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拓宽输出渠道。驻外流动党支部积极为外出务工党员提供岗位推介、创业资讯、证件办理、法律援助、维权支持、社会保障等服务,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难、维权难、保障难等问题。驻外招商办、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等单位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推荐,为外出党员务工牵线搭桥。近4年来,全县先后有442名党员找到了符合其本人意愿的城市和企业创业就业。碧溪镇驻深圳流动党支部书记李斌得知在家党员曾水仙有外出开出租车的创业意愿后,主动带他筹齐资金、办妥手续、跑熟线路,曾水仙很快就驾驶出租车忙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上。在流动党支部的帮助下,碧溪镇在深圳开出租车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的200多人,每年寄回资金近千万元。
第三,解除后顾之忧。乡村党组织定期到流动党员家中问冷暖、办实事、解难题,帮助解决外出后家庭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上学困难、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等问题,让外出党员安心工作、放心就业。
二、跟踪式管理,让外出党员情系家乡。
通过建网络、架桥梁、搭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使流动党员“雁行千里不掉队、风筝高飞一线牵”。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行前教育、定期汇报、目标管理等制度,完善外出务工党员动态信息库,实行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干部联系帮扶,通过电话、信函、手机短信等形式定期沟通联系,摸清外出党员的思想动态、流向分布、从事行业、创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对积累了一定资金、经验和有创业意愿的流动党员实行重点联系,建立流动党员创业人才库。目前,全县入库人才达1500余人,其中党员420人。
二是架设亲情联络桥梁。县里精心编制投资指南,定期向在外创业经济能人、民营企业家推介适应返乡创业特点的优势项目。同时,在泰和籍在外人士聚集区域大力组建联谊会、同乡会、商会等组织,通过定期走出去开展省亲恳谈、请回来开展“情系桑梓家乡行”等活动,在重大节日定期寄出慰问信和贺卡,向在外人士介绍家乡的变化和回归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强感情联络,激发恋乡情结和回乡创业热情。近年来,我县先后在广东东莞、深圳和浙江台州等地举办返乡创业恳谈会14场,县、乡领导走访慰问在外党员1200余人次。在家乡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下,在诚恳的邀请和浓浓的乡情感召下,先后有423名党员返乡创业,并带动返乡创业人才2000余人。共产党员王佑任返乡收购原国有企业泰和水泥厂,改制组建了泰和玉华水泥公司。如今,公司固定资产2。8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上缴税收3800余万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跻身江西省百强企业。
三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县里聘请了一批视野广、观念新、信息灵、渠道多的流动党员担任“招商顾问”,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激励引导流动党员带富一批群众、传递一份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创造一项事业。党员刘赋练得知在外创业人士刘水平的企业有意回迁内地的信息,积极为他与家乡招商部门牵线搭桥,使刘水平下决心回乡投资1亿多元兴办江西柏特娜家具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办公桌椅等产品远销韩国、西亚等地,年出口创汇600余万美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三、保姆式服务,促返乡党员创业有成。
通过政策保障、干部帮扶、技能培训等措施,全力支持返乡党员创业发展。
一是无缝对接促创业。在创业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实行“无缝”对接,做到“三个最大限度”,即用地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手续上最大限度地简化,利益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县里专门出台了扶持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意见,给返乡创业人员以外商同等待遇,在市场准入、企业登记、税费减免、土地安排、用电用水、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县里创办了占地3000多亩的泰和创业园区,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投资建设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泰和创业孵化园,降低返乡人士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培育创业能力。按照“组织围绕项目建、干部盯着项目帮、党员跟着项目走”思路,建立返乡创业项目跟踪帮扶制度,尽力为返乡党员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难题。全县共有34名县级领导、236名科级干部为企业当“保姆”。返乡创业党员尹汉中在县委宣传部和碧溪镇党委的帮扶下,成功创办“罗霄霖”矿泉水公司,山中清泉流进了千家万户。尹汉中在公司大门书写对联表达对党组织的感激之情:党恩暖心返乡创大业,政策引航开拓小康路。
二是齐心协力破难题。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两摸清一对接”活动,村企联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需求,通过举行招聘会、企业送岗进村等形式实现了需求对接,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又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再就业。泰和籍在外人士文开福返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合力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在金融危机中不但不减薪、不裁员,反而扩大生产规模、急需招收员工。返乡创业联合党支部积极争取县直单位支持、与农村党组织联动,为企业招收返乡农民工900多名。2009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亿元,上交税收800余万元,用工4000多人。公司被称为“返乡创业者创业的典范,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平台”。县就业局针对返乡党员周飞有意在家开办灯具厂的情况,积极帮助他找场地、办证照、招员工,并协调解决贴息贷款5万元,使企业顺利投产。同时,县委组织部设立“党员创业扶助基金”,对取得小额贷款的创业党员给予贷款贴息。据统计,2009年,全县共为返乡人士创办企业融资6000余万元,解决用工、销售等各类难题230余个。
三是免费培训增后劲。县里积极整合“金蓝领”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再就业工程”、农函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资源,对有资金、有技术的创业党员,组织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对其他党员开展专题技能培训。同时,县劳动就业部门采取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厂校联办、上门培训、企业实训等形式,免费培训返乡创办企业员工,提高企业人才技能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00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补贴经费不少于300万元。
“双输双引”活动既为党员创业提供了平台,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全县涌现了“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的热潮。据统计,目前泰和返乡创业企业共122家,年上交税收2亿多元,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1/3,吸纳就业1。8万余人,占到工业园区就业人数的2/3。
(本文在《登攀》2010年第4期上发表)
§§§第四节
树导向严程序建机制,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近年来,泰和县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及“稳妥、适度、有序”的原则,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原则树导向,严把关口重程序,改进机制作保障,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县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
一、坚持“四重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一是坚持重品行,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重点看是否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是否践行党的宗旨、对群众有感情;是否有务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否有良好道德修养、坚持廉洁自律。坚决克服重才轻德现象,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二是坚持重能力,以能为本。坚持在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实践中,识别和判断干部的工作能力。重点看履行岗位职责是否称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是否得力,关键时刻表现是否突出。
三是坚持重实绩,以绩为要。坚持优先提拔重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有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在考评中排位靠前或排位明显前移的乡镇或单位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帮扶企业有功或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