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0500000018

第18章 木兰船(1)

溪船与沟船,就像母亲木兰溪膝下的一对孪生兄弟,自从哇哇坠地之日起,便与母亲河的子民们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在千年的时光里,这一对兄弟,无声无息地为母亲河的子民们,承担起了繁重的各种劳务,默默地为莆阳大地的繁荣昌盛无私地奉献着。

世上,有水就有船,船却各不同。泸沽湖的船,至今是独木舟;绍兴的船,仍然是手脚并用的乌篷船;黄河上不少河段的船,却是漂行的羊皮筏子……就如小小的一条木兰溪,自古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船。在仙游至莆田的河道上行驶的船,称为“溪船”;在南北洋水系上穿梭的船,谓之“沟船”。溪船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与戴云山隆起的同时,沿着东南走向的余脉,造物主顺势辟出了一条断裂带,于是,有了木兰溪中游的河道。也因此,这一段漫漫的河道,多依山就势,河床全为花岗岩基础。虽坡度不大,却弯多滩多,水道深浅不一,宽窄差别很大。水流往往依河床跌落幅度,或湍急奔涌,或舒缓深碧,“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沿河大大小小的弯道,更是被水流推涌出许许多多鹅卵石与沙砾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浅滩,这些浅滩又随着季节的更替、水流的变化,而经常改变着形状与位置,“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木兰溪中游的河道,总是充满着奇特、充满着变数。

要造出怎样的船舶,以适应这样的河道?

要具备怎样的技艺,才能在这样的河道行船?

《世本》上说,古者观落叶以为舟。莆田的先民们自然不是看见落叶掉在水面上,浮而不沉,才悟到船的原理。先民们从中原南渡,辗转颠沛,一路下来,诸多见识,怎会不知造船?只是原先所熟知的各种船形,没有一种能适用于这样奇特的河道。先民们,不知绞尽了多少的脑汁,不知经历了多少的尝试与失败,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努力与累积,才终于因地因势,研造出能在这样的河道上顺利行驶的独特的船只。大概因为木兰溪名称的缘故,先民们把这种船只亲切地叫做“溪船”。

溪船的外形,极似农耕时期挨家挨户织布机上的梭子。两头尖尖,长长的身子,平平的底,整船对称,看不出哪是头哪是尾,船上盖着两三张可移合的竹编篷。溪船以杉木、松木、樟木、毛竹等材料建造。樟木多作龙骨,杉木(偶尔也用松木,因松木比重大,影响船载重量)作船体,毛竹则破成长长的竹片条,围钉在船的外壳,用以保护船体。这样选材,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可说是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杰作。因为莆仙山区本就盛产这些材料,随手可取,物美价廉。选竹子作船体的防护层,更是一种独创。应该是先民考虑到沿河浅滩多,竹子滑溜溜的,既柔韧耐磨,又可减少阻力,便于过滩,也便于维修,一发现损坏的竹片条,即马上更换,快速方便。钉在船底的竹片条,特别讲究,一般总是选用一条或两条便可从船头直拉到船尾的长材拼合。这些围钉在外壳上的竹片条,在向船的两头延伸时,会被削得越来越窄。总有几根关键的竹片条,要汇伸到船的两头,然后与船两头的木料一起,被固扎成从粗到细的角型流线体,成为船的尖尖的两头。船体多以桐油刷漆,以桐油灰勾缝。这样的溪船,丰水期载重可在3000公斤上下,枯水期在1500公斤左右。仙游到莆田,顺流而下,一般只需3-5小时;逆流而上,则要20多小时,还得结成船队,相互合作,上滩时船工涉入水中,推、抬船身前行,或边撑船,边张帆,边在岸上拉纤,以让船身前进。

溪船诞生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查,可以推断,应在木兰陂建成之后。木兰陂修建之前,感潮河段直达仙游林陂,快逼近仙游城关了,溪船是不适合在这样江海交汇的河道上行驶的。木兰陂的修建,把木兰溪中游河道与南北洋四通八达的水系,完全连成了一体,发展内河运输,有了可靠的基础。那个时期的莆仙陆上道路,基本顺着木兰溪岸线通行,中间还隔着几座山,道路崎岖,山道弯弯,交通十分不便。货物的交流完全靠人扛肩挑,骡马驮运,人员的往来也十分辛苦。因此,发展内河运输有着迫切的需要和强劲的动力。这个时期,木兰溪的航运情况,记载虽已失传,但从后世的发展盛况,仍足可看出前朝的端倪、前朝对后世的影响和前后的传承。

仙游县志说:“元、明时期,木兰溪已有航运业。清康熙二十年(1681),溪运兴盛。清末,木兰溪已成为莆、仙之间重要交通运输线。”没有宋后期的基础,元、明溪运不可能成长为一业。明代进士郑洛书诗云:“兰溪归路晚,乃棹声喧。”时间已经很晚了,兰溪上仍然棹声喧闹。显然,若是白天,来往的船只,应该更是多多了。清时邑人、兰州知府郑王臣也诗曰:“木兰溪里木兰舟,长向陂头泛棹游。”“昨夜桃花春涨满,溪船衔尾下南洋。”诗人看到的是,溪船一艘接着一艘,从陂头的澜桥下驶向南洋,足见当时溪运之盛。

抗日战争时期,公路被破坏,木兰溪中游沿线的货物、人流主要靠溪船运输,是现代溪运的鼎盛期。仙游县志记载,那时,“会仙、龙腾、坝下、昆头、石马、义店、昌山、杉尾、仙溪等村均置有溪船,多者二三十艘,少者两三艘”。若加上莆田各地购置的溪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木兰溪上行驶的溪船,真正是盛极一时,足可“衔尾”莆仙间。上中间还隔着几座山,道路崎岖,山道弯弯,交通十分不便。货物的交流完全靠人扛肩挑,骡马驮运,人员的往来也十分辛苦。因此,发展内河运输有着迫切的需要和强劲的动力。这个时期,木兰溪的航运情况,记载虽已失传,但从后世的发展盛况,仍足可看出前朝的端倪、前朝对后世的影响和前后的传承。

仙游县志说:“元、明时期,木兰溪已有航运业。清康熙二十年(1681),溪运兴盛。清末,木兰溪已成为莆、仙之间重要交通运输线。”没有宋后期的基础,元、明溪运不可能成长为一业。明代进士郑洛书诗云:“兰溪归路晚,乃棹声喧。”时间已经很晚了,兰溪上仍然棹声喧闹。显然,若是白天,来往的船只,应该更是多多了。清时邑人、兰州知府郑王臣也诗曰:“木兰溪里木兰舟,长向陂头泛棹游。”“昨夜桃花春涨满,溪船衔尾下南洋。”诗人看到的是,溪船一艘接着一艘,从陂头的澜桥下驶向南洋,足见当时溪运之盛。

抗日战争时期,公路被破坏,木兰溪中游沿线的货物、人流主要靠溪船运输,是现代溪运的鼎盛期。仙游县志记载,那时,“会仙、龙腾、坝下、昆头、石马、义店、昌山、杉尾、仙溪等村均置有溪船,多者二三十艘,少者两三艘”。若加上莆田各地购置的溪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木兰溪上行驶的溪船,真正是盛极一时,足可“衔尾”莆仙间。上一代人,每每忆起抗战时从仙游下莆田,总是众口一词:“从仙游南门上溪船,半天就到莆田天九湾、水关头。”那时,福建省驿运管理处涵江办事处还在仙游南门设立溪船驿运站,专司船只编号,分队管理,组织运输,结算运费。

同类推荐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本书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介绍,分为文学名著篇、美术雕塑篇、音乐歌剧篇、历史遗迹篇、节日风俗篇、饮食文化篇、饮食文化篇。
热门推荐
  • 妖恋

    妖恋

    一剪红烛孤影照,思悠悠,恨幽幽。梦到醒时,花落满地。原以为就此孤独终老,却没想到他辗转寻来,暮色萧萧。命该绝,魂不灭,渡越千年,阴阳难续。再回首,一声叹,江南烟雨,绵绵如丝,泪红妆,念君往。
  • 棋决天下

    棋决天下

    机甲没落的年代,博弈时代来临,棋斗士横空出世。当天下大势化为一场场棋局,人生如棋,人入棋局,征战沙场。“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行动虽缓,但可曾见我后退一步!”“人生如棋,我愿为車,天下纵横踏于足!”“人生如棋,我愿为帅,坐卧中军帐,指点天下兵马。”“……”“天下若为棋,我愿化为兵卒,以一兵之力,兵行天下!”无悔坐看天下大势道,“我要下不后悔的棋!”
  • 如净禅师语录

    如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空纪年

    星空纪年

    这是史诗,这是歌剧,这是命运,这是战争,如何能在星空之中追随自己的心,在这无限大的世界中随意畅游,与命运抗争,与世界为敌,只为了自己。
  • 灵界大帝

    灵界大帝

    这是一个修灵的世界。灵界初开,万物繁衍,人魔妖并存于世,然,四方神器,横空出世,魔族掀起了远古浩劫的开始,同时也拉开了一个惊天阴谋的序幕。一个少年,自绝地森林而出,也开始了他的传奇。
  • 霸道长生

    霸道长生

    一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宅男,如何在新的世界追求长生?看现代宅男如何凭借一双肉掌,在长生的道路上会尽天下英豪,追逐梦想。
  • 泯城

    泯城

    妖怪,人类,和传说中“天圆地方”的世界观。这些或许只存在于过去,又或许——存在于未来。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有人试图揭开一个早已不被当代人类社会所认同的事实,却意外猝死郊外......来自烟雨城的使者,东区开店的人类女子,不明身份的妖怪访客......一起事件引发的种种异想,联系到两年前,甚至更久远的记忆,将逐渐揭开故事背后的脉络......而真正的幕后黑手还并没有出现......
  • 世隔绝生人勿进:尸啸鬼嚎

    世隔绝生人勿进:尸啸鬼嚎

    本文:【本文纯属虚构,切勿模仿】不喜者请点右上角叉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穿越文,没有似仙的背景,没有美妙的诗词歌赋.....当很冷很淡定的她遇上了很妖很魅却又很呆的他,生死存亡的交易对命运的向往。他们的故事很简单却又耐人寻味。哭过之后,携手共缠绵.....是你惹了我,既然回不去,那就让我灭了你.....他笑着说:“也只有她不是吗?”
  • 轻重甲

    轻重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鬼行尸——大明海贼风云

    海鬼行尸——大明海贼风云

    大海之上,波涛汹涌,凶险至极,无数船只在各种不知名的危险海域丧命,那些对海上不熟悉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葬身大海!然而海上也是黄金珠宝财富遍地的地方,无数沿海人冒着杀头罪名下海做了海贼。东洋、南洋海面上活跃着“净海王”、四大家族、扶桑国、占城国以及西方而来的佛郎机海盗团伙,然而决定性的力量一直都是大明水师以及他们的傀儡——龙旗海盗。这是个波云诡谲的世界,海水之下,荒岛之中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可怕的生物,有吸人血的血蝉子,有迷人心性的噬魂峰,有恶心恐怖的破尸虫,最令海上人害怕的还是人鱼海鬼以及漂浮在木舟中的行尸!如果倒霉碰到阴沉木鬼船,那只能生死由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