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亮看出她的忧虑,呵呵一笑:“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大罪,那些官兵就算抓了人去,也不敢真正怎么样的。”
秦相知动容,“心真大呀!”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律法尚未对此类事件做出明确的处罚定责,何况我们都是来京赴考的学生,有的甚至已经带着功名,不过是在承天门外静坐几天,又没杀人放火,朝廷也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不好怎么样的。”刘通亮很是自信。
非法集会加越级上访啊……秦相知倒吸一口凉气,心说你这是命好生对了时候,换个年代敢这么玩儿试试,分分钟推土机辗压过去了好吗?
秦相知琢磨着,刘通亮八成没有骗她,不然刚刚那些官兵怎么那么轻易就与宗家的马车擦肩而过了呢?说起来这帮学生也是难缠,仗着自己懂法,净钻着空子变向消耗国家警力,这就是所谓的流氓有文化,政/府也害怕呀。
不过,想想成百上千个学生肩并肩静坐于承天门外的场面,颇有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壮观。便暂且搁下自己有可能被判几年的念想,好奇道:“那你们是为的什么呢?”
“为了天理公道!”刘通亮一副慷慨就义的革命脸。
“咳。”看见没,和文艺青年交流起来就是这么费劲。秦相知握拳,“我是说具体,具体的!”
“哦,这就说来话长了,上月底……”
上月底科考结束,各地学生出了考场,正准备收拾包袱回家等成绩的时候,沐风蒙冤的消息突然爆炸性地流传开来,一时群情激奋,自发聚集起来到承天门前向天子请愿。于是就有了学生与官兵周旋的死循环:官兵来,学生跑,就算不走运被逮进去,因为没有确切的依据定罪,也只好警告一顿放出来,放出来,就继续回去请愿……
至于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这么大范围的响应,很简单,沐风在当代文坛的地位相当于80后眼中的韩寒,精文章通音律会功夫,真正的文武双全,有颜不任性,指引着当代男人努力的方向。
虽然其行文风格,甚至行事风格这些自带属性在外界来说经常是毁誉参半,可一旦蹦出个方舟子来敢给他气受,说不得要有一部分黑转路人,路人转粉的,舆论在学生这边几乎是一边倒。
这刘通亮,就是路人转粉中的一位,你问他具体什么情况,其实他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沐风蒙冤,他们不能忍,他们有责任集合起来向天子请愿。
这让秦相知感到心惊,任何年代,心性单纯的学生总是最容易受鼓动、被利用的群体。沐风被软禁与外界不通消息,太子再智硬也不可能在风口浪尖上这么给自己节外生枝。那么,鼓动这帮学生到承天门前请愿,令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幕后人,才是真正的居心叵测。
刘通亮不是傻子,秦相知能想明白的,他只是因为一时热血上涌,终日忙于捍卫信仰、与官兵周旋,没时间去想罢了。彼时听秦相知这么一梳理,也是一身冷汗,合着自己所做的,不过是冒着入狱的风险尽快送沐风入狱而已。
“我这就去和他们说清楚!”刘通亮握拳。
秦相知就笑,这书生真是一根筋。连忙拦道:“要知道你代表的只是一部分路人粉的理智,事已至此,就算你拿着圣旨过去劝他们先冷静下来从长计议,都得有一部分铁粉不买账,再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从中挑拨,倒反过来怀疑我们是什么居心,你又如何应付?!”
“这……”刘通亮被问个大红脸,憋了半天才讷讷反问:“那,依你说该如何?”
秦相知悠悠然笑道:“将计就计!”
既然要打舆论牌,那就干脆把声势造的更大些。秦相知琢磨着,从其中一个包袱里掏出厚厚一沓稿纸。
刘通亮带着疑惑接过来,先是随意扫了几眼,面上有些惊讶,抬头看看秦相知。后者示意他继续看下去,翻了几页不禁十分欣喜。
“这……”
“这都是沐风用过的推演数据,里面有一些生涩的术语,你看怎么样把它转换成普通百姓都能懂的东西,大量隽录出来发给他们。”
刘通亮立刻领会了秦相知的意图,连连点头道:“这没问题的!事实上这些内容在广义上属于时政经济类,虽然偏冷门,可确实是被划在出题范围里,我想学生们温习时多少都应该有所涉猎。”
转而又有些顾虑,“光是撰写文案的话,在下和几个同乡一起就能完成,只是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隽录并分发出去,恐怕这一时之间,在下想不出谁能有如此的号召力。”
说着无奈叹气,大概是对自身渺小与任务重大之间的落差感到无力。
秦相思索片刻,伸手在腰间玉佩上摩挲着,“希望它能帮的上吧。”
……
接下来事情进行的比预想中还要顺利。
当天下午秦相知便拿着玉佩找到沐府,翌日一早,沐风的亲信沐严带着沐家人赶到承天门,首先感谢学生们为沐风所做的一切,沐家会对因此造成的一切影响负责,并派人与官方协调,尽快释放被捕的学生。
当时在场的学生中有沐风的铁粉,一眼认出了沐风的亲信,再看沐家如此大气表态,激动的恨不得晕过去了,焉有不欢呼响应的道理。
沐严一看气氛到了,众学生也答应尽快解散,便委婉地表示如今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们,希望给予帮助。
再一日,京城的百姓一觉醒来发现街上突然多了好多告示,一看是沐粉联盟发表的一份声明。该声明简要介绍了沐风蒙冤的经过,表示沐粉坚决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会有详尽的文案陆续隽录分发出来,敬请各位期待。
果然如他们所言,当天下午就有一部分相关文案免费分发到街头巷尾,文字通俗易懂,数据详实,论证充分,言辞犀利又不乏幽默,直指言官恶意诬陷,很快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连载进行了几天,沐风事件的“惊天内幕”一步步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很快跻身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榜首。
官方一开始知道这件事,却是一贯的官本位思想作祟,并未放在心上,谅这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然而事件的发展逐步证明,无视粉丝的力量是会付出惨痛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