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钱不值钱.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这种现象往往有相对的领域.或者从某一个领域开始.逐渐蔓延而普遍发生.或者说最易发生通货膨胀的领域往往就是石油、矿石及生活用品。总之.现在全球已经进入高价时代.现在的经济俨然已经又有了过热的现象。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曾经的”罗宾汉”是否还会出现7多米诺式的效应又是否会发生7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知道的事情。
引起全球高价时代到来的缘由
目前全球的经济增长趋势也正在告别改革开放以后的低成本时期。随着经济增长,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分别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成本的上升时期的时候,如果可以准确地纠正过去单纯追求国内经济增长、重视社会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等不断上升的成本,就会很快地融人到世界经济体系,逐步进入和平共处的发展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始终是贯穿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而中国却也恰恰在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廉价的工业化道路。而这样的局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初始就被迅速打破了,中国的工业化也已经进入到高价时代。
至于原因,我们可以分析,由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也逐渐上升。因此,一旦人力资源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就一定会导致企业支付成本的上升。这样的现象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福建等地相继出现的“民工荒”中就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而如果用工荒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些地方的农民工工资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从大的趋势来看,现在许多大学实行的扩招政策从侧面就已经加剧了未来成本的上升,这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个新的知识型劳动力服务于中国『[业化的时代,也将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投入成本。
目前中国的许多企业的状况是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主要依靠的还是所谓的成本优势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而并不是出自技术革新。当一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时候,后面就会逐步出现很多“有品无牌”的多产多销,但是又很难获得高额利润的产品,这些也都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切肤之痛。鉴于此,中国的企业就必须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职业的专业研发人员,以最快、最科学的方式寻求依靠技术研发为先导的发展。这样的话,适应国内环保法规与国际产品标准的要求,在短期内对于企业的净成本增加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中国一旦进入到“资源有限”的时代,就会在原材料以及能源上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与能源的涨价,也就会直接导致企业支付成本大规模上升。目前的石油、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就是很明显的突出例证。高油价也已经使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并且使得一系列的链条也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且在原燃料的价格上涨基础上也加大了钢材的生产成本。
因力一个国家的土地基本都是依据数量进行管制的,所以,每个国家的土地就会因此而呈现极度紧张的状态,如果想要不断扩大生产,那么,土地就是最大的限制因素。城市化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另外一条主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由中央政府的推动逐渐转化为地方政府的推动,这样就会很顺利地进入到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高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如水电、燃气、公路和绿地等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
2)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一旦农民变为市民,社会保障就是必需的。大量的公共支出如教育、环保和城市运营等都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城市化的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投资;第二阶段,随着城市化过程,大量的农民变为市民,核心支出就是社会保障,从国际经验上来看,社会保障支出是城市化后的最大支出。
目前中国总体上的城市化还处在第一阶段,即城市化扩张阶段。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有1823座城市提出要建成“国际大都市”,不少中小城市提出要建成大城市。我们可以想象出即使这些规划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的高成本也是一笔巨款。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国城市化扩张中,一些“人为盲目性”还大大加剧了城市化的高成本。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化率,存在急于求成和盲目无序的偏差,最终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大量资源损耗,造成“城市化的浪费”,另一些城市规划则缺乏特色,造成“建设性破坏”。
中国城市化问题可以说是涉及几亿农业人口转入非农产业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因此,城市化的第二阶段问题也开始在中国日益凸显出来。每年都会有大量农村人口迸城就韭,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民工占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46.5%,其中建筑行业占80%,第二产业占56.7%,绝大部分都处于流动状态。这些都会加大城市管理、城市运营及公共服务的公共支出的费用。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实际是基本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在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中,外来工得到的只是低工资,而到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时,外来工更是基本上没有享受,同时他们也没有办法像务工所在地的城镇居民那样同等的享受公共财政的各种保障,从而被排除在公共财政分配框架外。这一种状况在如今必须改变,我们需要把农民工对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和住房学校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的范围之内,而这就不可避免的将增加城市公共福利的“高成本”。
同时,中国提高的成本还有全球化条件下“和平发展成本”上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融人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更直接、更明显。这是中国发展环境的革命性转折。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使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包括政治的和经济的,外交的和文化的,官方的和民间的,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是中国长期的任务。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创造良好的中国发展外部环境,中国需要支付的“和平发展成本”上升。
3)外交成本的上升。虽然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逐渐增大,但是丙方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行动却绝不会停止。而树立中国和平发展的全球形象则需要增加外交成本。此外,中国已经迸入“资源有限”时代,这就需要寻求从全球配置资源,从而保障外部资源的稳定供给,而这也需要增加外交成本。比如,如何才能够与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输出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如何保证海外资源的运输安全,如何加强与能源输入国的合作,并且如何协调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
4)应对国际经济摩擦成本上升。中国直接进入国际竞争的前沿,虽然没有了关税的“硬壁垒”,但由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那些名目繁多的“软壁垒”却开始呈强化势头,因此也致使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诉讼日益突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国际经济摩擦时期。比如,近年来不断出现中国纺织业、彩电和钢铁业等产品被美国等国家限制进口。
5)防范和应对全球风险成本上升。全球化大大增加风险的来源,使原来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风险扩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SARS的突然爆发与蔓延,到2004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石油短缺、禽流感和印度洋海啸等,都表明全球风险社会已经到来。随着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已经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体系。全球风险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及社会等各种风险,既危及经济安全,也危及国家安全。
此外,想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也会致使国内新一轮改革成本上升。中国作为世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国际规则的刚性约束,需要同时根据国际规则来调整和规划国内经济发展。过去面对国内旧体制的改革也必须加速转移到面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改革,而改革开放的策略性程序也将变为“以开放促改革”,“开放改革”,即通过借助人世背景下的接轨国际规则中更大范围的开放来推动新一轮改革。
因此,我们想耍更好地在国际规则中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要学会熟练运用国际游戏规则保护中国的利益,同时充分注意全球的平衡发展,创造多赢的持续发展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主动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使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国际铁矿石涨价引发的多米诺反应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从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进口长期合同铁矿石约可达到2.5亿吨。如果按照65%以上的涨幅计算,那么平均成本估计增加33~34美元/吨,中国的钢铁行业就需要多支出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有长期合同的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总共年利润仅有1400多亿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张会长曾于2008年2月25日发表声明称,由于国际铁矿石大幅涨价,钢铁生产成本增加,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成本上升的压力。近几年几乎每次钢价暴涨时会有人发出警示,但是歇市场却偏偏让长期看的人错失良机。钢材价首先,我国钢铁行业价格波动在特点上表现来说:自从2008年我国钢价爆发式上涨到65%的消息公布于世后,全国的钢厂就纷纷调价,就拿宝钢来说,最高上调幅度达到1000元/吨,一次性调价幅度之高可谓是前所未有,而线材产品的价格也上调幅度达到了600~800元/吨,成本推动性涨价已经非常明显。而从2007年年底开始,看好2008年行情的经销商就已经开始囤货,随着2008年年初出现的冰雪天气,市场对2008年上半年的需求爆发更是增加了坚定的信心。而导致钢铁行业价格增长的原因除了明显的成本推动性,更是同国家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息息相关,这些政策只是导致产能缩减的一方面因素,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钢价高涨。例如,俄罗斯钢坯以及东南亚国家钢坯主流价格就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线材以及螺纹钢成品价格。
其次,我国钢价自2000年以来存在大幅波动的特点。由于我国钢材定价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市场炒作的味道一直很浓厚。因此,钢材市场从爬出低谷以来一直存在大涨大跌的波动,而每次大涨以后必定会有一个调整期出现。因为每次大涨的幅度都超过了市场需求所能推动的范围,而市场最终也只会认可需求历能承受的价格范围,“惜售”在疯狂的市场中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的炒作必然助推价格的高涨。
同时,钢价在近20年内的绝对涨幅并不高。早在1993年,被称为泡沫市中的螺纹钢最高价格达到3900元/吨,随后便进入长达7年的下跌周期,均价最低跌到2000元/吨,而到2005年,螺纹钢价格还在3000元/吨左右徘徊;2008年2月27日,我国螺纹钢品种价格区间在4670~5450元/吨,以中间价5056元/吨计算,从3900元/吨涨到今天的5056元/吨,涨幅约为30%,以最高价5450元/吨算,涨幅约为40%,而同期成本却上升了l倍以上。
最后,钢材价格的变动还会波及汽车、家电等行业。钢厂为转嫁成本大幅提高钢材价格,将影响直接传导到大量使用钢材的消费品领域。
继西门子之后,海尔向苏宁提出涨价计划。此次涨价涉及海尔冰箱和洗衣机全系列的产品,幅度在5%左右。春节前,西门子已决定将旗下包括冰洗、厨电等全品类家电产品价格上调5%。
这是因为冰箱、洗衣机的箱体,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冰箱压缩机等都大量使用钢材,钢材成本占空调总成本的10%以上。作为生产商,面对目前国际铁矿石巨头涨价65%,经过上游产业链的消化后,都会反映在家电制造成本上。所以原材料上涨,势必引起家电产品价格波动。在价格持续走高背景下,无论是贸易商还是生产商,日子都不会怎么好过。原料价格上涨对生产企业带来的压力,会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或财务压力比较高的企业就此转产或停产,只有少数控制矿山、原料自给能力较好的大企业才魈强得以维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接近7000家,有钢产品出厂的仅为487家,有些企业可能早已名存实亡。
目前,我国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为118家,其中钢厂70家,其余则是贸易商。更多没有进口资质的钢企,就只能依附贸易商或有资质的企业购买铁矿石,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那么现在钢铁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呢?一是收缩产能,小钢厂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兼并重组,这种情况在近期有望加速。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汽车,貌似所有与钢铁有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遭到了直接挑战。据悉,一辆汽车大约60%~70%的车重都来自于钢铁。一辆净重1.6吨的汽车,其钢材的重量就可能超过1吨。钢铁价格上涨,毫无疑问将直接影响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