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父母亲有病了,做儿女的要照顾好父母,带医生来给他们看病,喂给父母吃的汤药,儿女可以先尝尝药是不是太烫,假如不太烫,再端给自己的父母吃。
父母卧病在床,做儿女的要日夜侍奉,不能随便离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察父母病中的需要,真正尽到做儿女的本分。
“注释”
亲:父母双亲。疾:身体不舒服,疾病,疼痛。尝:辨别滋味的意思,即品尝。昼:白天。侍:伺候,在旁边陪着,意即服侍之意。离:离开。床:这里指父母的病榻。
拓展故事
仁孝节俭,德感天下
“亲尝汤药的故事”,是历史上著名的孝道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薄太后的故事。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氏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总是倾心地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薄氏身体虚弱,常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刘恒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母亲病床前。给母亲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三年里,刘恒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我国古代成语“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说的就是汉文帝奉母的故事。
汉文帝不仅侍奉母亲至孝,而且为人“贤智温良”,对待朝中大事,有智谋,对待朝中老人,非常敬重,他当政以后,规定朝中老人,由政府赡养,8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要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粮食、肉、酒等。9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还要定时发放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汉文帝为人朴素节俭,即使当了皇帝也不例外,著名的“履不藉以视朝”说的就是汉文帝的故事。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履”,汉代称之为“不藉”。汉朝时,虽然已经有了布鞋,但由于草鞋非常经济,而且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平民百姓仍然都很喜欢穿草鞋。“履不藉以视朝”,说的是汉文帝平时就穿着草鞋上宫殿办公,给臣子和天下百姓做节俭的表率。不仅如此,汉文帝就连他的龙袍破了,也只是让皇后给他补一补,然后再穿。汉文帝自己不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服,他后宫的嫔妃也都跟着他一样崇尚朴素节俭,他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也不长到拖地,帷帐也没有绣花图案。
古代皇帝即位后,一般大都兴建宫殿,汉文帝当政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更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凡事先替百姓着想,若百姓不便,一定不做。有一次,汉文帝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大吃一惊,又摇头又摆手,说:“一百斤的黄金,相当于中等收入家庭10家的财产了,我守着祖宗的宫室,常常还怕玷污了它,我还建露台有什么用呢?”
古代皇帝都会花大量钱财大兴土木,为自己兴建豪华的陵寝。汉文帝则不然,为防止子孙为他大办丧事,在他死前,自己下发遗诏,把自己的丧事安排好了。他在遗诏中斥责了厚葬的陋俗,要求子孙为自己从简办丧事,他颁布诏令,让天下官民,哭临祭礼,以三天为限,三天之后,解除丧服,要求官府不能禁止人民娶媳妇,嫁女儿,祭祀,饮酒,吃肉……文帝在遗诏中还具体规定了服丧时间、祭奠时间、穿着丧服不能奢侈等。文帝对自己百年后的陵寝,也要求从简,明确提出“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另外,陵寝依霸陵本地山川地貌原来走向而建,不加以更改。文帝还要求自己死后后宫中的嫔妃,除皇后外,所有嫔妃都送回家,体现了他一种进步的理念。汉文帝的这种亲民和廉洁,让老百姓非常敬重和爱戴他,也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评析”
网上流传了一首很感人的小诗,据说文章摘选自墨西哥《数字家庭》杂志。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谁也不能改变。无论父母亲年轻时身体是多么健康,终有一天,父母也会老去,有一天,父母亲也可能生病,不再健康。中国人讲:养儿为防老。养儿女最大的作用,是当父母老了的时候,父母生病的时候,儿女能够体贴,关怀,照顾父母,让父母老有所依,病有所养。
中国古代是没有西医的,人们生病后一般都找中医看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病人进行诊断,如果病情轻的,用食补、拔罐、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就能祛病,稍重的通过切脉诊断,开出药方,熬制汤药调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祛病健身的目标。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古人所谓的吃药都是中药汤。中药要起到最佳的药效,一般都是需要规定时间的熬制,滚烫的药汤盛在容器中,直接端给父母喝,儿女很不放心,因为怕烫到父母,所以就自己先尝尝,看烫不烫。这也无可厚非,这是儿女对父母尽心孝顺的一个表现。
父母亲有了疾病,做儿女的日夜牵挂,昼夜侍奉,生怕因照顾不周,酿成终身的遗憾。
从本节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一是父母病了,儿女要细心考虑,用什么方法才能让父母尽快好起来。也许父母的病并没有那么重,儿女也不必非得让父母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自己守在床前。但是儿女可以寻找最好的方法,为父母解除病痛之苦,哪怕是伤风感冒,哪怕是脏腑之痛。二是父母亲病了,儿女要好好服侍,宽慰父母,让他们尽快地好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快乐的情绪是一味最好的灵药。儿女在父母病时,尽量让老人开心,细心的照顾、正确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思考”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节的内容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人对父母亲健康的关注和爱护,这份浓浓的爱意,既让人佩服,又让人羡慕。当然,也会有人疑问,古人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照顾生病的父母,我们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生活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如何能够照顾好自己生病的父母呢?
在宋朝时陈元靓就在《事林广记》中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平日里,儿女对父母亲嘘寒问暖,“晨省昏定”,恭敬孝顺是孝,在父母亲生病时,儿女更应该花心思和时间在父母身边照顾尽孝。如果我们不能长年早晚尽孝,也要尽最大可能花最多精力陪在父母身边。
世上许多事都可以等,唯有“行孝”不能等,莫让无法弥补的遗憾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名言欣赏
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