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春走在老县城的街道上,看到人也不是很多,想到今天应该不是赶大集的日子,要是赶集人是很多的,附近的乡邻都会来买卖东西。得问问人什么时候赶集,就问这大哥吧。
大哥:哪天赶街天呀?
大哥说:后天
谢谢大哥啊!
这还有两天呢,得等村里人来赶集再一起回去,这两天先在这找地方呆两天。
这时的街道随便一眼就望到头了,不是赶集日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这最近一段时间首要解决的是个人温饱问题,就现在的杨立春来说这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件,没有手艺也没有力气去做工赚钱养活自己,想想活得好悲催啊,还没有什么好方法自己找到吃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只好去讨饭吃了。
讨饭就讨饭吧,赶紧行动,不然等下饿了都没力气走路了。先看看街道两边哪有合适的目标,走了一段路后看到路边有个小店面好像是卖对联的,店里的老先生有股子书卷气,是个老学究,去问他时间应该能明白。
老爷爷:请问今年是哪年啊?
老爷爷看了看杨立春才说:光绪33年
这光绪33年是哪一年杨立春也不知道的啊,还得问。
老爷爷:光绪33年西历是哪一年哪?
老爷爷又看了看杨立春说:1907年
听到是1907年杨立春高兴的差点笑出来,弄得老爷爷都不明白他是不是做什么好事了,瞧这小伙高兴得眉开眼笑,不就问个日子嘛。杨立春看老爷爷很好说话,也就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把这两天也顺着给解决掉。这又把昨天和孟大叔说过的话跟老爷爷说了一遍,说好到后天村里来人就跟回去,自己一个人不敢走山路回去,还说可以帮忙劈柴烧火煮饭,提水打扫卫生。老爷爷看他一个小伙说的也可怜,就同意他住两天,杨立春这忙感谢连连,当下就问有什么事做,马上就要动手。老爷爷也不客气,就说帮忙烧火,要准备做饭,这两个人的饭也好弄,区间老爷爷说儿子结婚在腾越也开了个店,不忙也会来看看他,这就他一个人,老伴前几年因病没了。
用水得去后院子的水井里打,井水是地下水,水位不深,吊着木桶下去晃两下就提半桶多水上来,以前还真没有这样打过水。饭后这洗碗打扫卫生就归杨立春了,弄好后又去和老爷爷坐着说话,想从老爷爷这多打听点现在的事情,对这个年代好是很好奇的。老爷爷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了,见识还是比普通人要高点的,平时还给人代写书信,读信回信,写对联是主营。看还有好多的书,征得老爷爷的同意杨立春翻了本书看,还真不出所料的秒变文盲,这线装书是繁体字,也就认得那么简单的几个字,而且这字还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读。还好开始就和老爷爷说就识几个字,不然话都没法往下说了。看来以后还得好好学一下繁体字,不然还真就是文盲了。再一个很难克服的就是书写问题,看现在的人都是毛笔行天下,可杨立春连毛笔都握不好,就不要说写字了。看来还是得找钢笔之类的写硬笔字好,这毛笔就不去学了。
在卖对联的老爷爷这混了两天,知道这时候的读书认识字的大都是有钱人,穷人都还在为填饱肚子而辛苦着呢。物理化学也还没有市场,数学也就是记账用到了,用的最多的还是珠算。珠算杨立春还是会的,但是他就没想过要做个账房先生,别的知识也用不上,看来还得另想办法怎么赚钱养活自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极其低下,农民辛辛苦苦种田一年交了赋税之后还会饿肚子,没有化肥没有良种很难种出高产量来,生产生活用具同样也是十分简陋。说到生活用具杨立春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家乡的交通状况,他的家乡位于滇西靠近缅国,这个地方的山那是一座连着一座,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就是新世纪也没能很好的解决交通难的问题。要说这都1907年了好多生活用具都不是问题了,可就是这个交通阻碍了物资的交流,比如一样东西在沪市开始流通,在有心人的带动下至少要半年才能传到滇西来,要是没人注意可能要1年多才能流通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地方要比先进地区要落后好几年。交通难也妨碍了人的眼界,好多人就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生活,就是出去闯也跑不出相邻的县。
杨立春想了两天也没有想到要做什么发财,知道是生活在清朝快完蛋的年代,自己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想不出就先回老家去看看,现在自己一个还没成年的人也难有作为。第三天一大早就问老爷爷到飞凤卡的路怎么走,现在不认识人就只好到必经之路去等人,问明白之后就到路口去堵人去。到了路口杨立春是见人就问,大爷:您是飞凤卡人吗?大哥:你是飞凤卡人吗?村里人来的应该不会太多,怕错过了得逮人就问。这问到第五次的时候终于是问对人了,这伙人有6个纯爷们,要说这年头女子还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这6个人大的40多,最小的也有20多了,这赶牛牵马的肯定是大半夜就动身来了,这会天亮还没多久呢。就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杨家的祖辈,杨立春和他们说了要到他们村去,要和他们合趟赶路。人家看杨立春人也没多大,他们还得到街上把带的东西卖掉,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多说什么,要杨立春跟后边别跟丢就成,就一路往街道去了。
现在还有点早,街道上人还不是很多,来得早的都是路远的,等下还的早早回去,不然就得赶夜路了。村里这几个人找了个位置就摆上了,牛马往后边拴好,这几个人卖的东西还很多,瓜,菜都有,最值钱的是其中两人卖的猪肉。杨立春对现在的物价一点也不了解,人们交易所使用的钱币也是只知道铜钱,就不知道这铜钱和后世的硬币是不是一样的用,但看他们拿的铜钱都是一串的感觉是没有硬币方便。还有一种银圆,上面有条龙,他们叫龙圆。有个得小哥照顾牛马,杨立春也去帮忙,卖东西的他想帮也帮不上,顺便和他搭话。问他们都姓什么,小哥姓罗,叫罗林达,卖东西中的一个是他哥,叫罗林奎。卖猪肉的父子也姓罗,他们几个也有个姓杨的,但名字一听就不是和杨立春一家的,还有点小失望。
杨立春也把自己的事告诉罗林达,说的是在缅国遭难了,就一个人来投奔亲戚的,但年纪小不敢上路,在这等几天了。还说亲戚也姓杨,但不知道名字,不知道找上门人家认不认。罗林达说:村里就两家姓杨的,很好找的,另一家姓杨的就离我家不远,回去我带你去他家。杨立春感谢连连,这不一会两人就混熟了,话也多了起来,杨立春也就向罗林达打听那家亲戚的情况,得知老杨家有2个儿子,3个孙子,孙子还小,别的也说不上来,这只有回去再去认证是不是了。
街上人多起来后卖东西很快,看来这年代生活物资是供远小于需。卖完东西后又买好各自需要的物品,看太阳还没有正呢,大伙聚一起解决了温饱,就准备打道回家了,吃的都是各自包的杂粮饭,杨立春也和大家吃了一点。这回去就轻松多了,卖猪肉的又买了两只小猪仔回去养,其他人买的东西也不多。回去的路上大伙说说笑笑,一路上杨立春也是和大伙说了自己的情况,希望以后各位大哥大叔多多关照。现在的生活质量还很低,人们也只追求能吃饱肚子,有房主,有衣穿,一切都很朴实,关照一下也没有多大负担,再说杨立春这么大的小伙还能干活,大伙也没觉得是难事。
这山路杨立春走得还是很辛苦的,现在这小身板看来还得多练练,这以后可就没有车可坐了,去哪里都得靠双脚走。走到后半段还好休息了一会,反正赶到家还不晚,也就不着急赶路,路上最直观的就是树多,到处都是树,这到以后可就砍伐得没剩多少了。现在杨立春一点也看不出老家的样子,没有公路,房子也没有那么多,就看着山形地势还是自己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