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8800000023

第23章 摆小摊儿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在北京的街巷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景观。

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卖杂货借此谋生的小贩。摆小摊儿,是过去北京城里基本丧失劳动力或无法付出太多劳力的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一般以老年夫妇居多。

当时,我正值童年,在我们所住的胡同里,以劳动人民居住的大杂院居多,所以摆小摊谋生的人不少,几乎可以说我们这一带是老北京胡同里摆小摊儿景观的缩影。

据我回忆,那时摆小摊儿的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住在临街屋的住户,他们在屋外侧支张长条桌子或用几条长凳支起几块拼接的木板,在上面摆上货物售卖;二是住杂院的在大门内侧院墙或院内影壁处用长凳支起拼接的木板摆货经营(那时大院街门基本都是敞开的);三是在胡同内山墙凹处摆摊卖货;四是少数人在寺庙门口的开阔处或山门外侧摆摊卖货,如当时我们小学校西面有座观音寺,寺旁的山门内就有老两口摆摊卖货,其背后就是四大金刚泥塑像。当时摆小摊儿的主要就是这四种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经营的小贩都起早贪黑辛勤劳作。那时我们院就有老两口在院门内摆摊儿,这使我对摆摊儿的情况了解较深。

别看几块长木板拼接的摊位不大,但货物品种很多,主要以孩子为经营对象,而当时每个小摊也确实是孩子们乐到之处,因为所卖之物几乎都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记得一般小摊儿的货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学习用品。小摊儿上的学习用品无非是本、铅笔、橡皮等。本有方格本(俗称写字本)、算术本、图画本、作文本、横格本等,价格非常便宜;笔有黄、绿、黑各种颜色及花色等各种笔杆的铅笔及红蓝铅笔等;至于形状为圆、方、长条状的橡皮,价格更便宜,一块售价也就一两分钱,如果有谁能买一块白绿色相接的长条形橡皮(售价5分),那就会被大家羡慕(这种橡皮的白色部分擦铅笔笔迹,绿色部分擦钢笔笔迹),而买者家庭也被大家视为阔人家。就近或不出院门,就能买到学习用品大大方便了小学生,也成了小贩的财源。

二是儿童小玩意儿。那时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像现在的各种高档玩具,在大商场里也根本没有,就是档次稍高点儿的玩具,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买不起。孩子们,尤其是大杂院的孩子们,所玩的无非是洋画儿、羊拐、皮筋儿、鸡毛毽儿、玻璃球、纸花脸、吹哨儿等。其中的玻璃球、洋画儿等深受男孩子欢迎,买后便可玩搧洋画儿、弹球儿。搧洋画儿、弹球儿,赢者赢画儿、赢球儿,似乎还有点儿小赌博性质,但在当时却是孩子们贫乏文化娱乐生活中的乐趣。我那时最喜欢积攒洋画儿。那1寸宽、2寸长的一张张洋画儿上,画着各种历史人物,有《水浒传》中的108将、《封神演义》中的各神将、《三国演义》中的各个人物等,我还真积攒了几套,可惜在“文革”中全烧了。现在想起来真可惜!

皮筋儿、羊拐、鸡毛毽儿等则是女孩子喜爱之物。那时,女孩子的跳皮筋儿游戏都上了电影《新闻简报》。1分钱买一把皮筋儿(约有十几根儿),几分钱的皮筋儿连成一串,一头一人用手拉着(可高可低),一人或几个人在中间跳,口中还唱着歌谣,这在当时可算胡同里的欢快景象。时至今日,那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仍仿佛音犹在耳。现在想起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居然能编唱出与当时各场政治运动有关的歌谣。在跳皮筋中边跳边唱的歌谣中最能体现这一点。我记得有一首歌谣的词是:“猴皮筋,我会跳,‘三反运动’我知道,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也反对。”

抓拐,即用4~6个羊拐(羊腿中的拐首部分)配上两个一寸多见方的布包,上下抛抓,并记分儿,然后以分数多少论输赢。女孩儿们用灵巧的小手儿快捷地抛抓,常令大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称羡不已。用彩色鸡毛做的毽儿也是女孩子表演特技的玩具,踢得彩毽儿上下飞舞,令人喝彩不止。顺便说一句,踢毽儿也是大人们喜爱的活动,那时杂技团表演的节目中便有“踢毽儿”。至于纸花脸儿,即仿照京剧的脸谱制作的硬纸玩具,售价5分至1角。不少男孩买来便戴在脸上,唱起京剧或在胡同、院内“开打”(那时胡同里各种车非常少,不用为安全担心)。最受欢迎的脸谱当然是孙悟空、猪八戒、张飞、关云长等神话中的人物及古代的英雄豪杰。看来,在今日的学校内开始普及京剧知识之时,不妨借鉴这种玩具,对传承京剧脸谱知识亦大有益处。

你看,这些简单而价格又便宜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带来这么丰富的内容和乐趣。那么,摆小摊经营这种小玩具,虽利小但却可图。

当然,小摊儿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吃食。1分钱一块的糖,尤其是棒儿糖;1分钱一把的花生米、玉米花、瓜子,还有铁蚕豆、酥蚕豆、杏干儿、苹果干儿、海棠干儿、山楂干儿、山楂糕、枣、甜米花糖……这些种类繁多的吃食对于当时生活水平不高的大杂院孩子们来讲足可以解馋。摆小摊的小贩几乎都没有秤,卖上述小食品主要是用手抓一把,虽多少可能有差,但一把只收1分钱,所以谁也就不计较了。

记得当时最受欢迎的有这样几种吃食。一是山楂酱,孩子们称为“糊嘟膏”,这是用去籽的山里红熬成并放入砂糖的糊状物,卖时用江米面做成的小碗儿盛装,最后亦可将小碗吃掉。这种吃食价格不贵,1~2分钱一碗儿(视碗儿大小),所以特别受孩子们欢迎。二是青杏儿裹蜜。小摊儿上的吃食儿也随季节变换而变化,特别是夏季卖一种青杏儿备受欢迎。这种比蚕豆大点儿的青杏味道非常酸,一般人无法直接食用,聪明的小贩在旁边放上一罐又黏又甜的麦芽糖蜜,卖时用小刀将杏儿一剖两半去核儿,然后用一根细竹签插上蘸上蜜吃。这种吃法使得杏儿不酸、蜜不腻,酸中带甜不显酸,凉杏儿入口甜而爽,吃时那叫一个痛快,保证吃一想二,不吃够不算完。记得有一次我在我们院的老爷爷摊看他卖东西,只见买青杏儿蘸蜜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其中有一个男孩一下子买了3角钱的(2分钱一份,即两个杏儿一小勺蜜)。这在当时对老人讲,等于一笔挣了两天的饭钱。要知道,那时1角钱可以买1斤玉米面呢!所以,对小本经营的小摊贩讲,夏季虽酷暑难耐,但却是他们的经营“旺季”。

每年春节也是小贩们的销售旺季。那时春节的鞭炮种类较少,记得主要是小红炮竹(1分钱5个)、钢鞭(1分钱2个)、二踢脚(2分钱1个)、麻雷子、老头花(一种用泥制成的内装火药的烟花)、耗子屎等。这些小摊上的畅销货,可以说是小摊贩过年费的主要来源。

当时,也有摆摊条件相对较好的,经营品种多一些,如我们学校西边观音寺山门内摆摊的老两口儿,因山门两侧较宽阔,所以除经营上述货品外,还在旁边放一个木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品牌的香烟。要知道,东、西观音寺胡同可是当时这个地区的一条交通主干道,这条东西向街道上来往着自行车、畜力车、三轮车等车辆和诸多往来过客,行人停下来买包烟是常事,所以这老两口也算有经营眼光。

虽然小贩摆摊儿基本是在露天下,但应该说其卫生搞得很好。尤其是食品,液状物放在瓶罐中,其余则用纱罩罩上,很少有蚊蝇落在食品上。春夏秋冬因时而易,很少听说有因吃小摊上的食品拉肚子之类的事儿。前面提到过,有些食品是小贩用手抓,所以在院内摆摊的人,有的在摊旁放一盆清水,以便经常洗手保持卫生。小贩们就这样一年四季辛勤经营,本小利微,实在不易。

那时的人,尤其是邻里之间,真可谓亲如一家。记得每逢变天,邻居们便主动跑去帮摆摊的邻居收摊。虽人多手杂,但从没人顺手牵羊坑害货主,更不用货主事后致谢。因为人们深知:谁也不会“万事不求人”,谁也不知“哪块云彩有雨”。至于谁家有了大一点的木板或长凳,主动借摆摊的邻居长期使用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大概这就是当时大杂院的淳朴民风吧!

大概是自1956年始,街巷胡同里摆小摊儿卖货的便渐渐消失了,当然这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也随之消失了。

同类推荐
  • 解疯子皇帝高洋

    解疯子皇帝高洋

    书者以被后世评为疯子皇帝、测字皇帝、第一暴君淫帝的高洋。把高洋变为“我”来书写本书。以另类又更符合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高洋的心理。书者又呕心沥血的将个人多年来所积累的思悟,包括对命运、预感、算命、人性、人类心理还有另类的精神修炼等玄学思悟都融入于本书中。
  •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本书以时间为序,全方位地对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文化、艺术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作了全面详尽的解析,以正史为第一手材料,以小说的文本方式,详尽讲述了一个个短小却血脉清晰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又分门别类地堆积起每个君王时代的逸闻秘史,系统、完整,塑成了一个个君王清晰立体的帝王生涯轮廓。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铁的史实为依据、 “靠山”。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抑或卑琐,全都穿越时间的大幕而来,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深刻而不失生活况味,轻松又携带着史料的真实面具。于是,阅读在对冷漠森严的历史书卷想像中展开,却在极尽享受的故事体验的尽兴中结束——读本的价值无须赘述!
  • 拯救大明王朝

    拯救大明王朝

    爱好历史的杨乐穿越到明朝末期,看他如何用五千年的历史知识改变自身命运,力挽狂澜!但明朝历史能否被改写?他是历史罪人还是千古功臣?
  • 盛唐见证:大明宫

    盛唐见证:大明宫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回到明末当屠夫

    回到明末当屠夫

    明朝末年,大厦将倾。在满清黑暗统治到来之前,一个牢头被迫站出来,高举义旗。贪赃枉法者,杀!通敌卖国者,杀!鱼肉百姓者,杀!临阵不前者,杀!后金人凡身高及马鞭者,一律杀无赦!我是屠夫的儿子,不光能杀猪,还能杀人!PS:感情线,争霸线交织,看不惯作者君的,请大嘴巴抽死我
热门推荐
  • 功夫大圣:黑暗之谜

    功夫大圣:黑暗之谜

    繁华的世界,科技极度发达,人们安逸的活着,可是在黑暗的空间里,惊天的危机一触即发。古老的森林开始苏醒,神秘的建筑重现,诡异的生物悄然降临,亿万生灵顷刻间毁灭。芸芸众生奋起抵抗,神兽强势回来,科技悄然陨落,武术重燃天际,是生存,还是毁灭,茫茫的征途已经开启……。
  • 绝世倾城:逆天小魔妃

    绝世倾城:逆天小魔妃

    她本应是天之骄女,人人追捧。奈何天生异眸,被亲爹爹派人残忍追杀!绝处逢生,大难不死。却无人知道这小小婴孩的身体里的灵魂是叱咤黑白两道的杀手榜第一把交椅。至尊丹药!你说的是这些糖豆?稀有空间!你说的是我家药田?上古神兽!你说的是我身后的这些小弟?本想天下美男尽收我手却偏偏缠上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喂!谁是你娘子别乱叫!说你呢!你咸猪手往哪里放?!医毒双休,神秘身世,看重生的她如何扭转乾坤,独步天下!女强爽文!欢迎来评!如有雷同之处!请多多包涵!
  • 神不在的十二月

    神不在的十二月

    紫月-净化,蓝月-治疗,血月-杀戮,罪月-刑罚……女神离去,其留下的传承造就了十二月战姬的神话。可惜魔法和武技理念的冲突终于造成了一场旷世的大战,战斗的余波打开了异界的封印。异界的魔王带领魔人入侵,威势不可抵挡,十二月战姬或战死,或失踪,仅仅只剩下五人在苦苦抵抗,人类到了毁灭的边缘。此时,主人公被召唤而来,只有集齐十二月战姬的力量,才有可能打败魔王,回到故乡。为了回家的希望,仅仅练过几年拳脚的功夫男陈志这次可是要逆天啊!既然神不在,那我就成为十二月的神!好吧,这其实是个中二的少年泡妹子的故事。
  • 90后爱情

    90后爱情

    我的青春总带着淡淡的忧伤,总带着淡淡的苦涩。
  • 红颜先生之风流天下

    红颜先生之风流天下

    正文版不掩轻狂色,先生本风流。她是东安的第一先生,是比谁都内心温柔的红颜美人,她虽然像荆棘鸟般追寻着纯洁的爱情,可却从未放弃心中应有的赤子之心,她可以笑谈人生,她可以不惧生死,她的生命里不只是存有爱情......剧场版“先生,您确定要进去?”君非墨咽了咽口水说道。“那是当然。”说完自顾自的走了进去。自此诞生了老师带着学生进青楼的名场景。“先生,我可不可以喜欢你啊。”,楚风流看着眼前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公主,无奈的叹了口气,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碰到该不该同性恋的问题,失策失策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与怒

    神与怒

    如果命运注定你将成为推动世界改变的那只手,如果你必将因此而失去一切,你会怎么选?是前进,还是逃避?我在想,如果注定我是那只手的话,我便去用我的手推动那命运之轮,我要让未来因为我,而变得不同。
  • 封神榜之再起风云

    封神榜之再起风云

    一路随性,坎坷难行。欢声笑语,痛苦离别。朋友不在,情谊永存。相爱相杀,千回百转。修道为仙,重重考验。作为孤儿的天奭一心想要修道成仙,遇到志同道合的李一峰。收其为徒,一同努力。天有不测风云,修仙路上既有奇遇,也有险阻。最后能否如愿,酸甜苦辣尽在书中。
  • 一生一世玲珑雪

    一生一世玲珑雪

    世人皆说,爱上神仙的妖精命途坎坷,那么如果一只妖精爱上了佛祖合该是什么下场,自然是没有好下场。没错,我就是那只大逆不道的妖精,我肖想了佛。至于我为什么会爱上那尊佛,大概是因为我相信缘分吧,我以为我们缘分颇为深厚,三生三世的缘分话本子里不都会修了几十世的缘分吗,难为有这样的缘分,又何必为难我不去爱上他?我心安理得地爱着他,一生一世。然而繁华落尽过后,却原来不过大梦三生,风花雪月一场:我何其有幸能够成为一个佛的劫数,我又何其可悲成为一个佛的劫数.......缘分深厚啊,却实际不过缘分凉薄,佛与苍生皆有缘分,而我,合该也是苍生~不过一场风月情浓,只为成就你大爱苍生。我是小青蛇,我是姬侬。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