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我们喜欢带儿子到处逛,儿子从小就有很强的空间感。他渐渐不满足于接触身边的事物,对更大的活动空间充满了探寻的欲望。
当我指着墙上的地图,告诉2岁多的儿子:我们现在住在湖北省会城市武汉,你的老家在福建泉州,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北京,这是我们家旁边的长江,它是世界上第三长的大江……儿子听得目不转睛,津津有味。
儿子三岁多时,我看到书店有张世界交通图非常好,就毫不犹豫地买回来。开始给儿子讲交通、讲旅行,我们要到什么地方去,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我们该怎样去。如果到国外去玩,就要讲到跨时区和跨季节的问题。
我所讲的地理知识,会根据当时的社会热点和孩子的年龄有所不同。比如父母看到媒体对2010年冬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就可以跟孩子讲加拿大这个国家和上海这座城市,看广州亚运会时要趁机鼓励孩子去了解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刚开始,我没太注意地图教育的方法有什么效果,只是想多告诉儿子一些知识,没想到这种略带休闲式的教育方法,让儿子五岁多时就崭露了一回“头角”。
那时,我在一家外贸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有一次陪外商到外地一家冷冻厂验货。带着儿子不方便下车间,我就把儿子一个人丢在办公室。记得那间办公室除了一张省地图外,墙上一片空白。等我们转一圈回来,儿子居然默画出了一幅世界地图,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他们对儿子赞不绝口,我也很高兴与自豪。
看来地图教育法非常好,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儿子默画世界地图这件事,鼓励我加大了地图教育法的力度,甚至买了一个地球仪,当做玩具送给儿子玩。儿子在把地球仪转来转去中,进一步有了三维空间的认知。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当我们到香港去玩时,我就让八岁的儿子做我的导游。
接到任务的儿子,认真地履行职责,每晚仔细研究第二天行程线路,在地图上把要去的点做连线。还没出门,我们就先神游了一把。
我们在香港,去过海洋公园、香港公园、九龙公园、维多利亚公园、太平山、黄仙寺庙、大屿山、宋城、太空馆、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动植物园。
半个月时间,每天一个地方,几乎把香港玩个遍。除了去兰桂坊曾问过路外,其余景点,我们都是靠手上的地图顺利到达的。每到一个景点,我都会夸儿子是个称职的小导游,这也让他更加期待第二天的行程。
上小学时,儿子得到了一个中国地图滑板拼装玩具。滑板上37个小方块中有36个滑块,只有一个方块是空的,打乱后再拼接成完整的中国地图有些难度。就是这个富有挑战性的玩具,让儿子爱不释手,玩得畅快淋漓,因为他可以把各省市“玩弄”于手掌之中。
这种地图教育法,不受年龄限制,无论是不会讲话的婴儿,还是初中生都能接受。
我建议妈妈们,赶快给孩子买一张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不论你家装修得多么漂亮,都要把地图挂在墙上。当然,妈妈要储备一定的知识,才能跟孩子讲地图里的奥妙。如果实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临时抱佛脚边学边教孩子也是来得及的。
地图教育法,让我儿子受益至今。
从小处说,懂得看地图,方位感特别强,去陌生的地方不会走丢;从大处说,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电视新闻里报道他在地图中接触过的地方和国家时,都会引起他的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通过地图慢慢懂得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含义。
儿子的人生旅行,也就从地图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