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试印调整后便可拓印,滚油墨或上色时要薄而均匀(不能未经滚匀便上版,造成糊板),将纸平覆于版,用木蘑菇、金属勺或木刻刀柄使受力均匀擦磨,可反复轻轻掀起局部加色或观察,直至画面全部显于纸上,要注意保持画面空白处及四周的清洁,防止用力不匀或有杂物造成的破损。
印好的木刻以色彩饱和均匀、形象线条清晰、画面平整清洁的为佳。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的制作方法基本如此,在多版套印中注意先后顺序的安排及拓印标记的统一,以免造成套版不准的现象。
铜版、石版版画技法
铜版画
版画的一种。因所用的金属材料以铜版为主,故名;现流行的锌版画、铅版画亦属此类。15、16世纪时铜版画开始在欧洲流行,1715年(清康熙54年)由意大利人郎世宁来北京传教而传入中国,直至20世纪50年代铜版画艺术在我国才有所发展。
制作方法主要有干刻法、腐蚀法、飞尘法等,故又有“腐蚀版画”、“镂蚀版”、“雕刻铜版”等名称,现统称为铜版画。其中以腐蚀法较为普遍,先在金属版面上涂一层防腐剂,用刀或针刻画,再用酸性腐蚀液(如硝酸、硫酸等)刻去部分,经腐蚀即成为凹线(面),故称凹版。
印刷时将油墨填处凹线中,并擦拭去版面上多余的油墨,通过铜版机滚筒的压力,使四线中的油墨印到纸上去,形成凸起的线条,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石版画
版画的一种。由19世纪末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传入中国在光绪二年(1876年),20世纪50年代石版画艺术曾在我国得到充分的发展。
石版画主要根据油与水不相容的原理构成印刷版面,作者先用含有油质的药墨在石版或特制的铅皮上作画,然后在版面上涂一层酸性阿拉伯树胶;因为版面上画有药墨部分只接受油墨而拒水,没有画过的部分相反只接受水而拒油墨,经调墨上版可复印多张,能完全保持原作的精神。
石版画受其材料、印刷机限制,在民间很难推广普及。目前,根据石版画水油分离原理,有的美术院校已选用工业用材(如铅皮等)代替石版进行试验、教学。石版画的发展将有待于这方面的进一步探索、试验和推广。
丝网版画
版画的一种,亦称丝漏版画、绢印版画,属孔版画类。利用丝网孔将油墨颜料直接漏印在纸上,原理同“油印机”印法,是现代工艺用于艺术创作的版画品种,为20世纪的新型版画,国际上早已流行,近几年已开始在我国普及。
丝网版画的特点是印刷原理和制版方法简便易行,版面可大可小,同版能反复使用,水色、油色均可印刷,色彩丰富响亮,能随意重叠变化,技法多样,能表现各种肌理及色彩匀齐的渲染渐变效果,特别是版面上形象与印刷出的画面形象一致,没有正反差别,较容易掌握,操制。
纸版画
版画的新品种之一,以纸为版,利用纸张的多层拼贴重叠、光滑粗糙之分、吸油吸水性能的不同来表现各种肌理、纸味以及内容,并通过手工或机器印刷,产生出其他版种无法替代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面。
20世纪80年代纸版画开始流行于国内。主要特点是材料简单、制作简便、易于推广普及;制作方法随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变;既能水印,也可油印,亦可二者相互套印。
纸版画以凹凸版为主,印刷原理基本同铜版画,亦可集凹、凸、平、孔版于一身结合印刷,具有“刀味纸感”的特色。
麻胶版画
版画的一种。在黄麻布的底子上涂上以树脂干燥油和软木屑混合物压制而成。原是作为铺地板和墙壁用的建筑材料。因版面没有纵横纹理,刻作版画方便,其制作过程、方法与效果都和木版画相似。
我国现有的塑料版画也属于此类,工业、建筑上用的薄型板材(如塑料地板)均可用于刻画,且质轻平薄,不用作底,易于任意截取、保管,其不足之处是幅面较小,易老化,较伤刀。
独门版画
版画都应是复数的,只有独幅版画只有一张原作,主要是这张原作通过拓印工序,同时画面具有版画味,故名。
制作方法是用油墨或油画颜色(其他颜料亦可)直接在平滑的底版(如玻璃版,石版,塑料板,有机板等)上面作画,在颜料未干时放上印刷纸用手工磨版或在印刷机上印刷,经过压力,使底版上的画印到纸上去即成。
独幅版画有很大的随意性,能利用各种版材、颜料、场合,包括作者的情绪,即兴发挥、创作,常有意外的特殊效果。利用水油分离印出的肌理画面亦属此类。因水油流动使任何肌理不能重复相同的画面。
版画藏书票
藏书票是一种带有藏书者始名的小型美术作品,因多采用版画形式制作,亦称版画藏书票。藏书票与我国钤盖在书上的藏书印章异曲同工,是书籍收藏者的一种艺术标记。
藏书票15世纪源于德国,20世纪30年代初传入我国,80年代在我国再度兴起,有了很大发展,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藏书票研究会。
藏书票的国际通用名称为EXLIBRIS,意即“书票”、“藏书之一”,与藏书者姓名相辅。组成为某某藏书票。藏书票表现的内容极其广泛,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山川河泉、古玩文物、人像属相、历史神话等均可入画,写意、写实、具象、抽象、变形夸张、精雕细描等各种艺术手法可各显其巧。
藏书票的制作、印刷同各种版画技法一样,具体尺寸一般在8×10厘米左右,形式多样,小型精美,素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
藏书票活动离不开书和书主(票主),以及与之相关的读书、爱书、藏书、求知、求美的联系,所以说藏书票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版画的题鉴与装帧
版画的题鉴
作为一幅版画原作,目前国际上都有统一规格的签名,一般规格为:在紧贴画面的下方,用铅笔小字写明印刷总数,编号、题名、作者签名、制作年代,这一行字作为画面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际上是表示原作与印数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作者的声誉和作品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版画家尚不了解国际社会对版画题签的要求,版画题签很不规范,从而影响了版画的国际交流。随着我国版画界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版画家的作品题签日趋规范化。
1960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对“怎样才能称为版画原作作品”的议案作了三条规定:
1.为了版画作品的创作,画家本人利用金、木、石、丝网等材质参与制版,使自己的心中意象借此版转印于画面上面的作品;
2.画家亲手或在其本人的监督指导下,用其原版直接印刷而得到的作品;
3.在这些完成的版画原作上,画家有必须签名的责任。
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英国委员会参加制定关于版画题签细部原则的添加规定:
(1)版画家在自己的判断下,有确定版画印数的权利;
(2)所有版画作品,为了表示原作,不只写作者签名,而且要记载一连串的编号。一旦所标的印数印满,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毁版。
至此,国际版画界对版画原作题签内容的要求更加完善和规范。
版画的装裱
版画原则上印刷完毕不需要另外装帧,保持原作的印痕、边痕极其重要。为了展览效果,进行一些剪裁、修补、装裱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应尽可能保持原作面貌,这需要作者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丝不苟的制作态度和方法。
版画作品的规范化装裱不是用托裱的方法,而是采用一种叫做“挖嵌”的工艺。
1.挖嵌硬纸板框。
在作品的前后各衬一张硬纸板,作品前面的纸板挖去比画面略大的窗口,使整个画面和作者的题签都能完全地显现出来。画面的左右及上方留边,一般留5~10毫米。下边以露出全部签字为宜。
2.薄纸作品的托裱。
宣纸印制的作品要先进行托裱,以更好地衬托画面关系,再装入框中。
3.固定作品。
用非化学性的浆糊或胶带粘在作品的背面四边的几点上,使之与后面的衬纸位置固定,然后,把两张衬纸粘牢,这样就完成了版画作品的装裱。版画作品在携带、运输的时候都应该是连同衬纸的,不应卷成筒状,否则容易造成对纸张性能的破坏和对作品承墨面的损坏。
4.画框。
完成装裱的作品在陈列和展览时应该装配画框,然后在作品与画框之间安置透明有机玻璃。
5.作品的装饰与展示。
作为完成学业,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应以完整的面貌出现。作品要进行装裱或配镜装饰,镜框选择某种装饰方案,应根据自己作品的条件、风格、色调、版种、开幅、展示氛围而定。要注意装饰的可行性,如过大的作品不宜装配镜框。可用装裱画板的方式进行(在可以保留作品的条件下),也可用画轴的方式装裱。
成群组的小幅作品,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颜色过重的镜框,因为往往容易抢夺画面。灰色调的作品根据情况则可以选用颜色跳跃些的镜框。画面色彩强烈的作品相对可以选择较为淡雅色调的镜框。特殊情况下应根据作品去协调装饰。
作品在一般情况下通常用白色卡纸衬托,不会出现装饰技术上的失误。因为白色为调和色,可以融入所有作品。衬纸以宽大些为宜,以免使得画面有局促感。在装饰画面时还要注意展示空间的可能性。
要有展示效果的整体观念。
版画作品的存放
版画原作保存品质的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价值,所以应该对版画作品的存放格外仔细。
1.检查作品。
在存放前认真检查作品是否全部晾干,作品的印数、画题、签名、创作年代是否书写准确无误。
2.存放环境的选择。
版画作品不能放置在阳光能够直射到的地方,否则容易造成纸张褪色发黄;也不能存放在湿度大的地方,否则容易造成纸面发霉生斑。所以,制作版画作品储藏柜是非常必要的。
3.作品的叠放要求。
每张作品上面需要覆盖一张略大于画面的白色软质纸张,以免画面上的油墨沾染到上一张作品的背面。叠放在一起的作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对下面作品造成过大压力。
4.注意的问题。
(1)作品应分类存放,这样利于查找,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作品的损坏。
(2)纸面上注意不要被图钉钉过,不要被胶带损伤,不要被颜料污染,不要带有划伤折痕和铅笔擦痕。
(3)观摩欣赏未装裱的版画作品,应佩戴薄的棉织手套或用纸夹拿放作品,以免对作品造成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