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5日到11月10日,因为战事紧急,郭炳祺少将每天记载的文字都极为短暂,然而,在后世的我们读来,却字字撼人心扉,如同重炮轰鸣。我们透过这些短短的字句,看到了不屈的壮志心,不屈的中华魂。
七星岩如此危急,师部为什么不救援?师部的援兵在哪里?
131师已经无兵可派。
131师有一个补充营,坚守中正桥,就是现在的解放桥。然而,就在11月8日,七星岩守军与师部联系彻底中断的这一天,补充营也伤亡殆尽。
补充营是131师最精锐的一支武装,这个营是从每个连里选拔两名最凶悍的战士组成的,所以战斗力非常强,它分为爆破组、狙击组、投弹组等。在抗日战场上,只要131师与日军处于胶着状态,胜负难定,补充营就会上去,一举扭转战局。
但是,在桂林保卫战中,因为兵力实在太少,补充营也不得不担负防守任务。
日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狂轰滥炸下,终于占领了中正桥,补充营退到了桥头阵地,日军又发起集团冲锋。补充营与日军激战两昼夜,阵地才沦陷。当时,全营仅剩下包括营长蒙世恩在内的几名战士了。蒙世恩嘱咐战士,用死尸盖在身上,准备天黑后再撤出阵地,回到后方归队。我在《石牌保卫战》中曾经写到了预四师一名名叫刘邦瑞的老兵,他就是依靠这种办法逃脱了日军的毒手。
然而,凶残的日军在打扫战场时,在每一具国民党军队战士的身上都会捅一刀。11月8日这一天黄昏,当日军来到蒙世恩的跟前时,蒙世恩突然掀翻了盖在身上的死尸,拿着手枪一枪击毙了一名日军,又一枪击毙了一名日军。他对着仅剩的几名战士高声呐喊:“和鬼子拼了,誓死不投降。”几名战士听到营长的喊声,也都掀翻了盖在身上的死尸,操起上了刺刀的空枪,奔向日军。可是,架在高处的日军机枪响了,补充营最后的几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骆首瞻见证了桂林保卫战的全过程,他的听力很不好,记忆力也很不好,需要我把问题写在纸上,他看清楚后,才能给我讲出来。桂林保卫战中,他忘记了很多细节,但是对七星岩记得非常清楚。
当时,日军派遣狙击手,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七星岩山顶,团长覃泽文也差点被敌狙击手击中。由于391团所剩兵力实在有限,不能组织力量反击,在表面阵地全部被占领后,只能退入岩洞里抵抗。
骆首瞻说,当时伤兵太多了,几乎人人都带伤。覃泽文团长要求大家与阵地共存亡,决不当日本人的俘虏。岩洞里,凡是能动的人,都瘸着,趴着,互相搀扶着,把岩石摞在洞口,抵挡日军。
岩洞又湿又冷,战士们都穿着单衣,夜晚就浑身哆嗦。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已经没有吃的了。在日军还没有完全封锁七星岩时,曾有一头猪误入七星岩里,战士们就将它拴在岩洞里,几次想杀猪吃肉,但是长官说,这头猪肯定是老百姓的,绝对不能杀了它。后来,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加之兵荒马乱,猪的主人也不知道跑到了哪里,战士们就偷偷把猪杀了,每人分了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猪肉,很多人还舍不得吃,留着在最关键的时刻再吃。
战况越来越不利,覃泽文对战士们说:“目下外界联系已断,战况欠佳,但凭军人报国的满腔热血,保证有一个掩体打一个掩体,有一个人打一个人。”
覃泽文说这段话的时间应该是11月8日,因为这天391团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中断了。
日军占领了七星岩后,用一个大队的兵力,激战多日,仍然不能肃清躲藏在岩洞中反抗的桂军,就向每一处山洞施放毒气。山洞里,空气不流通,又没有防毒面具,战士们只能坐以待毙。即使这样,就在日军戴着防毒面具冲进山洞的时候,很多桂军士兵还在用仅存的一点点意识和力气,与冲到眼前的日军肉搏。
覃泽文决心与七星岩共存亡,身边的战士劝告他说,与其这样做无谓的牺牲,不如突围出去归队,还能多杀几个日本人。覃泽文思虑再三,才决定突围。他们沿着后山,攀藤附葛,悄然前行,等回到漓江西岸时,仅剩三人。
一年后,桂林光复,已是31军副参谋长的覃泽文一回到桂林城,先奔往七星岩,他牵挂着那里的弟兄们,那些曾跟着他出生入死的391团的弟兄。他走进洞中,跪在地上,一具一具收殓这些弟兄的遗骨。
据《广西日报》1945年11月20日记载:
七星岩内搜寻结果,岩内尚余忠骸八百余具,尽属广西子弟。计有303轻机枪连,该连长死时尚做紧握马缰姿势,忠马亦死其旁,想为作战中毒而死。此外有防毒排、迫击炮排、第一连、团部官佐、卫生队、野战医院及三百余伤兵。枪支多弃掷岩内深潭中……岩内忠骸死状极惨,敌人用毒气后,复用火攻,不少死者将头伸入石钟乳之内,而身在外以避毒气者;有仰卧者;有尚做射击姿态者,而今英姿宛在……
1946年,当地人共收殓七星岩壮士遗骨823具,合葬于普陀山霸王坪,并树墓碑。
新中国成立后,在屡次入岩铺设线缆中,又在七星岩发现烈士遗骨数十具,估计当时惨遭毒杀的壮士,足有千人。
城破,弹尽,粮绝,殉国
那些天,桂林城里,无处不激战,无处不厮杀,枪炮声、呐喊声,震天动地,自昼达暮,自暮达昼。
老兵们说,一对一比拼,日本人不是桂军士兵的对手。
老兵们还说,日本人害怕啊,他们躲在阵地后不敢出来,日军军官手持指挥刀顶着士兵的脊梁骨,逼着他们冲锋。
这种情景,幸存老兵们都看到了。
七星岩丢失后,漓江以东所有阵地都失守了。日军开始渡江。
去过桂林的人都能看到,漓江很狭窄,江面也只有几十米,不能阻挡日军的进攻。但是,漓江成为了桂军阻挡日军的最后一道屏障。
日军乘着快艇和竹筏开始渡江,桂军和民团士兵趴在西岸阻击。桂军士兵的枪法很好,而桂军里的神枪手更是弹无虚发,专门打划船的日军。后来,日军不得不把船上的死尸摞起来,阻挡桂军神枪手的子弹。
骆首瞻说,当时如果有炮就好了,竹筏和快艇就是最好的目标,炮弹打过去,日本人想躲都没有地方。可惜,这时候炮弹已经用完了。
骆首瞻还说,桂林保卫战中,炮兵发现有很多炮弹是臭弹,打出去后没有爆炸,顶多也就是把屋顶打穿了,炮兵们觉得很奇怪,就拆开来,发现里面是沙子。
骆首瞻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在烽火连天的保卫战中会有那么多的臭弹?他说,可能是有人在忌妒桂军的战功,暗害桂军。但我想,也有可能是奸商做了手脚,用沙子代替炸药。
没有了炮弹,用步枪是无法抵挡日军疯狂强渡的,有几艘快艇驶到了西岸,日军的机枪架在岸边,掩护日军向前冲锋。后面,更多的日军架着竹排和快艇冲来,漓江江面上,是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的日军。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漓江上游已驶来了几十艘竹筏。那时候正逢连阴雨,漓江河水上涨,流速加快,竹筏像离弦之箭一样向日军的快艇和竹排撞来,竹筏上,是手持大刀长矛和土枪的民团士兵,有的衣衫褴褛,有的光着上身。在东岸掩护渡河的日军炮兵急忙掉转炮口,一发发炮弹落在民团士兵的竹筏上,竹筏变成了碎片,飞上了天,民团士兵们落在了水中,水面变成了红色,然而,那些受伤的民团士兵还在手持刀枪,向日军的快艇游来。东岸的日军机枪对着河面射击,民团士兵们的尸体漂上水面。
日军刚刚喘口气,漓江上游驶来了更多的竹筏,竹筏上是更多的民团战士,他们挥舞着刀枪,大声呐喊着。日军东岸的炮火和机枪不得不全部用来阻击这些英勇的民团战士。趁此机会,西岸的桂军组织了一次次反击,将冲上西岸的日军又赶回了漓江。
桂林城的老人们说,那一天,漓江水面上都是死尸,有中国人的,也有日本人的,江水都变成了黏稠的血液,流不动了,死尸也不动了,日本人的竹排和快艇划不过去,就又退回了东岸。桂军和日军隔着漓江河水互相射击。
日本资料中记载,这天强渡漓江的日军有两个大队,活着的仅有300人。
这天,1700名日军的尸体和更多的民团战士的遗体漂满了漓江。民团战士,没有一个人留下姓名。
这天是1944年11月8日。
守卫漓江西岸、阻击日军的是131师393团。
郭炳祺少将的日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393团防守漓江的情景。
393团沿江布防,兵力严重不足,日军在还没有攻占七星岩时,就用重炮轰击,用飞机轰炸桂军西岸的沿江防线,还派出小股特种部队偷偷渗入,想要摧毁西岸阵地,以便大队日军抢渡漓江。
393团将日军特种部队全部歼灭。
大队日军开始抢渡漓江时,393团因为没有炮火支援,伤亡惨重。团长陈村请求师部支援。师部无兵可派,所能做的,只是让393团固守防线,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能撤离。
其实,393团的战士们从桂林保卫战打响的那天起,一直在浴血抵抗。
两天后,393团漓江西岸的阵地全部被日军摧毁,接着,日军施放烟幕弹,趁着浓烟又强行渡江,桂军猛烈阻击,日军伤亡惨重,无力再组织进攻。然而,有两百名日军窜上了西岸,依托烧毁的房屋与守卫的桂军激战。东岸的日军又鼓噪渡河。131师派遣师直属特务连全部进入阵地,肃清这股顽敌,而师部所有人也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日军无法强渡漓江,又想从中正桥通过。中正桥,就是131师补充营营长蒙世恩牺牲的那个地方。
393团不得不从有限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由北向南反攻中正桥,170师副师长巢威率领另一队战士,从南向北反攻,中正桥桥头堡失而复得。
黄昏时分,由于中正桥是那时候连接桂林东西两面唯一的一座桥梁,日军派重兵继续抢夺,桂军顽强抵抗,桥头堡阵地又被丢失。
夜半,退出桥头阵地的桂军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敢死队,每个人身上缠满了手榴弹,每人一杆冲锋枪,再次反击,又将桥头堡阵地夺回。
据桂林城的老人说,当时,这座桥头阵地反复争夺,桂军杀进杀出,多达20余次。桂军将死尸堆成障碍,把机枪架在死尸上阻击日军。桂军里只要还能动的,都投入了战斗。有的人只剩下了一只胳膊,还在射击;有的人腿断了,也趴在地上射击。那个惨啊,想都不敢想。
11月10日,393团伤亡惨重,日军趁机渡江,393团拼死抵抗,所剩无几。
日军将机枪搬上城外尚未倒塌的房顶,向桂林城里射击。131师师部的战士,也将机枪搬上了城墙,与日军对射。郭炳祺少将在日记中说:“双方负隅对战,均无进展。”
现在,131师只剩下了392团。
392团守卫北门阵地,在郭炳祺少将的日记中,多次出现“敌坦克攻击我392团阵地”的字样,而日军出动最多的一次,居然有30辆坦克。
黄孟奎是392团的准尉,他清楚地记得当初战斗的情景。
北门外的阵地前,挖掘有壕沟,那是用来阻挡日军的。日军坦克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战士们都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他们看着坦克冲下了壕沟,暗自高兴,以为坦克再不能上来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坦克像甲虫一样,一辆辆从壕沟里爬了出来。黄孟奎说,日军坦克的前面安装有推土机那样的铁铲,他们将壕沟铲成斜坡后,就开了上来。桂军的机枪对准坦克扫射,但是,子弹打在坦克的钢板上,当当作响,不起任何作用。日军坦克将392团埋设的地雷全部压响,又将铁丝网和障碍物全部破坏后,才离开了。
第二天,日军坦克又来了,他们对着桂军的机枪阵地发射炮弹,在这场不对等的战斗中,桂军的机枪阵地全部被摧毁,机枪手或死或伤,接着,日军向3营7连防守的阵地发起攻击,3营7连全连阵亡,无一幸免。
日军继续攻击,桂军退回平头山和螺狮山,坚持防守。郭炳祺少将在11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敌战车四辆冲到我北门附近,被我击毁一辆,敌退回。全团与敌交织战斗中。”
坦克无法攻下392团坚守的阵地,日军改用飞机,30多架飞机对着392团坚守的平头山和螺狮山疯狂投弹,392团团长吴展命士兵把两面旗帜插在山顶上,对战士喊道:“旗帜在,阵地在,谁也不能后退一步。”
飞机过后,日军开始攻击,用火焰喷射器将两座山峰前的树木全部烧光。即使这样,392团仍不后退一步。不仅如此,392团在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后,还展开逆袭,将敌军追赶到了几百米之外,然后趁机抢修工事。
后来,日军又出动坦克,392团顽强坚守,郭炳祺少将11月8日的日记是这样写392团的:“敌不断增加兵力,战车增30余辆,不断向我猛烈攻击。我军仍能保守阵地与敌奋战。是日,敌炮兵火力强大。师部面前落下不少炮弹。”
日军四面合围,桂林城已无坚守的必要,桂林城防司令部决定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