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注释”
若:如果。饮食:可吃、可喝的食物。如:比较。勿:不要。生:感到。戚:忧伤。
拓展故事
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寒,吃的、穿的都很平常。阮仲容(阮咸字仲容)和阮籍(曾任步兵校尉,后称之为阮步兵)住在道路南边,其他姓阮的住在道路北边。北阮都很富有,南阮却很贫穷。我们知道,在魏晋的时候是很讲究的,那时候的男人出门是要扑粉的,非常讲究。但是,阮咸安贫弱素,在有钱人面前泰然自若,一点都不自卑。做到这样我们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我们都有自尊。但是大家别忘了,在古代有一个习俗你很难躲过去的,什么习俗?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都要晒衣服的,也叫晒箱子底。因为七月七日的太阳力量最大,杀菌的功能最好,所以要把家里的衣服拿出来晒一晒。但很多人家是不晒的,或者挑一些稍微像样的衣服拿出来晒一晒,怕丢脸。阮咸不是,非常坦然,家里有什么衣服,他就晒什么衣服,哪怕是一地的破衣服,他也会拿出来晒。大家发现他晾的衣服破破烂烂的,都围过来观看,阮咸一点也不生气,很平静地说:“富贵不是炫耀的资本,贫穷也不是耻辱,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品德,没有礼貌,那才是最可耻的。”听了他的话,围观的人纷纷散开了。
“阮咸晒衣”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教育孩子的典故:不要因为你富贵就看不起人,不要因为你贫穷而感到自卑。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通过努力拥有了才华!
“评析”
品德才学,这些非常重要,看到别人很好,我们要向他学习,效法他。可是在物质享受方面,我们就要降低我们的享受。不要看到别人穿得好,吃得好,生活水准很高,然后拼命向他攀比学习,这个是不对的。
曾经有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看到他人穿名牌,明天我自己也要穿名牌,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物质享受,是无底洞的欲望。人只有降低自己的欲望,生活对他来讲才会更为安舒,更为快乐。而快乐也不是建筑在物质生活上的,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首优雅动听的音乐,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惬意,已经是相当的快乐。
所以人要懂得知足,唯有知足的人,才最能享受到人间的快乐。阮咸不因自己贫穷而自卑,不像那些因贫穷而不敢把衣服拿出来晒的人,阮咸活得坦荡,活得自在。因为阮咸知道:“富贵不是炫耀的资本,贫穷也不是耻辱,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品德,没有礼貌,那才是最可耻的。”
这里讲到的衣服、饮食,实际上应该是指我们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都是物质生活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好多人住上了洋房、开上了汽车,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人很富有、很神气,有些人在这些富有的人面前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做不到“勿生戚”。这个“戚”就是觉得难为情,觉得脸上挂不住,很难过。物质享受比别人差会起了这种羡慕难过之心,这些都不对。所以从小孩子起吃得好,穿得好,给他非常安适的生活,不见得是件好事,反而助长他欲望的增加。我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要让孩子有勤俭的观念,从小我们就要培养他,不可以从小让他过得相当的舒服。这个所谓相当舒服,就是什么都给他最好的,一旦给他的不是最好的,他就会产生不如人的感觉,这是不好的。如果给他都是最好的,他将来长大,万一环境没有这么好,影响所及,都有可能作奸犯科。所以对孩子们的教育应该是“德学”和“才艺”要比“衣服”和“饮食”更重要。
“思考”
曾经有一位家长,向人说起他的孩子:有一天早上,他的孩子对他说:“爸爸,从今天起你不用去学校接我了,因为你开的那个烂车,我很丢脸,人家别的同学的父母开的都是名牌的轿车。”这个家长感到很难过,也很困惑。自己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懂得追求物质的享受,就去和人家攀比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欲望是无止境的,长大之后,他这个欲望怎么能填满?
不光是这位家长困惑,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喜欢和别人比吃、比穿、比住、比车。看到别人吃好的、穿名牌、住洋房、开好车,自己也想拥有,有的甚至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去拥有这些物质上的享受。
确实是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大部分的人再也不用为衣服和饮食担忧了。但是这种追求名牌,互相攀比的风气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要的。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老祖宗留下的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摒弃,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吃的、穿的不如人家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和修养。
那么在这样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在面对如此充满诱惑的物质享受面前,你能不羡慕、不为所动吗?当你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到不光彩呢?你有没有因为父母给你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而懊恼过呢?
要记住,钱财和衣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品德、修养和才艺,它们能够让你流芳百世。
名言欣赏
1.金钱比起一份纯洁的良心,又算什么呢?—哈代
2.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莎士比亚
3.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