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望去,乃是虞翻。诸葛亮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诸葛亮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诸葛亮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诸葛亮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两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诸葛亮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诸葛亮见是薛综,答道:“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于他。刘备不识天时,要与之纷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诸葛亮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效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愤,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诸葛亮看去,原来是陆绩。诸葛亮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罔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予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诸葛亮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诸葛亮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诸葛亮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诸葛亮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诸葛亮,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诸葛亮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
黄盖对诸葛亮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诸葛亮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黄盖和鲁肃带诸葛亮入中门,来到大堂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待,请诸葛亮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诸葛亮边上。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诸葛亮说有一百多万。
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
诸葛亮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过150多万。他方才说100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两千。
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诸葛亮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诸葛亮却只装作没有看见。
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他图谋吗?”
诸葛亮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
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诸葛亮道:“我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道:“过去,像田横、齐之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不容屈辱,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
鲁肃责怪诸葛亮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幸亏我们主公宽宏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诸葛亮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
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
诸葛亮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说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诸葛亮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诸葛亮说:“刘备虽新败,但关羽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
“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型。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孙权听罢大喜,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我已经拿定主意,马上就可以商议起兵,共破曹操!”于是孙权叫鲁肃将决定传告下面文武官员,然后送诸葛亮回驿馆休息。
智激周瑜得联盟
虽然诸葛亮给孙权策划了破曹之策,但孙权仍是不踏实,担心兵少将寡,抵挡不住曹操大军。而此时,主降的大臣又议论纷纷,搞得孙权又无所适从,难以决断。
吴国太听说此事,对孙权道:“你兄孙策临终留下话说,‘内务之事难断问张昭,对外之计不决请周瑜’,眼下何不去同公瑾商议呢?”
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讯急忙赶回柴桑。鲁肃与周瑜关系最为深厚,头一个去迎接他,把事情详细讲了。
周瑜道:“子敬不必烦恼,我自有主张。现在快去把诸葛亮先生请来相见。”
晚上,鲁肃带诸葛亮来拜见周瑜。周瑜出中门迎入,开始,周瑜和鲁肃争辩,故意说自己愿降,诸葛亮只是袖手冷笑。
当问诸葛亮的看法时,他知道周瑜反话正说的意思,于是附和着说道:“曹操善用兵,天下莫敢当。以前有吕布、袁绍、袁木、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曹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家富贵。国事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
鲁肃大怒说道:“你是想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诸葛亮接着说道:“我有一计,可以不用向曹操上贡献印,也不必将军亲自渡江,必须派一个小使者,乘一只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只要得到这两个人,就可令百万之师退兵。”
周瑜便问道:“果然如此的话,那么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呢?”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聚集于其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早听说江东乔公有两女,长女叫大乔,次女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说:‘我的志愿,一是扫平四海,建立霸业,二是得到江东两乔,放在铜雀台中,以乐我晚年。这样到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如今曹操带百万之师欲图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寻找乔公,以千金买此两女,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必心满意足,班师撤兵。这正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赶紧去办呢?”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这两个女子,有什么证明呢?”
诸葛亮道:“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便成文。曹操曾命他作一首赋,名作《铜雀台赋》,文中之意说他全家都能称王为帝,誓得两乔。”
周瑜问:“这篇赋先生能背下来吗?”
诸葛亮道:“我喜欢它文辞华美,曾记下来过。”
周瑜说:“那就请先生试着背诵一下。”
诸葛亮当即吟诵起《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一句道:“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两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北方道:“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忙站起来劝道:“都督这又是何必呢?过去单于多次侵犯我国南疆,汉朝天子将昭君公主许给他和亲,眼下又何必在惜两个民间女子?”
周瑜回答道:“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乃是孙策将军的主妇,小乔是我的妻子。”
诸葛亮一听,装作并不知晓的样子急忙说道:“我实在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道:“我与那老贼誓不两立!来日入见主公,便商议起兵。”
诸葛亮道:“若蒙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随时听候派遣。”
第二天,东吴的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商谈战降之事。张昭等人主张降曹,陈述了陈词滥调。
周瑜马上站出来反驳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依仗父兄所付事业,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以此横行天下,为汉室除残去秽,何况曹操是亲自来送死,怎能说迎降的话呢?”
接着,周瑜列举了曹军的四点不利之处。孙权联想起诸葛亮对他分析曹兵的状况,与周瑜所说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想到这里,孙权拔出佩剑,猛地向面前的奏案砍去,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降曹者,与此案同!”
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孙权最终依诸葛亮之言,立即调拨3万精兵,由周瑜和老将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同诸葛亮一起前往樊口与刘备军队会合抗曹。
诸葛亮凭其智慧和口才一下为刘备争取了东吴10万之众,并带回3万东吴精兵,这为扭转当时整个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立军状草船借箭
周瑜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诸葛亮同往。诸葛亮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二三十公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诸葛亮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越来越感到诸葛亮计谋深远,日后必成大患,实不可留,但若杀了诸葛亮,又怕遭曹操耻笑,于是便想方设法要寻机除掉他。
一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议事,问诸葛亮道:“近几日就要同曹操交战了,水路交兵,应当先用什么兵器攻战?”
诸葛亮道:“大江之上,应以弓箭为先。”
周瑜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但是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督造十万支箭,以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道问:“这10万支箭不知道都督什么时候用呢?”
周瑜道:“10日之内,能办妥吗?”
诸葛亮道:“曹操马上就要打过江来了,若等10天,必误大事了。”
周瑜便问:“先生料几日能造完?”
诸葛亮说:“只要3天,就可交上这10万支箭。”
周瑜一惊,道:“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笑笑说:“愿立军令状,3天办不成,甘当受罚。来日造起,到第三天,都督可派人来江边搬箭。”
当下,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走后,鲁肃对周瑜说道:“这个人莫非是在诈我们?”
周瑜摇摇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你可去探诸葛亮的虚实,然后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