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箴言:关羽在历来的所有文学作品当中被无数次地描绘和夸张,尤其是单刀赴会这一节,更成为表现他有勇有谋的经典片段。
从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的是,不论对手多么阴险狡诈,只要自己作好了充分准备,哪怕只身前往也可以毫无畏惧。当然,关羽的单刀赴会仍旧只是一种夸张,我们所主张的并不是在形势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盲目单挑,那下场肯定是不乐观的。但是如果你胸有成竹,已经事先准备好了每一步的对策,对方的伎俩算盘都在你的预见之内,那么结果只能是有惊无险。
三国故事:当初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到处奔走,后来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使诈从东吴那里巧取豪夺了荆州这块风水宝地,不仅得以休养生息,还能够在这块地上扩张力量,准备将来与曹操和孙权三分天下。
这种情形孙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天天筹划着怎么能把荆州再给它弄回来,于是召集了手下人商量办法。因为这时候蜀吴还是联盟,又沾亲带故的,一开始总是不好意思明抢,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张昭就想了个办法,说:“刘备说来说去就靠诸葛亮给他支招,但是咱们有诸葛瑾啊,依我看,咱们把诸葛瑾一家老小给扣下,然后唆使诸葛瑾到那边去找他弟弟,让刘备赶紧把荆州交出来,要不交的话,他们家老小可就倒霉了。我看那诸葛亮看在同胞的情分上,肯定会答应的。”孙权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写了信,打发诸葛瑾带着信上蜀军那边去了。听说诸葛瑾到了,刘备跟诸葛亮商量:“你哥哥没事来我们这个地方干什么?”像这种兄弟二人各事其主的情况,如果双方主公的政治立场不一样,他们是很难见面的。所以刘备感到不解。
诸葛亮却是心明眼亮,他明白告诉刘备:“哥哥这是要荆州来了。”刘备没了主张,这可怎么办呢?诸葛亮当然是胸有成竹,把怎么怎么回答都交代了一遍。
商量定了,诸葛亮就出城去接哥哥了。接上哥哥后直接带他去了接待处。刚安顿下来,诸葛瑾就号啕大哭起来,诸葛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赶紧问哥哥怎么了,诸葛瑾说:“我一家老小就靠你了。”诸葛亮说:“为了荆州的事情吧?唉,我怎能忍心为了自己而连累哥哥?别怕别怕,我还就是了。”
诸葛瑾一听就开心了,于是一起去见刘备,把孙权要荆州的书信交了上去。刘备一看简直怒不可遏,大骂了孙权一番,说他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之类,发狠马上就要去跟孙权大干一场。这时轮到诸葛亮上场,他哭着拜倒在地上说:“主公不可草率行事啊,孙权已经扣了我哥哥全家老小,如果您不还荆州,恐怕他们全家都要被杀头。如果哥哥死了,那我也不活了。求求您就还了荆州,成全了我吧。”刘备不肯,诸葛亮就哀求不停,刘备终于松口了,说:“看在诸葛军师的面子上,分一半给你吧,给你长沙、零陵、桂阳三个地方,那三个地方是我兄弟关羽把守的,你去找他讨,不过我兄弟脾气可不好,连我都怕他,你好自为之吧。”
明眼人都看出来诸葛亮这是在跟他亲哥哥踢皮球呢,亲哥哥开口以全家性命相求,做弟弟的当然不可能断然拒绝,但是荆州又是万万不能还的,所以西蜀君臣就开始串通起来踢皮球,踢到最后,诸葛瑾恐怕不但讨不回一寸地方,连责任在谁也弄不清了。
话说诸葛瑾拿了信就真去找关羽了。等他到了荆州,把刘备写的交代还荆州的信给关羽一看,让关羽让地方,关羽沉下脸来说:“哪有这种事!我们兄弟们桃园结义,本来就是发誓要匡扶汉室的,荆州本来就是大汉的领土,我怎么能随便给旁人?不行,我不听他的。”诸葛瑾再以全家老小性命相求,这关羽可不是诸葛亮,跟你又没有血缘关系,不理会不好看,所以关羽发作起来说:“赶紧走,不然对你不客气!”旁边关平还作好作歹劝解,诸葛瑾又气又急,可是没办法,只得暂时离开,找他弟弟去。可是等他到了西川,诸葛亮已经出门了,这下有冤没处诉。刘备也劝他说:“你先回去吧,我拿我二弟也没办法,等我以后要到了再说吧。”
等诸葛瑾回了东吴向孙权汇报情况,孙权就猜到是诸葛亮使的坏,诸葛瑾居然还没明白过来,还在为他弟弟说好话。
没办法,孙权又把鲁肃找来,责备当初都是鲁肃作的担保把荆州借给了西蜀,现在要也要不回来了。鲁肃听了,想到一个主意,他准备请关羽来吃个饭,其实这饭没有那么好吃的,就是个鸿门宴,关羽来了就开始游说他,要是不听,就请出事先埋伏下的刀斧手,让他有来无回。如果他不肯来呢,东吴正好也有了向关羽发兵的理由。孙权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安排鲁肃去着手准备了。
这边关羽得了邀请,爽快地答应下来。关平提醒说:“我看他们没安好心,您还是别去了吧。”关羽说:“我当然知道,这肯定是为讨荆州来的。但是我如果不去,他们还以为我怕他们。我明天自己坐只小船,带十来个人单刀赴会,但他鲁肃能把我怎么样。你们给我安排好十只快船和五百个水性好的士兵在岸边等我就好了。”
鲁肃这边的计划是,如果关羽带了队伍来,就正好有理由开火厮杀,如果没带军队来,就等到吃饭的时候再下手。等到关羽出现的时候,发现关羽根本没有戒备,只带了几个随从。鲁肃傻眼了,就先把关羽带进去吃饭了。
鲁肃是个老实人,因为心怀鬼胎,吃饭的时候他都不敢拿正眼看关羽,关羽反而非常爽快。酒喝到一半,鲁肃提起了要荆州的事,关羽只说吃饭的时候不谈这些国家大事,鲁肃还喋喋不休地要。关羽跟他争执,这时关羽的随从周仓跟着插嘴,关羽教训周仓,赶他快点儿走,言外之意是让他安排撤退。
一会儿工夫,关羽的船到了,关羽右手把刀一提,左手把鲁肃的手一牵,装作喝醉了的样子,说:“今天就这样了,我喝醉了,改天到我那边去谈荆州的事吧。”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手被关羽拽着,无法挣脱,就这样被拉到江边。埋伏好的那些人看见鲁肃在关羽手里,也没有办法发作。就这样,关羽安全到了江边,才把鲁肃的手松开,顺利离去。
评古论今:《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完全是将关羽当作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来塑造的,可以说是历来宣扬关羽最好的材料之一。
在现代经营理念中,有时候强调的不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因此所谓的单刀赴会演变出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即集中力量,开发拳头产品。
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并非把摊子铺得越大越好。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就需要将现在所经营的产品删繁就简,去掉一些多余的非精英项目,把现在的生产线上的经营项目做深做精,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拥有效率高、产量大且成本低的有效竞争力,形成典型的拳头产品,占有市场,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像是单刀赴会一样简单,并且有效。
经典案例:有很多公司的成功案例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单而精”。比如说每天你打开电视,几乎都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子,满脸泡沫,正在用刮胡刀精心地刮去脸上的胡渣,然后露出一张光滑英俊的面孔,这是吉列刮胡刀的广告。吉列公司请了年轻、英俊、富有的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代言,使自己迅速成为举世闻名的刮胡刀公司。试问当今男士,有几个不是用的吉列刀片刮胡子?
想当初1901年吉列公司初创的时候,创业资金只有区区5000美元,产品也只有单一的安全剃须刀。现在100年过去了,吉列现在虽然是全球著名的企业,但是它的主打产品依然是安全剃须刀。
一般在公司成立之初,因为资金和人力的限制,往往专注于开发一两种拳头产品,只要将这有限的产品做精了,就好像将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就能够以比较强劲的力量突破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扩张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要盲目地向别的行业侵略。那种不知底细的多元化,远远不如专业化来得更保险,更有市场说服力。
浙江温州商人一直就有这种从小处着眼的智慧,他们不会贪大失小。当地众多的小企业专注于生产许多小的产品,比如各式各样的纽扣等,虽然每件东西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但是他们企业的总产量竟然占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全国所有的服装产品生产商中,有一半以上都要从温州商人这里买纽扣。这样算下来,可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温州人充分地在小纽扣上做大文章,充分保证了他们的产品有优良的品质,完全可以与任何精美服装匹配。这些小企业懂得充分发挥“单刀赴会”的优势,只有一把刀并不可怕,只要这把刀够锋利,力道够强,也一样能杀出一条生存和发展壮大的路来。
中国有句话叫做:“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企业也是一样,不要嫌弃小的东西,不要盲目追求多元,任何小的商品都可以成就泰山之高、江海之深的大事业。中国著名品牌格兰仕就做到了这一点。
现如今,提起格兰仕,人人都能马上联想出微波炉这一产品,这就得益于格兰仕多年来的一心一意。
1991年,当时的梁庆德还在惨淡经营着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羽绒服厂,在对市场进行周到细致的考察后,梁庆德发现国内市场对微波炉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可是市场上只有国外品牌的微波炉,国内产品几乎无处容身。
1992年,梁庆德等人从日本东芝考察回来,他们用带回的微波炉生产知识,信心勃勃地开始向微波炉市场进军。当年9月,格兰仕成功向微波炉生产厂商转型。当时的格兰仕人兢兢业业,尤其是年近六旬的梁庆德本人,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十五六个小时!
当时的微波炉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因为微波炉在欧美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微波炉,而日本和韩国的微波炉使用率也远远高过中国,中国当时只有不到2%而已。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当然,同时也意味着有大量的空白需要格兰仕人去补充。首先在与国外同类品牌的竞争上,格兰仕处于明显的劣势,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营销、售后服务等,都逊色很多。
当时格兰仕人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不利的形势,并英明地制定出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计划。他们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格兰仕微波炉的生产水平得到了迅猛提高,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完全可以和国外同类产品一较高低。
由于格兰仕专注于微波炉生产,他们的产品质量很快就上去了,技术也领先了,这样的规模效应带来了成本的下降,所以价格也相应地大幅度下调。质优价廉、薄利多销的格兰仕微波炉像一匹黑马一样冲进市场,并迅速地占有了可观的市场份额。1995年,格兰仕人得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登上了全国同类产品销量排行榜的榜首。
看到这种情况,欧美和日韩的微波炉厂商当然不会轻易罢手,他们纷纷抢滩登陆,进军中国微波炉市场,试图分一杯羹,甚至有人扬言要在两三年内打垮格兰仕,放倒这面民族工业的红旗。面对这一局势,格兰仕的决策者们迅速调整了战略,坚持走单一而丰富,专一而专业的生产路线,把自己在毛纺、外贸市场上原有的份额收缩,专注于微波炉的生产开发。
此时的格兰仕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风雨飘摇的羽绒服厂了。雄厚的实力使得格兰仕人在进军市场的过程中更游刃有余。首先,格兰仕凭借自身的实力发起了六次大规模的降价活动。这六次大规模的降价不仅使全球的消费者获益良多,也让微波炉在国内普及开来,把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带给中国人,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和实力。经过这六次降价,国内消费者已经很少有人不知道格兰仕微波炉了。此后,格兰仕还集中力量开发新产品——由于长久以来专注于微波炉的开发研究,格兰仕人拥有了先进的微波炉研发技术,他们陆续推出了黑金刚、高效热风对流、数码光波等一系列高档中价的机型。可以说,格兰仕已经扬眉吐气地站在了国际微波炉技术的前沿,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售后服务,都是可圈可点的。最后,该品牌不仅征服了中国,同时还说服了世界。凭着小小的微波炉,1999年格兰仕的无形资产就突破了100亿元,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中的佼佼者。
短短近十年的时间之内,格兰仕已经成为世界微波炉的第一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7%。从微波炉国内第一到世界第一,格兰仕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许多年以来,格兰仕只是专于一业。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格兰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这种策略并不是格兰仕的专利,很多精明的厂商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日本的打火机大王——新田富夫。
新田是一个很有心的人,1970年他在巴黎学习的时候,注意到一种他以前所不曾见过的用完就扔的打火机。这种打火机预先装好燃料,机身密封,可以连续使用1000次以上。新田富夫灵感被刹那间激发了出来,他认定,这种打火机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新田买了很多那种打火机带回国去仔细研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仿制,他终于掌握了这种打火机的生产方法。后来,经过不断的琢磨和计算,新田决定走薄利多销的销售路线,将价格压低,以便迅速占领市场。
经过精密的计算,新田将每只打火机的价格定为100日元。当时,1000根火柴售价是400日元,而一只100日元的打火机却至少可以使用1000次。与火柴相比,打火机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1972年,新田富夫成立了东海精品公司,专门生产一次性打火机,其推出的蒂尔·米蒂尔牌一次性打火机,采用超声波熔接技术,使机身密封良好,而装有液化气的机身可以抗230摄氏度的高温,外形上以扁盒式代替了旧式的圆筒形。此外,新田富夫还将机身做成透明的,消除了消费者对液化气的不安。
当时,日本市场上的一次性打火机的售价均为每只200日元,而东海精品公司的打火机的售价仅为每只100日元。质优价廉的蒂尔·米蒂尔打火机一炮打响,迅速地占领了市场。结果正如新田所预料的那样,蒂尔·米蒂尔打火机很快就打败了竞争对手,占了日本一次性打火机市场份额的90%。
1978年,东海精品公司开始进军世界市场,很快便坐上了世界一次性打火机的第二把交椅,产品行销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
此后,东海精品公司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创新,打火机成本降低为每只30日元,出厂价为每只50日元。尽管其他厂商也将一次性打火机的价格降到每只100日元,但依旧无法同东海公司抗衡。在日本市场上,蒂尔·米蒂尔牌打火机常胜不衰,至今仍然独占鳌头。
从东海精品公司的成功案例来看,集聚全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力,搞单一的产品,依靠单一的拳头产品而称雄天下,这的确是中小企业在小本经营时最好的选择,也是最为有效的制胜之道。
无独有偶,中国家电市场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1999年,家电企业攻城掠地,一时间,跨行业、多兵种作战成了彩电、空调、冰箱等几大领域的主旋律。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实际上还是多元化的品牌扩张术。这种多元化曾经被认为是极为有效的企业扩张之路。
与众不同的是,格力公司多年来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主业,在空调市场上一直走“独木桥”:坚持一元化道路,恪守主业,坚决不搞盲目的多元化扩张。
为什么要坚持单刀赴会式的一元化经营之路呢?格力公司的总裁说过,做品牌就好像做人一样,即使个性要强,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张。在一个领域里,往往只有一个第一,企业要做的就是争这个第一。有人认为,品牌可以无限延伸地扩张,其实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相关性比较差的行业要进行转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市场的定位改变了,扩大了,推广起来相当不容易。
锦囊妙计:因此,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盲目扩张,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增加经营品种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是一种撇开实际情形的赌博行为。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与其实行多元化,不如实行专业化。“单刀赴会”其实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经营策略。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扩张不仅仅是扩大了经营规模,而且也增加了经营风险。一旦出现差错,将会满盘皆输。
因此,与其四处出击,一会儿搞这个,一会儿搞那个,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个拳头产品,形成自己过硬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