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2400000031

第31章 贺若敦以言取祸

贺若敦,河南洛阳人,自幼气质便异于常人。齐神武帝代魏自立之后,他的父亲贺若统想捉拿刺史田迅归附神武帝,但又心存顾虑,迟迟不肯做出决定。年仅十七的贺若敦,屡屡献计献策,最终促成贺若统起事。

当时,正值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大龟山贼寇张世显实力强大,曾经派兵偷袭贺若统。面对强敌,贺若敦毫无惧色,挺身赴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令敌人丧胆而去。贺若统十分高兴,对左右的僚属说:“这孩子不仅能立我家门户,还应当成为国之名将。”

后来,宇文泰篡齐立周,贺若敦就成了北周的臣子。武成元年,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北周孝闵皇帝命贺若敦率兵救援。贺若敦连战连捷,很快收复湘州。但此时正值秋水泛滥季节,水路交通严重受阻。致使贺若敦部队粮援断绝,将士人人心怀恐惧。

贺若敦怕侯瑱了解自己部队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上面覆盖以粮米,然后召集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军营来,装作向他们询问事宜的样子,待他们看到营中堆积的“粮山”以后,再把他们一一送走。侯瑱从百姓那里听到所见的情况后,便误认为贺若敦部队的粮食充足。

贺若敦部队非常缺粮,但是当地百姓却常常驾驶小船,装载粮米和鸡鸭笼子送给侯瑱部队作军饷。贺若敦对此甚为忧虑,于是便派人伪装成当地百姓馈送粮谷和鸡鸭,而实际上却在船只里埋伏着士兵,侯瑱部队看到了,以为又是馈送饷粮的百姓船只,便逆水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接取东西,贺若敦船中的士兵于是趁机将他们全部抓获。

另外,贺若敦军中常有叛逃者骑马投降陈军的,侯瑱都予以接纳。有鉴于此,贺若敦便派一小队人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这时,贺若敦在江边预设的伏兵突然跃起齐击,将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杀死。

此后,即使有了真正馈送粮饷或者投奔陈军的人,侯瑱因为害怕贺若敦的设诈阴谋,再也不敢接纳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侯瑱始终未能制胜贺若敦。最后,侯瑱不得已只好借船送贺若敦率军归国。但北周权臣晋公宇文护却以贺若敦失地无功为名,将其罢免。后贺又被征召,官至中州刺史。

但贺若敦内心却十分不满。他自认功高盖世,却只能看着不如自己的人都被封为大将军,职位超过自己。再想想湘州之役,自己全军而返却被除名,更是气愤不已,因此经常口出怨言。晋公宇文护知道以后极为愤怒,逼令他自杀谢罪。临刑时,贺若敦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

——选自《北史·列传五十六》

【智慧心得】

不要轻易发牢骚

贺若敦一代名将,久经沙场,历经强敌毫发无损,功成名就之际,因未得到应有的奖励,心中不服气,口中多了些抱怨之词,竟招来杀身之祸,真是令人惋惜。

语言是人类从野蛮迈向文明的标志,它可以帮助我们传达信息,宣泄情绪;但同时语言又是祸患的根源,很多人都因为言语不慎而像贺若敦一样遭遇不测。因此,古人讲究谨言慎行,推崇沉默是金,为的就是防止祸从口出。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到周朝观礼,到后稷的庙里,见到右边台阶上立着三尊铜铸人像被“三缄其口”。也就是说它们的口被封了三层。再看它们的背上刻着铭文: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看了铭文以后,回头对他的弟子说:“记住,这话说得虽然粗鄙,却合乎情理。”

可是在所有言谈之中,对讲话人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言语失当,而是怨言和牢骚。如果我们当面批评同事或者领导的错误,那代表着我们在遵守正常的建议机制,是一种光明正大不代表私心的行为,即使我们判断失误,说了错话,只是属于认识上的错误,日后可以改正,也不会和人际关系有什么牵连。可是,怨言和牢骚就不同了,这里面明白无误地包含着不满情绪,而这样的言论又往往是私下发泄,口无遮拦,可能会比实际更加偏激。

而且,信息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又是最容易被篡改的,有时会变得面目全非。正如《吕氏春秋·察传》所说:“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大意是说,一段话经过多次传播,就会把白说成黑,把黑说成白,更有甚者会把狗传成人。所以,牢骚在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中,也同样可能被添枝加叶,或者火上浇油。这时牢骚传到矛盾的另一方,问题就变得更加激化,误会变得更深,最终难以收拾。

贺若敦死后,他的儿子贺若弼不愧为将门虎子,颇有乃父之风。凭借攻克长江天险,扫平陈国,一统天下的功绩被隋文帝加封为大将军。但是他在继承父亲优点的同时,也继承了他父亲的缺点,他没有记住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

他平素最瞧不起杨素,可偏偏杨素官居尚书右仆射,位在自己之上。为此,他经常四处抱怨朝廷赏罚不公。后来一些话传到隋文帝的耳朵里,文帝十分生气,就把贺若弼逮捕下狱,虽然最后对他未加治罪,但还是免了官职。

没想到贺若弼还是不吸取教训,而且变得怨气更大,贬低杨素和宰相高颍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隋文帝听说贺若弼又在外面大放厥词,不得已再次将他下狱收押。这时朝中一些公聊大臣怕受牵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要求将他处死。可隋文帝考虑再三,还是念他劳苦功高,只是象征性地把他的爵位撤销了事。

大业三年,即位的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为了显示大隋帝王的富贵,隋炀帝设下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巨大帐篷,宴请突厥可汗。贺若弼老毛病又犯了,认为皇帝这样做太奢侈了,就私下和高颎、宇文干等人议论隋炀帝为政得失。有人听到以后向隋炀帝告发。隋炀帝可不像他老子那样心慈手软,一怒之下砍下贺若弼那颗鬓发斑白的头颅,同时将他的妻子贬为奴婢。他的儿子怀亮,十分有才能,当时已经官拜仪同三司,可因为受父亲牵连而被诛杀。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现代人说,聪明人不能让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是,贺若敦以血的教训告诫贺若弼千万不要像自己一样以怨言取祸,但贺若弼还是重蹈覆辙。究其原因,其实就在于他们胸中不平,有怨气郁积,又难以控制,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发泄。

所以韩愈才说:“凡是事物处在不平衡的状态下,便要发出声音。草木本身没有声音,风一吹动就发出声音;水本来没有声音,风吹动它就会发出声音;金石原本没有声音,有人叩击它就会发出声响。人们要说话也是这个道理:有的是因为情非得已才说,他歌唱是因为他的思绪,他哭泣是为了抒怀,凡是从嘴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有不平在心中啊!”有了不满发泄出来是人之常情,物之常理。如果一味地压抑就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说出来容易招惹祸患,不说又容易伤害身心,真是让人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很容易,就是从根本入手,让人们学会接受现实,保持恬淡的心境,学会容忍与洒脱。伟人毛泽东所吟唱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是个大舞台,在全社会提倡公平竞争的大原则之下,难免会有些不平事令人为之气恼。如果一个人因此而怨天尤人,抱怨不公,就会对整个社会和个人未来丧失信心,时间长了,会斗志尽失,再无起色。而且,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和工作集体都不会喜欢在内部有一个怨气冲天的人,这样会严重影响大家的情绪与和谐共处。这样一来,爱抱怨和发牢骚的人被孤立和排斥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而失去了必要的社交圈子和群众支持,你的发展和前途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了。

同类推荐
  • 开天智圣

    开天智圣

    盘古逝,天地殇;人间乱,民心丧;星魔犯,山河颤。诸葛再生,备战星魔;整饬天地,重塑人间。风雷引造化,洪炉化新身;智领洪荒五域,武开人世星天!
  • 整编楚汉

    整编楚汉

    依据史记原文以及白话史记整编的楚汉相争
  • 醉唐风

    醉唐风

    当叶明彰从秦岭密林中走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来到了这样一个世界:民风质朴,农民只顾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为了一担半担的粮食年复一年闷头更重;重情重义,商人虽说还有逐利本性,却肯为一句诺言散尽家财而始终不悔;军队威武,军士虽然看起来都很瘦小,却敢面对十倍之敌勇往直前,挥刀赫赫想要扫平四方……雄心壮志的李二陛下站在龙首原上的宫殿中掌控着这个帝国的一切,带着手下一众良臣悍将还要掌控这个世界……叶明彰并没有改变这一切的想法,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夜半时分,透着满天星光静静发呆;午夜梦回,却渐渐忘了眼中泪光为谁而留……却原来,只是个过客;又如是,早已融进了唐风
  • 楚氏风流

    楚氏风流

    少男情怀总是诗,作为青江县烈日村黑手党党中央总书记的小混混楚汉,江湖地位自不待言,窃以为人生巅峰不外如此。任他打破头也不会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砍当今皇上的脑袋。“这事不怨我,怨只怨皇上命生得不好。”楚汉冷笑道。“这孩子只怕是真疯了。”楚家现任最高领导人德叔道。
  • 窑变之郎红与祭红的故事

    窑变之郎红与祭红的故事

    人生如瓷,瓷如人生!窑变,它是失败中的奇迹,祭红这种人生信仰绝对要避免!窑变,不要过于追求,就如郎红。顺其自然便好!
热门推荐
  • 不枉重生在氪星

    不枉重生在氪星

    倒霉男黄裳被穿越到现实世界的死侍无意中害死,本想借此机会穿越漫威宇宙潇洒一番,却被死侍给怂恿到完全陌生的DC宇宙中,作为交换,黄裳降生在氪星,似乎光明的未来在向黄裳招手,看黄裳在DC宇宙中能活出怎样的精彩
  • 人生之命运

    人生之命运

    玄学:人之财富,一命,二运,三风水。命运就像一条看不到的线,左右着每个人的人生。
  • 末世之终极审判

    末世之终极审判

    这是一个丧尸横行的世界,却隐藏着惊天阴谋。这是一群为求生存的人们,却无意间踏上终极审判之旅。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猿传奇

    仙猿传奇

    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因乱而民间势力扩张,产生江湖武侠门派,如丐帮既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唐朝宗室后裔袁林刚刚出生,就遭到军阀追杀,被白猿所救并在丛林中长大,而军阀们追逐的至宝则是传国玉玺和卫公兵书,武林门派则寻找黄巢宝藏和玄武神剑。袁林后流落后蜀,遇到花蕊夫人照顾,当时在蜀中的一代传奇人物陈抟老祖慧眼识人,为其正骨并传授武功,在众位名师的调教下,袁林成为一代武林宗师,并找到玄武神剑,开创玄武门派,将传国玉玺收藏了起来,并将卫公兵书交与后来统一天下的赵匡胤兄弟,黄巢宝藏一部分为丐帮所有,一部分被赵匡胤用来做军费。而袁林厌恶自己的皇家正统身份,多次拒绝江湖豪客的拥护最后退隐江湖,跟随佳人继续在山林里逍遥。故事背景在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人物和江湖人物众多,线索复杂,旨在刻画一个江湖未兴盛之前的武林前传,故名为《武林前传之仙猿传奇》。
  • 巫神

    巫神

    本该生来绝世的精灵少年,却因过早出世导致灵体有缺,遭尽噩梦与耻辱!一朵神秘青莲进入他身,人生轨迹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废材变天才,天生慧眼,向上路一日千里。所谓天才,用十年修成一个秘境,而他只用半月!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欺我者死,辱我者亡。天生巫神体,灵动九天,最完美的双修伴侣,一大波红粉佳人正在向他逼近……且看他如何逃脱各族女修们的“祸害”,超凡入圣,搅动世间风云!……新书求点推收,求土豪包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守

    相守

    越棠本是一代皇后死后重生为一个不同朝代的婴儿,小小年纪便嫁给风烛残年,年幼时曾救过的少年在她成为太后后便入了宫,当了宫女,成了她的贴身一等宫女,两人狼狈为奸,一段文馨的故事就此展开!
  • 束之咒

    束之咒

    重生在孤儿院,原以为是个孤儿。后来以为找到了父亲,也不过是一场误会。当身世浮出水面,找到亲人后,才发现不知道何时自己身后多那些追逐的人。前世的经历,无法敞开心扉,而那些人又如何的得到他吶……
  • 谱仙录

    谱仙录

    何谓仙?逍遥红尘界,不变赤子心。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