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100000006

第6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6)

其实,龙这种神物或动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它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神,说它能兴云布雨,泽及万物。据一些专家考证,龙乃是上古时许多部落的图腾,被视为人们的保护神。龙的形象是蛇、虎、狮、鹰、鱼、马等等动物的“综合体”。可能是一个强的部落征服了一个弱的部落,就将其图腾并在自己的图腾上,并来并去,就并出了一条四不像的“龙”,成了更大的保护神,甚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后来的古代帝王将自己说成龙的代身和代表,龙的身价就更高了。耍龙灯,无非是祈求这位圣物降给吉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始于何时,尚未见确切记载。不过,据传说,早在汉代,民间已有此俗,在久旱不雨或大雨不止时,人们就画龙或模制出龙的样子,抬着游行,伴以锣鼓,有的还歌舞相随,这大概是耍龙灯的开始。这一活动,到唐宋时期就已在民问普及。如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一书中就这样写道:“草缚成龙,用青布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后来这种龙越制越精美,南方多用竹子结扎为骨干,北方多以木和铁丝编扎成龙头和龙身,外面用布或丝绸缝制成龙形,绘上五彩六色。舞龙时,要由十数人乃至数十人举起龙灯,在锣鼓声中有节奏地起舞。由于这种舞蹈形式热闹非凡,喜庆气氛浓郁,深受群众欢迎,所以经民间艺人不断研究改进,到明清时已发展成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当时耍龙灯用的龙在制作上已更加讲究,以便舞蹈。龙头栩栩如生,精美诱人,龙身由多节组成,每一节称“一档”,每节长约二米左右;一般为单节,如九节、十一节、十三节,有的长达数十米。龙内装上蜡烛或灯,称为“龙灯”和“龙灯舞”;有的不点蜡烛,称为“布龙”和“舞龙”。前者多在夜间舞,后者多在白天舞,各有妙用。舞龙者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训练,所以舞起来非常优美喜人。

“耍龙灯”和“舞龙”还有竞技之意。一般民间在春节期间不但在本村表演.还到外村表演,有时几个村的龙灯队赶凑到一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者各逞妙技,引得围观群众人山人海,目眩神摇,喜笑颜开。在舞法上,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村有各村的“绝招”,花样繁多,技艺高超,什么“蛟龙漫游”、“龙头穿花”、“神龙摆尾”、“飞龙在天”、“神龙戏珠”、“龙腾四海”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舞姿时而高耸,好似飞入云端;时而低降,好似潜入大海:时而宛转腾挪,犹如春风漫舞;时而奔腾咆哮,犹如追波逐浪;时而轻摇细动,又似漫步云端狮子舞,又称为“舞狮”。

我国民间敬畏狮子,赛过老虎,说它“异常雄猛,能食虎豹”。

所以远古人有的将狮子奉为本氏族人的图腾,甚至奉为自己的祖先,以示自已是强不可欺的。他们祭祖时,常常画出狮子模样,并高举狮像,载歌载舞。这可能是舞狮子最早的来源。

关于春节舞狮子,在民间也有个传说。据说在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了一头怪兽,每逢一年将尽时,就出来伤害人畜,糟踏庄稼,闹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想了好些法子也制不住它,后来想起狮子是百兽之王,也许能镇住它,就用竹篾子扎成狮子头的样子,涂上各颜色,套在人的头上,当怪兽出现时,人们就装成狮子追赶它,并敲锣打鼓助威。这法子果然很灵,把怪兽吓得掉头就跑。

因此,人们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的作用,每年春节就都打起锣鼓,舞起狮子,挨家挨户拜年,预祝吉祥如意。

由于这项活动招人喜爱,舞狮子的动作就越来越复杂精美,发展成一种群众性舞蹈活动。一般是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作一个小狮子,俗称“少狮”;还有一人扮成武士,手持绣球在前面引导,动作既优美又有节奏,还有些人敲锣打鼓,场面很是壮观。锣鼓一响,武士就以绣球引狮子起舞。狮子和武士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互相配合,或绕场环舞,或沿街游舞,招米无数观众,一片喜气洋洋。有的还放爆竹助必,气氛更加热烈。

踩高跷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它揉舞蹈、杂技、戏曲于一体,既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因此,它和舞狮子、耍龙灯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旧时,每逢春节,民间艺人就组织起高跷队,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双腿绑上特制的木跷,一般木跷高一米左右,有的竞高达二三米;人们都装扮成各种怪模样,在锣鼓声中走街串巷,边舞边行;并选定广场,搭起高台,表演各式各样的动作。有的动作优美灵巧,有的动作惊险技高,如在几米高的台上以鹞子翻身动作跳下,还连续作些舞蹈表演,这比一般跳高难度要大得多,因为腿上还绑着一米甚至两米高的高跷,没有高超的技巧恐怕站都站不稳。清末民初的高跷队,在表演内容上,比过去有较大发展,高跷队中的人穿上古代戏装,扮成戏剧中人物,连说带唱,简直成了一台“大戏”,所以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5.吃元宵

元宵节,我国民间都有吃元宵的传统习俗。元宵,旧时还称“元子”,“乳糖元子”、“糖元”、“团子”。南方称“汤圆”、“水圆”。元宵作为农历正月十五的庆节食品,传说最早始于春秋末期。据说,楚昭王复国泛舟江上,见江面上漂有一物,色自微黄,舟人捞起,献给昭王,剖而食之,瓤红甜美。昭王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以庆祝家国团圆,其时正值农历正月十五,流传至今。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月十五这天要为天官上元大帝诞辰设祭,以求天官赐福,要诵经持斋,不用荤酒,用米饭面团之类的素食作祭品,面团便逐渐演变成了汤圆,并成为元宵。

元宵节较普遍吃元宵是始于宋代。据《辞海》有关条目说,宋时元宵节人们多吃汤圆,也叫“元宵”。宋人周必大在《平圆续稿》中有类似的说法,说“元宵煮浮圆子”。他还写过一首题为《元宵煮浮圆子》的诗,宋代人所称的“汤圆”或“浮圆子”,显然就是元宵。人们逐渐把“汤圆”、“浮圆子”改称为“元宵”,大概就是由于元宵节大家都习惯于吃这种食品的原故。不过,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保持“汤圆”的叫法。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京兆》介绍,过去元宵节前后“数日内均食元宵,即米面裹成之珠状物,内实以糖。神前亦须供设”。清代人李调元也有一首写元宵节的诗,说“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可见近代人正月十五前后吃元宵的习俗,仍是很盛行的。

元宵从制作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儿的,另一种是带馅的。它通常以芝麻、白糖、枣泥、豆沙、果仁等为馅。也有用虾仁、菜泥、鲜肉、火腿为馅的。有香、甜、辣、酸、咸五味。它可带汤吃、炒吃、油汆和蒸吃。在中国百姓中,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睦和幸福。

三、填仓日

正月二十日为填仓日,义称“添仓日”、“天仓日”。

《尔京梦华录》:“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餮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日填仓。”说明至迟宋代已有此俗。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北方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颗颗不收。可官府不管百姓死活,皇粮照征,尤其年关,百姓走头无路,饿死冻死者,不汁其数,看守皇粮的-个仓官目睹此景,于心不忍,便自作主张.开仓济贫,但他无法交差,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本人也烧死。人们为了纪念他,重补被烧坏的“天仓”,便决定这一天为填仓日。每当这天早上,各地都有些填仓的做法表达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善良愿望。

填仓时间各地不一,有谓大填仓正月二十五,小填仓正门二十日,但也有在二十三日的。山西民谣:“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反东墙,拾到昆虫验半年。”

填仓日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农民忌此日卖粮,而粮痞却喜欢在这天收购粮食。一些地方这天粮店设宴接待此日卖粮者。生活艰难的农民,也只好在这天卖粮,反正可赚顿好饭吃。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还习惯在填仓日买面。

祭仓神是填仓日的重要习俗。是日,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都要放灯,有谓“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吕梁地区,习惯上按家中人口数及各人属性,用面捏成本命灯,再捏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晚上,将这些面灯添油点燃。本命灯放家中炕上,狗放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放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放灯时,口中高呼:“仓官老爷送灯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语。

有的地区正月二十五日为大填仓,亦云老添仓,日吃油糕,夜点糕灯,拿糕面捏十二属相、面飘或麻油放棉捻,点燃后供于灶台、窗台、箱柜。灭后食之。祀望今年五谷丰登,万事如意。是夜,交城一带孩童门念:“添仓爷爷添仓来,五谷杂粮拉到俺家来。瓮瓮里,囤囤里,到处添得满满的。”柳村儿童唱:“仓官爷扛仓来,引回个大肚壮小子来,有吃有穿大发财。”解放后。此俗渐淡。

填仓口晚上,晋西北习惯打上灯笼在院巾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子等。发现越多,兆头越好。晋南临汾地区一些县填仓日为正月二十日,是日又叫老鼠娶亲日,故而夜不点灯,有的地方剪彩纸片,贴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帽上。称此口为太上老君炼丹日,俗信可除疾保平安。

四、龙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

《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节。”其实二月二日为太阳生辰,民间祭祀太阳神,中和节是二月初一。因为时间相近又都是关于农耕的节日,后来便误将二者合二而一了,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呼风唤雨、倒海翻江、威风凛凛的神圣动物。它源于远古对蛇等图腾的崇拜,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有龙鱼陶纹;距今四千多年的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是很有名的。一般认为,龙的形象,除蛇之外还综合了鱼、鸟、鹿等等。龙神主要是主宰雨水,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应龙。民间的“龙抬头”节,其源头应追溯至远古。

敬日神、土地神都是为了祈求农业丰收,然而仅仅有日有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水才能保证农业的真正丰收。于是,想像中的龙能治水的神话便应运而生,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连皇帝也借龙以降服臣民,故有所谓“真龙天子”之称。龙是瑞祥之物,能呼风化雨,旧黄历上常有今年几龙治水的记载。这样二月二逐渐演变成‘龙

抬头“。人们渴望龙能抬头治水,降福人间,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

龙抬头的节俗有不少。如”引龙“,明沈榜的《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日’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引龙出,来布雨,而百虫不出之意。龙抬头目有许多食品,如油煎糕,白面和稀摊成煎饼,或作荤素饼馅煎食。北京人此日饭食皆以龙名,如饼谓之“龙鳞”,饭谓之“龙子”,面条为“龙须”,水饺为“龙牙”之类(见《春明岁时杂记》)。

在民间,妇女于此日不动针线,据说怕伤了龙目。还炒些玉米黄豆粒,叫做“金豆开花”,大约是象征龙鳞之意,也是食品之一。有的地区往往早早往井河中挑水,回家中便烧香上供,叫做“引田龙”。也都无非是迎龙、求雨,得丰收之意。

陕西耀县药王庙庙会,把龙抬头之风俗与庙会结合在一起。相传药王孙思邈治好了生毒疮的病龙.每年二月二便举行庙会,人们炒黄豆,做面食,吃蝎子,敬香祭祀。

在过去,广东潮州还有“迎青龙”之俗,是以青色蛇为青龙,用彩车、采队扛了游巡,这是南方敬祭龙神的遗风。

民间头天夜里,农家支起石磨,睡醒之后自枕上抬头,以应龙头之意,当日食麻花,俗称“咬蝎子尾巴,可免毒螫”。

龙头节的另一习俗是驱毒活动。俗话说:

“惊蛰过,百虫苏。”《阳城县志》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群虫毒。”阳城人是日早上起床时,忌说“起”字,怕毒虫应声而起。晋南喜欢此日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下,谓之“禁百虫”。也有全村集合,抬神像,到各家门前,向院内洒米汤,家家门前围以石灰、攘瘟祛病。还有吃麻花习俗,俗谓“咬蝎子尾巴”。晋东南习惯画一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

五、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同类推荐
  •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顽主是一种文化,在世俗人眼里,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他们却未必不学无术。历朝历代,顽主可谓层出不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均有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而至于在某一门类大放异彩,成为大师级人物。只是很多时候,顽主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大环境所不相容,与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而惹人非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上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赋予他们的过失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或者成绩。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社交的方圆艺术

    社交的方圆艺术

    本书讲述了可方可圆是社交艺术的精髓、用方圆之道解读社会关系、不违方圆是社交禁忌的至高准则等内容。
  • 宰辅天王

    宰辅天王

    “加入我们乐队,暂时代替你妹妹的位置,直到你妹妹出院。”听完这话,20岁的监狱长江南星霎时震撼!自己一个堂堂大男人,居然要加入“NO.1乐队”?开什么国际玩笑!这可是目前国内最红的女子乐队!这么一支由无数男人梦中的极品对象组成的队伍,现在突然说让一个大男人化身“伪娘”加入,这不是恶心自己么?
  • 诡宝禁忌

    诡宝禁忌

    我叫乔一毛,单字一个羽。寓意世界之大,只取一羽一毛。这就是祖师爷口口相传的遗训:为人处世不能太贪。可那次,爷爷临老心狂,领着我想要打麒麟胎的主意,没想到却惹出了个弥天大祸……
  • 浮华一生如梦

    浮华一生如梦

    “人都是有私心的,就算是神也不例外,在你看来,你觉得你所做的一切乃是凭着正义之名,其实也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一己私欲,你与我并无什么区别!”“我可以救她,但你必须从诛绝台上跳下去,受九千九百九十九道诛绝剑气入体,接下来无论你是死是活,我与你的恩怨一笔勾销,她自然也会醒来!”诛绝台,诛绝世间一切,无论是仙亦或是神,跳下诛绝台就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九千九百九十九道诛绝剑气,三千三百三十三道灭绝仙身,三千三百三十三道剔去仙骨,三千三百三十三道诛尽仙灵,每一道剑气入体都无比痛苦,似烈火焚身,又极冰地狱……“紫陌,我不知道我是否这样做是不是正确,但我只想你好好地活着,为了我而活下去!”六界众生本就没有善恶之分,凡事均有两面性,那些看似正义化身之人他们在背后是否又做了一些为人不耻之事,而那些众矢之的之人有时却是为爱而痴狂,为爱而堕落,而最终也终为真情所感……星月回旋,似水流年,沫影梨花,人世繁华,终不过花自飘零水自流,不知何处惹尘埃。再多的浮华,也终不过苦寻一生,到最终也只不过转头成梦。浮华一生也不过如梦一场。
  • 糖尿病营养康复食谱

    糖尿病营养康复食谱

    本书首先总体介绍国人的饮食营养知识,然后介绍糖尿病疾病基础和营养康复知识,以数十道配餐,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康复指导。其中关键配餐均列出原材料、制作方法及食用方式,并精选出12道配餐附有实物彩色照片。
  • 邪皇惊世

    邪皇惊世

    为爱无悔终觉醒道家云老心中藏创世神功从天降笑看风云两岸伤诸邪崛起路茫茫披星斩月向天狂道魔林立皆无妄唯有邪皇镇中央
  • 一百个我想你

    一百个我想你

    雀儿喜欢爷。这一百封情书,送给爷。谢谢爷曾经对雀儿的疼爱。笑中带泪,幸福到融化的极品情书;甜美&心碎的图文创作。一百封情书;爱侣之间的种种或许已成过往,此书为念!看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雀儿有多爱爷,爷对雀儿有多宠爱,足以抵挡所有后来呼啸而过的孤单。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天上掉下个腹黑王爷

    天上掉下个腹黑王爷

    某王爷腹黑高冷却不想会不慎掉入一世外桃源还落到一乡村野丫头手里,气也不是笑也不是,终有一天可以离开这鬼地方摆脱这野丫头可某人还赖定他了。。。也好等到了他的地盘定要她当丫鬟好好刁难她。可是没想到却把自己的心搭了进去
  • 心恋十年

    心恋十年

    柯明俊回想起人生这三十年,记忆鲜明的仍旧是于心薇一起的岁月。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会分开,好多次都假设过分手的场景,像电影画面似的。可是内心里从来没有想过会真的分开。因为那种爱是那么自信和笃定。只是猛然醒悟过来,才发现二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散了,这一散已超过了曾经相互拥有的岁月。
  • 鬼女王大人

    鬼女王大人

    邯郸市,邯山区,茅东大街,二医院,胜利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