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心愿
2006年4月的一天,她看到一部震撼心灵的纪录片,片中讲述了非洲有一种疟疾平均每30秒钟就要夺去一个孩子生命。只有5岁的她不由自主地搬起小手开始数数,数到30,她惊恐地喊道:“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小朋友死去!”
妈妈告诉她:“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可以保护小朋友不被蚊虫叮咬,但他们买不起。”
“我们可以帮他们啊!妈妈,我以后不买零食,不买芭比娃娃和故事书了,我们捐钱给非洲的小朋友买蚊帐。”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在妈妈的帮助下,一顶足以保护4个人的大蚊帐,很快便通过美国的一家慈善机构。“只要蚊帐协会”送抵非洲。
她没有因成为“只要蚊帐协会”最小的捐赠者而欣然,而是有些沮丧地想:“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蚊帐,自己的力量太微小了。”
忽然,她想到了募捐。想到了就立即去做,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来帮助非洲的小朋友,她设计了自己用歪歪扭扭的字签名的证书,颁发给每个捐款者。
很快,她便成为人们赞叹的“爱心天使”。2006年8月,她用募集来的100美元购捐了10顶蚊帐,并被“只要蚊帐协会”授予“蚊帐大使”。
她的爱心传递活动还在继续。社区的牧师在教堂里讲诉了她的故事,还动员她和她的爱心支持者在圣诞节搞了一场感人的募捐会演。此后,她还到各地去宣讲用蚊帐救人的故事。随着捐赠者越来越多,她的个人情况、募捐事迹等都被放在了“只要蚊帐协会”网站的首页。她的行为吸引了世界众多人们的目光,捐献蚊帐的人越来越多,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也收藏了她寄来的证书,并将图片放在了个人网站上。最为神奇的是,她还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募捐信,由此,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向“只要蚊帐协会”捐献了300万美元。
2008年7月,为了拍摄一部名为《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纪录片,她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陆,在加纳斯蒂卡村,她看到了非洲孩子们在蚊帐上用红笔写了她的名字,并手舞足蹈地用土语亲切地喊着她的名字。而此时,只有7岁的她已经募集了6万美元,可以购买6000顶蚊帐,足以拯救近两万人。
她的名字叫凯瑟琳,如今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她爱的行动依然在继续。
一位记者在报道凯瑟琳的事迹时,由衷地感慨道:“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个有了想法就去行动的孩子,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并努力,谁都可以创造神奇与美好。”
没错,一个人只要有了芬芳的心愿,就一定会向世界绽放醉人的馨香。
汇款单里的爱
每个月末,我的同事小刘都去附近邮局,给家住长沙的母亲寄钱,而每次汇钱的数目几乎都是固定的200元,只有年终那个月多出200元。
那天,与小刘正在书店逛得兴致勃勃,他忽然像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似的,一拍脑门:“哦,差一点儿忘了,今天要给母亲寄钱的。”
“明天再寄吧,早一天晚一天还不都一样吗?”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非要在月末寄钱。
“不行的,母亲会牵挂的。”小刘一脸的认真。
“你母亲似乎也不指望花你的钱啊。”我知道他母亲的退休工资就足够用了,他还有一个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的姐姐住在长沙,也十分孝顺,母亲根本就不缺钱。
“是的,我寄给母亲的钱,她几乎一分都不花,每次取出来后,她就放到另一个存折上了,她说要帮我攒着将来买房子用。”小刘告诉我。
“那你还让母亲折腾什么呢?你干脆自己存着,或者直接把钱打到她的存折上那该多么省事啊?”我有些困惑了。
“你不知道,我邮寄的不是钱,而是幸福。”小刘微笑着。
“邮寄的是幸福?”我更加纳闷了。
“是啊,母亲曾告诉过我,她经常到邮局取钱,许多人都认识她了,她每次取钱的时候,他们都会夸奖她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常常给她老人家寄钱。这时,母亲就会高兴地向他们讲诉另一个成功而孝顺的女儿,幸福地接受众人纷纷的羡慕和赞叹。你说,我那是简单地邮寄200元钱吗?”小刘眉宇间流露着自豪,仿佛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哦,原来是这样!”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一位安享晚年的母亲,总会在临近月末的那几天,期待的目光一次次翻动日历,带着一份孩童般的认真,热情地迎接那如期翩然而至的绿色汇款单,掩饰不住的欣喜溢满了双眼,在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在等待、取钱、存钱、讲诉、回味的每一个时刻,她的心底一定涌动着绵绵的幸福暖流。
没错,就在那一张张穿越万水千山的汇款单里面,正藏着一份慧心的爱,藏着许多无言的深情厚意,那样真实得触手可及。我相信小刘每一次走进邮局的前前后后,心里也一定有着如沐春风的欢欣。
生活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转个弯儿,就会发现有些爱的美妙;懂得体味,就可以握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的幸福。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心中慨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困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老妇人吸引过去了。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里揣着两块糖。”那个小男孩显然此前听说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回答是:“金”。老人满意地咧嘴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自己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着的一老一少。蓦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带大花园的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纯朴的笑脸,让玛丽亚做了一个一生骄傲的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后来,玛丽亚和村里人一起劳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帮着山村招商引资,办起了一个山产品加工厂,让那里的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村民感激地称她是“幸福天使”,她却笑着说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她还要感谢大家呢,是与他们在一起追求、奋斗的那些日子,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品味到了从前所没有品味到的无比的甜蜜。
灯下,读着玛丽亚芬芳的小故事,不禁怦然心动:多么简单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编织快乐
秋日的一天,旅游途中来到黄河岸边的一个无名小镇,古朴的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扑面而来。一个人穿过青石板铺砌的小巷,前面稍显繁华的地段,一个专卖麦秸工艺品的小摊将我的目光吸引过去。
摊主是位光头老者,他坐在一个小凳上,微眯着眼睛,摇着一把麦秸编织的扇子,悠然地享受着午后暖暖的阳光。
停下来,我细细地打量老者那些用普通的麦秸巧手编织的作品:花花绿绿的蝴蝶,流行时尚的花篮,精制细作的玲珑塔,造型别致的手机套。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煞是惹人喜爱。
一问价格,比想象的要便宜很多,便宜得让人不好意思再讨价还价了。
我先选了一顶好看的麦秸秆精心编织的牛仔帽戴到头上,那顶帽子简直就像是专为我量身订做的,与我身穿的那套牛仔服非常搭配。一瞬间,自己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影视中常见的美国西部牛仔。
我兴奋地付钱时,才恍然发现:老者的小摊上所有的工艺品,都只有唯一的一件,绝对找不出一件重复品。
我有些疑惑地问老者:“这么漂亮的牛仔帽,为什么不多编几顶?那样,不是可以多卖一些钱么?”
“你知道,编好这里的每件东西,都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编一件自己想编的新东西,我能够从头到尾享受整个编织过程中的快乐,而再编织一件同样的东西,那就是在进行重复劳动了,那其中的快乐就会减少许多。”老者悠然道。
“哦,原来您在凭手艺赚钱的过程中,还在赚快乐啊!”我不禁敬佩起眼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没错,你看我编织了一件件让人喜爱的东西,别人看了或买了,自然是快乐的;我赚了钱,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我在挑选材料、构思、设计、编织的整个过程当中,都体验到了创造的兴趣和快乐,那是多少钱也买不到啊。”老者满脸的幸福一览无余。
多么睿智的老者啊,就在那看似很普通的麦秸编织过程中,他道出了我们不该忽视却又常常忽视的一些生活真谛。滚滚红尘中,我们的心灵有时之所以十分疲惫,那是因为填充了太多的物欲,只顾着追逐目标的实现,只以为享受成功是快乐的,却忘了在追求的路途中完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尊重心灵的召唤,把追求的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快乐的源泉,那将会品味到怎样绵绵的幸福啊。
温情秘方
静静的午夜,我关闭了电脑,正准备休息,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抓起话筒,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阿健,我是许婷婷,还记得我吗?”
“许婷婷?”我大脑飞速地运转,也没想起对方是谁,只得如实告知。
“我是你的小师妹,我现在在冰岛留学。你忘了,大四的那年端午节,我们一起出去踏青的。”电话那端在提醒我。
那次踏青是两个中文和数学两个友好寝室一同出去的,那八个数学系的女孩,哪一个叫许婷婷,我还真想不起来了。毕竟我们没有更多的交往,再说大学毕业都已12年了,淡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了。
“我猜你可能不会想起我的,不过没关系,我记得你,记得你说过你有胃病,不能吃粘东西。”从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传来她那好听的声音。
“谢谢你啊,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我当初不经意说过的一句话,我的胃病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的。”一缕温暖已悄然涌至心头。
“那我今天告诉你一个偏方,你试一试,听说很灵的。”她开始慢慢地告诉我一个偏方。
“谢谢你啊,我相信你的秘方一定会见效的。”我满怀感激,没有告诉她这个偏方我曾试过,效果并不好。
“那我祝你早日康复!”她挂断了电话。
久久地,我坐在那里,努力地试图回想起许婷婷的形容,但最终还是遗憾地没有想起来。
后来,怀着一份无言的感动,我又试了许婷婷告诉我的偏方,虽然那个偏方依然没有治好我的胃病,却让我的心充满了一生的温暖。
芬芳的100美元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像往常一样简单地用过早餐,便开始忙碌地处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封陌生的来信上面。写信人是纽约市的一个自称叫保罗的乞丐。信中,保罗向洛克菲勒提出借100美元,以渡过眼前的生活难关,并承诺等他以后有了钱会加倍偿还的。洛克菲勒望着那几行七扭八歪的字,轻轻地笑了笑,他以为保罗所谓的借钱,只不过是在向他变相地乞讨而已,但他还是按信上留下的地址,亲自给保罗寄去了100美元。
没想到,一周后,保罗写得十分认真的借条竟翩然而至。洛克菲勒轻轻扫了一眼借条,微微一笑,便将其随手放到了一边,他心里并没有想过要保罗还钱。不过,保罗的郑重其事还是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数年后,洛克菲勒早已忘却了当年保罗借钱的事,但一张来自休斯敦的汇款单和一封特别的感谢信,给曾经的往事续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保罗在信中告诉洛克菲勒:当初向他借款是因跟几个乞丐打赌,因为他的同伴都认为像洛克菲勒那样的巨富根本不会相信他的话,更不可能随便借钱给他这样街头随处可见的乞丐的,他在寄出那封借钱的信后就认准自己输定了。当他很快便收到洛克菲勒亲笔签名的汇款单时,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极其认真地给洛克菲勒写下那张欠条。接着,他开始思索该怎样经营自己今后的人生。
几经挫折,他成为休斯敦一家著名船厂的职员。今天,他终于能够欣慰地兑现当年的承诺了。他在信中一再感谢洛克菲勒。“是您当年对一个乞丐慷慨馈赠的那份信任和尊重,温暖了我的那个冬天,甚至可以说是温暖了我的后半生,即使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花掉那100美元。”
洛克菲勒一生向社会慈善和福利事业慷慨捐赠不计其数,但这一件芬芳的小事,却让我久久地感动不已,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富有者那颗澄净的心,看到了超越了身份、地位、名望等等世俗的东西以后,那心灵与心灵的相握所飘逸出的那些醇香岁月的美好。
美丽的一跪
那年,品学兼优的她大学一毕业,就主动申请来到西部一所山村中学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