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里的石壁上,几个和尚画了一幅《龙争虎斗图》,龙腾虎跃,很是威风。单看那龙和虎,近乎完美,但整幅图组合起来却并不生动,形似神散,和尚画师们为此异常苦恼。
老方丈道破天机;飞龙在天,下击之前,身躯必然向后缩;猛虎踞地,上扑之时,虎头定要尽量压低。龙身越弯,向前飞腾得越快;虎伏得愈低,往上跳跃得越高。最后,和尚们按此修改,整幅画立刻生动起来。
做人做事,参禅悟道,都是一样。经过后退几步的准备,才能跳得更高;经过谦卑的反省,才能弹射得更远。有些时候,向下是升高,退步乃向前。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找工作。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录用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麻雀,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然而直线进取失败了,后退一步曲线再进,终于如愿以偿。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跳高,离跳高杆很近,想一下子就跳过去并不容易。后退几步,再加冲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人生的进退之道就是这样。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姿态,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错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青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呢?人家肯定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的学历高,理解能力强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呢?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新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做好”就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评价会大不相同。
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的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过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还可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俗话讲: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所说的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这种退让已包含了进的涵义了,这种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