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生通过用脑——动手——再用脑——再动手反复交替,体会到有时想来很容易的操作问题,实际做起来不简单;反之,有的思考时很复杂的步骤,在实际应用熟练后,跳跃几步即可到位。
强调动脑又动手、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但灵活了学生们的双手,还活跃了大脑,给了他们跳跃式思维的体验,为日后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不但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探究性活动的魅力和乐趣,体验到思维方法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凡事要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道理和重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牢牢记住和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课程理念发扬光大。
信息课上的科技教学
学校信息科技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学习、实践,总结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伙伴教学”法
“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这是刚开始教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已经会使用网络寻找所需的资料,而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让老师又爱又恨。以他们为对象教学,而忽略大部分学生,当然是不合宜的。但以正常进度教学时,这部分优秀学生,因教学内容对他们缺乏新颖性,度过一开始的“炫耀期”后,总不能认真听讲,甚至影响到旁边的同学。
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可采用伙伴教学法。首先肯定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鼓励全班学生遇到困难时先请教他们,如果小能手们不能解决,则请教老师。老师解决问题时,小能手留在老师旁边学习,老师一面解决问题,一面向他们讲解处理此类问题的技巧,争取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小能手能够独立解决。这样“让学生当小先生”,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解决了学生原有学习层次差异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实施该教法时应注意:教学时注重差异教学,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辅导这部分优秀学生,既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一批教师的好帮手,让一个优秀的学生带出一帮优秀的学生。
“教学空隙”法
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应极仔细地备课,设想学生可能碰到的所有问题,并在课堂上详尽讲解,如果不这样面面俱到,学生会理解不透,最终对课堂失去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短期效果很好,学生很快地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但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角度出发,是得不偿失的,他们很快就忘记了所学的内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到下节课就忘了,上课的积极性也不断减弱。
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对这种轻松获得知识的方式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倦,因为得到知识的过程过于顺利,大大削弱了他们的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太多的帮助、解说,反而剥夺了学习的真正乐趣。
因此,教师在班中可尝试“教学空隙”法,教师可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采用“粗枝大叶”教学方式,更多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给学生讲解或学生自己操作来理解、获得。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则热情的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
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教学的一种新观念,即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参与探索,养成“发现问题——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法最难把握的是“空隙”的大小,“空隙”太大、太多,学生摸不着门路,“空隙”太少,则学生就没有探索的机会,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渐渐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恰到好处的留白是建立在对全班学习情况的深刻了解,和不断尝试,观察,总结的基础上的。
“无为”教学法
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老子古时就提出了“无为自化”的教育理念,“无为”指教的方面,并不是说无所作为,而是指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接近“零”压力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而不以“万能的上帝”自居,对学生横加干涉。这是学生最向往的教学法,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空想,“给学生宽松的空间,就是给他们吵闹、调皮的机会”,“越放松,越是学不到东西”,但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无为”教学法却有存在发展的空间。
信息科技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而在实践过程中,讨论、争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要过多的强调纪律,安安静静整整齐齐不是好课堂。允许学生适当的“无序”和“超越”,不要压抑孩子,对于有创新的同学更是允许和鼓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动手试,并对他们的思考给与评价,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许多知识动手试试会掌握得更快。
此时,教育虽然隐于无形之中,但教育又是无处不在的。课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观察他们的言行,推测他们所处的状况。如果感到孩子经验不够或力量不足则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出现不良习惯和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在初露端倪时就要杜绝。
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尝试艺术与智慧结合的更高超的教学方法。
现代科技的运用
还可以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引进天文知识,如黑洞,讲述了光也无法逃离黑洞引力的束缚。根据第二宇宙速度公式和恒星质量算出黑洞半径不到三公里。
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增进对前沿物理学的了解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