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和李强是大学同学,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在学校也都是优秀的学生。大学毕业以后,俩人分别进了不同的企业上班。虽然还在同一个城市,可俩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联系越来越少,一年多后俩人连个电话都很少通了。
又过了两年多,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俩人不期而遇,互相埋怨了一番之后聊起了彼此的工作。王君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型电器公司的部门主管,月收入过万,很得领导的器重和赏识。而李强却还是公司里的一般职员,每月领三千多元的薪水,过着朝九晚五的单调生活,现在满脑子想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机会跳槽。
在这几年里,两个人都有过跳槽的经历,王君跳了三次,李强也跳了三次。可结果为什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呢?
王君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卖电器的企业做销售代理,在工作中他勤学好问,很快就掌握了销售技巧,成了卖场一名不错的销售员;干了一年多,他选择跳槽去了一家规模更大的电器连锁店做组长;又干了将近两年,某国内外知名的电器生产商招人,他凭着自己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能力,成功跳槽到该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当上了销售部门的主管。
而李强的跳槽则不同,毕业后他先去了一家卖电讯器材的公司做销售员;后来觉得干这一行没什么前途,每个月挣的钱还不够生活,于是跳槽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管;没干两年,同样的难题依旧摆在他面前,于是他又一次跳槽,去了一家生产企业做办公室文员。
从王君和李强的跳槽经历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王君虽然也在跳槽,可他一直都在从事自己熟悉的电器销售行业,而且之所以跳槽,也是为了跳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上去。李强则不同,他先做电讯器材的销售员,后来去干网管,最后又当了文员。连着跳了三次槽,连着换了三个行业,三个岗位,结果只能从事低岗位的工作。
跳槽是简单,就两个字。可是跳槽这一行为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这就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优势。我们选择挪动,选择跳槽,想换一个环境,不但是为了活着,而是要活得更好。可是怎么挪?往哪里挪?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因此,跳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反而更应该是一种有“预谋”的行为。
在职场上,一定要养成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不然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而大多都只是在做一件事——四处碰壁。只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推崇简单生活、简单工作,于是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无须费什么脑细胞,不然就是人为地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其实不然,推崇简单是没错,但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可以去简单处理。人为什么要长脑子,就是用来思考的,不用的话就相当于浪费,而最终受伤的必定是自己。
陈勋是北京某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2006年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民营高新科技公司,专门做研发工作,月薪7000多元。每当节假日的时候,他总喜欢和几个同学聚一聚,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一毕业就能找到这么一份高薪的工作,而陈勋也从不吝啬,每次都是他买单。
两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陈勋突然当众宣布:“我已经辞职了。”同学们都很诧异,追问他为什么要跳槽?
原来,陈勋在一次工作中出现疏忽,被老总训斥了一顿,而他也在一气之下,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对此,陈勋愤愤地说:“好歹我也是名校毕业生,专业好,能力强,也积攒了不少工作经验,干嘛还非要在那家私营企业里受罪。这回我非外企不找,薪资待遇也要比现在高!”
可是在他投递简历之后,随后陆续有的回音,证明了一件事:确如陈勋所认为的,他是一个抢手的人才。简历发出去,很快就有了回音。但绝大多数用人企业能给他的薪资待遇也就是四五千元,不但比不上他跳槽之前的薪水,跟他的理想薪金更是相距甚远。
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陈勋只好在家“待业”。两个月后,情形依然如此,陈勋只好无奈地选择了一家合资公司。上班后不久,他发现在这家公司工作,不但薪水低,工作压力还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所长在这里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于是没有待多长时间,陈勋再一次选择了跳槽。
在接下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陈勋一直在投简历与跳槽之间徘徊着,连着换了三家公司。对于一个从事高新技术的人才来说,频繁地跳槽和换公司,带给他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取得任何新的科研成果,为此他非常苦恼。
温馨提示
我们不提倡做人做事太过于用心机,每走一步都像下棋似的计算好了才落子。人生苦短,就这么几十年,没必要自己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可是我们同样也反对遇事不爱动脑筋,想起什么是什么。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使我们少受累,反而会让我们吃更多的苦。
有人听了大概会说:怎么这么麻烦,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对,还让不让人活了!其实不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为该发愁的问题发愁。可什么是应该的,什么又是不应该的呢?
这确实是个难题。所以做人一定要“持中”,就是不左也不右,因为或左或右都会让人走极端,而走极端是最不理智的,也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持中”则不然,可以避免我们走上极端,而且人只有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才会思虑清晰、看得长远,也才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持着这一观点,我们再来说跳槽。在跳槽时,人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考虑得太少,想跳就跳,结果跳了还不如不跳;考虑得太多,想跳没跳,最终丧失了跳槽的最佳时机。所以做人最难的一点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
在职场中,跳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要不要跳槽?到底多久才该换工作?该怎么跳才能越跳越高?其实有关此类的问题,都说明了一件事:跳槽是一件有“预谋”的事,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琢磨的。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上“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