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的时候非常专注,甚至纹丝不动,叫他好几遍,他才会回过神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总会东张西望,一件小事都能轻易转移他的注意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更稳定、更持久。可见,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的影响和控制。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是一名华裔美国人,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拉丁字母“J”将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一次,丁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此刻苦读书,难道不觉得很苦很累吗?”
“不,不,不,一点儿也不,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丁肇中回答道。
丁肇中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之所以急于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待在实验室里,是因为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推动着丁肇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索世界的奥秘上,推动着他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就要想办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心理活动都指向或集中在学习上,才会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而且,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第一句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知识并经常应用知识,岂不是很愉快吗?然而,很多孩子不但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自然就不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了。
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不要过多地向他强调分数、升学等问题,而是让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安排学习的事情;给孩子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与他一起学习,也可以让他在玩中学习;鼓励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让他在实践中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为孩子制造对学习的“空腹感”
孩子只有在感到饥饿时,才会吃得下饭,才会吃得香。同样的道理,孩子只有对学习有一种“空腹感”,才会努力去获取新知识。然而,很多孩子整日忙碌于学习中,经常奔波于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结果就如同我们在“饱腹状态”下,对任何丰盛的美食都不会产生食欲一样,很难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对学习的“空腹感”。比如,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当他用现有的知识无法解答这些问题时,就会产生努力学习的念头,会通过查找资料或实践得出答案;可以适时并适量地给孩子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从而让他保持对学习的“热度”……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空腹感”,自然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了。
借助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把游戏与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但不会让他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让他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开一些小商店,从而让他在买卖的过程中认识各种水果、蔬菜,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方法;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词语接龙”或“成语接龙”的游戏,从而扩充他的词汇量;还可以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或大自然,在玩耍的过程中引导他认识自然界,从而增加他的生活常识,激发他学习自然的兴趣。
引导孩子把原有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爱搭积木、爱玩汽车模型、爱拆装玩具,等等。那么,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然后因势利导,引导他把原有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比如,孩子喜欢玩汽车模型,那么,我们就要在保证他学习的情况下,允许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并给他买一些汽车模型和有关书籍,带他去参观车展。然后,我们要询问他有关汽车的问题,并用巧妙的语言引导他明白“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让自己的爱好得到永久发展”的道理。只要我们引导恰当,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