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46

第46章 “双城记”(下)(6)

一般而言,名气稍逊者的或者诗歌类的作品,因为读者面的狭隘,就不太容易出版,例如施蛰存在1934年写给戴望舒的信中就有这样的感慨:“现在一切的书局都不收单行本,连预支百元的创作集也没有出路,这是如何不景气的一个出版界啊!”其实就是连鲁迅这样的大家,虽然可以单纯依靠稿酬生活,但也是要相当辛苦才行。因而鲁迅对于蔡元培当年给他支付的中央研究院特约撰述员的每月300大洋的津贴,还是极为看重的,虽然自己也认为拿得有些不够光彩。说起来鲁迅还就此事对其老乡蔡元培有过误会:当初蔡元培提出一个初步推荐名单,鲁迅名列其中,所以对蔡元培极为感激。后来此事有些耽搁,鲁迅就以为是蔡氏想法有变,并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大加抱怨。关于此事,可参看1927年底鲁迅与江绍原、章廷谦等人的书信,在这些信中,鲁迅明确表示出对蔡氏的不信任乃至攻击。好在最后此事得以落实,鲁迅才又对蔡氏改变了态度。这固然与鲁迅性格中的多疑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文人对于经济收入的高度重视,说明在那个时代,文人想从事纯粹的文学创作或者学术研究,而又能在生活上比较稳定的困难程度。对此鲁迅在写给友人江绍原的信中就极为坦白:“然则不得已,只好弄弄文学书,待收得版税时,本也缓不济急,不过除此以外,另外也没有好办法。现在是专要人性命的时候,倘想平平稳稳地吃一口饭,真是困难极了。我想用用功,而终于不能,忙得很,而这忙是于自己没有益处的。”

王国维曾说,“职业之文学家”是以文学为生活,文学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手段与途径,是生活的物质来源,然而“专门之文学家”是为文学而生活,将文学作为人生存在的最高追求,生活之欲念都抛却在文学之外,成为其纯粹的独立物。只是生活现实不同于精神的理想,尤其对于智识分子来说,文学所带来的物质现状往往令他们陷入困境。朱自清自言买书和抽烟是他的两大嗜好,然而他时常因为经济窘迫而买不起书,只得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他做的一件紫毛水獭领大氅拿到当铺,去换了一本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当衣物来买书或是买日常用品,或者是买了书欠着书店书钱,在朱自清看来已是十分寻常的事情,因而他也常常督促自己:“自觉欠债之多,必须早日清理。”这在他的日记里是随处可见的。无独有偶,颠簸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的魏金枝,早年生活也是困苦不堪,他曾致信杜衡感慨生活的所累:三则过文字生活于我太苦,盖我无钱无饭无烟,即不能下笔,而半年以来,日在穷境中,除衣食之烦恼外,并有各种无谓之新恨与旧愁,如此情形,安能复下一字!……来此以后,委为缮校主任,月薪四十元耳。以汉地物价之高,遂日日手中无钱,欲归亦难,谁复能安心写稿乎!总之,我日有老意,既不能随俗变化以求一己之享乐,又不能奋发有为以与捷足者争先,所谓左右为人难也。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202页。

自古以来,文人总被冠以“清高”或是“孤傲”的名分,似乎文人就理应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情状恰恰相反,文人以文为生,同时也需以文为活。无可厚非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人类生存所面对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这类生产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只有通过许多个人的共同交往活动才能够被完成和实现。

到了民国后期,文人们的日常生活依然拮据。与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有密切关系的叶灵凤,在《忘忧草》中就撰文记录了关于作家生活保障的随感,他说:“今日作家提出生活保障的要求,并非如郁达夫先生初期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文人怀才不遇的喊穷;更非张资平之流以低价收进文艺青年的原稿,标上自己名字去换大钱的那种贪欲的谬想。今日作家的生活保障要求,乃是为了要取得写作时心理上必须的安静,乃是为了要充实作品的内容提高作品的水准,乃是为了要加强文艺对抗战建国的服务。”诚然,叶灵凤的话语是中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文人作家最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温饱,然而现实中作家以文卖钱,却也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甚至有时候连米也买不起。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曾经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说,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磅的收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家平静并且客观地思考各种问题。实际上,文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满足自我精神情感领域的需求,文人的精神世界往往比其他人承载着更多的负担,他们的精神情感时常得不到恰当的释放,而物质资料的贫瘠更是造成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如果说伍尔夫必须具备如此的经济条件才能生存且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话,那么民国时期的大部分中国作家又何尝不希望能免于为生存而奔波的命运。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让文人感觉到生存的艰难以至于卖文都难以为生的话,如果那些很有才华的文人学者被迫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创作和研究,而为谋生另寻他路的话,如果很多坚持纯粹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者不得不向通俗、低俗和庸俗低头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陈寅恪当年曾经感慨,如果在高校教书也已不可能的话,则文人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下海经商了。作为浙籍文人,本来还有一条出路,就是从事“绍兴师爷”那样的职业,为高官达人担任幕僚。这本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职业,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叫做“门客”。不过,在民国时期,我们发现,浙籍文人中真正可以借此谋生者已经寥寥无几,而下海经商成功者也不多见。文人到最后,恐怕还是要拿起笔来,用自己最熟悉也最有力的方式,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评价。至于谋生问题,如果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也就姑且如此吧。

[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6页。

施蛰存著:《致戴望舒》,《施蛰存70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16—220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74—84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83页。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第31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92页。

徐国槙编著:《上海生活》,1933年,第45页。

张绪谔:《乱世风华: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活与娱乐的回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35页。

彭军编:《施蛰存作品精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5页。

高恒文:《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女性》,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1页。

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12卷日记)》,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罗以民:《天涯孤舟——郁达夫传》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154—155页。

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11卷书信)》,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23页。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80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43页。

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9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9页。

郁达夫著,王观泉编:《达夫书简——致王映霞》,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4—65页。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61—162页。

郁达夫:《郁达夫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2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7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2—308页。

王晓东:《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2—163页。

叶灵凤:《忘忧草——叶灵凤随笔合集之一》,文汇出版社,1998年,第240页。

同类推荐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日本女性正从之前唯美的大和抚子形象,向现代女性渐渐转变。本书讲述了转变之后的日本女性的各种故事,比如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异、女性社会角色的困境、女性角色转变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与政治、情色服务中的女性问题,等等。“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作者正是以这种笔触,书写了他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热门推荐
  • 暗夜日记EXO

    暗夜日记EXO

    简介:生命之树的灵体雅希,混血魔族忆小七;天使长老鹿晗,神族大法官吴世勋,血狼皇室金钟大,吸血伯爵朴灿烈、边伯贤,狼族少年金钟仁,恶魔撒旦金俊绵,魔族阵法师吴亦凡,吸血伯爵日行者黄子韬,降魔者都暻秀,魔族族长金珉硕,独角兽张艺兴;一个传说,一个个难以置信的事实,一个个危机,来自天使的追杀,在逆境中展开希望渺小的复仇之旅,一个个深埋心底的秘密……
  • 末世之地球浩劫

    末世之地球浩劫

    你是否厌倦了龙傲天般的变态异能?是否厌倦了平凡的元素异能?来看看这里吧,这里的异能超乎你的想象但不会变态。看惯了一般的后宫剧情想尝尝鲜?没关系,这里没有什么后宫三千佳丽,绝对满足你的需求。
  •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雁来红

    雁来红

    东元国公主遭人追杀,几乎丧命,后被“杏林圣手”雁来谷主所救,倾囊相授绝世医术,学成归来,落难公主踏上了一条复仇不归路。(上架之前,每日一更;上架后每日两更。努力存稿中……)
  • 通往天堂之路

    通往天堂之路

    三人女人加一个男人,这样的友情可靠吗?会因为一个男人而改变吗?爱恨纠缠,谁是谁非,究竟谁才会得到这个男人的爱情呢?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爱情,友情呢?在爱情的争夺中还能保有那份纯真的友情吗?是彼此更深的伤害,还是同病相连的心心相惜呢?这四人最后会情归何处,哪儿才是他们的天堂呢?
  • 源神记

    源神记

    苍茫宇宙星空位面时空众多生灵种族无数天赐造化取纳修行却只是凌驾众生之上的一场游戏?
  • 时光深存半夏微凉

    时光深存半夏微凉

    总有那么一个人,你会忍不住想他,想他的一颦一笑,哪怕是一个转身。他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他把你一伤又伤,可最终真正说起来,他又从未伤过你,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没喜欢过你,从始至终爱的都是另一个人。
  • 网游武林盟主

    网游武林盟主

    一个混合了金梁古温等武侠小说而组成的虚拟游戏世界,一个充满恩怨情仇的武林江湖,一段热血刺激的游戏经历,一个门派崛起的旅程。孤枕侧畔,清风入透,尽看万千红尘旧事刀枪入梦,剑气漫天,重温多少江湖恩仇
  • 爱已成魔:逆天倾城圣王妃

    爱已成魔:逆天倾城圣王妃

    她,是这世间最后一个神,背负着大地苍生的使命;传说,她是被她挚爱之人封印,她无怨无悔,她无爱无恨,她遍体鳞伤,她伤痕累累,可是却换不来他的一句爱,最后,他将她封印,待千年之后,她会苏醒,他却不会回来;他,不近女色,却独宠她,她却不敢在爱……
  • 我和我的古代旧梦

    我和我的古代旧梦

    一个少年因为放不下一段感情,独自来到台湾,遇到了曾经的故人,又重新结实了新的朋友。却无故卷到了战国时代,战国时代中,从一无所有的一个人,到无所不能的战神,再次保护了以往的故人,和旧忆重温的爱人。