客陆续返回了,个个大汗淋漓,从他们的议论中,我得知,所谓的小天池,不过是一泓已经变了质的池水,一点没有预想的那样山清水碧,林壑尤美。归途中,他们一直都在抱怨,责备景点不应该假以这样的美名来诱惑游客。而我,因为没有亲眼目睹,心中仍保留了一点想象的空间,那小天池,在我的心目中,依然美丽如初。三叠泉轰鸣的瀑布,依旧荡漾襟怀。旅游归来,我带回最美好的记忆,还保留了少许向往,庐山在我的记忆中愈加完美了。

游览景点,未必要处处尽兴,留一段风景,作为向往,虽说有点遗憾,却不影响整体的完美与情趣。

人生也如一段景致,未必时时要达到颠峰,留一些未竟的理想,作为渴望,未必不是一个大境界!

一元钱的捐助

面包车在狭窄的河堤上颠簸着,同行的年轻女同事很担心地问:“车子掉进河里怎么办?我可不会游泳啊!”她的话让车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路面太窄了,一辆车就占据了整个路面,纵使对面是一个行人,也很难交错。更何况,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车子宛如一只小船,小心地穿梭在芦苇中间。

坐在前排的主任指着前方问我:“路边站着的小姑娘是你们班的吗?”透过车窗,我看见雅雅站在草丛中,她在避让我们的车辆。我打开车门,让她上来。

为了家访,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道路生疏,走了不少冤枉路。为了更快地找到雅雅家,我一路询问,还与她母亲保持电话联系,在她母亲的遥控下,我们总算没有迷失方向。雅雅是个有心的孩子,她竟步行了一里多路,到河堤上迎接我们。

小姑娘见到我很高兴。她是班级成绩顶尖的学生,我一向很喜欢她。但前段时间,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临近小学的一位学生身患绝症,对方发来倡议书,希望我们学校能够给予爱心捐助。在班会上宣读倡议书后,担心没人响应,我又强调:钱是次要的,哪怕是一元两元,关键是一份爱心。

下午,雅雅在办公室前徘徊了很久,最后好像鼓足了勇气,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爱心捐款是不是规定要交多少钱啊?”

我笑着回答:“怎么会呢,爱心捐助是没有限制的。”

“那--我捐一元钱可以吗?”她迟疑了一下,嗫嚅着问道。

她的话让我猝不及防,隔壁班最少也交了5元,她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关键时刻怎么能打退堂鼓呢?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还是应允着,“钱不拘泥多少,关键是捐一份爱心!”小女孩伸出右手,摊开紧攥的拳头,里面是一枚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

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蓝天,细微之处也可以见人根本。并非刻意为之,但自从那一元钱的捐助后,我对雅雅的态度淡了许多。

汽车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终于在村头停了下来。这是一座偏僻的小村庄,不到此走一遭,我根本无法体会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上周一,雅雅上学迟到,为了显示公正与公平,我对雅雅也不手软,罚她站在教室门口。

很显然,小姑娘今天很高兴,她兴奋得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她妈妈面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她的母亲是一位淳朴的乡下女子,一个劲邀请我们进屋喝杯水,为了赶时间,我谢绝了。

雅雅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我问雅雅:“你妹妹?”她抿着嘴笑着点点头。

一声刺耳的尖叫让空气凝固片刻,坐在台阶上的三四岁小男孩,用他的方式表达着愤怒。似乎在提醒大家,“别忽视了我”。小男孩挣扎着站起来,蹒跚着走了两步,雅雅赶紧上前扶住他,很明显,小男孩是个脑瘫病人……

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一家人音容笑貌,还有雅雅捐献的一元钱。两学期快结束了,我对这位小女孩的了解还太少了,仔细回想一下,我的确没有看见过雅雅在学校里买过零食,这是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还有璐璐,另一位同样捐助一元钱的小姑娘,今天家访时,从村民口中得知她家的生活也很不易。父母离异,父亲还摔断了腿。

突然间,我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她们深深地鞠一个躬。

父爱无言

父亲生性木讷,只会干活,不善言辞。在他的身上继承了祖辈所有厚重的特质--勤劳善良、敦实淳朴。

相对现在来说,那是个久远的年代,久远的让人记不起父亲和他当年的模样了。但父亲感化他的过程,却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教育子女的标尺:哪家的父亲责打自己的孩子,总有人拿这位父亲做劝解的理由。或者哪家的孩子不成器,也总有人拿那个儿子做教育的榜样。时间业已久远,人们淡漠了那个年代贫瘠与岁月的伤痕伤痕。但这个故事,却一直口口相传,成了我们的景仰。

他一直是父亲的骄傲,机灵过人,凭着他的才智,他不仅可以让全村的孩子围着他转,就连大人,也对他心服口服。村里的老人都说他以后会是个大人物。就凭这一点,别的孩子早早地辍学,下地干活挣工分了,他的父亲却不管日子过得有多艰难,也要执意让他去城里读书。父亲希望家里能够走出一个“穿皮鞋”的人。父辈们都是穿草鞋、布鞋的,一辈子都没有仰头做过人,他是他们的渴望。

父亲背上点干粮,步行了50多里地,赶到了城里。班主任的讲述让这个地道的农民心痛不已:他迷恋上了看电影--《流浪者》,课也不专心上了……。那个年代,电影是唯一的娱乐,一部电影会轮放很多天的。而一天到晚泡在电影院里的人,就被视为“不想好”的了。

父亲欲哭无泪,儿子是他春天播撒下的种子啊,还等着秋天收稻子的呢,怎么突然变成瘪谷了呢?见到儿子,他的喉结嗫嚅了几下,终于什么也没有说?他惊异父亲的突然到来,父亲只是说要来看看他--母亲想他了。

晚上儿子又要去看电影,他抵制不住《流浪者》对他的诱惑,那迷人的丽达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他的耳际总萦绕着那首主题歌。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得跟在他身后,无奈地目送着儿子进了电影院,一直等到电影结束,父亲又迎来了最后一个出来的孤独的儿子。儿子不知道在他看电影的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一个人是如何在冰冷的街头度过的。他没有去想,也不愿意去想,他的脑畔只有电影中的一幕幕场景。

“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就是贼”。他是农民的儿子,那就注定是农民了……偶尔,儿子也会想这些的。但他很快就否认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如愿以偿得穿上皮鞋,可以在城里干净的街道上散步,可以象城里人一样,很悠闲的看着电影。

接下去的几天,父亲就象一个跟班的一样,他去看电影,父亲就默默地守侯在外面,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父亲唯一做的只有深夜的辗转,压得那张小床“吱吱”作响,伴着父亲长一声,短一声的叹息。

那段时间,电影院门口都会有个怪老头,傻傻地蹲在门口,眼巴巴的瞅着来来去去的人流。等电影结束后,他们一前一后的回来,一路无言。就这样一直过了一个星期。

那天他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天正下着小雨,父亲笼着袖子,来回地小跑着,兴许是有点冷了。看着儿子出来,父亲用手背抹了一把鼻涕,转身准备回去。

儿子突然拦在父亲的前面,质问父亲:“为什么不骂我?”父亲的嘴角抽搐了几下,他太想说些什么了,但最终也还是什么都没能说出来。儿子突然拉起父亲的手,用力的敲在自己的头上,几近嚎叫:“你为什么不打我?”父亲用力撤回自己的胳膊,两行老泪,无言的挂在脸颊上,在昏黄的路灯下,越发清亮。

“你明天回去吧,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他说。

第二天,父亲回去了。第二年夏天,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政法大学。那位父亲现在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仰视父爱

儿时,仰视父亲,是因为身高的差距。父亲是一棵挺拔的大树,矗立在我的世界中,那茂密的浓阴是我奋飞的起点和支点。

那时,在我心中,父亲俨然是一本内涵丰富的百科全书。天上的云彩,地上的花朵,花开花落,冬去春来……睿智的父亲都会作出圆满的解释。经他的巧手指点,世间万物都赋予了生命与情感。物我相映,是快乐祥和的本源,我可以与花儿为伴,蝶儿共舞,生命自然相携为趣。青葱年少的我,满世界都是童话般的美好。

犹记夏日黄昏时,父亲常牵着我的小手,在落日的余辉里,一直散步到厂区后面的学校。尽管只是高中,却是当地最高学府。校园内的操场上,总有高高大大的学生,生龙活虎般地争抢着篮球。还有三三两两苦读的学生,零星地点缀着校园外的草地和田垄。我幼小的思想暗自萌发了朴素的意愿,一定要与书香为伴。感谢父亲,为我的人生蓝图巧妙的细节安排。

父亲从不打骂我们,但他的眼睛极具威慑力。做了错事,父亲眼角的余光,就足以让我们震慑。不过,父亲极为大度,他允许我们犯错误,毕竟,我们只是孩子,但他绝对不允许我们犯同样的过错。回望这三十多年的历程,父亲充当的角色,是父亲,是老师,是镜子,更是朋友。

在我踯躅不前时,父亲总以他丰厚的阅历,诠释我心中迷惘。高考那年,因为做模拟试卷不理想,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父亲洞察出我的沮丧,以书桌上的墨水瓶与文具盒为例,向我演示一个看似浅显却让我终生受益的道理:“在解题过程中,你想到的是墨水瓶,别人想到的是文具盒,各有千秋,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上……”这句话,不仅渡我高考,还伴我以后的人生旅程,无论得失,我都能辨证对待。

威严的父亲从不乏慈爱。小时候,尽管生活拮据,父亲却会在我生日那天,给我一枚散发着余温的煮鸡蛋。长大后,父亲为了支持我上大学,不惜举债。而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刮风下雨,总会惹起父亲无端的愁绪,他担心我接送孩子不方便。父亲常是笑着说:“父亲,就是付不清啊,付不清这本儿女帐啊!”其实父亲说反了,付不清的,应该是为儿女的。岁月的厚重,将父爱酝酿成一首无韵的诗歌,无需韵脚与脚注,低头,便可回味他经年的香醇。

父亲是乐善的,他因此广受敬重。即便现在,已是双鬓如烟的他,行为意识中乐于助人的习惯,依旧保持,并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去年夏天,父亲到城里小住。一天傍晚,天气突变,乌云夹着狂风,低低地压境而来。在小区门口,遇见一个卖西瓜的中年汉子,他央求父亲把车里剩下的几个瓜西瓜都买下,这样他就可以回家了。父亲转身望着我,我懂得他的心思,毫不忧郁地买下那些瓜,成全了父亲那颗乐善的心。

岁月荏苒,宛如清风,将父亲这本古雅的图书,越翻越薄。倘若将逝去的流光还原成册,串掇成一本厚重的日历,页页都记载着不尽的父爱。

不知何时,父亲的脊背佝偻起来,他愈发的瘦弱单薄了。无论何时,看他,都需要仰视!

母爱从不偷懒

自从2009年初,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5公里长的堤坝上,每天都出现一位50多岁的母亲,以超出常人行走速度的两倍,疾速奔走于这长堤之上。她成了这条堤坝上的一道风景线,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烈日炎炎,她都以这一姿势诠释着中国式的母爱。

她就是陈玉蓉。18年前,儿子叶海斌得了肝病,2008年病情突然恶化,医生告诉她:“这种疾病随时可以导致死亡,要挽救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进行肝脏移植。”此时的陈玉蓉只有一个念头:她一定要给儿子第二次生命,她坚决要求将自己的肝脏移植一部分给儿子。

体检报告出来了,但她竟是六度脂肪肝,割肝救子之门“砰”地一声将陈玉蓉拒之门外。为了安抚这位绝望母亲,医生对她说:“为了救孩子,你先试试减肥,看看能否减去脂肪肝。”很多人都知道,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脂肪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这却给她点燃了一丝希望,从此,她奔走在长长的堤坝上。

四大火炉城中,江城武汉素有“一代炉魁”之称。这里因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地面热量散发的慢,人体表面的热量也难以散发,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这样的天气里,即便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的,更何况陈玉蓉,这个高血压患者。在死神面前,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子。死神挡不住她疾走的脚步。

为更快达到减肥效果,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肚子饿了就忍着,或者喝一点开水充饥。有时也想吃点肉,用筷子夹起肉,一想到儿子就又放下去了。身体虚弱的陈玉蓉在暴走过程中,常常感觉头重脚轻,气喘吁吁。她要求自己:“走,再走,坚持走!”

谌家矶堤坝上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几天前,一位中年妇女就在这段路上被车撞身亡。尽管如此,陈玉蓉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很多在这里参加锻炼身体的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缺席于这条堤坝,但她从没有偷过懒。即使雨下得看不清路面了,也从未阻止过这位母亲匆匆的步伐。

七个多月,211天,她就以这样的速度,暴走2100公里,相当于从武汉到北京来回的距离。她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肝穿显示脂肪肝没有了!她创造了爱的奇迹。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母爱的厚重。母爱可以创造奇迹,因为母爱从不偷懒。

母亲的眼神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眼睛一年不如一年了,白色的翳子慢慢地在她的眼球边缘蔓延,迎风还会流泪。她的眼神也逐渐浑浊了,母亲真的老了。

年轻时,她可不是这样的。在我的心里,母亲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锥子,时刻可以刺穿我们做作的外表,母亲面前,容不得我们来半点虚假。我常常会很好奇,难道母亲的额头,也长着二郎神那样的第三只法眼?但母亲却说她的心是明的,所以眼睛也是亮的。

小时候,闯祸的事时常会有,在母亲刀子似的目光下,我所有的谎言和借口,都一层一层地被剥离,只剩下赤裸裸的带着过错的我。几番较量之后,我知道,经过母亲眼神的透视,我会像孙悟空一样,被她的第三只法眼看出原形来,所有的抗拒都属徒劳。最终,我逐渐放弃了用托词来搪塞的企图,“一步到台口”的坦诚与直白,成为我做人的习惯。想一想,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活如此简单、轻松,真的要感谢母亲,是她教会我正视过错,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借一个谎言去澄清错误,再找更多的理由,来支撑这个谎言。

高考那两年,我连续落榜,这让母亲无地自容。在邻家孩子升学的鞭炮和道贺声中,母亲的目光足以喷射出一支支利箭,是嫉妒,还是责备?我分不清楚。我知道,心高气傲的母亲,恨我恨得牙痒痒,她说过:“你考不上大学,就是在剜我的心!”那段时间,她的眼神恍惚而空洞,渺远得望不到底的瞳孔里,可以硬生生地吞咽下一个人,我不敢与她对视。但她终究没有将我生吞活剥掉,只是眼神突然暗淡下去,她病倒了。

复读那年,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感受到母亲无处不在的眼神,宛如针尖,扎在我的脊梁上。在这目光的囚禁下,我度过高中时代最充实、最刻苦的一年。

大学四年里,我始终不能摆脱心结,母亲曾经满是芒刺的眼神,依旧一根一根戳在我的体腔内,我的自尊心在这芒刺中阵阵疼痛。母亲与我之间,客气而生疏,放假时,我只是家中暂住的客人。

其实,早在我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的眼神在熠熠放光后就倏然柔和了。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那目光不再是“对”与“错”那么简单了,而是无由地多了一道中间地带--那就是默许。平和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过:“养儿育女这根棒子,我是顺利交到你们手里了,你们现在也为人父母,儿女成不成器,要看你们自己的了!”

岁月如轮,一圈一圈地沉淀在母亲的瞳仁里,她逐渐浑浊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期许,母亲又回到了原点。当她穿针引线偶尔也要让我帮忙时,我可以感觉到,母亲凝望着我的眼神如此绵柔,我仿佛又是她怀里的婴儿了。

一面

我与她只见过一面。

她是一位旧式的江南妇人,头上扎着一帕蓝白相间的旧式方巾,身形瘦小、苍老,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却也干净整齐。

初见她时,我分明看见她笑容背后的羞涩。接下去,居然不见她的影踪,只听得阁楼上“咚咚咚……”的响声,有人在上上下下地跑着,过了一段时间,她终于出现了,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茶叶蛋,原来她跑来跑去地忙,是急于煮好待客的茶叶蛋。江南的习俗,贵客登门时,要以茶叶蛋款待的。

她是深山里的女人,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集镇就是她去过的最远、最繁华的地方。或许这是她怕见生人的原因。第一次见到陌生的我,竟也羞赧。

我与她只见过那一面,却牢牢记住了这位旧式的女子。记住的不仅是她的笑容、她的羞涩,还有她的谦恭。

记忆中,她倚着门框,看我们在厅堂里说话,吃葵花籽。她却像一个怯懦的少年,不肯与我们同坐一起,因为这样她更显得不知所措。

旧式的江南女子,是没有身份与地位的,无论长幼,即便自己的孩子也是直呼其名的。爱人与他的姐弟们当时都呼她为“娥”,我竟不知如何去称呼她,我是不忍心直呼这位母亲名字的。尽管这是当地的习俗。

其实我如何称呼她,并不重要,因为她不懂普通话,我也不会说江南的方言。倘若没有爱人在中间翻译,我们之间的交流只是微笑。微笑是她最简洁的语言,她那淡淡的,满含羞涩的笑容,一直烙印在我心里最温柔的地方。记忆中的她,总是那么温和,没有主妇的通常那种喧嚣。即便在她的孩子面前,她也低微得像个仆人。

从她的神色中,我可以看出她的快乐,她是想接近我们的,但她终没有跨出那道门槛,只是远远地、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害羞的孩子。每次发现我也在打量她时,就又匆匆地回到厨房,好像那里突然又有很多的事情在等着她。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抱养的,一个是亲身生的;一个比较懂事,一个相当调皮;一个是大学毕业,一个连初中都没有读完;一个备受她的偏袒,一个总埋怨她偏心。那个得宠的大学生却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对她而言,是不是她亲生的无关紧要,关键都是她从襁褓中一手拉扯大的,她亲眼看着这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这才是做母亲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或许,当她开始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时,她就没有把他当别人的孩子。特定的环境,制约着山里人的经济,生活异常拮据,她却将这个抱养的孩子供养到大学毕业。还总在这个孩子回学校的时候,再悄悄地塞给他一些私房钱。她舍不得这个孩子在外面冻着、饿着。这个抱养的孩子,就是我的爱人。

她没有读过书,却喜欢别人能够多读书,爱人一直是她的骄傲。可惜她去得突然,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她,她就这样匆匆离去。

整理她的遗物时,爱人说找到一罐剥好的葵花籽仁,她是准备让他捎给我的,因为她看见我特别喜欢吃她亲手炒的葵花籽。爱人把那罐葵花籽仁带给我时,我的心里,就默默记下了这位很少言语,操劳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过怨言的江南旧式女子。

十几年前的初见,我只是她儿子的女友,所以不曾称呼她为“妈妈”,还没有等到我们结婚,她就猝然逝去。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张办理身份证时多余的一寸照片,这也是她一生中惟一的照片。她就是我无缘的婆婆。

很多年以后,重拾起这段记忆,因为又是一年清明时。

爱的姿势

最美的爱的姿势是什么?是拥抱?是亲吻?还是化蝶以后的翩翩飞舞?在我的眼里,永恒的爱的姿势,就是在危难之际的奋不顾身,在意外面前的挺身而出……

灾难悄然降临,母亲在无法抱着孩子奔脱危境的情况下,双膝跪地,双手伏地,以她并不宽阔的脊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救援部队发现母亲的时候,她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她怀抱下那个3、4个月大的婴儿,却安然无恙。突如其来的地震,并没有让母亲惊慌失措,她选择了最具保护力的曲膝弓背姿势,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

爱的姿势,就是意外面前沉静与挺身而出。

废墟下面,还有一个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母亲,依旧把孩子拥在胸前,孩子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却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母亲在临死之前,最后一次将母爱倾注给她的孩子。

爱的姿势,就是把爱毫无保留地倾注的那个姿势。

一位老师在地震袭来的时候,将四名学生塞到讲台下面,自己用双手死死护住了讲台,救援人员赶来的时候,为了解救出讲台下的四名学生,但无论怎么用力,都扳不开老师护住讲台的手。他就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老师对学生永久的爱。

爱的姿势,是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保持的那个姿势。

为了拯救废墟下的幸存者,战士们用手刨开坍塌的楼房,指尖流着鲜血,自己累了跨了,全然不顾,仍然哭着对着搀扶他的战友说:“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吧!”

爱的姿势,就是在别人危难之际的奋不顾身。

一只只素不相识的手,纷纷向捐款箱投入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一位老人,将自己搬煤饼换来的血汗钱捐献出来;众多孩子,打破了自己的储蓄罐,将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全部投进了捐款箱。

爱的姿势,就是在他人遭受灾难时的慷慨救助。

一双双颤抖的手捧着蜡烛,为灾区人民默默祈福;一根根摁在汽车喇叭上的手指,以经久不歇的长鸣为灾难的5·12沉痛哀悼;一个个满是泪痕的脸庞,记住了这举国的哀思;一声声“汶川,加油!”的口号,寄托着中华大地心系汶川的深情。

所有这些都是最完美的爱的姿势,都以它特有的姿势,筑就这块爱的丰碑。

一场无情的灾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哀痛,灾难面前,我们的不退缩,不放弃,同时也放大了人性的完美,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无疆。举国上下,老人与孩子携手,穷人与富人同行,熟悉的人与陌生的人同去,以这些永恒的姿势,预示着祖国的明天与希望。

落花有声

校园大门边,有一株高大的广玉兰,硕壮的树冠,伞似的撑起好大一片阴凉,是歇脚的好地方。

初夏,广玉兰开得正欢。洁净的花儿,东一朵,西一朵,半隐半露地展示着少女的娇羞。花心朵朵朝上,让我想起五心向上的肉身菩萨。莲一样的花,也与佛有解不开的缘。

花开无声,仿佛阳光下婉转的笑容。微风吹送,馥郁的花香一浪拍打着一浪。有型又有味,我喜欢花开的姿势,如同树梢上高高挂起的灯盏落花,是有声音的。花瓣坠地,“砰”的一声,仿佛轻叩心门。我喜欢站在树下,低头谛听生命的韵律。也喜欢站在高楼上,俯瞰低处的花树。每一个有关生命的主题都可能成为一道风景。

看门的老人,一手拿着扫帚,一手端着箕畚,仔细地把每一片刚落下的花瓣拾掇起来。树下,永远干干净净。收拾了残花,树又是年轻的。老人神色怡然,对落花丝毫不见嫌恶之情,仿佛不是在清扫垃圾,而是在完成一项庄严的使命。花开得勤,落花纷纷,整个上午,他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乐此不疲。

树叶的缝隙中,还零星地夹着几瓣泛黄的落花,老人取来一根竹竿,小心地将花瓣剔下来。他的动作很轻缓,似乎是怕弄坏了叶子或者其他花朵。接着,老人又搬出一条长凳,坐在树阴下看报纸。

来来回回地从树下经过,树上树下,都被老人收拾的井然有序,树是新崭崭的。我对老人,又多了一重感激。

今天中午放学时,他的老伴特意叫住我,夸奖我“真是文化人”。我的信件和稿费单都是经由老人签收的,他们对我的物品格外慎重,每次都是单独放进抽屉里。别人的信件,都是按照常规放在橱窗里的。

久而久之,我与老人之间多了几许默契,每次有我的信件,从他的眼神中我就可以判断出来。偶尔,无信件的日子,老人也仿佛安慰我似的添上一笔注脚:“你的信还在路上!”见到老人时的心情总是愉快的。

喜欢老俩口不仅因他们对我格外地照顾,更多的是他们那份勤谨与谦恭。传达室里有很多杂物,但老人可以把他们各就各位,传达室依旧是整洁的。遇到阴雨天,那里还有浓郁的桂花香味。起初并未留意,次数多了,忍不住要问一句:“怎么这样香啊?”他笑着解释:“老太婆把天阴雨,房间味道不好闻,就洒了点香水!”其实,我们都是匆匆客。

老人是个勤快人,歇不下来。闲暇时,时节不同,他们从家里带来的东西也不同,初夏的桃子和栀子花,九月的桂花,深秋的柿子……老人不吝啬,更不市侩,他们总是用脸盆装着摆放在我们签到的桌子上,签过到的人,随手就可以拿几个。我们还常常开玩笑说:签到的有奖赏。这奖赏,是老人给的。

暑假就要开始了,两个月的假期,不知道如何安置桌上的吊兰。思前想后,传达室是最好的地方。把花盆端进去传达室,老人心领神会地接过去,指着花盆承诺似的说:要定期浇水!看看屋后的窗台,已摆放了好几盆花。他们比我来的还早。

把花交给老人,再放心不过了。

破茧而出

小时候,家里一只老母鸡孵小鸡。母亲要去上工,就叮嘱我看好母鸡,以免母鸡不小心把刚孵化出来的小鸡踩死了。有些没有经验的鸡妈妈,时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小鸡出了壳,焐干了绒毛,就必须拿出来,单独放进一只塞着棉絮的小木桶里。

我喜欢小动物,对小鸡也不例外。为了最大限度地照顾好这些小鸡,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老母鸡抱出来,看看小鸡有没有破壳而出。自然是神奇的,一只鸡蛋里竟然可以生长出一只小鸡,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太玄妙了。小鸡天生就会啄壳,虽然有的蛋壳完好无损,放在耳边细听,就可以听见微弱的啄壳声“笃,笃,笃……”它们耐心地啄着壳,像是在敲一扇通往世间的大门。

大多数小鸡都可以破壳而出,但有的就没这么幸运。我想,是不是它没有力气啄开壳,才闷死在壳中。为了给予它们更多生的机会,我把剩下的鸡蛋挑出来,从鸡喙啄破的地方,把余下的蛋壳一点点剥离,让它们畅快地降临到这个世界。

不过,后果不是我预想的。被我拉进这个世界的小鸡,很快就悄然离世了,它们甚至连站立的机会都没有过。我不知道其中的玄机。

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啄壳的过程虽然痛苦,但这个历程,却是小鸡成长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过程的磨砺,小鸡会更茁壮。后来,我再见到小鸡费力地啄着蛋壳时,我会带着喜悦的心情在一旁凝听,宛如倾听生命的足音。

再后来,儿子与我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养了几条蚕,但他等不急蚕蛾自己从茧里钻出来,就撕开蚕蛹。结果呢?蚕蛾没有像蝴蝶那样飞起来,它们的翅膀太脆弱了,身体也太虚弱了。

早晨上班时,看见一位朋友骑着车,送他上高中的孩子上学。我很好奇,高中生了,还需要这样呵护?朋友笑了笑,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嘛!不止如此,孩子除了学习,连挤牙膏,打洗脸水之类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了,孩子成了单纯的读书机器。这让我又想起那些被我剥离蛋壳的小鸡,它们是那么的脆弱。

作为家长,总希望孩子一路顺风,少走弯路。所以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恨不能有捷径超越。但他们忽视了一个现实,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增长,还有阅历的增长,有时候还需要走一些弯路,就像一阵风吹过,树苗在左右摇摆的过程中,根基才更扎实,枝干才更韧性。以苦难作为垫脚石,脚下的路会走得更踏实。

美丽的蝴蝶都会飞起来的,因为它们有过破茧而出后的坚强。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自己“破茧而出”呢?

为你写诗

他和她相识,还是20年前的事。

那一年,她刚上大学,他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厚厚的一场冬雪,一夜之间将校园装饰成童话里的雪国。他和几个同学在雪地上拍照。突然,一阵悦耳的笑声,宛如风中的飞雪,与他撞了个迎面。循声望去,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子坐在雪地上,她们也在拍照。他的心,仿佛被微风撩起一角的门帘,从窄窄的缝隙中钻出一股淡淡的爱意。就这样,他们俩认识了。

不久,他们也成了校园里一段流动的风景。黄昏,他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散步;周末,他们静静地坐在阅览室里看书。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快乐得像一只小鸟,空气中弥漫着她的欢歌笑语。他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似的,小心地呵护着她,珍爱着她。

一年后,寒假开学了,他没有等到她。她向来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没有理由的迟到,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次,开学三天了,她还没有到校,这让他十分着急。他不断向她的老乡打听她的情况,可惜那里实在太偏僻了,没有人知道她迟迟未到的原因。

他渐渐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跑去找她的辅导员老师,老师也很奇怪她为什么突然不来读书了,她还说:“我也无能为力,电话联系不上,那里没有电话!”20年前,可以考取大学,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并且,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拥有了工作。她再傻,也不至于把到手的铁饭碗丢掉吧。他一封接一封的信都石沉大海,又一个月过去了,她依然没有丝毫的音讯,他等得非常疲惫,便开始诅咒这个“笨得要死”的女人。

她曾经告诉过他,山里最流行的通讯方式就是“喊话”--站在较高的地方,向着要传达消息的方向,高声吆喝,听到吆喝的人,会像传声筒一样,一个接一个把话喊下去。他曾经为这种奇特的通讯方式惊奇不已,但现在,他开始憎恨这种通讯方式,那里没有人可以帮他传递他的思念、他的焦虑,他唯一可以做的,只能把这些密密麻麻地写在纸上,然后邮寄过去。但她好象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似的,没有任何回音。思念的虫子,一点一点地啃噬着他,每到夜深人静时,他都会哭着给她写诗,写他的思念,他的担忧,他的愤怒。他一边毫无保留地思念着她,一边毫不留情地痛恨着她,他恨她的决绝无情,恨她的不辞而别。他的诗歌,是用思念蘸着眼泪和诅咒写出来的,诗行像满载的拖船,在河流中漂移。沉甸甸的爱,将船舷压得很低很低,倘使风浪再大一点,船体就会与它载负的爱一起,倾覆在急流之中。

那年暑假,他去寻找心中的结。按照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找寻,在别人的指引下,他走了三天的山路,在最高的山峰前,他止住了。那是一座需要仰视的高山,他心中的恋人,像神仙一样,就居住在白云的深处。借着月色,夜里十一点多,他才跌跌撞撞地敲开向往已久的门。一路上,他都在寻思:为他开门的,肯定是她。但打开那扇黑漆漆大门的人,却是一位50多岁的乡下汉子--她的父亲。

他拿着书信,向他们打听着她的消息,等到的却是一片死寂。

第二天清晨,老人把他带到一座新坟前,指着矮矮的土坟,老人泣不成声。原来,那年寒假,她突然高烧不止,最后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想她时,恨她时,就不停地写诗,一写就是20年。如今,他成了当地一名小负盛名的诗人。

同类推荐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西域民间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热门推荐
  • 帝血神皇

    帝血神皇

    从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最后化身为龙,称霸世界。
  • 倾世魔女:虐遍渣男要逆天

    倾世魔女:虐遍渣男要逆天

    她,二十一世纪事业型女强人,没谈过恋爱,一朝穿越,魔界教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那个‘心爱’男人要成亲,原主为他要死要活?行,虐渣男,抢娇妻......
  • 网游之无双天下

    网游之无双天下

    九鬼蚀龙之势,天崩地裂之局。北疆战起天下惊,一叶姑寒万里凝。传奇是什么,他就是传奇,这本就是一个属于传奇的故事!
  • 赫拉洛尔魔法学院

    赫拉洛尔魔法学院

    父亲生日那天,残忍的世界和她开了个玩笑,站在血泊之中,瞳孔无限放大,头顶的天空施加着巨大无形的压力压在年仅16岁的女孩单薄的肩上,在父亲的背包中意外发现的古老笔记本将她引入到不可思议的魔法世界,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在神秘堡垒的最底层并且被冰冷慑人的铁铐牢牢铐住,黑紫色如藤蔓般缠绕着自己左边小腿的印记,未知身份的神秘少年,付出灵魂与之契约的恶魔,更有异世界的妖孽国王,“废你一身魔法,也要做我的女人。”那双魅惑人心又深邃的紫色的双瞳泛着迷人的色泽,神秘的一切被慢慢揭开时,毁灭游戏才刚刚开始.....
  • 尼伯龙根之东瀛传

    尼伯龙根之东瀛传

    在无尽的悲伤降临前,我们给自己准备了太多的伤感。无论过多久,一睁眼好像还是躺在那栋灰旧的教学楼顶,只不过做了一个漫长而真实的梦。只不过梦中的女孩死了。世界自有它的原则,其实你还是很卑微。
  • 勇闯恶魔岛

    勇闯恶魔岛

    儿童探险魔幻小说,内容涵盖历史知识、神秘的传说、物理科学现象、谜题、百科贴士、一些具有魔幻色彩的特殊技能工具,故事穿插历史故事却又充满神奇色彩。故事情节有趣、生动、充满悬念,可读性强……主角米豆豆和他的小伙伴们,跑到恶魔岛,收集荷鲁斯之眼碎片~~~
  • 懵懂时光恋爱季

    懵懂时光恋爱季

    不同性格的6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让各自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 雪影皇妃

    雪影皇妃

    因为无意间的一个回头,她莫名其妙嫁进了深宫,被人当做一个棋子。而他本想进宫守护,不料皇家的争权夺势竟然牵连了无辜的她。为了她,一直隐在黑暗中的他毅然走到阳光下的漩涡中心,问鼎天下,只为给她一个安宁。而她也因为宫廷残忍的生活成为了一个铁血皇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荒古神坑

    荒古神坑

    追寻大道之法,寻古神之路,位古神之位,战异界诸圣,卫我万妙法界,护芸芸众生,神挡杀神,佛挡诛佛,成就永生之身,遨游万界之上。荒古精彩尽在荒古神坑。
  • 我的“都敏俊”

    我的“都敏俊”

    他们初识时,她还是呆傻无知的大一新生。他一生戎马,全然不懂情为何物,却在不知不觉中三番五次为她放下身段。他的温柔儒雅,短促而有力地叩响了她心灵的窗。复仇,权力·······那些曾被他称之为执念的东西,在遇到她后也变得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