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但这个主题至今已演绎了数千年。我们身边的城市,带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孩子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就要从认识自己身边的城市开始。
从儿子会走路那一天起,他爸爸就时常牵着他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散步、闲逛,看到什么讲什么:这是汽车,有轮子、发动机,所以汽车会跑;这是树啊,从小树长成大树,需要阳光、空气、雨水;这个房子,它是一块砖一块砖砌起来的……
随口讲来,儿子虽然似懂非懂,但睁着大眼睛对什么都觉得新奇。
儿子两岁多到厦门时,他爸爸带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建筑工地和海滩。儿子在那里尽情地玩沙、玩石子、玩泥巴……补上了城里孩子普遍缺乏的一课。其成效是,从小儿子就对厦门这个滨海城市、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特殊的感情。
配合户外的行知教育,我们同样对儿子实施智力早教,但没有强迫儿子背各种各样的东西。他爸爸自创了一个睡前教育方法,后来发现非常有效,即每晚睡前给儿子读书。
从两岁开始,儿子每天睡前,他爸爸都要给他读一段书,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到半小时,读的内容比较广泛,童话、传说、故事、散文,特别是科普小文章和小故事等。
当然,有时也会读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类浅显易懂的诗词。
科普小文章、小故事能和白天户外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特别能引起儿子的兴趣,因此也奠定了儿子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基础。
一段时间后,儿子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不给他念书,他就睡不着觉。过了四岁,儿子会认的字多了起来,被动地听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开始自己翻书、看书,主要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再后来,儿子嫌爸爸睡前读书太慢,不解渴,就自己拿书来看了。
后来发展到儿子自己找书看,几乎什么书他都要翻翻,特别是科普类图书是他的最爱。
对不认识的字,觉得重要的他就去查字典,觉得不影响理解书中内容的就忽略了事(这也造成了他后来作文错别字较多的毛病,一直到读大学才基本纠正过来)。
由此,儿子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一是自觉读书的习惯,每晚不读会儿书就无法入睡;二是养成了自学习惯,自己看书,遇到不懂的去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三是养成了反复阅读、反复学习的习惯。他的阅读速度很快,看的书很多,读过的书有些没有弄得太明白。过一阵子,他会把书翻出来再看一遍甚至几遍,直到搞懂为止。
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让儿子一辈子受用不尽。爱看书、爱学习,阅读量非常大,知识面也很宽。小学二年级,初中版十卷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就基本读完。
儿子从小养成的这些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也解放了我们。我们从未因为儿子上学读书的事费过脑筋。
或许是从小喜欢美术的情结未了的缘故,我先生从儿子两岁多就开始教他绘画,三岁多就给儿子买画板,带着儿子背着画板到处写生(涂鸦)。厦门岛内外的一些特色街道、公园、沙滩、礁石都留下了父子俩的足迹。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搞建设,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蔚为壮观。他们父子俩最大的爱好就是逛工地,到工地玩沙、玩石子,画画写生。玩累了就画,画一会儿又接着玩。那铲车、大吊车、挖掘机和不断长高的脚手架和房子,对儿子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百看不厌,百玩不腻。
儿子小小年纪,背个大大的画夹,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每看到这个小不点,煞有介事地边看远处的景物,边在画板上抹抹画画,围观的路人都会夸他画得好。儿子在夸奖声中越画越带劲,越画越好。
就这样,儿子看着身边的城市在不断地长高、长大,自己也跟着成长、成熟。
也正因为如此,儿子特别热爱、关心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城市——厦门。上大学后每次从北京放假回家,他都要他父亲带他去城里城外转转,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童时期游玩身边城市的快乐经历,给儿子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各种建筑物、自然风景成了他画作中的主角。他能一笔不断地在纸上绘出一个庞大、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来。
小学阶段,儿子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美术绘画比赛奖项达20多个。
小学六年级时(2001年),儿子画的《鹭岛的明天》,把现实中厦门的标志性建筑、风景,以及他心目中未来厦门应该建设的模样尽绘其中。特别是他画中未来厦门连接金门的跨海大桥最有创意,而“厦金大桥”这个概念直到五六年后,才成为两岸成年人热议的话题。
正因为画中的“气魄”和“远见”,加上很有创意的表达形式,《鹭岛的明天》这幅长达3米多的白描长卷,吸引了市、省及国家评委们的眼球,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了全国少儿美术最高奖——文化部蒲公英金奖。
省、市两级政府,专门为当年获同级别奖项的各类艺术作品(绝大部分是各艺术团体和成年人的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
儿子上大学虽然没有选择美术专业,但是作为行知教育的美育熏陶,这给他的全面发展增加了推力。
其一,形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想象力丰富,思维就特别活跃。儿子小学二年级暑假,我带他参加大学同学聚会。他居然舌战“群儒”,与我那帮“鹰派”同学,争论起台湾的“战与和”来。儿子自然是“鸽派”,力主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儿子在争论中展示出的辩才,让我的同学感到他是个做外交官的材料。
其二,锻炼观察力。画画写生要观天察地,总体把握,细节了解,具体表现。最能体现儿子观察力的,要数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作文《学校的小水池》。描绘这个只有几平方米大的小水池盆景,其他同学写几十字、一百多字就写不下去了,儿子居然写了500多字。他把小水池刻画得细致入微、可触可感、栩栩如生,让人如同亲临。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对孩子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提高作文水平。其三,培养空间感。这对孩子学习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会有很大帮助。
其四,审美修养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我们家买家具、买摆设的物品,以及他们学校各种活动的策划,儿子都有重要的发言权。
其五,拥有一个高雅的业余爱好,利于修身养性。画画不仅能使生活丰富多彩,对工作也有很多启迪和帮助。
每每碰到家长询问,学前孩子学点什么好?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家长,学画画吧。学画除了上面讲的好处外,学以致用的机会特别多,不断的绘画实践,会让孩子享受到绘画的快乐,并构建未来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