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5800000028

第28章 参考文献(1)

书目

钱杭、承载:《十七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等:《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邬沧萍、姜向群主编:《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邬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周伟文:《社区、家庭、老人互动式养老模式选择》,学习出版社,2000年。

理查德·杰克逊等,《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银发中国>再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09年发布。

李兵、张恺悌:《中国老龄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杨中新:《中国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台恩普、陶立群:《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

詹姆斯·舒尔茨著,熊必俊译:《老年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0年。

樊明:《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邓大松、李珍:《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于洪:《外国养老保障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国老龄协会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

吴玉韶主编:《“科技助老”继续行动》,中国老龄工作年鉴(2010年)。

邹平:《中国人口法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

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广利:《社会保障理论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华龄出版社,2002年。

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陈功:《中国的老龄政策体系》,华龄出版社,2003年。

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老年社会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周永新,齐铱:《余辉晚照:香港老人的乐与忧》,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

周弘:《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高庆波:《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樊明:《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年。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英轺私记》,岳麓书社,1986年。

康有为:《大同书》,古籍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

秦孝仪:《革命文献》(第100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周华孚、颜鹏飞:《中国保险法规暨章程大全(1865—195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陈云中:《保险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薛伯康:《中美人事行政比较》,商务印书馆,1934年。

虞和平:《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上海市年鉴(民国廿四年)》(下册),中华书局,1936年。

费成康:《中国的家法家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年。

陈子夏:《澳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中山大学,2006年。

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年。

国民政府新闻局:《铨叙制度》,194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年工作年鉴(1982-2002)》,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年。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7年。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2007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2008年。

首届全国中青年老龄问题学术讨论会主题报告:《老龄化的中国》,1990年。

文献

格扎维埃·范登·布朗德:《欧洲老龄化问题对策述评——迈向积极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杨溢:《世界各国应对老龄社会策略简述》,《中国名城》2001年第3期。

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长白学刊》2003年第6期。

风笑天:《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时开始?会有多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邵凯、李楠:《城市老龄化的地域差异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5期。

易勇、风少杭:《老年歧视与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第4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五:人口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明显改善》,2009年。

张车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第6期。

苏保忠、张正河、林万龙:《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

于云瀚:《中国古代城市的社会保障》,《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李玉洁:《“三老五更”与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张艳玲、李锋敏:《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温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李岩:《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刘松林:《古代的养老制度》,《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

张洪玲:《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社会工作》2007年第2期。

萧安富:《略论先秦两汉养老敬老的政策和风尚》,《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王志芬:《浅析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体制》,《学术探索》2003年第7期。

王先进:《试论唐代的家庭养老》,《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第1期。

杨琪:《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

张礼恒:《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地方史志》1996年第3期。

钱端升:《论官等官俸》,《行政研究》1937年2卷2期。

王来华、约瑟夫·耐德:《老年人家庭照顾的类型和照顾中的家庭关系》,《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陈始发:《发展老年文化,丰富老年生活》,《求是杂志》2000年第10期。

陈志国:《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缺陷及对策》,《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

陈茗、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陈文亮:《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法学杂志》2002年第4期。

高美红:《新时期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依据研究》,《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第2期。

高丽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第3期。

胡小武:《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政策的理念变革》,《城市问题》2008年第7期。

黄永盛:《关于“积极老龄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

郝向东:《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的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第1期。

黄晓玲:《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何筠:《构建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西北人口》1999年第4期。

黄朝形:《对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几点思考》,《海南人大》2003年第11期。

韩青松:《老年社会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姜向群、杜鹏:《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孔丹:《山东省养老服务机构调查研究》,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本强:《我国养老机构供求状况分析》,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吕珊:《我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罗懿:《城市老年人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以湖北省S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颂:《老年精神生活:一个亚待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刘颂:《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刘同昌:《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体系》,《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李瑞芬、童春林:《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第12期。

黎文普:《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思考及政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林宝、张妍:《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10年第9期。

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刘晓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焦绪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中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李雪:《人口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岁丰、蹇在金、贺达仁:《我国老龄化与老年医疗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1期。

梁宏:《北京市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状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9期。

李洪喜、周仕平:《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0期。

林子利:《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于意识的思考》,《发展研究》2002年第12期。

李宗华、高功敬:《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12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反思》,《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3期。

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马全祥:《老人再就业是否和年轻人“抢饭碗”?》,《北京社会报》2007年第1期。

牟洋:《浅析老年人权利法律保障及其完善》,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彭湘红:《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供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裴建珏:《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分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仇雨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2期。

孙斌:《我国城镇“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汤啸天:《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的深化与细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文强:《我国城市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洪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同类推荐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热门推荐
  • 逐鹿洪荒

    逐鹿洪荒

    乾坤,一生平凡,却穿越到仙侠的世界;看主角如何纵横洪荒成就不朽传奇!
  • 汉末英雄记

    汉末英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里

    哈里

    哈里不是什么名狗,但它比名狗还要好,那一年冬天我认识了它。
  • 魔武龙痕

    魔武龙痕

    《一个人族来到魔界的争霸之旅!》=========他乃人界最具天赋的人,来到魔界改名换姓之后加入了强者争霸的洪流之中……。然后一连串的阴谋与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 炒冷饭

    炒冷饭

    嘻嘻有爱的班级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的情谊又是何时结下的呢,那些不快是否也能在即将踏入高中的生涯中消散呢哈哈哈简介无能希望我写的逗比你们能开心,最后表示作者取名无能希望大家一起来吧嘿嘿
  • 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在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掀起了一波世界性的战争,在这战争里面,一位中国人,斯玛特·唐郑加入了美国海军,在传奇航空母舰“企业号”上,热血战斗,却遇到了种种奇异事件,他被外星人带离地球,穿越各大星球,他有什么身世之谜,他将会如何应对星际中的种种争夺呢,最后又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结局呢?一切尽在《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 寻龙奇缘

    寻龙奇缘

    战乱、动荡——漫漫历史之中,由此产生的遗憾数不胜数。传国玉玺、随候之珠、兰亭集序真迹等等等等!天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值得我们民族传承的无价之宝,被蒙上凡尘,为世人所遗忘!既然现实之中,有的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有的因为ZF政策不主张,所以这些遗憾都弥补不了。那本大人就虚构一点点,在小说之中把这些旷世的无价之宝,给全部找回来吧!PS:标题中的龙——指代的就是那些珍宝,并不是和龙有关系,所以不要说我是标题党!(本故事纯属虚构)
  • 江河遗梦

    江河遗梦

    五代十国,每个人都想称王称霸,胡星羽,一个特殊的少年在这混乱年代,为了生存,闯荡江湖,体会了人世间的冷暖,感受了爱恨情仇。
  • 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丫头的奋斗和恋爱史

    呆萌丫头的奋斗和恋爱史

    看了你就知道了,偷懒的爬走......我第一次写书,内容还可以,多多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