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过去了,过的这个年是吃好也喝好了,年后到种田地还得一段时间,也还不到雨季还可以出去做点事做,年后就不去做强盗了。杨立春去和村里的老人商谈过几次也没有得到解决的办法,反正村里是没有什么好营生,这时代交通不便,什么都缺。看着村里的年轻人每天都无所事事,只好和村里人商议是不是到远处去看看,家里缺什么可以买回来,如果量多也可以卖给别的村需要的人,这样不就把生意做成了吗。老人也没有人去过太远的地方,也没办法拿主意,这事杨立春又发挥一下先知,这次就把定目标定为去省城,路途太遥远不适合老人行动,就组一队年轻人去,再加几个身体好的中年人就成。
过了元宵节后这次的队伍就出发了,因为没有什么危险性,还有就是出去扩宽眼界长见识,除了有5个年龄大的带队,其余都是年轻人,村子里的年轻小伙都走了2/3。这个队伍也达到了50多人,这次杨一龙也随队出发,和杨立春两人带了3匹马,一匹专驮运东西。杨立春和杨老人以金抵押拿了900俩银子,其中500是银票,这次都带在身上了,去就是准备花钱买东西的。路上安全到是不怎么担心,好多人都带着枪,再加上人也不少。刚出发时大伙的兴致还是很高的,可这年代没有通公路,走的都是马道山路,虽然一路上风景都还不错,时间长了就都烦了。村里人都没有去过省城,杨立春去过但那是百年后坐车去的,这一路上也只能是照着大方向走,路上见人就问路,这样子才不至于走错路。
在没有走错过路的情况下,到省城也是22天后的事情了,这一路走来还是轻装上路,路上都没有什么耽搁。这没有路还真是不方便,说要致富先修路还真没有错,以前看着架桥就过去的地方,现在骑马都得走半天,滇西的山路就是典型的望山跑死马。一路上杨立春的感觉就是大家都还很穷,人口也还不是太多。进了省城杨立春也不敢到处走了,和记忆中的没有一点能对上的地方。首先是还有那种古代的城墙,进出都得经过城门洞,城里边的房子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多数的砖瓦房也就两层。按原计划要在这里呆15天,进城就打听哪里能住店,其实进去在城门边不远就有大车店,里边能吃能住还帮喂马。安顿好杨立春就要出去看看现在的省城,人太多也就分开行动,有要去看去玩的,也有累了要休息的。
这随便转转就穿城而过了,现在这地方还没有后来的县城面积大呢。转一圈回来也就对这个时候的省城有了最初的了解,以后比这大十倍面积的省城杨立春可是呆了4年。这新鲜劲过去就得好好想想这次来的目的,其实杨立春最想买的是枪,买一支好步枪,能带枪的年代有枪也对自身的安全有保障,再说枪对男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的大。其余的食盐,布匹的东西都交给懂行的大人去办,杨立春就带着几个人满城转着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的也买点带回去,只要是需要的和价格合适的都买点,反正这次出来带了10多匹马来运东西的。
这一天杨立春和小伙伴们正在街道上转悠,看到远处走来一个老外,这个地方外国人还是很少的,杨立春就想着问问这个老外也没有枪,大清朝是造不出什么好枪了,还是问问外国人吧。走过去就对老外说HELLO,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看样子是欧美人不错的。除了这HELLO外杨立春也不会别的,虽然学过可也整不出几句。还好人家带着翻译,杨立春就问他有没有枪,还比划了一下,翻译和他谈了几句后回答说是有的,有就得好好谈谈,在马路上是谈不成的,就找了一家茶楼去谈。
翻译说老外是德国人,叫什么杨立春才不管呢,只要他有枪就好。说是来中国做生意的,来这里是来考察市场,要杨立春来说这家伙就是个军火贩子好吧,德国人一边说着中国是什么黄活论,一边往中国卖军火,还干得比别人更快更狠,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祸害才对。跟杨立春一起的小伙伴们是第一次见到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都像看动物园里的大猩猩似的盯着看,这一会儿都跟在后当跟班呢。到茶楼后双方正式开谈,一边有枪一边想要货,还真不好谈,杨立春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枪支买卖价格如何,怕太急了对方抬价,就说自己只要10支加一定数量的子弹,主要还得先看看实物喜不喜欢。
德国人的货在城外仓库里,杨立春就回去叫上2个年纪大的一起去看看,枪杨立春是不知道什么牌子的,不过都还是新枪,翻译说是G98式步枪。看样子德国人也不敢多拿,还是在别的地方还有,这仓库也就上百条枪。最后谈成100两银子1支枪加1000发子弹,就这德国佬还一脸肉疼的样子,杨立春想这家伙最少赚了对半,转身可能都得笑成面瘫。杨立春几人都不会使这新枪,德国人还亲手教打了几枪,这枪就没有火药枪的后坐力大,声音也是脆响不是轰响,还真是一分银子一分货啊。最后杨立春还叫德国人下次准备几支狙击枪,自己要几支,这种步枪下次也会多买些。
才过去一个星期杨立春就把手上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枪买回来后大伙分去了4支,还留下5支得带回去销售。除枪外还买了些书,报纸,笔是买得最多的,把一家卖纸笔店的铅笔和钢笔都打包买完了,毛笔就不要了,墨水和墨条也买够量,还有其他的粉笔,尺子等学习用具都买了不少。这是要回去教村里的人读书认字,的先把大家的文化提高一点,这次出来的就没有人是识字的。在大山上的村里还好,进到城里就不一样了,店面招牌都不会看。回去就动员村里先把学校给办起来,给所有想识字的人一个学习的机会,以后会比不识字的人机会多得多,人生的命运也要从这改变,知识改变命运可不是空话。还有女孩子也得学习,和男的分开学也得学,没有人教亲自上阵都得办好这事,以后想混好枪杆子和笔杆子都要拿的起。
大家东西都买好后就往家赶,再晚就得进雨季了,到雨季行动不方便危险不说,人和马都受不了,回家都带着货走不快,走了28天才进村。这次买回来的东西可是种类齐全,花样繁多,许都东西就是老人都开了眼。最大的收获还是年轻人出去都长了见识,知道这个世界还是有许多新鲜事物事要去学校和了解的,回到家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还有杨立春的枪也很受欢迎,都还不够分的,杨立春每支枪也就加收5两的运费,钱也还是给杨老人保管。
忙完了分享好东西后,杨立春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杨老人说了,自己要在村里办学还得村里的老人支持。后来杨老人联系村里的人召开大会商议这事,杨立春说的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次出去的年轻人也现身说法,再说这也是好事。难就难在没有合适的人来教书,还有教女学生的更难找,最后是罗老先生出马,杨立春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不过都是义务教书,没有工资可拿。两人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没有教科书也只能这样先学着,学的好不好就看学的人怎么学了,总之什么时候都有学霸和学渣。村里拿出一套房子做学校,有3间大房间,中间留做老师办公用,两边房间一边男一边女,男班的大门向前开,女班的大门向后开,男女厕所也分开一边一个。课桌板凳和黑板让村里的木匠在做,杨立春还在想着怎么做粉笔,买回来的粉笔肯定用不长,知道粉笔是石灰做的,就是不知道要怎么做,还问过老人,也和年轻人商量过,都还没有好方法。这几天村里正农忙,忙好就可以开学上课,雨季没什么事刚好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