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之源
饥渴的两只狮子同时到达它们平日喝水的地方。两只狮子谁也不肯退让,都想喝上第一口水。冲突很快升级,两只狮子终于大打出手。突然,这两只争斗的狮子发现,有一群土狼正围着它们,等着失败者跌倒。于是,两只狮子忽然醒悟,停止了争斗,各自走开。
你会像上面提到的两只狮子那样吗?还是会继续发怒呢?
你是否曾经遇到失去控制、失去理智的时候?工作领域的确是一个怒火滋生地,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同事、合作伙伴和客户,工作场所的竞争、合作关系可能导致很多误解、谣言及矛盾。如果你在工作中失去冷静,被怒火所控制,那么可能就会带来恶果:丧失信用、人际关系恶化、压力增加,而这些都是扼杀你职业生涯的潜在大敌。
我们总会遭遇“有冤无处诉”的情景,愤怒将会是第一反应。
你不被自己的小组接受,你因此而发怒,这将会大大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情绪。老板总是吹毛求疵,更糟糕的是当受到由老板而来的委屈,你甚至不能表达出来,只能在心里暗自生气,这会让你和老板的关系越来越糟。面对平庸老板,我们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平;而平庸老板的错误决策则会让你感到愤怒。没有得到应得的提升,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很多人都采取消极的态度,暗自生气,或者开始怠工。
怒之恶
这个“怒”字的结构,很能说明怒的危害。“怒”字是上下结构,属于形声、会意字。上半部分的“奴”代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下半部分是个“心”字,代表一个人的态度和动机。它告诉我们,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动机发怒,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地位高的、身份显赫的人,他们发怒的心态是要证明自己的“至高无上”和“权倾海内”的“威严”,其动机是为了“奴役”他人。
孔子讲了这样一件事:鲁哀公问一个叫宰我的人:“土地庙应该栽什么树?”宰我回答道:“夏朝栽松树,商朝栽柏树,周朝栽栗子树。栽栗子树的意思是使老百姓害怕。”这就是“使民战栗”的意思,就是奴役他人的动机。然而,凡是如此这般的人,小怒小败、大怒大败,商纣王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历史上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大多属于“怒者不仁”,因此,农民起义、士兵造反屡屡发生。
反观之,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其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仁治”胜于“奴役”。很多皇帝在金銮殿上挂一块“一团和气”的金匾就是为了警示自己凡事不要发怒,以免因破坏了和谐而动摇了自己的统治。
按照传统的说法,地位低的人发怒属于“奴性”发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说,发怒者不属于地位高、受尊重、有修养的人。孔子说:“色历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孔子说:外表严厉、发怒的人,内心虚弱,以小人来比喻,就是穿壁翻墙的小偷吧。)孔子对这种人的评价是“其蔽也乱,其蔽也狂”。一个“乱”,一个“狂”,把发怒者的心态和行为表述得败露无余。
健康谚语说得好:“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因为发怒对健康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如《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发怒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因暴怒而断送性命。
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180~220次,有的甚至更快,同时血压急剧上升,所以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人,发怒时常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根管子一头通到鼻子里,一头通到冰水里,观察10分钟。如果冰水的颜色不变,证明是心平气和的;如果内心感到惭愧,冰水的颜色就会变成白色;如果是恼怒,冰水的颜色就会变成紫色。把这种紫色的水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只需要2~3分钟小白鼠就死了。
因此,如果希望健康,你就千万不要发怒。
怒之节
怎样避免发怒?其实发怒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发怒,是人遭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其程度有不满、生气、恼怒、愤恨、激怒、暴怒,常发怒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引起心身疾病。因此,需要用心理学方法巧妙制怒。
□躲避法
儒家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回避也能够起到制怒的效果。在生活中遇到刺激时,应尽量避开,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遇事应该想到,发怒并非良策,可能会增添新的麻烦,应该采取让步的办法。理智的让步,不仅自己心理上获得解脱,还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和同情。
□转移法
发怒时大脑有一个强烈的兴奋灶,转移愤怒就是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用以削弱或抵消发怒的兴奋灶。这是一种积极的接受另一种刺激以达到制怒的方法。当要发怒时,可支配自己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如有意识的唱歌、听音乐、欣赏名画及跟小孩玩耍等。这是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点的制怒方法。
□主动释放法
把脑中的不平和愤怒向认为适合的人全盘托出。平时与人相处不可能不产生意见、隔阂,经常交换意见,把话说清楚,也是平怒和增强团结的方法。也可以找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尽情倾诉自己的委屈,求得对方的开导和安慰;或是唱唱笑笑把“气”放出来;也可以短时间痛哭一场。
□意控制怒法
凡是自我意识比较健全正常的人,发怒时必须以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意志毅力遏制愤怒或减低情绪反应。例如,在发怒时,心中可默念:“息怒!息怒!犯不着这样!”从而启动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达到制怒的效果。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使愤怒情绪难以发生或降低强度,还可以时刻想到怒的危害,如《易经》所言,做到“夕惕若”。
□升华法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逆境之中,更应善于支配自己的感情,在逆境中奋发。这样,一方面会使自己在奋斗中淡化痛苦,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把怒气化为力量。司马迁说:“文王拘而做《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怒之所为也。”这就是升华的典型例证。
总之,生活中愤怒的情绪难以完全避免,但只要理智地对待,学会掌握各种制怒的方法,愤怒伤身的事是可以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