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64

第64章 全球性萧条及全球性重组(5)

●117◆ 刘小枫先生:《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89页,2003年。

? 本文中的一些想法,最早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启蒙的遗产与反思」学术研讨会(2009年4月18-20日)上做过口头报告;写成初稿之后,又在杭州浙江大学李和声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举办的「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与中国语境」学术研讨会(2009年7月21-24日)上宣读。笔者感谢这两个场合所提供的机会,以及与会者的建议与批评。定稿曾在《复旦政治哲学评论》发表,该刊审查人提供了全面而周详、仔细的批评与不同意见,让笔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篇文章的特色与局限,在此谨致谢意。现收入本书发表,系经《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编者的同意。刘擎、周保松、周濂三位学友(他们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讨论过施特劳斯及其思想的是非得失)事先读过本文,他们的批评与建议,我尽量在文章中有所响应,但仍然很不足,在此向他们致谢也致歉。

●118◆ 刘小枫本人对此曾提出三点具体的说明,见〈施特劳斯与中国:古典心性的相逢〉,《思想战线》,35卷2期(2009),页59-65:为了摆脱百年来对西方现代种种主义的盲目而热烈的追求;为了检讨现代之后西方文教制度的学理基础,寻回古典的原则,挽救我们做为学人的道德─政治质量;为了摆脱以西方现代之道来衡量中国古典之道的习惯立场。水亦栎则帮他们二位解释道,「…甘阳和刘小枫同时在斯特劳斯那里看到了解决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希望。斯特劳斯帮助刘小枫重新坚定了寻找绝对的一元论价值的信心和意志,而斯特劳斯帮助甘阳找到了通过研究伟大经典著作让传统重新活到现代的可能性。」,〈政治与哲学:甘阳和刘小枫对斯特劳斯的两种解读〉,《开放时代》(2004:3),页66。

●119◆ 这个问题当然值得追问,不仅因为如何诠释、呈现施特劳斯本身即是棘手的问题,更因为「如何诠释呈现」这位从古典立场──而不是从另类现代或者后现代立场──反现代的思想家,反映了中国学人本身的视野与心态。目前,似乎还没有见到研究施特劳斯思想整体的中文专书;这个情况之下,除了施特劳斯本人著作的继续翻译之外,晚近西方研究施特劳斯的几本着作,或许也值得尽快译成中文,供读者对照参考。

●120◆ 在他们(以及施特劳斯)的影响之下,例如引起了重视、编译、和重读古典经书的热潮、或者检讨人文教育的内容等等,都值得肯定。

●121◆ 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性的危机,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发展是从马基雅维利开始,历经他所谓的「三波」,直到尼采、海德格尔为颠峰。施特劳斯对现代性危机的另一种陈述方式则涉及广义的方法论,针对历史主义(以海德格尔为代表)以及事实价值二分的社会科学实征主义(以韦伯为代表)作检讨。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进行批判,乃是上述两种陈述方式的综合,似乎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议题(即使自由主义价值多元论本身既不只是一套思想史的趋势,更无涉于历史主义或者实征主义)。应该说,施特劳斯批判自由主义价值多元论,主要在于针对二次战后的广义自由主义文化而发,目的在于清扫路障,以便提出和展开他自己的问题。但由于「本身即善」这个概念,在今天的「话语」中只有借着排除「相对的善」才能呈现,在这个意义上,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价值理论的批判,在概念逻辑上又居于核心的地位:他的「善」的理论,只能是当代形式下各种思考价值问题的方式之一,与自由主义的方式相互界定。不提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施特劳斯的「自然正确」将孤悬空中,用意全失。

●122◆ 刘小枫,《刺猬的温顺:讲演及其相关论文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特别是其中〈刺猬的温顺〉一篇,页170-237。施特劳斯使用这些字眼、以及它们所指的现象之间的连锁关系,见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pp. 4-5;Thomas L. Pangle, Leo Straus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Thought and Intellecrual Legacy (Baltimore, M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6)的第一章的陈述更为明确而清楚,特别见pp. 15-22。刘小枫没有如此系统地陈述这套关系,不过在他的笔下,从多元论到相对论、从相对论到必须承认「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也无须回答」、再到「法西斯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观点」,彷佛是伯林必须走的一条路。见上引书页177-84。

●123◆ 甘阳,《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页65-72。

●124◆ 这个主题,在施特劳斯本人的著作中、以及写他的二手文献中,常居于最醒目的位置。请见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s 1 &2,以及上引的Pangle书、或者Catherine & Michael Zuckert, The Truth about Leo Straus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merican Democrac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125◆ 周保松,〈自由主义、宽容与虚无主义〉,《中国学术》22期(2006),页1-39。

●126◆ Isaiah Berlin, ‘The Counter-Enlightenment,’ in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An Anthology of Essay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8), 页243以下。

●127◆ 称价值多元为「事实」,而不称它为好事,不愿意赋予它某种伦理的、历史哲学的、或者知识论的基础与评价,正是因为持此说者想要避免将价值多元论化为一种关于价值的理论、避免卷入实质性的争议。这本身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不是单纯的价值一元论,因为它并不与价值一元论形成对立的主张。类似的区别,请见Charles Larmore, The Moral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ch. 7所分辨的「价值多元论」与「合理的不同意」。

●128◆ 当然,洛克与联邦党人指认多元论之事实的时候,根据的理由完全与韦伯、伯林不同。他们正好不诉诸一套价值理论,及对于价值的「本性」有所主张。他们所根据的,毋乃是人类本身的特色。

●129◆ 理论上的说明请见(例如)‘Alleged Relativ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European Thought,’ in The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London: John Murray, 1990),页79以下,或者‘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 7, i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至于他自己,当他被问到「你不认为,普遍性的原则跟文化相对主义适成对比?」时,他的回答是;「不,我不认为如此。」见Ramin Jahanbegloo, Conversations with Isaiah Berlin (London: Phoenix Press, 1992),页37。安德森指出,伯林的良苦用心在于「在不放弃道德普遍主义的条件下维护文化相对主义」。见Perry Anderson, A Zone of Engagement (London: Verso, 1992),页245。在此需要说明,伯林并没有说一切价值都是普遍的;他会承认──没有人会否认──某一些价值确实特属于某些特定文化、时代或者个人,但是也有一些价值属于人性或者道德的要求,甚至于(如本文所主张的)构成了任何评价都需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他只反对全盘的或者极端的相对主义,并没有否认价值相对这个现象本身的时常存在。这个区分与本文的论证关系不大,在此存而不论。

●130◆ 可参见韦伯论学术与政治作为志业的两篇演讲,特别是关于学术的一篇。

●131◆ 以下笔者区分一般性的价值相对主义与群体(主要是文化)之间的价值相对主义,只是对「相对主义」的一种理解方式,并且并不是当前哲学界的主要讨论方式。前者主要涉及价值本身的特色,后者涉及价值之承载者或者选择者如何关连到价值选择之妥当性;前者视妥当性系于价值本身携带的客观性质,后者视妥当性既涉及被选择之价值的特色,同时也涉及选择过程本身的特色。

●132◆ 伯林本人便主要从这个角度理解相对主义。见‘Alleged Relativ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European Thought,’页80。施特劳斯式对自由主义式相对主义的批评,也集中于此。

●133◆ 或许这即是施特劳斯能够从多元论、相对论一路直通推到虚无主义、蒙眛主义的思路所在?但这条思路的关键,不是在批评价值多元主义,而是在于它认定「理由」这个概念无法成立。这个迹近荒唐的想法,应该不是施特劳斯所能接受的。

●134◆ 这一条思路,对当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审议民主与哈贝玛斯的沟通理性均以各自的方式与理论脉络,经营同一套逻辑:即从某一种看似分歧的实务(沟通、或者公共讨论),借着这种实务必须预设在先的前提(哈贝玛斯的「妥当性主张」、审议民主的公共理性),证明跨越分歧的可能性。

●135◆ 伯林曾数度表达这个论点,可是几乎没有加以发展,所引起的注意也不如他的不可兼容─不可比较论。可参见‘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 7 & 8, i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136◆ 让我举一个常见(但其实极端复杂)的例子:「人权」。人权是一项实质意义下的普世价值,抑或是一项具有极高普遍性的理由?在实质意义上,人权有特定内容,并且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在理由的意义上,它的意思是说:「涉及每个个人最高层次利益(即美好生活)的意愿与利害,应该列入平等的考虑,并且其它的价值都要从属于这种考虑的结果。」笔者相信,后者比前者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更为妥当;并且,当有人以特殊文化、政治理由来反对人权时,后者比前者更能够响应这种挑战。

●137◆ ‘The good life is the perfection of man’s nature. It is the life according to nature.’ 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p. 127。

●138◆ 完美论还有另一种形式,同样认为某些事物或者活动直接有助于人之生命的丰富蓬勃,由而界定了人生的是否美好。这些事物或者活动(例如文化、参与公共事务、艺术创作)客观存在,并非人性内在的成分。不过这并不是施特劳斯的思路。

●139◆ 例如,Leo Straus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Ten Essays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1989),p. 5(即’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140◆ 刘小枫,《刺猬的温顺》,页226-7。

●141◆ 这两个重要的论点,来源应该是德沃金。参见Ronald Dworkin, Sovereign Virtu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页242-5;Will Kymlicka,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页214-5。

同类推荐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热门推荐
  • 祖灵传说

    祖灵传说

    螺祖却转世成了往生柳,祖灵现!怕是六界要不太平了!紫墨离这个妖冶的男人救她宠她唤她娘子。千言一直并不讨厌,但也绝谈不上爱恨的地步。可如今……从此与他便两不相欠罢莫君夜他竟然可以这样心细如尘,体贴入微,这个冰一样的高冷男子为她挽发,做她最爱吃的丹鼎炖……木易是她此生的福星,可她却伤他至深!他回首剑眉星目神采飞扬莹然有光。不颦不笑却勾魂摄魄。她敢发誓在自己这两千余年的生命里从未见过如他这般谪仙的男子。最终还是认命的闭上眼,心中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即爱过优秀如墨君夜,也恨过妖冶若紫墨离,现在竟还能在死前一睹这绝世仙容,也罢,不枉此生了!
  • 绝色魔法师:西元三千年

    绝色魔法师:西元三千年

    这个宇宙分为:人界,天界,冥界,法界。她作为冥界的冥使,直接当了甩手掌柜,将冥界交给了冥帝,自己女扮男装一人去法界当了个王爷玩。但才只是玩了二十年,结果遇上了空间错乱,穿越到了人界西元三千年以后。虽然吧,她曾经是西元二千年的顶级杀手,但是这也整整相差了一千年啊喂!还有!为什么她穿越要穿越到他这里啊喂!结果被当做机器人差点被杀了!还好本王是个绝世天才魔法师,这才得以保护了自己。恩......怎么感觉这个要杀自己的人还有点帅呢?......
  • 踮着脚尖的爱:独舞

    踮着脚尖的爱:独舞

    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你,淡定而又深邃的眼光。以报复之名接近你的身边,却遗落下一颗心。牵着的双手,雪地里的拥吻,还有若有似无地亲密,好似一场浪漫的爱情,却从来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激不起你的半点关注。此刻,我像第一次见面一样,直直地望着你,因为我要为这场独角戏落幕……
  • 十世怨今生缘

    十世怨今生缘

    十世怨换今生缘时光匆匆如云烟生生世世情不变只求与你共婵娟慕容世家少主慕容傲从懂事以来天天做着不同悲剧的梦。甚至于都怀疑成现实啦?直到遇见她两人有着共同的胎记。后遇见道士为两人开启十世记忆。纠结的痛苦该怎样承受怎样化解……
  • 武林长生劫

    武林长生劫

    一个名为“死神派”的传说门派,一场来自地狱的屠杀,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名不经传的王家坳,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 女配进化论:小白花太妖娆

    女配进化论:小白花太妖娆

    千洛荫总结出来的女配定律:装的了小白花,流的了眼泪,还能偶尔调戏调戏男主!像她这种以靠任务吃饭的人不多了。可千万不能被女主吓到,想PK嘛?那来呀!“我不相信我会搞不定几个小小的女主!!等着我抢了你的位,拿了你的人,看你还能得意多久!趁早让我对你没兴趣吧!”系统也无奈,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系统,还没见过世面呢……但就喜欢看千洛荫装纯的日子!
  • 穿越长生路

    穿越长生路

    一个穿越而来的掌教弟子,一个重活一世的仙二代,且看他们在长生路上的鸡飞狗跳的故事。
  • 魂斗诸天

    魂斗诸天

    魂,万物之根本,人有灵魂,妖兽有兽魂,生物有精魂在这里,没有魔法,没有仙术,只有魂修魂之极乃斗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 北国回雪正传

    北国回雪正传

    前世,她为北国公主。灼灼华颜,芳泽无加。博览群书,精通六艺,却被困于宫墙之内,天真懵懂,亡国之时才幡然醒悟,一跃从宫墙之上坠下,了却芳魂。重生今生,亡国之恨永不敢忘。北国常年飘雪筑成她冰冷心肠,淡漠超然,她算计谋略人心,将天下玩于掌心,且看她一人之力要如何扭转命轮,而命中捂暖她真情之人又在何方。他,贵为一国皇子,母妃权倾后宫,父皇宠爱有加,天资独厚,聪颖绝伦,又俊美倾城,风采无双。万千之间,却偏偏对她一往情深,不知所以。甘愿与她出生入死,誓死相随。奈何却是敌国对立,浴火炼狱之间,是否会有血雕衔一线希望而来,用血之爱情染透斑驳两地?
  • 复生的路人甲

    复生的路人甲

    一个It宅男,在感情,事业,亲情,最低谷的时候,意外死亡。带着悔恨,悲痛,哀伤,和孤僻,看他如何打开心扉,接受挑战,是什么事和什么人又让他改变,他的内心和情感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