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四维”之一,又被视为“仕者之德”。
清正廉洁包含两层意思:所谓“清正”,是指清白、正直,就是要明辨是非、奉公守法;所谓“廉洁”,“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指的是不受财货、拒绝腐蚀。古人常讲的“公生明,廉生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是对清正廉洁的最好诠释。
当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清正廉洁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清”是政治清醒,“正”是正气在身,“廉”是为政以廉,“洁”是洁身自好。只有保持真正的“清正廉洁”,才能遇诱惑而不失原则,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都曾探索过从政为官之道,清正廉洁为大家所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廉”看做支撑国家大厦的重要精神支柱。史称西汉“中兴之主”的汉宣帝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并下诏全国要求百官廉洁公平、勤于政事。
清代康熙皇帝说“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故吏尤以廉为贵也”,告诫官吏唯有清廉最重要。
无数能臣干吏都把清正廉洁奉为自己的从政为官之道:
宋代名臣包拯“包青天”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表明了自己为官的立场。
明代《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被无数封建官员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清官廉吏历来深受老百姓的推崇和爱戴,并广为传颂。例如,东汉时期的会稽郡太守刘宠为政清廉,离任时山阴县几位老人为表示感激之情各带一百文钱送他,他推却不下只好每人各收一文钱,但出了山阴县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把这一段江改名为“钱清江”,并兴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以示纪念。明代清官海瑞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宁可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被老百姓尊称为“海青天”,史家称其为“古今一真男子”。宋代的包拯、唐代的狄仁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铁面无私的良好形象。
现代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更是数不胜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是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表率。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虽然已进入人生暮年,却依然廉洁如故,不仅自己吃穿俭省,而且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员在外面多吃多占,毛泽东用私款退赔,并就此对警卫人员开展整风,一整就是半月。对于亲友们的私下请求,他回答:“我是国家主席,不是毛家主席。我只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只能解决一个人的困难,只考虑自己的亲属,那么,我这个主席就当不成了!”抗美援朝爆发,毛泽东带头送子参军,不幸老年丧子,巨大悲痛之中,他还劝家人把儿子的骨灰遗留在异国他乡。女儿上学,不准用公车接送。礼品一律交公。他曾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钱,部长们、省长们、村长们都可以拿。”开国领袖的清正廉洁,为世人所敬佩,为全党做出了榜样。
周恩来总理向来以“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著称。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搞特殊化,从来没有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陈毅曾经感叹地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亲民爱民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世界的尊重。在周恩来去世时,联合国总部为他降半旗致哀。
当时,有个国家的大使质问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首脑去世,联合国不降旗,却为一个国家的第二首脑人物降半旗?这是谁的决定?”
瓦尔德海姆说:“这是我的决定。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在国际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元首如果做到这两点,在他去世时,联合国总部也可以为他降半旗。”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著名学者梁衡撰文,评价周恩来总理有惊人的“六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
这六个“无”实际上就是周恩来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完美人格的生动体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孔繁森、郑培民等都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以补贴家用。在外人眼里,一名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孔繁森面对包工头送给的红包,气愤地说:“这昧良心的钱会玷污我的手,烧烂我的心,坏了我这个人!”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郑培民始终要求自己“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在腐败问题上,他自己把“前门”,妻子把“后门”,两个孩子把“侧门”,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牛玉儒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身居何职,无论权力大小,他都宠辱不惊,“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本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高度重视革命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又开展了多次整风运动,以此来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求党的干部保持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我们党90多年来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被共产党领袖们的廉洁节俭深深感动,断言这种廉洁节俭的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力量——“东方魔力”。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军官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需要,在党内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政府内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还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惩戒违法失职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从而使反腐败斗争经常化、制度化和法规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共产党员清正廉洁、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主体保持了清正廉洁的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廉洁从政的好干部。但是,党内也出了一批腐败分子。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少数部门屡禁不止,已成为损害党和人民关系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和平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
腐败是当前人类社会的“毒瘤”。腐败可以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治安的稳定、国家的和谐、生活的幸福。
前不久,新华网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群众现在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是反腐败问题。由此可见,清正廉洁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党员干部要不要清正廉洁,能不能做到清正廉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2009年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禁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禁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李源潮说,党中央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一些干部特别是一批领导干部相继出腐败问题,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事实一再警示我们,能否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始终是我们党面临的历史性考验。
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是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所需,是树立和坚持正确权力观的生动体现,是为官、做人的第一底线。
温家宝总理曾对广大公务员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三点是,要做清正廉洁的模范。群众看干部,很重视他们的廉洁。如果说一时工作上的失误还可以谅解的话,那么贪污腐败是绝不可容忍的。每名公务员都要做到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呢?
湖南省泸溪县委组织部杨子晚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供了以下几条答案。
(1)加强道德修养。我国古代就有“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的说法。《左传》中讲人生有“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德为先”。我们常说,有德有才方能办好事,有德无才办不了事,有才无德乱办事,无德无才只会坏大事,也是这个道理。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独、慎微、慎初,以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去赢得人民的尊敬。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抗住各种腐败诱惑的锐利武器,做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拒腐蚀、永不沾。
第二,要保持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原则,严守操行,时刻牢记当官做人的准则,不摆架子,不耍威风,做到心地善良、胸怀宽广、作风民主、淡泊名利。
第三,要坚持防微杜渐、恪守小节。
一要慎微。出现小的问题和错误之后,不能让它积累和发展,由小错铸成大错。
二要慎权。权力可以使人变得崇高,也可以使人走向堕落。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当了“芝麻官”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高人一等,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强化公仆意识,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把自己置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境地,正确地谨慎地用好手中权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决摒弃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的观念和行为,使自己永远保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本色。
三要慎欲。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人民奋不顾身地工作”。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严格的纪律规范行为,不为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顶住各种豪华“时髦”消费的诱惑,做到见钱不贪、见物不沾、见肴不馋、见色不迷。
四要慎独。领导干部要在平时加强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任何时候都把个人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用党纪、政纪和社会公德约束自己,务求做到单独行动时同生活在集体中一个样,任何时候都不越轨、逾矩。
五要慎恒。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持之以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运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持之以恒地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修养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基层领导干部。
第四,要做到情趣健康、谨“爱”慎“好”。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大量事实表明,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绝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把低级趣味视为潇洒。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去“傍大款”。
(2)要正确对待权力,过好权力关。领导干部保持清廉,要过的关很多,但这个关、那个关,核心问题是如何过好权力关。权力是把双刃剑,它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领导干部权力的天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移和失衡。
执政党在执政中所面临的考验,就是我们能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因此,慎用权力至关重要。一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克服“有权力就有权威”的思想;二要警惕权力被腐蚀,坚决抵制金钱、女色、人情的诱惑,坚持以堂堂正正的公心自律,以普通人的良心自省,以公仆的爱心自责,以领导干部的责任心自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3)要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拒绝监督的干部终究要犯错误。”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拒绝监督是走上违法、违纪道路的重要原因。许多堕落腐败走向犯罪者,后悔没有人事前提醒,如果在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有人提醒一下,也许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能否正确对待监督,能不能真诚接受监督是检验我们心胸是否宽广的分水岭、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也是衡量我们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标志。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敢于喊出“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实现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清正廉洁,既是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宗旨所在,也是人民群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标尺。公务员代表国家执行公务,其权力使人民授予的,是属于其所在的职位的,而不是属于个人的。公务员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绝不能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谋取私利,唯其如此,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