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指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他重大政治活动,而配合社会或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举行的各种活动。如时事报告会,时事政策的学习、问答,举行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和座谈会,访问先进人物或革命前辈,参观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形势,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有经验的德育教师和课外活动的管理者大概都已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纯粹依靠在课堂上进行政治课教学,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政治理论和解释道德观念,教学效果是不会很好的。一方面学生对于干巴巴的说教没有兴趣,这等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可能就比较多,这样又会给教师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课堂甚至整个政治课的教与学。另一方面,我国中学政治课内容往往倾向于《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等,这些教材的理论性大都很强,对于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形象性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还不容易接受,更不能够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我国一直都比较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特别对于在校学生。但如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口耳之间,而不指导儿童、青少年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的活动,就不能使其体会到爱国主义的真实意义,不能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的习惯,更无从锻炼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行为能力,它至多只能使学生成为口头上的爱国主义者。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又以课堂教学目标为目标,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为了保证活动质量和达到德育效果,管理者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活动要有针对性
这里的针对性,不仅仅指活动形式、内容要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活动要有时间上和环境上的针对性。比如,举行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题材的文艺演出,就最好在国庆前后。因为国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最为重大的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摆脱压迫和苦难,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如果在此时进行爱国主义的文艺汇演,演员会更投入,观众也会倍受鼓舞。相信此时再谈爱国主义就不会流于形式,而会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和强大的鼓动力。
至于环境上的针对性,主要指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环境要协调。比如欲对学生进行类似“莫忘国耻,兴我中华”教育,如果依靠在政治课堂和历史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历史,学生的心理反应就可能是:老师像在讲一个遥远的、天方夜谭似的故事,而不是在陈述事实。真实的、血淋淋的历史怎么也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更不会结出爱国主义之果。但是如果把这种活动放在被外国侵略者破坏的残迹现场来进行,效果就会与课堂教学迥然不同。北京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圆明园等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毁坏的地方进行参观。站在残碑断柱之间,面对一片废墟,此时再和学生讲圆明园——中华第一园初造时规模是多么宏大,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是,1860年英法联军在对圆明园中的财物大肆抢劫以后,一把火就让这个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东方凡尔赛宫”灰飞烟灭,留下的唯有这片瓦砾..。这时候,学生就会感到英法联军烧毁的不仅是圆明园,更重要是毁掉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历史的悲剧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促使他们去发奋图强,重塑我中华高大形象。
活动要有趣味性、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主旨就在于通过一些活泼、通俗的形式把枯燥、难懂的道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不要仅仅简单地改变活动的地点和形式却无法摆脱政治课教学中纯粹说教的弊端。通常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和时事报告会等以报告形式出现的活动,就往往会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那肯定不能收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
2.学科活动的管理
学科活动是旨在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课外活动。它的主题和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比较紧密,但它不是课内学科教材的延伸或补充,而是学科中某一领域的扩展或加深,是学科中的一些理论、新知识或学科的专题等。学科活动常常采取小组的活动形式,可以以某一学科成立小组,如数学小组,文学小组、物理小组、化学小组、外语小组等等。也可以以学科的某一专题成立小组,如以化学实验为专题的小组,以写作为专题的小组,以会话为专题的外语小组等。通过学科小组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这种学科小组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将来的择业也往往会起着定向作用。
学科活动必须设辅导员做顾问指导,控制学科活动的导向,帮助解决有关疑难问题。辅导员可以由学校专业教师担任,也可以从校外聘请科技人员、文艺、体育工作者或专业人才担任。学科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活动场所。如果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科活动,还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或小组公约,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学科活动虽然主要是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但为了弥补学校条件的不足,各个学科组织还可以和校外教育机构或团体联系,推荐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或选送活动积极分子请他们培训。还可以借用校外教育机关的物质条件和指导力量,与校外机关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把教育工作做好。
3.科技活动的管理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开展科技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在于增进学生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动手动脑的实际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科技活动的范围很广泛,既有新知识、新技术,也有科技的基本知识等等。这种活动可以以科技小组和科技讲座的形式开展,也可以通过展览、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但都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当前科学技术上的新成就和新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科技活动的开展要具有趣味性、新颖性,使学生对所参加的每项活动都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意志、陶冶情操。要做到这点,管理者就必须统筹全局、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出不同的层次。对于那些程度高、有钻研精神的学生,科技活动的内容难度就应当大一些、深一些,使他们为严密的科学逻辑所吸引,在探索科学奥秘,制作出技艺高超的模型和水平先进的科学实验而感到兴奋不已;对于程度较低的学生,则要较多地借助于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他们。如举办一些科学表演会、科技晚会、科技游园活动,做趣味实验、科学玩具,组织观看科技电影等。
另外,在开展包括科技活动等一些类似的活动中,还应该注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制定科技活动计划时,要听取学生会及有关社团组织的意见。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中,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猎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
4.文学艺术活动的管理
文学艺术活动主要是采取寓教育于文学艺术活动之中的形式,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才能和创造性,特别是对于具有这些方面特长和爱好的学生来说,课外活动是他们才能表露、培养和发展的必要机会和场所。文学艺术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文艺小组和艺术欣赏、讲座、参观展览、参加表演等形式开展。其内容也是广泛的。如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参观展览,音乐欣赏会,文娱晚会以及美术、书法、歌咏、舞蹈、雕刻、摄影等各种文艺小组等。在这里学生既可以欣赏,也可以进行创作和排练、演出,结合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美学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文学艺术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校园气氛。
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文艺活动这个重要的美育途径。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曾把“乐”列为“六艺”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他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乐”看做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对音乐教育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荀子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总之,文学艺术活动对于美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组织和管理文学艺术活动时,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要强求一律,这样才有助于审美兴趣和才能的发挥。
5.社会公益活动的管理
社会公益活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偿的义务劳动。在我国,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和品德,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和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另外,社会公益活动对扩大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界,扩大和加深他们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理解都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公益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和生产性的公益活动。其中服务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包括:为军烈属和病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做好事;宣传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卫生常识,帮助搞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等。生产性社会公益劳动有:参加厂矿劳动和农忙收割;为城镇、生产队植树造林等等。
有些社会公益活动,也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之一。但是社会公益活动要尽可能地结合教学、教育进行,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参加活动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同时还应该争取社会的配合。
6.国防教育的实施管理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目的
在小学、初中进行国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了解国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树立阶级分析观点和群众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四有”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原则
小学、初中学生国防教育,采取结合各科教育和有关课外活动,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不单独设立教材,不增加课时。
教育要点
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崇勇习武的尚武观念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热爱传统文化,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阶级分析的观点。
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北京,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2.了解国旗的意义,尊敬、爱护国旗,积极参加每周升旗仪式。
3.认识军旗,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知道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严明组织纪律性的人民军队。
4.认识党旗,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5.进行爱家庭、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培养尊敬师长,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中年级
1.知道创建和领导过党、国家和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知道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都是人民。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公民有建设、保卫国家的义务。
3.懂得劳动人民创造了社会财富,要珍惜劳动果实,养成勤劳、朴素的习惯。
4.认识科学知识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学习科学家爱国求知、勇于创新,为国家多作贡献的精神。
5.懂得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以雷锋为榜样,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小学高年级
1.知道我国是一个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了解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