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女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栖身在男人的身后,忍受男人的差遣呵斥。更多的女人开始走到家庭之外,争取创造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这也意味着女人的责任越来越大。
一个高情商的女人,不仅要能够在小家庭中负起责任,更会用自己的大爱为整个社会负责任。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事业,怀抱大爱之心的戴安娜正是这样一位让世人永存心底的伟大女性。戴安娜的美不仅洋溢于外表,更表露出她内心的善良,那充满爱心的眼神,征服了世界。
1991年7月的一天,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与戴安娜一同探访一家医院的艾滋病病房。在与一位病得已经起不来的患者聊天时,戴安娜给了他一个亲切的拥抱,患者禁不住流下热泪,总统夫人和其他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动。戴安娜说过,艾滋病患者更需要温暖的拥抱,她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当她拥抱患者的时候,其实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戴安娜关心所有的病患者,她对瘾君子、麻风病人、无家可归者、受性虐待儿童,同样倾注了深切的感情,而她之所以特别关注艾滋病患者,是因为她觉得人们为艾滋病患者做的实在太少。
在1991年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不为人知地帮忙照顾艾滋病患者艾瑞·杰克逊,度过她有生以来情感最波澜起伏的日子。
1991年4月,艾瑞病情恶化,整日蜗居于自己的公寓中,女友安吉拉随侍在侧。从那时起,戴安娜常常前来探望,与安吉拉携手照顾她们共同的朋友。
安吉拉眼中的戴安娜,“美丽得远远超出美丽的简单定义,虽然自身生活不幸福的阴影萦绕着她,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迸射出夺目的光芒”。
戴安娜甚至带着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前来,她觉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准备面对生活的每一层面,乃至死亡。戴安娜总是给艾瑞带来一束鲜花或诸如此类的小礼物,娓娓说起她今天又做了些什么。艾瑞当然能够感觉到,戴安娜绝非蜻蜓点水地走过场,她带来的欢笑、理解和深深的关怀是那样的真真切切,感人肺腑。戴安娜过30岁生日那天,戴着艾瑞送她的金手镯,象征着他们休戚与共的患难之情。
8月19日星期一,艾瑞奄奄一息,护士们叫醒刚刚打盹的安吉拉,让她通知戴安娜。戴安娜当时正与王室成员在苏格兰的贝尔摩若堡相聚,她临走前曾再三叮嘱,有什么情况一定通知她。
从苏格兰到伦敦的最后一班夜航机已经起飞,私人飞机又租不到,结果戴安娜飞车600英里,于凌晨4点钟赶到医院。她握住艾瑞的手,不眠不休地守候了数小时。8月23日,艾瑞去世。戴安娜陪安吉拉一起念了主祷文后,体贴地先行走开,她想让这对挚友单独相处他们的最后时刻。
我们无法像戴安娜一样出色和伟大,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虽然并不一定彼此相识,还是应该尽量地传播美德,播种爱心。
乔香平毕业于晋东南幼师,毕业后本来是一名教师,却由于对陶瓷事业的热爱毅然放弃了当时十分吃香的职业,来到了一家小陶瓷厂当起了女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陶瓷厂的经济效益十分不好,面临着倒闭的危机,许多女工都下岗在家。看着朋友们一个个失业,她十分心酸,于是就自己凑钱开了一家陶瓷厂,招募了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共80人,自己当上了董事长。
创业是艰辛的,但是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她硬是撑了过来,企业逐渐有了起色。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致富之路,2007年的时候,她又开设陶瓷厂二期工程,先后吸纳了300多名农民工就业。
现在,她的员工已经有600多人,其中的85%为农村的女性,她一直将她们当成姐妹对待,经常和她们一起吃饭、工作、逛街,为农民群众的致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她还支持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利用重金购买了节能设备,她的企业被评为“绿色等级企业”。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她也不忘记回报社会,先后为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捐助了金钱和物资达到了8万余元。她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感动晋城人物”、“晋城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展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兴企业家的风采。
乔香平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为农民工创造了财富。为了节约社会的资源、保护环境,她不惜重金买来节能减排设备,事业成功之后又为贫穷的弱者捐助了大量的财物。她不仅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反而为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社会也因此授予她“感动人物”的称号。
荣誉称号并不重要,但是因帮助别人而所获得的尊敬和快乐,却是其他任何事情取代不了的。因此,作为女人,不仅要爱自己、爱他人,更要用大爱爱这个社会。当我们为他人、为社会谋得幸福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