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丁”班的部分男生爱踢足球,课余时间就在操场上把书包摆成球门对踢起来。周晓元也加入踢足球的队伍。起先他们是用破布缝制成布球来踢。周晓元加入后就心想:“能有一个真正的皮球那该多好啊!”周晓元回去向父亲说起想买一个足球的事,父亲很爽快地答应给他买个皮球。买的皮球还不是真正的足球,而是跟足球差不多大小的皮球。拿到学校后,小伙伴们高兴地跳跃起来,一致推举周晓元为班级足球队长。时间长了,周晓元就自然成为班上各项活动的领头人。
班上有两个爱调皮捣蛋的同学叫陈明文和王祥,对足球着迷得爱不释手。上课时他们也把足球放在自己的课桌底下,用脚滚来滚去,下课铃一响,就抱着足球冲出教室,为此被李老师批评了几次,说:“你们踢足球我是支持的,但上课要专心听讲,不然就把你们的足球没收了。”
每逢星期天,这群爱踢足球的小伙伴们,就聚集在靠东街口的一条贤南路上踢球。这条路有五六米宽,行人和车子也少,王祥的家就住在这条路上。有一次踢破了王祥家的窗户,小伙伴们见闯祸了,就一溜烟地跑掉了,就剩王祥去收拾残局。
有一段时间,周晓元和几个小伙伴玩起学自行车热。当时,修车店有出租自行车,一小时两角钱,他们几个人凑钱租来一辆自行车,互相帮扶着在贤南路学车。等家里大人发现时,他们都已学会骑自行车了。
在屏山路的大街旁有一座军人俱乐部,里面有各种运动设施和娱乐项目,虽然不公开对外开放,但小孩子们进去玩也不会被拒绝。周晓元和班上的几个小伙伴经常在节假日进去看热闹和玩耍。他们最喜爱的项目是溜旱冰和打篮球,经常玩得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扫墓
对于五六年级的同学,学校会经常举行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有次清明节,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给林祥谦革命烈士扫墓。林祥谦烈士的家乡在闽侯县尚干镇。那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熙,太阳在云层里若隐若现,好像在欢迎同学们去春游。同学们背着书包,带着干粮和饮水,按班级列队,打着少先队队旗,唱着响亮的歌声。他们坐了一段公交车后,又步行半小时到达烈士的墓地。郁郁葱葱的松柏,覆盖着山坡,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同学们在烈士墓前列队举行宣誓仪式,并献上鲜花和插上松枝,以表示对烈士的敬仰。
扫墓后,同学们又列队前往尚干村听林祥谦烈士的夫人给同学们讲革命故事。林祥谦烈士的夫人已是六七十岁,说话带着很浓重的福州话口音,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讲述当年在郑州、汉口一带“二七”大罢工的事迹。林祥谦烈士领导铁路工人与国民党军阀作斗争,敌人抓到他,要他下令工人复工。林祥谦烈士坚持不复工,并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就这样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同学们静静地听着,不少同学还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
返回到学校已是下午时分,第二天老师布置每位同学写一篇《清明扫墓游记》。周晓元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过了几天,老师对同学们写的作文进行讲评,周晓元写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好评。
野炊
小学生进行野炊也是一项有趣的生活实践。李老师和班干部事先进行了一番计划和安排,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炊活动,每个小组要事先准备好炊具、食物、柴火等。周晓元所在小组的十多个同学进行了具体分工,除每个人自带餐具外,有的带锅、瓢、铲,有的带米、面、肉、菜、调料,有的带柴火等。
在深秋的一天,风轻云淡,榕城仍是郁郁葱葱,同学们带着野炊用的各种东西,排成长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像是拉练的部队,正踏上远征的路程,引来街道两旁行人的注意。
野炊的地点是在西湖西边的一片山坡地。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后,即分组选择野炊的地点,有的寻找砖块、石头垒砌成安放锅的灶台,有的提水、洗菜、洗米,有的劈柴烧水,大家手忙脚乱,叽叽喳喳地欢笑着,呈现欢乐繁忙的景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各小组都先后煮好了饭菜。这时的同学们,有的衣服沾上了水和泥土,有的脸上留着熏黑的痕迹和汗水,有的用筷子敲打着碗,高喊着:“开饭了,开饭了!”大家都带着满心喜悦,四处散发出香喷喷的饭菜味。李老师到各小组巡视了一遍,有的煮菜饭,有的煮面条,各小组都要拉李老师参加他们的会餐。李老师到每个小组都尝了一点,他看着同学们吃着自己动手煮的饭菜时那香甜满足的样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少年时代。
下午两点钟后,各班级进行集体活动。周晓元所在的班先是跳“找朋友”的集体舞,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歌词大意:“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躬,笑嘻嘻呀握握手,大家都是好朋友呀,好朋友!”同学们每隔一人便往外站一个人来,形成内外两个圆圈,内圈的站着不动,仅是边拍手,边唱歌,外圈的人则边蹦边跳,边拍手,边唱歌,边按歌词的词义做各种动作,那天真活泼、又歌又舞的欢乐场面,真是令人陶醉向往。
接下来是做“击鼓传花”游戏。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坐下来,一个同学击鼓,一束鲜花在同学中传递,鼓声一停,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同学们表演的节目五花八门,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说一段笑话或是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不时引来阵阵欢笑和掌声。
太阳已偏西,一天的活动已接近尾声,同学们收拾行装列队踏上返回的路上。野炊活动的欢乐场面,仍一幕幕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学校举办文艺节目演出。要求每个年段选出一两个节目参加全校的演出。这时,周晓元所在的班级已升为“六丁”班了。“六丁”的《抓特务》节目被六年段选为参加全校的演出节目。
这个节目的剧情是说在海边一个渔民的家,突然闯进两个特务要找东西吃。这家渔民的父子俩,一边跟特务巧周旋,一边机智地叫人通知民兵和解放军。正当特务在吃东西的时候,民兵和解放军冲进来一举抓获了两个特务。
周晓元在这个节目中饰演带队的解放军,他穿着黄色军装,戴着五角星的帽子,手握手枪,那英武逼真的样子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誉。
防空洞
解放初,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依仗他们的空中优势,经常派飞机来福建沿海一带骚扰破坏,特别对省会城市——福州市,更是频繁侵犯。1950年的一天,敌人就曾派遣几批飞机对福州台江一带实施大轰炸,炸毁了大片的房屋和商店,造成无数的平民伤亡,熊熊烈火,烧红了半个福州城。在防空部队高射炮的猛烈还击下,敌机才落荒逃窜。
当时的防空警报“呜——呜——”的长鸣声,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天会拉响几次。每当听到防空警报声,同学们不管在教室上课或是在室外活动,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井井有条地躲进防空洞。
有一次正在上语文课,突然响起防空警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迅速排队下楼躲进防空洞内。洞内只有昏暗的灯光,同学们鸦雀无声地静候着,直到响起取消的警报,才继续上课。
喂养兔子
喂养兔子也是学校高年级的一项生活实践活动。“六丁”班养了七八只兔子,全班四个小组轮流喂养,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星期,轮到的小组要拔兔草、捡菜叶喂兔子,还要清理兔舍的卫生。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把家里的剩菜叶带来喂兔子。有时母兔子还会生下小兔子,等小兔子养大后,由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卖掉,卖的钱一部分捐献给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一部分留给班级做活动经费。虽然钱不多,但通过这项有意义的实践,大家体会到劳动实践的乐趣,也感受到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意义。
周晓元在模范校园里学习、生活、成长,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结识了新的伙伴,融入了这里,学习和各项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从五年级开始就担任班级少先队的中队委、中队长,六年级担任了校少先队的大队委。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5分”和“优”。在六年级下学期,毕业前夕,年段要选几名优秀学生保送升初中。“六丁”班的李老师经过综合考评,决定周晓元保送升初中,并得到校领导的批准。就此,周晓元完成小学的学业,踏入了中学的门坎。
六、祖母去世
周晓元对保送升初中的事一直没讲,父亲还蒙在鼓里。父亲整天忙着单位的工作,也顾不上过问儿子的学习。当别的同学在紧张迎考时,周晓元却在悠闲地看课外书和玩耍。有一天,父亲突然想起儿子要小学毕业考初中了,也许是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就安慰儿子说:“考不上没关系,听说有办补习班的,补习一年再考。”这时,周晓元才把学校保送上初中的事说了,父亲这才恍然大悟。
有天中午,父亲下班回来,很沉痛悲伤的样子,也不讲话,就把一张电报纸放在桌子上。周晓元一看是老家伯父发来的,电文写:“母于六月初七病故,速回。”
周晓元看完电报,头“嗡”的一下呆住了,过了好一阵,才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父亲也在旁流着眼泪,周晓元一直在哭泣着,也不知哭了多久,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在梦中,仿佛又见到了祖母。周晓元大声喊着:“奶奶,奶奶,我回来了!奶奶,奶奶,我回来了!”一下扑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摸着他的头说:“我娃长高了,我娃长高了!”还说:“在外要听你爸爸和妈妈的话,好好念书,再过三年回来看我。”醒来了,原来是一场梦。想起最疼爱自己的祖母,不知多少次在梦中见到的祖母,突然走了,永远看不到了,周晓元又悲痛地哭了起来。
晚上,父亲说他已请假,准备第二天就动身回老家安葬祖母。周晓元也想跟随父亲一起回去,但没说出口。他心里想,也许父亲担心路途太远,或许是为了节省钱,所以才没让他一起回去。
父亲走后,周晓元一个人在家,除看书外,有时也找一些同学玩耍,吃饭就在局机关食堂里。局办公室有一位叔叔会经常过来看看,交代不要跑到太远的地方玩,有什么事可以来找他。
过了二十多天,父亲安葬完祖母,从老家回来了。妈妈也从梅溪县来福州。一家三口,为了怀念和追悼祖母,按照福州的习俗,买了些纸钱、香烛和食品,朝北方进行祭拜,并戴上黑纱布,寄托对祖母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