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外活动项目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中小学里开展的课外活动项目也非常之多。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它和学科课程不同。课外活动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可遵循,只能由学校管理者自己进行本校课外活动项目的设计。在学校里设置课外活动项目主要应依据以下几方面:
(1)应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立足于把国内外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新发展引入学校,开辟课外活动项目。农村的中小学更应结合本地区建设的实际,找出本校可利用、也有发展前景的内容进行课外活动的立项。尽可能把课外活动和培养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人才联系起来。
(2)应依据本校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技能水平,考虑课外活动项目的设置。目前学校里最常见的课外活动项目,不一定就是学生最有兴趣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所以,要深入而全面地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同时,又要发挥学校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选择学校设置的项目,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应依据学校的传统、师资和设备条件。在这三项条件中,关键是师资。传统项目的形成,重要的因素是有辅导教师;设备的提供,也需要教师协同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去创设;新项目的设置更要看有没有教师或能不能聘请到校外辅导力量对学生进行辅导。
组织课外活动工作的合力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需要投入人力,提供一定的经费和物质设备,进行时间、空间的合理安排。这就有赖于学校管理者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科学地整合,使课外活动工作的目标一致,行动协调,取得预期的效益。
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制度
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排入课表,还应制订出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岗位职责,课外活动工作制度及必要的活动公约。从制度上保证课外活动的实施。
提高课外活动工作质量
提高课外活动工作质量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效能,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要注意研究课外活动工作的规律性,通过提高课外活动工作的质量,培养学生课余的健康情趣,促进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品质,发展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诸种基本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真正使学校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7.课外活动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总体上可分为几大类:
思想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组织时事报告会、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演讲会,组织有教育意义的参观、旅行、社会调查、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与科学家、作家见面,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形势,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立志成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科活动
这类活动和课堂教学有紧密联系,但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不受教材的限制,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数学方面的钻研小组,物理方面的无线电小组,地理方面的气象小组,劳技方面的模型制作小组等,既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又扩大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同时还可组织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数学竞赛、外语朗诵比赛等。
科学技术活动
这类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钻研技术,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可组织一些科普讲座,并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各种活动小组,如电工、化工、无线电、电子计算机、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教具制作、野外考察等。
文学艺术活动
这类活动以练习、排演、创作等实践活动为主,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除组织大型的文艺演出、音乐欣赏、诗歌朗诵等活动外,可组织歌咏、书法、绘画、乐器、舞蹈、摄影、雕刻等小组。
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极为丰富,如球类运动、游戏、武术、体操、赛跑等都适合学生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以增强体质。
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多属服务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点、自理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例如清洁卫生,植树绿化,修理桌凳门窗,交通安全值勤,为军烈属做好事,为病残生和孤寡老人做好事等。这类活动最能看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共产主义风格,学校应大力表彰主动搞公益劳动的学生。
8.课外活动管理要求
统一领导,全面规划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要强调自愿、自主,但如不加强领导,必然形成自流。学校要把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有一位校长统一领导,一位教导主任分管,各教研组有教师负责指导与本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班主任要担负起本班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总之,要做到层层有人管。
学校对课外活动,应全面规划。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大型活动应编入校历,使全校周知。要有一张课外活动总表,使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致互相冲突。
保证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的保证是课外活动能否蓬勃开展的关键因素。缺乏时间保证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第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考试多,学生应付作业,已是波于奔命,哪有时间和心思参加课外活动?
第二,对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学校领导干部总认为课外活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甚至认为课外活动多了会妨碍学习,影响升学率,因而把课外活动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上课总时数,控制作业分量和考试次数,使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无“后顾之忧”。
充分发挥团、队和学生会的作用
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是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力量。这些学生组织的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外活动结合得很紧。团、队、会的工作,如不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去,就放弃了自己工作的主要阵地。
可通过两方面发挥它们的作用:一是应发挥它们的宣传鼓动作用,动员团员、队员和会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表扬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宣传先进事迹。另一方面应发挥它们的组织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靠他们自己来开展,发挥独创精神。团、队、会的干部要起骨干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以带动全校的课外活动。
建立辅导队伍
建立辅导队伍帮助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虽说课外活动要贯彻自愿、自主原则,强调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角,但不等于说不需要别人的指点和辅导。相反,如果没有一支热心搞好课外活动、有一定专长的人组成的辅导队伍,课外活动就可能一轰而起,一哄而散,更不可能提高活动水平。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建立一支课外活动的辅导队伍。这支队伍主要应由本校教职工中有某项专长的人组成。不管他在学校里担任什么工作,只要作风正派,在课外活动方面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就可聘请他担任指导教师。另外,学生家长中如有符合这方面要求的,也可以加入辅导队伍中去。学校要给予适当的薪金。
9.课外活动的形式
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是极为多样的,大致有以下三类:
大型活动
这类活动多为群众性的集会、报告会、各种讲座、集体参观访问、各种比赛等,由学校或班级组织。
小组活动
这类活动属小型活动,规模小,以小组活动为主,如学科小组、科技小组、文学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队)、公益服务小组等,主要由班级组织,少数跨年级的,由学校组织。这类型活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个人活动
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活动。例如有计划地阅读报章杂志、写读书心得、采集实物标本、制作模型、进行某种观察和实验等。
以上三种形式,应以小组活动为主,大型活动不宜多搞,个人活动要有时间保证,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精神。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只宜参加一项活动,如条件允许,可参加二至三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