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字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辰翁友善,宋亡不仕。
疏影
寻梅不见
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①,零落无数。远道荒寒,婉娩流年②,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晴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日晏山深闻笛③,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④,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馀醒寐,遗佩环浮沉澧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
【注释】①蘼芜、杜若:皆为香草名。②婉娩:柔顺,温和。③笛:指《梅花落》笛曲。④阔:疏阔,久违。
【译文】江天空阔,看不见梅花清影。又恨蘼芜杜若般的芳草,也在不断枯萎凋零。我不惜路远天冷,苦苦追寻她美好柔婉的芳容。可是在不断的渴望之中,她却已如美人不再年轻。经过多少风烟雨雪,经过多少昏暮阴晴,却无法找到梅花的倩影,更不要说千树盛开的红梅沐浴着春风。整个孤城中只见落叶萧萧,只听见江水奔流之声日夜不停。暮色中听到深山中传出笛声,是人们怕梅花零落,把她谱进乐曲传唱抒情。我想与梅花见面却又不能,她和我的交情太淡太轻。再殷勤也枉费徒劳,徒自让蔓草的浓露沾湿我的衣襟。美丽的梅花或在江边小洲睡醒,遗下的环佩飘浮在水滨。汀上的白鸥,天边的淡月,连同江中的微波都在劝我,姑且自在逍遥,不必劳神伤心。
【赏析】本词调名别本作《解佩环》。作者寻梅不见,独步江边,感叹唏嘘,想起了屈原《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神话故事,于是结合诗意,将景物、神话以及心理活动融汇在一首词中,表达了词人内心对美好事物仰慕、渴盼之情,以及失望之余的愁苦、怅惘。上片以景带情,以萧索之景作结。下片以笛声起兴,屡次用楚辞旧典,辞艳意婉,凄怨悱恻,歇拍自我寄语,更显意态深远。
六丑
杨花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瓜州曾舣①,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②,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③,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帐饮,青门都废④。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⑤,为君浥泪⑥。
【注释】①瓜洲曾舣(yǐ):瓜洲,此指渡口。舣,停船靠岸。②长秋:汉宫名,皇后所居,此为泛指。③愔(yīn)愔:静寂无声貌。周邦彦《瑞龙吟》:“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④青门:古长安城门名,此借指南宋旧都城。⑤抟(tuán):揉捏成团。⑥浥(yì):沾湿。
【译文】暮春时仿佛东风已经衰老,哪还有当初风华正茂的意气。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只记得临近通衢大道,短暂留连不得久居,便离家远行千里。痴心地盼望叫一阵旋风吹坠大地,相逢在美人的扇底,在美人钗头轻轻缀系。他家居垂柳万条千缕,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却能不隔断江水奔溢。曾经在瓜州渡口依舟着岸,年年等待着行人返归。斜日从故宫西坠,城头乌鹊在夜间惊飞。在帐庐上安然春睡,又一齐飞到湖面上流离,芳草天涯遍青绿,无地存身去哪里?静悄悄地下着绵绵细雨、湿粘不飞的柳絮恰似一片春心柔腻。杨花将要消亡化去,无法赴丰乐楼前的饯别宴席,无法去青门外邵平种瓜的园地。何人怜念,它流落无依,生命无几,一点点抟成了如雪似绵的松润圆球,为君浸透了泪滴。
【赏析】本词咏杨花。杨花有情但世道无情,丝丝袅袅随风飘零天涯,故杨花深得身世坎坷的词人共鸣。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开篇便是“似花还似非花”,那种潜流般的内在气韵似乎游离了物的世界,而进入到缠绵的人世空间。本词看起来并不想固守词家所谓不即淳,不粘不滞的行规,而是直抒其情,随意任性,洋洋洒洒,一如漫天飞舞无可依归的落絮游丝,倒也清新别致。另外,从本词也可看出由宋入元后雅词的通俗化趋势,这也与散曲的兴起有关。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自幼博通诗书,才力华赡。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李清照随夫南渡。赵明诚在高宗建炎三年(1129)病逝。此后,李清照流徙于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处境凄凉。绍兴二年(1132)夏,李清照四十九岁对再嫁张汝舟,至秋八月因事离异。李清照词早年多写闺中生活情趣,词风清新俊秀;南渡后多写身世之痛和时世之悲,词风趋于凄咽悲楚。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②,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③,烟锁秦楼④。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金猊(ní):狮子形的铜香炉。②者:同“这”。阳关:即《阳关三叠》,为送别乐曲。③武陵人远:原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此处借指在远方的爱人。④秦楼:即凤台,相传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
【译文】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床上锦被翻卷起红浪,清晨起来,浑身慵懒尚未梳头。任随华贵的镜匣蒙满尘垢,红日悬上了门窗的帘钩。生怕离别时感伤痛苦,多少心事想要诉说又没敢张口。近来身体日渐消瘦,倒并非饮酒过量伤身,也不是因为触景悲秋。罢了,罢了!这回离别一走呵,千万遍地唱起《阳关三叠》,也还是难以挽留。想那武陵人远去之后,烟雾笼锁了我的妆楼。唯有楼前的流水,该怜念我,终是倚窗远望凝眸。在我凝眸痂望之处,从今又平添了一段新的离愁。
【赏析】本词调始见于李清照词。是从《列仙传》中弄玉和箫史故事取名。这首词当作于早期和赵明诚小别后。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和独居的幽怨。上片起着三句写彻宵不眠、晨起慵懒的无聊。次二句随时间推移,进一步写女主人公的心绪不宁。“女为悦已者容。”悦已者远去,又何必容?“生怕”由情态入情思,愁苦似乎不仅在“离怀”,为什么?“欲说还休”。既然夫妻恩爱,那定是性格与世俗的矛盾无疑了。末三句说“瘦”,又“非干”、“不是”,那又为什么?吞吞吐吐,似说未说,极尽婉曲蕴藉之妙。下片用叠词强调感叹,了结前段离别的思念,转入对远人的怀念。连用二典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迷惘。“惟有”后五句,反复渲染自己的愁恨,一唱三迭,抒尽痴心痴情。全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展开,情意又随叙事脉脉流淌;叙事抒情曲折跌宕,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