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享用天价螃蟹?
中秋来临,穿上“金马甲”、每对要价99990元的龙凤蟹在南京横空出世,“龙凤蟹”为公母各一只,外包装为纯金盒子,公母蟹包装黄金重分别超过200克、135克,另外还有作为赠品的纯银蟹8件。
人们对“天价礼品”的高度关注源于几年前饱受争议的“天价月饼”。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媒体的监督,过度包装的“天价月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天价月饼”走了,天价粽子、天价烟、天价酒、天价年夜饭等等却陆续粉墨登场。
无论是“天价月饼”还是“天价螃蟹”,这些商品早已超出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天价礼品”交易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这种畸形消费其实是腐败现象的外包装。“天价礼品”之所以有市场,有人看重的是包在商品外的“金子”。收礼人表面收的是礼品,自感“心安理得”:不就是一盒月饼,两只螃蟹吗?这实质上就是假借节日之机,以礼尚往来之名,用天价商品作礼品道具,行变相腐败之实。
遏制“天价礼品”,既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管体制,又要坚决推动“制度反腐”。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限制“天价礼品”上市。同时对已经上市的“天价礼品”实行实名购买,造册登记,对其去向进行跟踪,看看这些价值不菲的礼品最终流进了谁的手中,是购买者真的用于自己享用、收藏,还是用于行贿给某些实权人物,并顺藤摸瓜把那些隐藏在“礼尚往来”面纱后大行钱权交易的周久耕们拉出来。
(原载2009年9月20日《株洲晚报》)
让“马路天使”常感温馨
株洲晚报推出“伏天,我为环卫工送清凉”活动,一些企事业单位纷纷响应,有的给环卫工送去慰问金,有的送去防暑降温食品药品。让那些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为城市创造卫生环境的“马路天使”们,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凉爽。
环卫工可谓是城市里的最底层。论工作条件,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还要跟来来往往的车辆“躲猫猫”;论工作待遇,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而论工作成绩,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整个城市焕发新颜。环卫工在清扫街道时被车辆撞伤撞死、在烈日下晕倒等事件不可避免。他们在清洁城市的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关爱。
环卫工是城市这个大家庭里的保姆,关爱环卫工,就是关爱城市卫生。因此,对环卫工给予必要的关怀,就是关怀我们自己。顺手递给他们一瓶矿泉水,这样的小事虽然不足挂齿,但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给他们送防暑降温食品药品,虽然很普通很平常,但他们能够深深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给他们送去几百上千元的慰问金,虽然不能改变他们家庭的窘境,但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城市大家庭的温暖。
“为环卫工送清凉”活动,并不是要通过活动为环卫工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而是旨在唤起有关部门对环卫工作的重视,和广大市民对环卫工的尊重。这种活动只是关心环卫工的一种形式,而其倡导的是改善环卫工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有关部门应该将这个活动扩展和延伸,对环卫工家庭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他们解决低保、子女入学、经济适用住房等具体问题,让他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里安心工作。同时,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模范遵守交通规则,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不乱丢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为环卫工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时刻感受到温暖。
(原载2010年8月8日《株洲晚报》)
让大处方和乱检查在阳光下遁形
据报道,市一医院首推“按病种付费”模式,让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接受检查、手术、治疗,甚至接受护理和出院都有章可循,减少了诊疗的随意性,还可为病人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和医生频频使用大处方、乱检查等方式,增加病人的负担,牟取不正当利益,成为一种“潜规则”,一直为群众所深恶痛绝。杭州萧山区区级医院的行风监督员秦味经,因伤风感冒去医院,被做了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全套、腹腔彩超等4种检查,花费300多元,结果一切正常,只开了一盒新康泰克;石家庄某病人因肺病去医院,结果被做了艾滋病、梅毒、甲乙丙丁肝等无关检查。男性病人的收费清单上赫然写着“卵巢检查”,女性无缘无故被开具治疗前列腺药物的例子屡见不鲜。
我省卫生厅早就规定,对于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分解项目、增加项目和重复收费行为,一经发现必须加倍返还相关费用。然而,由于对哪种病需要做哪些必需的检查,需要使用哪些必需的药物,需要治疗多少天,需要多少治疗和住院费用等具体情况规定不明确,开大处方、乱检查的空间尚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病人是否被榨取“油水”,没有固有的程序和规范,全凭医生的良心。面对高额回扣的诱惑,大处方、乱检查现象有增无减。
市一医院对8种病种施行临床路径管理,推出“按病种付费”的做法,就实实在在给病人一个清白:病人可以对照诊疗模式上的规定,来监督医生是否在诊疗中乱开检查单,乱开大药方,如果有,他们可以拒绝,也可以举报。少数医生即使私下想打“小九九”,也不敢贸然在如此明亮的阳光下现出自己的阴影。不该做的检查不用做,不该用的药物不用用,不该出的费用不用出,病人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和经济上的实惠,医院和医生也赢得了利益,赢得了信任。
(原载2010年7月11日《株洲晚报》)
让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我市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市民当拍客,抓拍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驾驶员不系安全带、闯禁区、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违法行为,笔者深为此举叫好。
创建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关键在于消除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而城市的交通线路长,车辆多,电子警察可以监控的范围有限,交警力量相对不足。在监控的盲区,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高。
广大市民充当拍客,用随身携带的手机、相机、DV,就能够拍下任何地段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让那些逃得过交警和电子警察监管的路段,再也逃不掉来来往往行人的镜头。这些记录违法行为的照片或录像发给交警部门或者媒体后,交警部门据此可以对违法的车辆驾驶人进行处罚,并在媒体曝光,让违法者接受公众谴责。
这样,交通违法行为就无处遁形。它们一露头,就被不知隐藏在何处的镜头拍摄下来,有可能成为交警部门处罚的证据。奉劝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还是遵守交通法规为好,不要为了省时间、图方便,让自己的违法行为登上曝光台。
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人人当拍客,个个盯着交通违法行为,一个有序的交通环境必定可期。
(原载2010年4月15日《株洲日报》)
如此荒诞闹剧何时不再上演
据株洲日报昨日报道,攸县刘先生的父亲在市某医院住院期间,医院的住院医疗费用一日清单上却显示,“微电脑输液泵静脉输”一项中,输液时间高达768小时,收费1536元,另外还有两天分别按107小时、100个小时收费的情况。此外,医院还存在多开药、收费项目不明等猫腻。
类似事情时常见诸报端。重庆一男子到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院方费用明细单上有一项却赫然写着“子宫内翻整形术”收费130元;济南某医院向一死者家属收取包括穿衣费、推尸费、布棺费、净身费等费用,10多个项目一天的费用高达2700多元。
履行着神圣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职责的医院,却将荒诞的事情变成了现实。面对病人家属的质疑,院方却以电脑操作员操作失误来搪塞。如果不是刘先生等人“眼尖”,医院应该会继续心安理得笑纳这些不义之财。
高药价、多开药、乱收费……少数医院和医生,背离自己的职业道德,把病人当做摇钱树。
一天输液768小时不仅仅是“黑色幽默”,更折射出在当前市场经济下,一些医院背弃良心和道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拿着药方和手术刀坑蒙消费者的丑陋嘴脸。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应是医院生存的根本。
(原载2009年12月24日《株洲日报》)
如何让医保卡不再“购物”
用于看病买药的医保卡,摇身一变成为购物卡,药店里的食品、日用品都能用医保卡刷卡结账,这在我市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国家实施医保卡制度的初衷,是将对个人的医疗补贴集中在个人的医保账户里,以方便个人看病买药之需。而如今,由于持有医保卡的个人对医保卡认识不清、只顾眼前小实惠,以及有些医保定点药店为了追求利益,置国家有关规定于不顾,将“医保资格”当成了“摇钱树”,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甚至直接从医保资金中套现等原因,让医保卡变身为“购物卡”,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让医保卡“尴尬”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对药店的监管松散。由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管理机构对医保卡和药店疏于管理,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对医保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正是因为有关部门对医保资金使用缺乏有力监督,才让药店钻了空子。
面对医保卡变成“购物卡”的现状,医保监管部门不能只依靠市民的举报,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堵住制度漏洞,既确保医疗卡制度的科学性,又维护医疗卡制度的严肃性,还得方便持卡人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医疗资金。
首先,要对医保定点药店加强监管,建立一支专业的监管稽查队伍,对医保定点药店明察暗访,且不定期检查药品的销售情况。一旦发现药店存在违规行为,即予以严惩。另外,要加重违法行为的成本。除了要予以罚款外,关键要在限制药店资格上下功夫,对于违规的医保定点药店,要毫不犹豫的取消其定点资格,如此才能让药店有所顾忌。最后,要提高市民对医保卡的认识度,让医保卡除能购买药品以外,还可增加其购买保健品等其他医用用途,让不怎么生病的市民也能较好的利用医保卡。
(原载2011年3月9日《株洲晚报》)
产品何必搭上“范跑跑”
石峰区的曾大妈将自己手工做的萝卜条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拖着在石峰公园内向游客销售。尽管曾大妈说借用“范跑跑”做招牌后,生意日渐看好,但笔者仍心存疑惑:为什么非得用“范跑跑”来招揽顾客?
报道称,曾大妈的生意好,关键在于她手艺精、人品好、有回头客,与那个地震来了不顾学生安危独自逃窜的范老师的“雅称”毫不搭界。凭着色、香、味俱全的萝卜条和诚信经营的理念,无论挂什么招牌,曾大妈的生意都会一天比一天好,犯不着挂个像“范跑跑”这么刺眼的招牌。
给产品起名字,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如果用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东西作为一个产品的代号,只能在短时间内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刺激购买欲。一旦人们的猎奇心理淡化和消失,产品终会失去市场。所以,用“范跑跑”这样让人反感的名字做招牌的萝卜条,其生意暂时红火只是由消费者猎奇心理造成的假象而已。
(原载2009年3月12日《株洲日报》)
“活人墓”:把非法带进阴间?
据报道,醴陵非法墓地大行其道,山地植被惨遭毁坏,其中不少竟是“活人墓”。该市已捣毁300座“活人墓”,查处非法土葬60余起。
死人与活人争地,甚至活人与自己争地的现象令人瞠目。湘潭县河口镇先进村铁花组一个墓地面积达500平方米,广东汕头市东浮山村村支书毁林圈地16000平方米建豪华活人墓地,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兼陆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高银辉在其家乡海丰县银丰村花费100万元为其先辈修占地5000平方米的豪华坟墓。我市群丰镇石塘村非法建造墓地20多处,每个占地面积都在20多平方米以上,至少有3处“活人墓”。
死人与活人争地已经让我们疲于应付,墓地用地泛滥的现象使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和森林资源贫乏的我国面临更大的压力,随着人口基数的日益庞大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一局面还将日趋严峻。
“活人墓”纯粹是活人自己与自己争地,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土地占了一分就少了一分,山林毁了一亩就失去一亩。如果死去的人都这样来与活人争地,活着的人早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殡葬改革固然是制约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有效办法,而人的观念的改变则更为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客观科学地看待死亡,把自己看成浩瀚宇宙中的尘埃,当生命终结便不留痕迹,飘然而逝,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就会更大,他们就会生活得更好。
(原载2010年4月4日《株洲晚报》)
房地产有价,文物无价
据株洲日报昨日报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株洲县渌口镇王家洲“知青点”正面临被拆除建设别墅群的危险。
尽管已获得该“知青点”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老板称,他对知青点已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不知情,但笔者还是对他准备将“知青点”拆除建造别墅群的想法捏了一把汗。如果文物部门没有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这个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如果他们发现了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向上级部门申报,如果上级部门没有将该建筑物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只要其中的一个条件成立,这座“县内保存最好的知青点”就将无法改变被拆除的命运。
此外,如果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多一点文物意识,早点向文物主管部门申报,也许,这个“知青点”就不会存在维修费用难以筹措的困难,村里也就不会把它卖给私人老板,也就不会发生土地、房屋产权还要收回的问题了。
有关部门务必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做好修缮、保管和防护工作,让“知青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文物价值。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的文物价值让位于房地产开发的巨额利润。
(原载2009年3月25日《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