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该不该救市
面对温州民企危机,救市呼声高涨。该不该出手相救资金链告急的温州企业呢?政府该不该救温州,是个很大的问题,争议很多。优先“救”还是优先“治”?这又是个问题。民间信贷往何处去?这更是个问题……有中国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正处于风暴中,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中小企业主“跑路潮”,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也扯出了一连串的问号。
2011年10月,温州市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救市措施,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而坊间传出“温州寻求中央银行再贷款600亿元”的消息,更使“政府该不该救市”的讨论骤然升温。
赞成救市者认为,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实业利润空间缩水是压倒温州中小企业的主因,政府有责任救护这些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几家企业的倒闭虽然不可怕,但高利贷资金链断裂之后,金字塔底的众多普通家庭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而反对方则认为,温州信贷危机的实质是过度融资所致。温州目前面临的民间借贷崩盘的风险,完全是咎由自取。近年来,温州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已经偏离实业,流向房地产和高利贷两大“炒钱”领域。由此引发的危机如果由政府来埋单,等于是用纳税人的血汗为投机者埋单,盲目救市不过是为高利贷提供抽身的救命稻草。
温州民间借贷之风之所以盛行,以及中小企业纷纷不做实业,其实是环境逼迫所致。2011年年末,温州面临的困局,既有长期的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性残缺,也有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失衡,更有投机浮躁之风导致的实业萎靡。以温州市为例,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只有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这就是“金融抑制”的结果。这种抑制一方面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另一方面助长企业投机炒作之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民间借贷的提供者,还是利用民间借贷资金的中小企业,都是体制的受害者。因此,2011年所谓的救助,最关键的是借此机会,推动民间借贷的合法化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长期性的扶持政策的出台。
韩志国:救温州就是救赌徒
韩志国是中国仅存的几个有真才实学,有极强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家。对于温州的借贷危机,他认为,救温州就是救赌徒,用纳税人的钱去救以赌为主的温州有巨大道德风险。
韩志国认为,用纳税人的钱和存款者的钱对温州赌性十足的恶意逃债者输血实在不可接受。一方面,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的背景下,中国都闹钱荒。前几年,四万亿元流动性泛滥,中国各地到处铺摊子、上项目,过惯了钱多的好日子。现在国家关紧资金闸门,缺钱的不是温州一地,只对温州输血,有失公平。另一方面,温州的民间资本活跃,炒性十足,前些年,正是他们把房价、物价炒上了天,现在对这些投机资本采取宽容态度,等于让宏观调控政策自废武功。
韩志国的观点是,这次温州借贷风波,真正搞实业的影响并不大,即使有影响,跟中国其他地方也差不多。受冲击最深的是不务正业的投机资金,而这恰恰是宏观调控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正面效应。温州的投机资金有很大部分是炒房的游资,现在房子炒不动,那些借高利贷的炒房者,只得抛房套现。最近,温州的炒房者,频频在上海、长沙、苏州甩卖房产,没有温州人炒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实要安稳许多。但是,温州人的赌性还在,温州的炒房者并没有金盆洗手,他们蛰伏在中国各地的售楼处等待时机,一旦温度合适,就会重出江湖。这股炒风不除,房价就不会停止上涨,再多的调控政策也会打水漂。
大部分受众认为韩志国说得对,“救温州就是救赌徒,这话虽然有些麻辣,但理确实是这个理儿。关紧资金闸门,给温州的炒风泼一泼冷水,更有助于温州人从理念上回归实业发家的本位。想当年,温州商人的形象可不像现在这样恶劣,他们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的创业精神曾被国人视为楷模。然而,现在的温州精神已经变味,开始滑出实业的轨道,热衷于投机豪赌,崇尚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老一代温州人挑着货担、睡得地铺的吃苦精神已经式微。那些沉迷于钱生钱游戏的温州人已经丢掉了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温州内核,这是十分可怕的精神堕落。丢掉工厂揣着支票游走于城市楼盘豪华赌场的温州人,你对他还有多少景仰之意呢?”
不过,不管是韩志国,还是其他反对救温州的民众,更多的是站在一个道德的层面,认为不应该救投机者,任其自生自灭。反对救温州的民众普遍的说法是不能救那些投机者,不救温州就是救温州,给温州兜头一盆凉水,好让温州人从虚火中脱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话听似很有道理,但是打个比喻,假如一个国家就是人的一个身体,当肌体的某一器官出了问题,是不是就任其继续恶化呢?
救不救温州之“援”则
虽然讨厌投机者的理由可以罗列很多,但是出于国家稳定的考虑,是应该救温州,但是这个救是先治再救,是有原则的救。
我本人是认为政府应该救温州,但得是有原则的救,否则后患无穷。而且在救温州之前必须先救中国。温州的投机商人全中国都讨厌,但是恰恰是温州出了问题,体现出中国整个经济也是有问题的。温州企业的资金链危机,只是其表象。温州的危机实际是凯恩斯式大救市的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数十万亿元新增货币从银行扑向社会,飞快地抬高了住房、能源、矿产等的价格。而且,很多原本陷入滞销的商品,又有了销路,政府救市似乎真的成功了。但是,这只是一时的表象。随着货币扩张,各种物品的价格跟着也上涨。民营企业刚刚过几天好日子,马上就又面临原材料、工资等成本高涨的局面。
温州民营企业所遇到的困境,中国的企业都会遇到。也就是说,国企享受了资产涨价的好处,却把成本上升的坏处留给了民企。这一问题并不是温州所独有,而是中国都存在的,只不过温州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已。
对金融危机的大规模救市导致成本上升,使温州企业资金链紧张。2011年4月以来的温州企业“跑路”潮体现的恰好就证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
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之后,中央政府果断提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大举实施产能扩张。2008?~?2009年是中国掀起转型大潮的一年,各省又在那一时期提出鼓励企业转型。
中小企业前几年过度融资,从而导致摊子铺的太大,政策的失误也是有的。以浙江省为例,2009年11月,浙江省发布的《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而到2011年年末,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总量的比例为0.7%左右。
在这样的引导下,很多贷到款的中小企业都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目前,浙江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有些以前甚至是做文具的、做皮革的、做礼品的。在工业区的道路两边,很多企业的招牌上,左边写着“皮鞋、皮革、皮具”,右边则写着“多晶硅棒、硅片”。
而光伏行业经过10年的繁荣之后,2011年进入低谷期,产品价格急剧下跌。2011年还没有达到规模效应的大量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更加严峻。这些严峻的企业怎么办呢?只好去求助民间借贷。
中国充裕的流动性没有很好地流向实体经济,这在温州显得极为典型,温州中小型企业老板融资呈现出组织化和投机性。流动性在企业层面的分布极为不均,投机性表现明显。正如经济学家韩志国所说,如果政府不附加条件,直接救了这些企业,可能会助长炒作之风。况且,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70%的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政府若要救也很难都救得过来。
当然,因为温州是中国的缩影,救温州会给其他地方的中小企业以信心。事实上,企业救助,应是选择性救助,而不是所有企业都救助。市场此前盛传,温州市请浙江省出面向央行申请600亿元金融稳定再贷款,即使此事属实、落实,仍难解根本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为中小企业减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政府应该逐步实施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面对一边是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一边是庞大民间资金,未来让民间融资合法化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将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需求的办法,同时从宏观上也是缓解结构失衡的良方。因为放开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资金来自老百姓,他们只对自己的资金负责,这驱使他们仔细选择哪些企业有放款的价值。没有价值的企业,即使再受政府关注,也不会得到民间借贷资金。由民间借贷来扶优汏劣,是一剂解救温州企业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