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暴富海内,汇通全国,成就了富甲天下的荣耀。这种荣耀光环下的名门旺商无一不是流芳了数百年。而山西榆次车辋村的常家作为有名的晋商旺族之一,从康熙到清末的二百余年间,驰骋欧亚、纵横海内,创建了一个在当时就拥有巨额家产的“外贸世家”,还赢得了“邦国典型”、“三晋儒商”、“文化世家”等美誉。
在众多的晋商大贾中,常家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大部分晋商在明代已经开始累积财富,初具规模了,而常家到清代康熙中后期才开始起步发展。
据史料记载,常家最初是从太谷迁到车辋村的,刚迁过去时,常家先祖常仲林曾以牧羊为业,发展到常家第八代常威时期,常家才渐渐有所起色。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了改善中俄关系的《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成了中俄通商的口岸。这给常家带来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商业经验丰富的常威近水楼台,捷足先登,带领常家子孙参与了恰克图市场的创建。以此为转折点,常家商业步入了繁荣发展时期。
常威的儿子常万达,更是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精明商人。常万达瞅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商机,将常家经营多年的“大德玉”商号改为茶庄,他还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张家口商埠,在中俄边境恰克图这片不毛之地安家经商,之后常家的商贸之路从恰克图扩大延伸到了西伯利亚、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十几座城市。常万达还把常氏茶庄分店开到了欧洲各地,开辟出了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路,催生了一家大型的跨国贸易集团,在商界创造出了兴盛二百多年的商贸奇迹。
在恰克图的中俄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因为俄国商品的进口量不能抵偿中国商品出口量的价值,在此情况下,俄国只好用大批现银来支付中国货款。相比之下,中国商人们就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例如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国向俄国输出茶叶高达500万磅,茶商们的收入大概在500万~600万卢布之间,约合白银200多万两。足见中俄边境贸易展开后,恰克图对茶叶的需求量之大。
常家是在恰克图向俄商提供茶叶贸易的晋商中最殷实的一家,当时中俄总贸易量中仅常氏一家的茶叶贸易量就占到了40%,晋商在恰克图开设的10家大型茶庄中,常家就占了4家。
当时常家为了把大量的白银安全运回山西老家,就将零碎的白银熔铸成巨块,每块的重量就达上千斤,然后再用特制的多轮车运回去。显然,常家是在恰克图的对外贸易中发迹的。常万达可以说是常家也是晋商中开创对俄贸易获得最大利润、取得最大成功的代表人物。
常威、常万达逝世后,他们的子孙们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内贸易外,一直以恰克图的对外贸易作为常家的主营业务。尤其到了清末,常家在恰克图中俄贸易中已处于无法撼动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清末山西省的“外贸世家”。
天时、地利、人和,使常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晋商中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