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19

第19章 喧闹而无声的文化时代

在“文化膜”的覆盖之下,文学原创力和时代原创力一样,处在同步衰减中

作品是不能“制作”的,创新才是作品的生命之泉

文学要反映当前时代,但第一线的人群中暂时还没产生大家,这是个悖论

艺术创作和市场的最佳状态是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最好的作品开始往往是孤独的,由小众慢慢走向大众

当前文艺评论有边缘化的趋势,说白点,评论家不过是文艺晚会上的一个伴舞

时代之问

喧闹而无声的文化时代

2010年,肖云儒150余万字的《雩山》书系出版发行,这套书辑录了他近10年来的文化论文、人文谈话、文艺评论和散文随笔,而肖云儒也步入了70岁高龄。

身在书阁,却时时体察着身外世界;作为文艺评论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思考力。肖云儒认为,评论家要走出书斋和会场,要改变将书本和圈内研讨作为主要思考资源采集地的状态,真正地投身到时代生活中去。

他认为,解读生活,解读各种最新的社会现象,解读各种最新的人群,收集与各种最新的社会、文化、心理相关的生活信息,是评论家最重要的任务。这才是最丰厚的思考资源。

记者:作为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您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作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肖云儒:近一时期,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出现? 为什么创作上不去?这跟当前的时代环境与传统创作心态存在差距有关。像剧本、小说的创作,需要安静,需要磨,需要慢,需要从细处着眼入手,慢慢品味、琢磨、开掘,精益求精地去表现,需要丰盈的自身经历和个人化的心理感受。这才是创作最好的境界。

这种好的心态有时和当下常见的氛围不一致。当下强调动感、宏大、一掠而过。作家安静不下来,容易像追求GDP一样追求数量。很多作家一年一部长篇,几天不见报就急了,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

我写过一篇长文分析当下文化心理,认为“这是一个喧闹而无声的文化时代”。社会实践可以喧闹,但社会心理,尤其是创作心理需要安宁,这是时代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陈忠实写《白鹿原》是离开城里,离开机关,躲到乡下用了6年写出来的。他要是成天当主席、坐机关,恐怕写不出来,写出来也不会有现在这么沉甸甸的分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投入劳动少但回报大,而作家辛苦耕耘、孤独求胜,回报却很少。虽然回报多少影响不了甘为文学献身的大作家,但绝对会影响一般作家的文学态度。有的作家改行下海,用更直接的方式赚钱,有的作家给各行业写吹捧报告文学,分一杯小羹,这样怎么能出好作品?作家这个群体,质与量越来越萎缩。底座越来越小,如何能众中选好,好中拔优?

从领导部门来说,应该理解创作这种精神劳动的特殊性、个人性和美学规律,给作家提供条件与环境,让他们能够孤独和安宁,静心创作。不能急功近利,一年统计一次收成,追求“文艺GDP”。现在一些省市的文艺发展都要订计划,下任务,定目标,要得多少奖,上多少次“央一黄”(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此作为主管部门的政绩,这并不符合创作规律。为官一任只有5年、10年,而老作家柳青说:“文学60年一个单元”,极言创作不能急功近利。

记者:您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

肖云儒: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膜”(尤其是“传媒文化膜”)遍在性覆盖的时代,在这种覆盖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很难走出传媒的诱导和误导。由于人人都生存在“文化膜”的不间歇反馈中,极不利于当代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学原创力和时代原创力一样,处在同步衰减中。现在文艺界抄袭、剽窃的现象越来越多,有一些是道德问题,有一些则是“文化膜”覆盖中的信息重复传递和交叠造成的。

在“文化膜”时代,作家、艺术家内心的个别性、私密性、亲历性经验和记忆越来越少,都是“膜生存”中他者经验和类像经验的叠加。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亲历性的创作资源枯竭,创新和突破成为无水之源。当然不只是创作,现代所有生命几乎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倡导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种倡导对精神产品尤其有意义。我一直反对文艺创作搞所谓的“大制作”,什么时候起,作品由创作变成了制作了呢?独创是文艺创作的生命,怎么能制作?制作把创作变成了一种技术性行为。

记者:作为评论家,您常常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用更深邃的洞察力来透视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请您谈一谈文艺界当前的弊病主要是什么?

肖云儒:文学艺术界为什么出不了大家?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评论界的小话语语境、鸡零狗碎的东西太多了。评论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是从社会思想与文化审美大坐标介入文学的一个群体。评论家不能只谈技巧、技术,尤其是脱离内容,脱离读者,脱离民族文化,奢谈西方各种时尚观念,而对议论、探究、思考时代生活却缺乏热情,形不成浓烈的氛围。现在的评论家大都关在大学、研究所的围墙里,实际上是脱离时代的,他们对时代生活不能说有透辟的感受和理解,故而只能避而不谈或言不及义。评论家、作家视野里只有小东西、小痛痒怎么行?

我想要说的是,评论家不要过多地给作家谈方法、技巧,而要更多地谈时代生活新走向、谈文化心理新趋势、谈人性人情的新变迁。这才是评论的主要职责,才能与作家思考的角度区别开来,对创作起到一种深层的参照作用。评论家与作家,文化关注不能完全重叠,你只给作家谈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技巧方法,只局限在艺术圈子里,长久下去,文艺界便陷入了小格局、小胸襟。

目前,评论界少有人、更少有群体,鲜明地追求以探索时代为己任。在这个时代,人的性格、品质是什么?人的命运与情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新生人群、底层人群内心的呼唤是什么?中国形象又到底是什么?整个文艺界都缺乏真切而深刻的探究。理解时代、打开时代、思考时代和议论时代的风气远未形成。那些不去思考、开掘时代生活的文艺家,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技巧的重复,而很难是艺术的创造。

记者:根据当前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引导和培养能写出反映当前时代精神的作品和作家?

肖云儒:一个作家实力的形成和显示,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所以现在已经知名的作家,大都属于上一代人。文学要反映当前时代,但现时代第一线的人群中却又暂时还没有产生大作家。这是一个悖论。作家的培养和时代的发展不同步,上一代作家写当下生活又难于写好,创作主体和生活客体永远有距离上的错位。这就像王蒙、王安忆、陈忠实很难写好、也不能要求他们去写高速公路,而能写高速公路的人当前还正在高速路上埋头工作一样。

要花大力气去发现不同生活群体、尤其是新生活群体中的新作家,农民工中间的、灾变事件中的、金融资本家中的、网络媒体中的新作家。真正能写好新生活的作家,最有可能在新生活的实践者中出现,在对新生活有切身体验的人群中出现。要热心于发现和组织他们中的文学队伍。

此外,还要在网络写手中引导、培养和选拔一批青年作家,不能歧视这些作家。人人都有起根发苗的阶段,要平等、善意地培养他们。现在网络作家参加作协或得奖都会成为新闻,这实际上反映了心理上的歧视。要发现和时代生活同步的文艺家,比如,街舞有很多很好的动作,舞蹈家可以去采风、去学习,作家当然也可以这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代言人。作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文化时代,跨时代写作当然可以,但真的很艰难。

记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日渐高涨,我们如何做到既能把握艺术创作规律、又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肖云儒:过去的文化传播链条有三个节点:作者、传播者和受众。现在不一样了,经纪人、策划人从创作开始就介入,贯穿全过程。他们的坐标是从市场出发,这种坐标极有可能 “绑架”作者。比如,一些电影都完成了,往往还会发生投资的老板要求电影改名、加戏,以增加卖点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创作与产业的关系。

在当下的文化传播链中,策划人、经纪人、作者、传播者和受众,五大因素互相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需要更大的自主权,需要坚守艺术创作规律。有些艺术门类可能好一些,但影视和戏剧被市场绑架的现象比比皆是,影、视、剧的编剧严重边缘化,甚至很难算进主创人员。导演、演员如雷贯耳,不知编剧何许人也。

艺术创作有规律,市场也有规律,他们最佳的状态就是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不能让市场规律吃掉艺术规律。作家最怕在强制下写作,这让他们没有激情。

最好的作品开始都是孤独的,由小众慢慢走向大众,《红楼梦》就是这样。不能单纯以当下的收视率、发行量来衡量作品,宽容的市场既要容纳大发行量的作品,也要容纳小发行量的作品。作者的报酬不能只以发行量衡量,还要按质量确定。

现在有一种文学规律被影视剧规律强迫的趋势。不能以可否改编成为电视剧来衡量作品的质量。最好的作品往往很难改编为好的电视剧,像鲁迅、张炜、史铁生的小说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要重视那些不能改编为电视剧的好作品。这些问题都属于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对文学的强制性影响,要重视文学作者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意识。

记者:陕西文学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您对陕西文学艺术的发展现状怎么看?

肖云儒:可以说,陕西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面军,许多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硬通货”、“不动产”。文学陕军在中国文坛具有独特的地位。黄土地为作家提供了丰富厚重的创作土壤,对这样一块土地,陕西作家需要更好更深地梳理开掘,并且用一种非常文学的方法来传播它。

从柳青、杜鹏程开始,到路遥,再到陈忠实、贾平凹,陕西作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像秦川牛一样从事创作劳动。最典型的就是柳青,他的创作水平根源于他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也根植于他以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到基层体验生活。他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是生活的当事人。他在作品中剖析了一个村庄,自己也和村干部和村民融为一体。他通过参与最普通的农村劳动和日常生活,去感受整个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尽管那一段历史有待更科学的评价,他的文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陕西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一些特点,比如个体创作力比较旺盛,但转化为群体艺术生产力的能力和群体影响力的能力比较差;陕西宣传作家个人多,怎么把他们的影响变成陕西文学的同群效应和组合资源,稍显不够。这是陕西创作群体文化力发展不够的主要原因,与上海、湖南、东北相比,显出了差距。

记者:以一个文艺评论家的眼光来看,当前中国的文艺评论怎么样?

肖云儒:当前文艺评论有边缘化的趋势。评论家的优劣竟然常常要由作家说了算,竟然是由作家的喜好来定位评论家的价值。评论家反倒要由作家“提携”,他的水平、知名度取决于和作家的关系。作家一般知名度大,作家看重你,你才能出名,甚至出现了大腕作家豢养评论家的可悲现象。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造成这一怪现象的原因,一是有些评论家奉行犬儒主义,他们看作家的脸色而生存;二是被利益弄得边缘化,评论家都拿了红包,吃了饭,谈什么批评?三是受某些负面价值观影响,如处理人际关系一味“和为贵”。这些都使得文艺评论丧失战斗力,变得庸俗化了。

现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应该给评论家更大的精神自由。我觉得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思想解放,应该是思想家、评论家走在前面开路探路。新路就是另辟新径,就是思路和方法与老路不同。文艺评论界没有不同的声音是不正常的,不利发展。

同时要允许大家说不同的、尖锐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但是善意的意见。领导应该这样,社会也应该这样。但现在的媒体动辄大惊小怪,把正常批评当成异常的事端,渲染、作秀。

文艺评论被边缘化,社会环境要负更大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但现在中国只接纳后者了。其实前者才是最大最深刻的忠诚,要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

记者:您前面提到当前的文艺评论被边缘化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肖云儒:最关键的是要重建批评家的人格力量。批评家拿红包,说捧场话,当然会被作家们看不起。现在缺乏真正的大批评家。真正的评论家应该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来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创作全局和作家队伍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引领打动有责任的作家的心灵,给他以启示。而当前,恕我说直白一点,评论家不过是文艺晚会上的一个伴舞。

同时,批评队伍也应该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应该展开争论,现在学术争鸣太少。争论才可能深入到社会和文学的最深层次中去,争论越激烈,往往越有深度,人们也越关注,对作家评论家双方都有益。

另外,批评文章稿费太低,酬劳严重不符,使得评论家和作家在经济上不平等,也影响评论家队伍的稳定。评论给作品增加了大量附加值,理应该得到相应的高报酬,从利益机制上应该大幅度调整。

记者:您曾担任陕西省文联的领导职务,请问文艺群团如何才能在繁荣一方文化中充分发挥作用?

肖云儒:要真正发挥文艺群团的作用、作协和文联的作用,就涉及了体制问题。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党、政、群不分,作协和文联需要具备更有“群”字特点的、更独立的功能。

首先,文联和作协在文艺界要真正行使组织、联络、服务职能,能够对艺术家有切实的帮助,为艺术家争取权利利益,否则就可能变成衙门。其次,在这个领域要有更大的宽容,探讨、争鸣、试验、创新都还需要有更大的空间。三是要有评奖机制等等,树立专业威望。总之要真正发挥文艺群团的作用就需要改革,从体制上理顺关系。

记者:怎样理顺文艺群团的关系,能具体谈谈您的建议吗?

肖云儒:关于理顺关系,首先党、政、群功能应该明确界定,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要分清楚。其次是要给予与责任相匹配的权力,如要抓创作,要评奖、要扶持大作品,就应该把相应的权力,例如创作基金的审批管理等等放权给文联。此外,还应该具备在法律、舆论、道德多个层面的权益保障机制。

文联可以做很多事,可以联络、协调所有的艺术门类。只有体制上关系理顺了,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门才能集中精力做好大事情,如社会文化、文化市场的管理。党委宣传部门也就可能集中力量思考大政方针问题。不要都抢着专抓钱抓项目,抓那些有利益背景的事。这些事从来不愁没人管,现在我们缺少的恰恰是战略性的思考和策划。记者:陈忠实先生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您所熟悉的陕西作家。作为评论家,您对他的创作思想也有过深入的研究,能为我们概略评述一下吗?

肖云儒:陈忠实作为当代作家的优秀代表,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创作思想体系。我想将他的创作思想大致分五个方面来表述:

一是文学功能层面,他的创作是从更看重历史与现实的感知,渐渐转化为更看重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他用艺术实践宣告,文学要反映生活,更要传达生命。

二是作家人格层面,他主张在急剧变化的时代生活面前,作家要保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活力以及人格上的独立性。陈忠实具有“捍卫自己明白了的东西”的可贵勇气。

三是艺术创新层面,陈忠实永远在不停地探索、突破,终于自成一家,完成了有别于所有人的、自己的艺术体系。

四是文学形式层面,他赋予意识到的历史以现实的内容,并选准最恰当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他所说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五是人物塑造层面,他把辛勤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绣体文化心理,以人格群象铸造在这块土地上。

陈忠实文学创作的思路、观念以及实践都凝聚在“文学依然神圣”这一具有碑载意义的文学口号之下。

肖云儒小传

肖云儒,祖籍四川广安,1940年生于江西,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研究员,历任《陕西日报》文艺部记者,陕西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评论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撰著出版理论、评论及散文集有《中国西部文学论》、《民族文化结构论》、《八十年代文艺论》、《独得之美》、《独步岚楼》、《撩开人生的帷幕》、《当代文坛百人》、《黑色浮沉》、《美》,以及280万字的西部文化研究专著《对视》书系五卷本,150万字的《雩山》书系四卷本等。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广电部星光奖(两次)、陕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次)等17个省、部以上奖项。

同类推荐
  • 杨万里集

    杨万里集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
  • 幸福智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幸福智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本部中《翻译卷》为林徽因翻译作品《夜莺与玫瑰》,《诗歌卷》收录《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等52首诗歌,《戏剧卷》为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热门推荐
  • TF之只因遇见你

    TF之只因遇见你

    她,一个手上沾满血的人,却因遇见了tfboys而改变,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这是作者的QQ:1849811477
  •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绝代毒医倾天下

    绝代毒医倾天下

    当她变成“她”的时候,也是这天下,这乱世风云再起的时候。前一世的她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情的存在,在异世她才体会到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家。本不信感情,他却步步靠近……
  • 一个让我深爱的女孩

    一个让我深爱的女孩

    在我12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她是刚从其他学校转学而来的
  • 欧布斯奥特曼

    欧布斯奥特曼

    风萧萧兮易水寒,一飞变身奥特曼。暴打怪兽不是梦,我的理想是情圣。QQ群:五一三一四零二五四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傲娇夫人:殿下,来咚

    傲娇夫人:殿下,来咚

    “夫人,有人给殿下写情书。”“夫人,有人给殿下抛媚眼。”“夫人,她们莫名其妙掉河里了。”“夫人……”“靠!可恶!”某女袖子一撸,忍无可忍。她气呼呼的找上门,把他逼到墙角:“你懂不懂得怜香惜玉?”“哦?”某男反身把她按在床上,眸光暧昧:“昨夜,我没对夫人怜香惜玉?”
  • 王俊凯:你好,旧人

    王俊凯:你好,旧人

    本文是继《王俊凯:深爱》反正,坏人我都做了把安慰你的机会都给了别人紧要关头迷失的黑夜骂醒你的还是我救你出来的还是我而你却只记得那个甜言蜜语的人
  • 初啼唯柳:嗜血庶女十三岁

    初啼唯柳:嗜血庶女十三岁

    一出生便被冠上克双亲之名,母亲难产而死。父亲还想多活几年?所以就把她送到外公家抚养?再次回来,以为是父亲回心转意。谁料到只是要她代替自己的才女二姐,嫁给母亲是丫鬟出生的七皇子。二姐颜美如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注定要成为太子妃?呵呵,那她颜初啼还偏不如了他们的心愿。没想到才貌双全的二姐竟然‘爱’上了一个落魄的穷书生。三姐也要嫁?可别忘记刚入府的那天的那一推之仇,会让你称心如意?且看她颜初啼如何玩转宫闱宅斗。
  • 超级农王

    超级农王

    平凡少年得神奇手链,特殊功能造就不一样的农场。奈何旁人觊觎,耍黑招,使阴谋,千方百计来陷害,独身少年处处遭到欺凌,他如何解脱?正义与邪恶之间他又如何选择?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且看独身的少年如何巧用妙计来一一击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且看平凡的少年如何成就一段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农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