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家要相互提醒对方,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德行的建立都有好处。如果对方有了过错你不去规劝,那么两个人在道德上都有欠缺。
“注释”
善:仁爱、善行。相:相互。德:德行、品德。过:过错。规:规劝。亏:欠缺。
拓展故事
崔瞻与李概
南北朝的时候,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一个是崔瞻,一个是李概。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琴棋书画,经常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两个人还经常互相批评和指责对方缺点和毛病,毫不客气,而且两个人从来不因此而生间隙。后来,李概要回家了,两人即将分别,两个人都十分难过,崔瞻就给李概写了一封信,说意气用事、仗气喝酒是我经常犯的毛病,有你在,你总是毫不客气地教训我,如今你走了,还有谁可以指出我的缺点呢?我是多么思念你这位好朋友啊!
“慈母”辛公义
隋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辛公义。他被派到岷州当刺史,岷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当地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家里有人染上疫病,就一定要把他抛弃,让他在荒郊野外自生自灭。其实,现在看来,这太不仁道,而且有悖于“孝悌之道”。但是在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人们为了防止疫病的蔓延,采取了这样不仁不孝的办法。但是,当辛公义去了以后,他觉得这样做实在过分,完全不顾孝与义。所以,他就做了一件震撼当地的一件事情。他把所有被遗弃的疫病患者都接到了衙门,找了很多医生来医治,又派了专门的人员去护理。等到病人康复了,再让他们的亲属把他们都接回家中。而且,他会劝告所有家属,一定要善待亲人,不要在亲情面前变得冷血。那些家属,一方面感谢辛公义挽救了自己的亲人,一方面也感觉很惭愧,汗颜自己的不仁不义,辛公义通过自己的善举让他们明白了血肉亲情的重要。当地的人们都被他的善行感化,都从良知上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之处,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抛弃亲人的现象,这个岷州一带,社会风气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重要的是,这种影响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而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当地的人都称辛公义为“慈母”。
“评析”
人生在世,遇人不多,能慷慨地指责你有问题的人就更不多。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父母因为爱,有时候遮蔽了双眼,对于你的过,多数时候选择容忍和宽恕;有些朋友因为多种因素的困扰,对于你的过也不能直接而深刻地规劝,如此看来,能站出来直指矛头的人你不但要珍惜而且要珍爱。因为有了他,你才能看清自己;有了他,你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这个行业近年来非议很多,但也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精英。他们不但在教书方面成绩优秀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一个高级白领A在谈到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说:“能有人时刻规范你的言行,你不成功都不行!”他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天生性格活泼好动,虽然天资聪颖但懒惰散漫,而且小学和初中都在父母工作的单位就读,周围熟悉的环境,加上父母的溺爱而不学无术,跌跌撞撞地上了高中,遇见了真正的“老师”。高中的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很快发现这个入学成绩不高的孩子聪明伶俐而且很有后发力,但是行为散漫不拘小节,于是在三年的时间里,这个女老师对A同学严厉至极,一旦发现他有一丁点错误,立刻批评指正。即使有些错误是牵连所致,老师也毫不客气,依然言辞苛刻。开始的时候是在同学看不见的地方批评,后来,在所有同学面前也毫不留情面。向A同学的自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容易犯错误,但A非常在乎尊严与脸面,在老师的步步紧逼之下,A同学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尽管行为收敛认真学习,但是年龄尚小的A还是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心里不免有些怨恨。但这种怨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A的学习动机,他发誓一定要考一个像模像样的学校来证明给老师看。三年下来,他考进了国家重点学校的重点专业,成为这个普通高中的骄傲也成为班级的自豪。但毕业走的时候,他没有和老师说再见!上了大学以后,他渐渐发现有人督促的时候是进步最快的时候,因为压力所以前进!加上日渐成熟的心智,他觉得自己当年离开高中的时候没有感谢老师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让他有机会在老师面前说出真心话。他深深地拥抱了老师,说出了本应该在三年前就应该说出来的感谢!
如果你的人生遇见了这样的人,你就感谢吧,珍惜吧!如果没有遇见这样的人,那么你就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吧,让别人知道感谢,懂得珍惜!
“思考”
你曾经给别人献过“忠言”么?你敢于“说真话”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当今的社会上进忠言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进忠言的人,所进的忠言,不仅不被当事者所采纳,而且,当事者还要对其进言者打击报复,久而久之,人们不再进忠言了,也不敢再说真话了。面对自己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战友、亲戚、家人在说话时,也都学会了包装和艺术,学会了对所面对的对象,投其所好。良药苦口利于病,正因为良药苦口,所以,现在的制药厂也都学会了把苦口的药片包装上了一层糖衣,让人们能够顺利地接受,不至于在口感上有苦涩。苦药的包装,无非是添了一层糖衣,苦药的内容没有变,效果还是一样。语言的包装则不一样了,把忠言逆耳的话变成了恭维顺耳的话。特别是某些领导,从不喜欢听一句逆耳的话,谁要是对他说上一句逆耳的话,就感到全身不舒服,别说是采纳了,他还要记在心里,以便有机会就给以“秋后算账”,但他们却喜欢听恭维的话,即使是假话听起来也比逆耳的话舒服。“敢于说真话”常被作为美德拿来教育国民,这印证了真话在我们时代的极度稀缺,和假话在我们时代的极度泛滥。可仅仅一个“敢于”实在是太沉重了,因为紧跟“敢于”的将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打击报复,是生存的痛苦,乃至生命的威胁,这可能是当今进忠言的人越来越少的缘故。社会需要忠言,人人需要忠言。我们很多人也许都对别人进过忠言,也接受过不少忠言。在感受上也可能有过一些体会,也许在进言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心没好报”的结果,也许在接受忠言时有过不舒服的感觉,这都需要用心去慢慢地体会,时间久了道理也就悟出来了。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我想这个“行”也包括我们的说话做事,“言多必失”是个简洁明了的道理,因此,为领导进言,为朋友进言也可以讲些艺术,并非得不分场合,不看火候,就直接地倒出了。进言要出于一片真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想一下对方的处境和心情,要以一种巧妙、体贴的方式提意见或建议,这样的进言可能就会被接受。
名言欣赏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
2.善积者昌,恶积者丧。—陈寿《三国志》
3.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丘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