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5900000006

第6章 从预防到预警: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现代化(4)

要解决政府职能的缺失问题,就必须实现从经济建设优先向社会建设优先的转变,实现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公民义务本位向公民权利本位的转变,纠正追求部门权力和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要实现这些转变就需要严格实行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问责制。在应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中,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官员承担与职权相应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制度,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相关部门要负全责,层层签订责任制。要制订完善危机事件的责任处罚制度。当政府公务人员不能履行或背弃责任时,必须受到相应的行政惩处,触犯国家法律的要按照法律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隐瞒、缓报、谎报要追究相关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危机过程中出现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杨志宏,2003:38)。事实上,在“非典”事件过程中,超过百名的中央和地方官员因为防治“非典”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这对强化全体公务人员责任意识多有助益(上海大学《SARS与中国社会》课题组,2004:229)。

2.信息渠道不通畅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有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媒介和惊人的传播速度,特别是现代化基础设施完备、通信系统高度发达的城市,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让相关的信息家喻户晓。这种信息传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加速危机的蔓延,一些不实的报道、谣言等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危机的解决,可以快速的收集相关数据,了解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向广大公众进行有益的宣传(王玲等,2007:46)。

政府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全球化时代,这些信息不仅关系到本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同外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相联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灾难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

而“非典”危机时,信息公开工作的不尽如人意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首先是信息公布缓慢,从发现疫情到正式公布信息竟历时两个多月。其次是信息失真,在官本位负责制及现行政绩考核制的影响下,“一些‘知情’人士担心削弱自己地位,而不愿分享权力,这就会使事实变得更加糟糕,不管怎么样,连环事件的结果就是一些宝贵的情报不能在组织内部分享,甚至组织的高层领导也被蒙在鼓里”(巴泽曼等,2007:127),给非典危机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是政府对媒体披露信息的干涉,内地各大媒体没有给予充分报道,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公民仍然到疫情重灾区旅游,导致了“非典”大面积蔓延。戴维·费德勒的研究就指出,“非典”爆发初期,中国政府有时会否认其发生,以试图避开世界卫生组织的问询,并且常常使其行动模糊化(Fidler,2004)。

信息不透明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各种谣言不断出现。危机状态下的社会,通常也是一个流言、谣言四起的社会。流言、谣言的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危机情境的构建过程,所以流言、谣言本身能够成为社会危机,并且能够导致治理的失效,使得危机在更深层次上蔓延和持续下去(蔡志强,2006:89)。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3年初,板蓝根和醋能防治不明疾病的谣言一下子在广东流传开来,于是在该地区出现了抢购板蓝根和醋的风潮,加上一些不法商贩暗中煽风点火,以致一瓶普通的白醋要卖到五六十元。并且这些谣言随着危机的扩散而四处传播。其根源是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隐瞒信息”,而其理由或借口竟然是:把信息全部公开,会引起公民恐慌,会影响旅游业和外商投资,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这种社会恐慌的产生、传播恰恰是信息不公开所致,任何瞒而不报或者漏报和少报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与封闭社会不同,在开放社会和信息社会条件下,信息披露的渠道很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迟福林,2003)。而且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信息资源都绝不是一种行政力量可以垄断的,行政不透明、信息不公开,不会造成公众信息知情权不能行使,而是会造成公众知情权不能正确行使,与其让谣言和小道消息主导信息的传播,降低行政权威,不如以积极透明的姿态面对社会,更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伊斯顿,1989::33)。对因一己私利,喜欢搞“暗箱操作”进行“幕后交易”的人,公开也是最好的监督手段(张锦贤,2003:31)。

因此,必须加快政府执政理念转变,推进传媒体制改革,以适应开放社会条件下危机信息的传播,消除不实的谣言,减少因恐慌而导致的新危机。如我们所知,新闻单位在人权、财权以及业务指导权力方面对当地政府的依赖,导致了地方政府滥用新闻管理权力现象的发生。在传统观念方面,我们也把重大社会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披露,纳入到传统的意识形态的管理中。应该说,这些体制和观念已经不适应开放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个方面,如何建立同国际接轨的信息公开制度,颁行诸如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信息公开法,对于减少因媒体失语或延报、误报而影响危机的解决将大有裨益。因为,“诚实永远是上策”,是“抗非”之后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诚实”就是客观地、如实地公布社会公众关心的信息: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在社会信息问题上处于主动地位(钟南山等,2005:16)。

进而言之,信息公开渠道畅通既是危机治理理念转变的必然要求,又是公民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可以实现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实现由政府主导或政府独舞变成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强化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借此可以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型政府,就这个意义上讲,“非典”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也给其卫生响应机制带来了机遇(Feng,et.al.,2009:4-13)。

3.缺乏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就波及范围、传播速度和危害性而言,“非典”无疑是21世纪以来中国遭遇的最重大的挑战,既有的卫生防疫体系尽管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非典”不同于普通的传染病,其突发性是既有的防疫体系始料不及的。它需要一个完善健全的应急体系,包括有效的医疗手段、严密的信息报告体系、专业的突发事件应急机构等一系列措施(王保真等,2003:4)。

建立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预控机制是避免危机大规模爆发的有效方法,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机制。也就是说,公共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危机前阶段。因此,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是现代危机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现代危机管理与传统的危机应对的重要区别之一(黄顺康,2006:105)。

如我们所知,危机解决得好坏不单取决于事中处置或事后修复,更取决于危机爆发临界点的未雨绸缪。因此,对突发公共危机能否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就成为政府能否及早采取行动、消除危机的关键(吴春华等,2005:14)。为此,政府能在危机来临前尽早对危机进行预警,建立一套能够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指标体系,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对所有信号指标的科学分析,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不断的监测,判断危机发生的速度、规模、损害程度以及发展的趋势,及时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许文惠等,1998:165)。换言之,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对政府危机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时,应建立既能采集到危机预警所需要的信息,又能科学地处理和判断相关信号的内涵;既不会对不构成危机发生的信号发出错误的预警,也不会忽视危机发生的有用征兆;既能被应该接受警报的人接收到和正确理解,又不会相互干扰而影响危机信号的判断;既有专业队伍的使用,又有相应的权责制度保证的预警系统,是确保政府防微杜渐的关键(吴春华等,2005:14)。

对城市,特别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而言,更需要建立高效、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和相关的应急预案制度。因为城市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的密集区,城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更为严重。而要建设监测预警体系,不仅要加大对各种危险源的监测力度和强度;还要构建和完善信息报告系统,对所报告信息准确度和及时性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及时而准确地捕捉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发生的早期信号,从而在发生早期加以控制,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申井强等,2007:271)。

总之,我们的危机管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和法制化。我们的政府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危机管理制度(朱建军等,2002:27),所以一旦出现危机,就容易按常态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次“非典”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我国在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与机制上的不足,加强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等问题迫在眉睫。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反映的是一种危机状态,如果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危机的爆发;而完整的应急机制可以阻止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需要国家安全战略中心从抵御外敌向应付危机转移(傅勇,2007:146-147)。

增强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的应对建设,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事实上,危机管理目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危机管理制度,很多国际组织也都有危机管理计划。在西方国家,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量化的层次,建立了各种以数学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的危机监测预警和处理模型,这种精确的研究成果对政府防控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我国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强化我国危机管理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推进危机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要尽早建立适应现代危机特征,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制度。

(二)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现代化

“非典”的爆发给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传染病防控体系敲响了警钟,作为回应,中央政府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从而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非典”事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分水岭”。要战胜突发的危机事件,必须要在法律和制度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即要建立起一整套常态和非常态下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否则,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公共危机管理只能是临阵磨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能使危机管理行为规范化,又会为滥用紧急权力打开了方便之门(黄顺康,2006:114)。与此同时,必须强化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本转化为实际的效用。

1.新《传染病防治法》的颁行

在“非典”爆发初期,我国政府初期控制其传播和扩散的失败使其最终转变了立场和行动(Filder,2009:36-45)。《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于是被提上了日程。2003年4月8日,卫生部将“非典”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之列。而随后又有一系列的应急条例陆续出台。6月,国务院法制办和卫生部组成联合起草小组,开始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在总结了《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广泛听取了各级政府以及医学专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的意见。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新的《传染病防治法》总结了应对“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经验和教训,更加注重科学防治,注重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伦理学原则(周宏东,2007:37)。

就其内容而言,新《传染病防治法》总共分为九章,在保留旧法的法律框架基础上,增加了两章:第五章“医疗救治”和第七章“保障措施”。新法将旧法的41条法规删除了3条,对其余38条进行了修订,又新增了42条,新法总共增至80条。在传染病分类上,“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然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法对艾滋病进行了“降级”管理,但并非意味着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有降低;为了加强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法制建设,新法中专门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的规定(全国人大,2005:223)。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热门推荐
  • 符极

    符极

    时为乱世,国有纷争,人有离合。失忆小乞儿身怀奇物,自纷乱中崛起,寻觅亲情、友情、爱情。修行之路茫茫无边际,追寻与守护交错相织的旅途激励少年不断成长,屡败强敌,直至符道登极!
  • 瀋陽紀程

    瀋陽紀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狐仙

    大狐仙

    努力修仙,渐入佳境,到头来发现自己竟然是受世间排挤的......半妖,还会被追得......抱头鼠窜。这是一段属于小半妖的故事,一个小半妖成长为妖仙并且受人敬仰的传说!
  • 勿忘之途

    勿忘之途

    每一次的失去每一次的经历,都没有意义吗?就算所有人都忘了我的存在,可是我不会忘。
  • 通灵古卷

    通灵古卷

    安林山下山了,带着师傅的遗言,下山游历天下。子魂母阴,七棺开墓,九命猫妖,边阳紫僵,林中老魁,白蛇缠身,百年妖精,鬼都祭邪,饿鬼出世,龙王惊庙……天大的阴谋,恶毒的妇人,诡秘的邪晦,占卜的持伞人,江湖的剑客,背叛的妻子,落泪的佛陀,师傅的死因……一幕幕惊险的历程,跌宕起伏的人生,自走出青牛山的那一刻,安林山的命运便已经悄然改变!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 梦幻兰古利萨

    梦幻兰古利萨

    游戏宅男穿越去了兰古利萨II的世界副官利亚特的崛起史黄震如此说道:"干掉艾尔文!!"新书《超神觉醒》已经上传,书号3175456,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至于这一本继续龟速修改中,再慢我也不会停的。
  • 羽剑风云

    羽剑风云

    肖剑在名山旅游时坠崖,阴差阳错恰逢阴阳错乱,凡体肉身直接落入了忘川河,巧遇紫金圣莲花开,幸留一命,机缘巧合进入七彩大世界,为了生存,在青羽、灵雪的帮助下,走上了修仙之路。修仙之路磨难不断、却奇遇重重,爱与恨交织,----------
  • 风雷际会

    风雷际会

    奇异的出身使得他从小就被别人歧视和欺压,由此也造成了他的二逼性格,某一天,一个少女闯入了他的生活,从此以后,他便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人与人,人与妖,妖与妖,甚至众生与神灵的争斗之中!就在他为自己,为爱人,为朋友,为苍生而一路拼搏的时候,一个谋划良久,布局庞大的惊天阴谋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 杀神罗修

    杀神罗修

    世道不公,百姓麻木,我愿以杀止杀,杀到敌人胆寒,杀出一条血路,杀出那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