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0000000033

第33章 与民同乐

◎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统治者如何能得民心?孟子认为,能“与民同忧乐”也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与民同忧乐”,简称“与民同乐”,其原理按孟子的概括就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为了劝说梁惠王,尤其是齐宣王能与民同乐,推行“王道”、“ 仁政”,孟子可说是用心良苦,很费了一番口舌。

孟子去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水池边,眺望着鸿雁和麋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问孟子:“贤德之人也喜欢享受这些东西吗?”其中隐含着轻视孟子的意味,意思是你们这种讲求仁义道德的人是根本不懂得享乐的。孟子不客气地回答说:“只有真正贤德的人,才能享受这些东西;不是贤德的人,有了这些东西也享受不了。”更进一步,孟子借这个话题,给惠王上了一堂严肃的“政治课”。他借文献的记载,通过历史上贤君周文王与暴君夏桀的鲜明对比,讲明了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的道理:统治者必须与民众忧乐相通,体恤下民;百姓高兴了,统治者自然也可以高兴。这是“仁政”才能引出的上下和谐的政治局面。反之,把自己的享乐建筑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这种享乐不仅难以持久,而且即使具备了享乐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

与梁惠王相比,齐宣王对孟子还算有足够的尊重。尽管对孟子的劝说他一样不愿听,但态度较好,也比较坦白。不过,宣王又是个滑头人物,很会打岔,转移话题。他们之间有好几次关于这方面的有趣对话:

宣王说自己喜欢听世俗的流行音乐。孟子提出娱乐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同样是娱乐,施恩惠于百姓的君主还是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使百姓困苦的君主得到的却是百姓的反感乃至唾骂。

宣王说自己游猎的花园百姓嫌太大。孟子提出花园的大小不是问题的关键,文王的花园比你大近一倍,但百姓还嫌太小,因为文王能与百姓同享花园之利。

宣王一问政事,孟子就往“王道”、“仁政”上靠。宣王受不了了,经常一面给孟子戴高帽子说“这太好了”,一面赶紧打岔开溜说自己素质不够做不到——“寡人有疾”。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一次比一次厉害:先推说自己有“好勇”的毛病,孟子顺势就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大勇”事迹来宣传“王道”、“仁政”。接着又推说自己有“好货”的毛病,孟子顺势就说周朝开创者公刘也爱钱财,但能“与民同之”,不失为“王道”、“仁政”。最后干脆推说自己有“好色”的毛病,看你这个自称“圣人之徒”的孟子究竟如何应对。这也没难倒孟子,照样举出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也喜欢自己的妃子,但能“与民同之”,让其治内内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姑娘,外没有娶不到老婆的穷光棍(“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亦不失为“王道”、“仁政”。总之,孟子的态度是纵使你千变万化,我自有一定之规,先举个历史上的例子给你看看,然后借题发挥,运用“与民同乐”的原理,把话题引向他“王道”、“仁政”的主题上去。

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对国君说的,但这句话经北宋大儒范仲淹的引申发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来成了读书人也应该追求的理想人格。不过,有人对范仲淹的引申发挥很不满。谁?清朝的那些皇帝们,包括电视剧里演得煞有介事的那个雍正,他治笃信理学的吕留良、曾静的那场著名的“文字狱”,就明显含有此意。而他的儿子乾隆就更挑明了说:你们读书人讲“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我皇帝不就要“下岗”了吗?那个号称“铁齿铜牙”的“大烟袋”纪晓岚(纪昀),因婉转地讲了江南百姓不堪忍受乾隆屡次“下江南”所摊派的重负,结果引来乾隆一顿臭骂:看你有点学问才给你个官做做,这就如同养个娼妓一样,你居然敢议论国家大事!

要想让那些皇帝“与民同乐”,谈何容易!

说了不少孟子的“仁政”思想,总结一下,权作这本小册子的结语吧:

必须承认,包括“仁政”在内,孟子的许多思想,在道理上说都是对的,但在现实中却很难行得通。真正的儒家思想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只愿根据自己认定的信念去言、去行。许多时候他们很无奈,但无奈还得坚持,因为他们富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情怀和意志。

或许你会认为孟子缺乏浪漫,不够洒脱,但你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的猛志和毅力,那么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想用道德规矩的天性唤醒世人,尤其是统治者,劝他们放下屠刀。但很不幸,没有多少人理会他的主张。

仁义仁义,奈天下滔滔者何?隐者长沮、桀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孔子、孟子又岂会不知道,那他们为何还要硬做?又为何不隐居起来呢?孟子回答了前者:“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立事业,传给后代,为的是能世代继承下去。至于成功与否,那就要看天意了。现在你又能怎样呢?也只有努力行善罢了。)孔子回答了后者:“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我们既然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如不同人群打交道,又同什么打交道呢?要是天下太平的话,我是不会来改变这世道的。)

原文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古之人: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汤誓》:《尚书》篇名。时:是,这。害:通曷,何时。女:通汝,你。今译

古时的贤君能与民同乐,所以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尚书》的《汤誓》中说:“这个太阳(指夏桀)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与你一同灭亡。”老百姓要跟他一同灭亡,即使他有高台池沼、飞禽走兽,又怎么能独自享受下去呢?

原文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捕野鸡野兔的人。郊关:郊外。阱:陷阱。

今译

周文王的花园,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能去,捕鸟打猎的人也能去,文王与百姓同享花园之利。百姓认为它小,不是很自然吗?我刚踏上齐国边境,先打听齐国有哪些重大禁令,然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远郊有个方圆四十里的花园,射杀园中的麋鹿,如同犯了杀人罪一样,这就等于在国中设了个方圆四十里的大陷阱。百姓嫌它大,不也很自然吗?

原文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非:前一个意为埋怨,后一个意为不对。

今译

人们得不到(这种享乐),就埋怨他们的君主。得不到(这种享乐)便埋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一同享受这种快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乐与天下同乐,忧与天下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原文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何有:何难之有。

今译

如果大王喜爱财货。能与百姓一同享用,这(对实行仁政)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大王喜欢女色,也能满足百姓这方面的需求,这(对实行仁政)又有什么困难呢?

同类推荐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人文意识、人文主体与个性、人文学科的方法、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等内容。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

    为什么世间最惨绝人寰的事情偏偏发生在她的身上,一次意外的车祸,让她告别了高楼大厦,一朝醒来睁眼看到的是茅屋破房.她不甘,不愿,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跳河,上吊,绝食,还是割腕,她一样都没有勇气尝试,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还好,爹娘疼,兄弟爱,姐姐宠,重生来此也并非一无所有。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洗衣,做饭,绣花,种田,经商,且看她小小人儿在古代如何一步一步金钱爱情双丰收.
  • 岳柱臣传

    岳柱臣传

    本文以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的时间段,为历史背景,呈现了以岳柱臣为代表的武术家,在国家遭受外辱,人民罹患苦难之际,挺身而出,以一介武夫之力为国献身的悲壮故事。文中既有关天培、曾国藩、左宗棠、琦善等历史人物,也有陈长兴、杨露禅、董海川等技艺超群的武术宗师,还有岳柱臣、张屠蛟等虚构的艺术形象。在虎门大战,火烧圆明园,大败江南大营等历史事件中,穿插江湖武林的恩怨情仇,真假虚实之间,故事已经开始。
  • 冰火姐妹

    冰火姐妹

    她,魅惑致命,带着二十一世纪的仇恨穿越了,她,冷酷淡漠,孤独了上万年,冰封了她自己的心。命运相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灵姐妹。带着和伙伴们一起创立的团队,遵从心灵的选择,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可,谁,又进了她们的心,将她们冰冷的心融化,将她们的心俘获,他说:“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她嫣然一笑。”他说:“当我牵你衣袖,与你执手,我的生命便尽赋与你,相依相伴,或生,或死。”她说:“我爱你。”世上千万句,却都比不过这一句。
  • 剑道神魔史

    剑道神魔史

    七星印记下的诡异人生,引发热血激情的不朽传说。创造一次又一次奇迹的少年,一手千机百变的剑术,毁万世轮回,造无上大道。情人的背叛,修为的亏损,通通破之,我自傲然独行,只求一生无怨无悔。
  • 星河剑尊

    星河剑尊

    一个身世成谜的杂役少年,一柄来历神秘的青铜小剑,少年霍剑云一飞冲天,走上一条轰杀一切强者的皇者霸途!无论是绝世天才,还是万古妖孽,只要敢挡他的路,统统一剑斩杀!星河璀璨,剑气冲霄!诸天万界,唯我独尊!
  • 神魔之子之徐家

    神魔之子之徐家

    一个皇室子孙,却流着上古真神和魔神的血液,还是传说中的预言之子,当他得知他体内流着神魔圣三种血液时他将成为整个神魔大陆的主宰吗,这个少年身怀上古十五神尊,那上古神魔的传承者。
  • 爱情也可以那么美好

    爱情也可以那么美好

    刚回国,就被爸妈告知要结婚,我连恋爱都没谈过一场,怎么可以就这么结婚呢?虽然结婚对象长得的确不错,可是他根本就不喜欢我啊!什么?我居然还要住到他们家去,爸妈,我还是你们的女儿吗?
  • 不见回首

    不见回首

    学校里的一场爱情风雨,最后物是人非,从而醒悟青春。自从遇见你,一切便是错的开始。她对他莞尔一笑,他对她宠溺一望。我便知道我跟他此生无缘无分。但我还是勇敢了一回,便有了这错的结局。
  • 废材重生:嫡女逆天

    废材重生:嫡女逆天

    她二十六世纪的下一代主宰女王,被自己的未婚夫和亲妹妹害死。穿越到未知的世界“以武为尊,以份为副”简单来说就是武人人尊重,然后就是身份为衬托。废材小姐?笑话,若她是天才那嫡女就是蠢材?看她然后在未知世界生存成为主宰。他是妖艳如花,别看表面无伤害,骨子里全是腹黑狠毒,站在巅峰的神。“娘子,我们也来生吧”“滚蛋,谁跟你生”从此开始了你追我跑的画面。群号码:461499386。
  • 爆裂枪神

    爆裂枪神

    如果我也能长出翅膀,大概也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作为人类,难道仅限于双足立地仰望星空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从零开始,将来也能够拥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