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人是月亮,男人是太阳,月亮是靠太阳的恩赐才发光的,女人依靠男人才能生存。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在某些时候女人会表现出超越男人的坚强和力量。
曾经看过《一棵树》这部影片,据说至今在中国的版图上还有一棵树这个地名。一棵树这个地方曾经的确只有一棵树,长年风沙肆虐,然而,就因为这儿有个顽强勤奋的女人,十余年后,这里便成了一片绿洲。
尽管女人经常流泪,但流完了泪会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付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女人一旦付出,往往就是自己的全部。女人可以让一棵树变成一片绿洲,更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感动,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不得不以另一种眼光看世界。
新时代的女性是幸福的、自由的、解放的,更具智慧。古典美人自然也很动人,但太多男性雕琢的痕迹,太雕琢了就会显的穿凿,更像是男人们为自己编造的美丽神话。新时代的女性一向敢作敢为,特例独行,我深信那半边天定会风景优美。
男女有别
虽然说,每个人都知道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清楚哪里不同。男人与女人就像来自不同的星球,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情感需要,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
在这样一个两性组成的世界里,因为性别差异而形成的心理差异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呢?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对夫妻,当丈夫只是因为喜欢的球队输掉比赛而郁闷时,他的沉默却令妻子辗转反侧一整夜,思前想后,不知婚姻哪里出了问题。虽然这是一个笑话,却生动地反映出男女两性的不同。迟钝与敏感,粗心与细腻,沉默与喧闹。两性之间的思维、沟通、认知和反映究竟有哪些差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
研究认为,探索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特别有助于探明成年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而男人则更容易患上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
先天之别
大脑有许多构造,一般来说,某个构造在大小上的差别反映出它对动物的重要程度。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有很大的解剖差异,由此表示出性别的确会影响脑中神经活动的方式。
有些大脑的性别差异在胎儿出生前就决定了,几个有趣的行为研究也支持这个论点。小男孩与小女孩有不同的玩具偏好。男孩往往选球或玩具车,女孩比较喜爱洋娃娃。
英国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者拿猴子做了实验,因为猴子与人类最相近。他们给一群猴子许多玩具,包括布娃娃、卡车,以及“中性”的东西,如图画书。结果发现,雄性比较爱玩“男孩”的玩具,雌性比较爱玩“女孩”的玩具。而对中性的玩具,两性花的时间一样多。
由于猴子不可能受到人类文化的社会压力,这个发现意味着:人类儿童的玩具偏好,至少有一部分源自先天的生物差异。这个性别间的差异大概是在演化过程中由自然选择塑造的。以玩具的研究来说,男孩与灵长类的雄性偏爱能在空间里推动的玩具,以及能促成嬉闹、混战的东西。这些特征也许有利于发展狩猎、寻找配偶的行为。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假设雌性选择的玩具,可以让她们练习照顾孩子的技巧。
还有这样的实验,在婴儿房里安装录像机,研究刚刚能看清物体的婴儿。婴儿看到的,不是一位女大学生友善的面孔,就是一辆车的图,那张图的颜色、大小与形状都与女学生的面孔一般模样,图上还有她的面孔特征,但是那些特征胡乱地凑在一起。为了避免任何偏见,实验者并不知道每个新生儿的性别。他们检视录像带,发现女婴观看女学生的时间比较长,而男婴观看汽车图片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见,两性的社会兴趣不同,从出生起就展现了。这个结论再度意味着,我们是带着天生的认知性差别出生的。
科学家发现,女性的大脑中比男性的要多出15%的灰色物质,而这一部位主管人类思维。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何男人的脑袋通常大于女人,但男女在智商测试时的分值整体上不相上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脑行为实验室的鲁本·古尔博士解释说,男人的脑袋虽然容积较大,但是里面充满着更多的液体,他说:“可别小瞧这些液体,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因为男人的脑袋更经常受到撞击。”
虽然少了灰色物质,但是男人的脑袋里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它主要负责脑细胞之间的联络及神经冲动在大脑与四肢和躯干之间的传递,所以男人往往对空间的认知力更胜一筹。
上帝似乎对男女是公平的。女人大脑的白色物质集中在主管语言的大脑半球,因而女人天生就具备语言天赋。另外,女人脑部供血的速度快于男人,而大脑供血快又会减慢认知力的衰退。男人的脑袋虽然较女人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的流失也更快,特别是主管自制力的那部分脑组织。古尔博士说:“这种脑组织的流失到了45岁时非常明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年男人比起同龄女人自控力要弱得多。其实男女也许产生同样的冲动,可是男人对长远后果的考虑要少得多。”
家庭教育中存在性别差异
王平大学刚毕业,从10月份开始着手找工作,她经历了无数次的邮寄简历、面试、参加省内外的大型招聘会,看着班上成绩不如自己的男生都相继有了着落,王平最终放弃了择业,选择了第二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王平的就业经历是很多女大学生都曾有过的痛苦经历。
一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曾明确表示:“女毕业生大多身体不强壮,精力不够充沛。与男生相比,在耐力的持久、工作的魄力和果断方面更逊一筹。你也知道,我们要求应聘者吃苦耐劳,所以我们一般不考虑女毕业生。”
但是,在女大学生及其家长将这一不公现象归罪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时,却没有意识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别差异也是“祸首”之一。
某研究机构对400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作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在六大方面都显示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性别差异状况。
1.家庭中的性别分工模式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中的母亲主要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
2.对于孩子的交往干涉的差异。家长对女孩在交际方面的控制高于对男孩在这方面的控制,说明女孩从小就被打上了应该少抛头露面的传统烙印,即使在观念日益改观的今天,仍不能躲开传统枷锁的羁绊。
3.对于孩子的学历期望,家长对男孩的期望比女孩更高。
4.对性格品质期望的差异。对于女孩子的理想品质依次为:美丽优雅、学识丰富、有事业心、有进取心和自信心、心灵手巧、大方得体和温柔顺从。而对男孩,家长期望其具有的理想品质依次为:有事业心、学识丰富、有进取心和自信心、有责任感、气质风度出众和心胸开阔。
5.在决定一个人的社会成功可能性的主观因素“事业心”的选择上,对男孩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女孩。在女孩方面,遥遥领先的理想品质是“美丽优雅”,是对纯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因素的强调。对理想男孩的描述,类似的“气质风度出众”一项只是被排在了第六位,重要性远为逊色。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家长思想里的“男才女貌”观念根深蒂固。
6.对教育内容的性别差异。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家长在精力投入方向上男女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具体内容中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差异,女孩更多地学习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的技能,男孩更注重科技、数理化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